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毓老师说
11250900000004

第4章 用知录

老师教读古书强调,不是领诸弟子到殡仪馆当死人的化妆师,而是要从古书中领悟古人智慧,来启发自己的智慧,要把古书当实学来读,要能用知,用古书智慧来行道。

老师曾在小纸头上书“夏学用知录”,并在句子下写了二十七字:“用心政治而不参与政治,永为昏时良(善)知明灯(天之日月),明照华夏天下。”

我们恭录老师启示诸弟子识时、用行之道,《用知录》凡二〇三则。

孔老夫子是“圣之时者也”,我们是“圣时者也”。这时代不够圣,我们得把此时代洗一洗(洁时)、“圣时”。(老师另说“我们是这时代的清洁工”。)

我们不是要“时圣”(孔子),是要“圣时”,我们鼓励同学讲学,为了要圣这个时,所以把违时的帝王之学都去掉。

我们没孔老夫子那么高的德慧,不能“圣之时者”,先“圣时”。

中国道统为“中”,就因时义、时用的不同,尧、舜、禹的执中之道也就不同。

我们虽是践迹(学古人),但不能离开时,我们要与时偕行。“学而时习之”,人人会念,没人会行。我们的先贤有智慧,读古书,必与时偕行,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适时)。《大易》和《春秋》就是时之用。

政治家讲究“先时”、“治时”、“因时”、“违时”:“先时”,先天下之忧;“治时”,对现时所需绝对能把持得住;“因时”,因时制宜,被动;“违时”,逆时,落伍。要能“先时”才能强国。

我们那时是履冰时代,你们是骑虎时代。时至而不失之,要先时,因时制宜都来不及。礼以时为尚,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一、趋时:小人趋时,君子贞固。二、偕时(识时、应时):识时则识势;应时,时雨来了,谁都接受;智必识时,行若时雨。三、乘时(先时、行时):“大学之教也,时。识时而后用时、时行,最后行时。”(老师谈时虽有用字差别,理念却是一致的。)

“圣人不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之”,机会来绝不能失掉,此不是大悲咒,天天念无用。所谓时至,即果熟自落之时,“不失之”,伸手就得果。

不失其时,就能乘时,“时乘六龙以御天”。

不要恃才傲物,失时也没用的。

不要说“你这么讲不对,老师没这么讲”,老师讲的是老师讲的,与你有什么关系?“时”字一提出来,谁也挡不过它。

要对时、用时,不对时、失时,就不能育万物。(《易·无妄卦》象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我们奋斗的目标,在救时、济时,不在救那个国。救时、济时,才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读历史太重要;因什么,那个时代何以演变至今日?

古今书都要读,才知道为什么读书。救国不见得解决这问题,救时、济时才有用。

就算没有先时的智慧,也不能违时;违时的人,就是欲令智昏的人。

时之用,就是要有时的作用。

时、机是两件事。时知道了,机不对也不行。所以,同一环境,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

势和时近,故曰“时势”,“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乘时趁势来御天下事。

与时偕行,不是空话;与时偕行,仍未超时。

应付变局不易,走快了,来太早,没用;走慢了,“后夫凶”(《易经·比卦》卦辞)。

政治也好,学术也好,必有担当,不能趋时。

我们应当要识时、偕时而不可极时(《易经·乾卦·文言》“亢龙有悔,与时皆极”),要给自己留余地,跟着走而不可并肩走,人必得懂谦虚。

明当务之急,要知机识时。

当其可之谓时,恰到好处实时,不恰到好处即非时。

许多有德之人,一辈子未遇时。

任何环境都能发挥作用,端看是否知时、是否能明,知之以明则守固。

良机稍纵即逝,时过境迁,机不再至。智者必先知机识时,时而动,顺时而为,只有愚昧者才会悖时而行。

观时变重要,不能因时而变就落伍了。例如从清末到现在,男女授受不亲,今天男女不拉手就不文明。时之所尚不同,其宜也就不一样。

诸葛亮之智,识时也,一步步试探得来。诸葛亮,本为山东人,先移居到河南,再搬到湖北隆中,三迁始遇时。一个人有拯天下之志,也不能守株待兔。诸葛亮若是真能未卜未知,何必先去河南,再到湖北?人都是从这步看那步,神话才说未卜先知。许多人守株待兔未成,因为不是抱神木,而是抱香蕉树等兔,自己又近视。

孔明识时,于琅琊无法发展,知卧龙岗为发迹处,否则终身躬耕。孔明以隐为进,尤胜于以退为进、以进为进。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要识当时所当务之急事。

