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柳山庄中,张无忌和杨逍、殷天正等明教一众高层,正围着刘超探讨。其实是在听课,这些天的课程让他们颇有些茅塞顿开之感,原来起义不仅仅只是反抗,更应深具特有的精神。同时,各自也对刘超所说的一些新的名词有了理解。
明教此前虽深入民间,同农民相处颇为和谐,然而,那只不过是恰逢其时罢了。当时教义的所为所想,均有些流于表面,未有深入,也不知该如何深入。期间也有过颇多次的起义经历,然,结局也都颇为凄惨。
其中的原因,此前刘超已经说过了,他们起义的更多本质,只不过是因为受委屈或者为私欲罢了。即便有为民请命之心,但格局依然实在太小,因而朝廷只是稍一镇压,即可将义军扑灭。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可以说人尽皆知了,可为何那些义军却屡屡失败呢?因为实力不如朝廷?不,最本质的还是他们起义的原因,不是真正的为了百姓。他们更多的是为了不甘受辱,为了黄袍加身,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光耀门楣,为了萌阴子孙,为了留名史册。”
“如此不懂民心,不为百姓,又怎么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呢?难道你全心全意为了百姓谋福祉,就不会获得成功了吗?此前说的那些好处就得不到了吗?正所谓争是不争,不争才是争,连争都不会争,不是自私就是蠢。这种人,还是不要成功的好。”
没有真正的了解民心,必然无法真正得到民众的全心支持。失败,便是必然的。
因此,刘超为他们行动定下的纲领主旨便是——全心全意为百姓。一切行动,都是也必须是为这个主旨服务的。否则,总有一天会走到百姓的对立面,导致再一次的失败。即便有可能成功,但也迟早会被另一个,将这个主旨做的更好的组织所推翻。
这一点,得到了明教众高层的理解和支持。因为,这个道理真的是非常简单。可越是这种简单的道理,做起来才越是艰难。历史告诉大家,只要政策方向越是靠拢这个主旨,则国势越是兴旺,越是背离这个主旨,则必然会走向衰败灭亡。可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有哪一朝能把这个主旨做好的呢?
如何把这一点做好,刘超也尽自己所能的讲解了一番。
首先就要求所有人,必须把心态放平,切不可有高高在上的傲慢与偏见。
起义也好,将来推翻元朝建立新朝也罢。做这些工作,有职位高低之别,但绝无工作贵贱之分。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决不能有高低贵贱之分。
“首先要做到人人平等。这个平等,不是说你吃多少饭,我也只能吃多少饭,不是说你做教主,我也必须做教主。这不是真正的平等!人人平等是人格的平等,是尊严的平等。在这个平等的基础上,再去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对待,才是真正的平等。”
这个平等的说法,对明教一些高层的思想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经过刘超对其中道理的细致讲解,也不过是让他们接受了这个说法,但是要真正的做到,估计还是要时间去改变的。
“改变需要时间,可既然决定要做,那就一定要做好。做不好,可是要受罚的。因为,谁要是做不好,那可是在阻碍大家共同的事业,是在拖所有人的后腿。这个结果,可是很严重的。诸位对此,可有异议?”
依然是殷天正出头说道:“在座之中,以老夫最为年长,经历见识当仁不让是最多的。老夫以为,刘公子这番话,不仅指出了我们过去的错误,还为我们指正了今后的方向。实乃不可多得的金玉良言!我等自当尽心竭力,尽快的掌握其中的本质。谁要是敢于阳奉阴违,便是我等共同的敌人!”
其他如张无忌、杨逍等人也附和道:“理当如此!”
唯有周颠这个大嘴巴,边扣着脑袋边说道:“刘公子说的自然又对又好,鹰王和众位兄弟们说的当然也没错。可要是有人太笨,他想做好却又做不好,这该如何是好?”
