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临城国际大劫案
10983100000003

第3章 劫匪

这些土匪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有什么背景?是什么来头?

其实这帮土匪在山东十分有名,控制了山东南部一带的山区,自称“山东建国自治军”,声势最大时号称万人,专门与官府作对。官军数年围剿都没能将其剿灭,匪首原是孙美珠、孙美瑶兄弟,后孙美珠被捕丢了性命,孙美瑶成为这支土匪的最高首领。

孙美珠、孙美瑶兄弟原本不是土匪,他们原只是鲁南枣庄市山亭区阜城乡北庄村的一处富户。北庄村位于枣庄北边十五公里处。孙美珠、孙美瑶一共兄弟六人,孙美珠是老大,孙美瑶是老五。孙美珠、孙美瑶家里的日子本是比较富裕的,有三百来亩地,有牛有骡有马,还开有酒店、客栈和油坊,生活非常殷实。孙美珠的堂叔父孙桂枝在孙家做总掌柜。

自民国以来,由于战乱纷繁,穷兵黩武,一些无以为生的游民和落单的散兵便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作为当地比较有名的富裕人家,孙家在当时自然也少不了被附近落草为寇的匪徒格外关注,时常“照顾”。轻则借粮借米,多则绑票勒索。孙美瑶的父亲孙桂哲被绑架过两次。除了匪患,还有官患。官兵虽剿匪无能,但敲诈有术。孙家明明是被逼无奈,破财消灾,却成为与土匪勾结的借口,这些官府也趁机经常前来敲诈。孙家两头受气,日子越过越不易。他的父亲孙桂哲后来给活活气死了。

给父亲办丧事的时候,老大孙美珠大声斥骂官府无能,说与其被土匪和官府两头吃,不如自己也拉上一班人马,上山当土匪。孙美瑶听了,立刻支持。堂叔父孙桂枝则出谋划策。三个人一拍即合,办完丧事后,大家把田地卖尽,分配了财产,别的兄弟不愿上山的拿了财产走人,剩下老大孙美珠和老五孙美瑶把自己分得的财产买了十几条枪,招了几十个人,然后把自家院宅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上山当了土匪。在孙家做总掌柜的堂叔父孙桂枝也跟着上了山。孙美珠不过二十多岁,孙美瑶才刚刚二十岁,都是年轻人,而孙桂枝已经四十多岁。孙桂枝虽然其貌不扬,常穿一件破旧长衫,但他年轻的时候是个读书人,据说曾经办过私塾,为人足智多谋,思虑周密,老谋深算。他在土匪窝里充作大总管,从孙美珠、孙美瑶兄弟起,直到最下面的小土匪,对孙桂枝都言听计从。

孙氏兄弟上山做了土匪以后,很快就壮大到三四百人,后来这一地区原有的几股土匪也投奔过来,公推孙美珠为首领,对外号称四千余众。在孙桂枝的策划下,1920年清明节,孙美珠召集各路盟首议事,宣称自己不是土匪,而是山东自治军,当日宣布成立“山东建国自治军五路联军”,成为一个打着自治招牌有“政治主张”的土匪军。这支队伍以豹子谷为据点,四处打家劫舍,抗拒官兵,一时声势浩大。

当地政府当然不愿看到有这样一支土匪军和他们争地盘,于是每每派出大部队围剿。1922年7月15日,孙美珠在峄县附近西集地方的一次遭遇战中,被当时山东的第六混成旅旅长兼兖州镇守使何锋钰的部队擒获,立即枪决,还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挂在津浦铁路的临城车站上,号令示众。

孙美珠死后,其弟孙美瑶接替其老大的位子,改名“山东建国自治军”,继续活动。在孙桂枝和孙美瑶的经营之下,这支土匪力量的势力重新增强,其众竟达八千余人,步枪4000枝,自来得手枪约2000支,小铜炮5尊,机关枪1架。他们编军五路,不仅在抱犊崮设有后方留守机关,而且在临沂、郯城、滕县、临城、济南、徐州、上海、南京、北京等地设有联络站。这使得北洋政府深为不安,遂命山东督军田中玉为剿匪总司令,对孙美瑶部加紧围剿。经过近一年的大力围剿,孙美瑶的势力逐渐削弱,到1923年4月,在官兵的穷追猛打及团团包围之下,孙部苦守抱犊崮,面临弹尽粮绝的危机。

孙美瑶的土匪军其实是一个松散的结构,下分数十股,由孙美瑶、郭其才、周天伦、刘守廷、孙美松等匪首分别统领一部分人。打家劫舍时,分头行动。遇到官兵时便合股抗拒。孙美瑶被剿匪官兵包围在抱犊山上数月之久,眼看不能支撑,于是孙桂枝提出绑票计策,联系南京运河岸西的周天伦和周天松兄弟,到津浦铁路制造了这起劫车绑架事件,把人质押解到抱犊崮山上。

当年6月7日的《晨报》曾对匪方的主要首领做了介绍:

孙美瑶,年二十五岁,系大杆首孙美珠之胞弟,行五,小名孙五。孙本小康之家,又为当地之绅董,因受土匪及官兵两方之压迫,遂铤而走险。当时由孙五先发愤将自己房屋焚去,以示为匪之决心。孙美珠于去年七月十五日,在西集被官军擒获,被杀。匪部推举孙五为首领。其人性如烈火,不若乃兄之和蔼可亲也。

孙桂枝,年四十四岁,系孙美瑶之叔,与美珠等同时为匪,充抱犊崮之寨主。所有该山之人票,均归管理。此次因官军围困数月,水粮两绝,故由其侄带领各首领出此劫车之举,以稍解其山中之围,而救老寨主之命。

孙美松,年四十一岁,系孙美珠之堂兄,曾充毛思忠部下稽查员。其人极刁滑,有事则逃,无事则回,故其匪性不若他匪之坚。

郭其才,年三十六岁,于前清光绪三十三年,曾投入陆军第四十五标充当兵士。退伍后,又入山东防营,挟枪逃为匪。于民国七年,由张敬尧招抚,编为连长。张败,遂与毛思忠、栗凤浩、郭安等投降王占元,驻扎武穴。后复于民国九年叛变,重理土匪生涯。其人性忠厚而具胆识,匪目中之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