书城古籍史记(最爱读国学书系)
1097700000013

第13章 孙子吴起列传(1)

原文

孙子武者①,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②。阖庐曰:“子之十三篇③,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④?”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⑤。令人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⑥?”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⑦,乃设钺⑧,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⑨,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⑩,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cù)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zhòng)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注释~~~①孙子武:即孙武。春秋时杰出的军事家。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②阖庐:名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496年在位。③十三篇:指孙武所著《孙子兵法》,也称《孙子》,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现存《孙子》十三篇为《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④小试:以小规模的操演作试验。勒兵:用兵法统率指挥军队。勒,约束、统率。⑤戟:古代青铜制的兵器,具有戈和矛的特征,能直刺,又能横击。⑥而:你的,你们的。⑦约束:用来控制管理的号令、规定。⑧钺:刑戮之具,表明正式开始执法。,铡刀,用作腰斩的刑具。钺,古兵器,刃圆或平,持以砍斫。⑨鼓:击鼓发令。⑩不如法:不按照号令去做。吏士:指两个队长。趣:同“促”。催促。使使:派遣使者。

甘味:感觉到味道的甜美。将在军二句:意思是将帅领兵打仗,应根据实地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君主的命令可以不接受,以免受到牵制。徇:示众。中:符合。规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器具。绳墨:木工用以正曲直的墨线。这里均借指军令、纪律。就舍:回到宾馆。徒:只。与:参与。

译文~~~孙子名武,是齐国人。因为他精通兵法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阖庐说:“您的十三篇兵书,我都看过了,可用来小规模地试着指挥一下军队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试验吗?”回答说:“可以。”于是阖庐答应他试验,叫出宫中美女,总共一百八十人。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两队队长,让所有的美女都手拿一支戟。然后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妇女们回答说:“知道。”孙子说:“我说向前,你们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左,你们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右,你们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后,你们就看背所对的方向。”妇女们答道:“是。”号令宣布完毕,于是摆好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经宣布的号令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就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妇女们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还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孙子说:“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吴王正在台上观看,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大吃一惊,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要没了这两个侍妾,吃起东西来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孙子回答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领,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然后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台来视察她们的演习,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可以啊。”吴王回答说:“让将军停止演练,回宾馆休息。我不愿下去察看了。”孙子感叹地说:“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军事理论,却不能让我付诸实践。”从此,吴王阖庐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后来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了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取得这些战绩,孙子都是出了大力的。

原文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膑生阿、鄄(juàn)之间①,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②。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③,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⑤,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qíng)之⑥,欲隐勿见(xiàn)⑦。

齐使者如梁⑧,孙膑以刑徒阴见⑨,说(shuì)齐使⑩。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①阿:齐国邑名,在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鄄:齐国邑名,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北。能:才能,本领。②庞涓:战国时魏国人。③惠王:即梁惠王,战国时魏国国君,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11年在位。④阴:暗中,秘密地。⑤疾:妒忌,忌恨。⑥法刑:假借罪名处刑。黥: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以墨。⑦见:同“现”,出现,显现。⑧如:往,到……去。⑨刑徒:受过刑的人,即犯人。⑩说:游说,陈述己见,规劝对方。奇:指难得的人才。窃:暗地里,秘密地。田忌:齐国王族,齐威王时任将军。善:赏识。诸公子:贵族子弟。驰逐:指赛马。重射:押重金赌输赢。马足:马的脚力、速度。弟:但,只管。又写作“第”。临质:临场比赛。质,箭靶。这里指竞赛现场。下驷:下等马。驷,本指一车四马,后来也用以指马。与:对付。再胜:两次获胜。进:引荐。威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

译文~~~孙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就秘密地把孙膑召来。孙膑到来后,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的双脚,并在他脸上刺字涂墨,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国使臣,进行游说。齐国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像对待客人一样款待他。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的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次比赛结束,田忌输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做老师。

原文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军,而孙子为师①,居辎(zī)车中②,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quán)③,救斗者不搏撠(jǐ)④,批亢捣虚⑤,形格势禁⑥,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⑦,老弱罢于内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⑨,据其街路,冲其方虚⑩,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注释~~~①师:军师。②辎车:带有帷盖的车子。③杂乱纷纠:事情好像纠缠在一起的乱丝,没有头绪。控卷:紧握拳头。控,控制,操纵,引申为握掌。卷,通“拳”。④救斗:劝架。搏撠:揪住击打。⑤批亢捣虚:撇开敌人充实的地方,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批,排除、撇开。亢,充满。⑥形格势禁:意谓(敌人)局势发生了被阻遏的变化,对原来的进攻计划必然有所顾忌。格,被阻遏。禁,顾忌。⑦竭:精疲力尽。⑧罢:通“疲”。疲劳,疲乏。⑨疾:赶快。大梁:战国时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⑩方虚:正当空虚处。收弊于魏:坐收魏军自行挫败的效果。弊,败。桂陵:战国时魏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

译文~~~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刑罚的人,不能任主将。”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用手打人。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既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班师回国,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原文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①。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②,素悍勇而轻齐③,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⑤。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⑥。”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⑦。孙膑度(duó)其行⑧,暮当至马陵⑨。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⑩:“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注释~~~①既已过:已经越过齐国国境线。②三晋之兵:这里指魏国的士兵。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成为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史称三晋。③素:一向,向来。④因其势而利导之:顺应魏兵认为齐兵胆怯的思想,让齐兵伪装胆怯逃亡,诱导魏军深入。⑤百里而趣利二句:语见《孙子·军争》,意思是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去争利的,就会和后续部队脱节,可能牺牲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去争利的,因为前后不能接应,部队只有一半能够赶到。引文与原文略有出入。原文是“百里而争利,则擒之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趣,同“趋”。蹶,受挫折。⑥亡:逃跑。⑦倍日并行:两天的路程一天走到。⑧度:估计,推测。⑨马陵:齐地名,在今山东省范县西南。⑩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书:写。弩:指弓箭手。钻火烛之:取火照亮树干上的字。钻,古时取火方法。烛,照,照亮。书:字。相失:因溃散而彼此不相照应。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世传其《兵法》:《孙膑兵法》六朝以来不见于世,唯《太平御览》卷二八二引其佚文数句。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此书,现已公开出版。

译文~~~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些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庞涓行军三日,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士兵开小差的就超过半数了。”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带领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失败已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原文

吴起者,卫人也①,好用兵。尝学于曾子②,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③,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④,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⑤。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