“你这周颠,平常与我胡闹也就罢了,这等大事,如何也这般管不住臭嘴?”杨逍素与周颠不合,两人时常就会斗嘴。可这次,倒是杨逍第一个出声,看似指责周颠,实则是为他开脱。
周颠看出了杨逍的意图,可他仍然坚持说道:“这可不是我周颠嘴臭,实在是人与人确有不同嘛。有的人自然是聪明绝顶,就比如刘公子还有我们张教主,可也有人愚笨不堪,好比我周颠,有时就会反应慢了那么一拍。可这不能说我周颠是要坏事啊,对不对?若是如此,我周颠可不就大大的受了冤枉吗?受了冤枉倒也还罢,要是耽误了兄弟们的大业,可就真是大大的该死了啊。”
明教众人还以为周颠想要跟杨逍斗一嘴,可这番话说出之后,却又很有些道理。似他所说的自己反应慢一拍,不过是自谦之语罢了,其他人可没有想到这一点。因此,大伙儿一时陷入了对这个难题的思考之中。
刘超看到他们在想问题,也没有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待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也算是让他们集思广益了,总不能所有的问题都由他去解决吧。
人有聪明愚笨之分,这没什么好说的。而且,就算是聪明之人,也有可能一时糊涂,犯下错误。而愚笨之人,也有可能做出一件聪明人都拍案叫绝的漂亮事情。可事情没有出结果,谁也不会知道最后会不会做成,若是只能每每事后找补,那还真做不了什么事了。
张无忌想了一会儿,说道:“既然是要做好事,那么我们只做好事,不去做那为非作歹之事,不就不会做错了吗?”
殷天正看了看自己的外孙,心想:这孩子武功确实高超,人品也极为出众,只是这想法,却未免有些过于天真。若世间的事情都是如此简单,哪还会有那么多的江湖恩怨?唉,这也不能怪他,他幼年居于孤岛,好不容易回到终于却又痛失双亲,还身中玄冥神掌命不久矣。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长辈的教诲,能够留得命在已经实属万幸,如今不但一身武功傲视群雄,还有这么出色的人品,老夫也该深感安慰了,实在不可苛求他太多。
有了张无忌的挑头,其他人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刘超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参与进去,真正的和他们讨论起来。这一讨论,气氛也顿时热烈了许多,各自的头脑也开动起来,形成了一场头脑风暴。
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在一个轻松却积极的氛围内,所有人共同开动脑筋,去想办法去讨论,去畅所欲言,然后得出一个让大家都基本认同的方案。刘超在事后告诉大家,这就叫做集思广益,用这种方法,总能够得出让大家都满意的答案。
以此延伸,若是让属下,让百姓参与这种讨论,则必然可以得到他们的真实需求,那办起事来,不就正好可以直指目标了吗?
这种方法,一改以前那种僵硬的,大家长式的指派方式。变得更为灵活,更为实际,更为贴近群众了。不过,刘超最后提醒他们,这个方法虽好,但是没有万能的方法。讨论没问题,但是有前提,那就是必须要保证效率,否则,也只不过是浪费大家的时间罢了。
最终,在刘超的引导下,大家的讨论也有了喜人的收获,并由刘超进行了总结。
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各自都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如此一来,就会变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一件事情,只要人数多了,就必然不会让所有人都得出一致的看法。因此,在此之前,先要制定一个标准出来,并且让这个标准,成为一个人人遵守的铁律。
“这个标准,将会以法制为基础,以道德为准绳。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对一件事情,有最基本的判断。在这个标准中,法律是底线,谁都不可触碰,触之必按照不同程度的罪行受罚。道德是目标,是需要人们去追求的精神砥柱。道德高尚之人,可以鼓励可以褒奖,道德低下之人,虽不适合惩罚,却必须批评纠正。如此一来,则有了所有人都可以共同遵守的标准,也不会再有好坏之争,是好是坏,标准一拿出来,则是一目了然。”
“不过,正如此前所说,没有万能的办法!法律不是制定了之后,就不能修改的,因为,人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好,这是大家的目标。而要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就要永远不停的前进。那么,在前进的路上,必然也会出现各种以前没有经历过的情况。如此,再用老办法,那就不合时宜了。因此,不论什么办法,一定要随着世界的进步,不停的共同进步才行。若是停下脚步,固步自封,那么离灭亡也就不远了。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并且做到!”
“谨遵教诲!”明教众人齐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