想做官必如孔明,先找己可利用之地,不能抱尸不放,啃臭骨头。

时,见风使舵之谓也。几(先秦以后,几都作“机”),近也,不是差不多。如月近十五尚未全圆。“时几”要有时又有几,才能治时,才能见几行事。

常人是不识时机之人,一毕业自己不会安排自己,等人家用,又不毛遂自荐,没表现机会,只能干瞪着眼睛看别人升迁。

学孔子,要成为“时”之门徒,时至而不失之。(孟子说孔子是“圣之时者也”。)

了悟要知时用时,孔子若晚几年回鲁,可能一事无成。

有很多人有过人之才,但失时,阳货劝孔子“好从事而亟失时”(《论语·阳货篇》)。

智慧与年龄俱进,故要“时习”。(孔子晚年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距。”可知人的每一个年轮智能都不相同。)

不要以为新即永远新,要与时推移才新。“孔子,圣之时者也”,即圣之新,要日日新才算新。否则新人转眼间成旧人,昔日革新的革命者反成守旧的被革命者。

用最高的智慧,下最深的功夫。

智不危身,若是都做烈士,谁做元老呢?子书作者,都是智者,几人自保?

中国的学问,要当智慧的东西来读,要用心“听”出人家高明之处,善用智慧,真正了解到底是什么。

智慧不分新旧,端看自己怎么用,培之养之,如种花。

智慧要用,现在人读书,都束之高阁。

培养智慧很重要,不然到“立法院”上不去了。

因何要读书,就要储存智慧,人的智慧是无量的。

学《四书》《五经》,为的是学智慧,产生力量。懂得是智慧,实行才有力量。读书是培养智慧,增加毅力,因为要做大事业。所有的书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有古今,智慧没有古今,目的即是用古人的智慧,启发我们的智慧。

智慧,就看你运用纯熟不纯熟。一个人知道的少,就容易发生错误。人越用脑子,越聪明。老师有时一天不说闲话,就是要培养智慧,善用智慧。

人有志,还有要智慧;没有智慧,可能把命都搭了。(老师另说:“没有智慧,志足以亡身。”)

佛家言“妙智慧”(佛语“般若”,中译“妙智慧”),就是儒家的“精义入神”;佛家能言智,但不懂致用之学。

智慧不在读书多少,读越多,反而迈不出去。

应世要有智慧,不能太鲁莽,不致密。

慎思重要,古圣先贤的智慧能传千百年,必有传的价值,那都是千锤百炼磨出来的结晶。

智慧是自己培养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多欲绝不会有智慧。

智慧是无穷的富贵。(老师另说:“人要过智慧的生活。”)

有智慧也要有修为。(老师另说:“聪明不是智慧。”)

古人何以有那么高智慧?今人一代比一代浑。

人越无阳刚之气,越有狐疑心;所以然,因智慧低。

智分常智和急智,应世有急智的人胜算多,现在的人连常识都没有。

智慧可以培养,人一己十,人十己百(《中庸》原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得做,得想。要提笔写东西,不要提笔抄东西。要写,发挥思维。写得对不对,是另外问题。

如何善用智慧?你对现实体悟越深,智慧越高。

有智慧还得有毅力,才能有所成。

智慧是培养而来:“思之思之,鬼神通之。”

智周万物,智不足,有恒也成。

人应凭智慧成就事业,不可靠撞大运成就事业。

一切问题必用人的智慧去解决,不可得病乱投医。

有智慧不在年高,但智慧能与时俱进。

人智慧相近,只能自欺,何能欺人?只是别人懒得说破罢了。

不能只以自己的经验应世,要用先人的智慧应世。只以经验应世,犹如跛子和瘫子赛跑。(老师意指现在人大都是不能健行如飞的跛子,只能赢肌体功能丧失的瘫子。)

天下没有废物,我们认为有废物,就是智慧没有达到,物不能尽其用。

知险而止的智慧,高于通行无阻;明险而止之亨,才能成就一切。

时代过去即过去,切不可空用情、空留情,要用智慧做主人,支撑此乾坤。

死了不要立遗嘱,活着要多鼓励人,最怕乡愿之贼,美其名“明哲保身”;老年人若都明哲保身,谁来耳提面命年轻人。

人能支配生活,是最有智慧的人;无精一功夫,不能培养智慧。

下功夫重要,没有千锤百炼的功夫,怎能把经书、子书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

一个“私”字害尽天下苍生,谁都懂得不能有私,但碰到了私,就迈不开步了,把什么东西都说是我的;古今一样,一个“私”字甚至可以断了自己的种。

孔子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人生要面对择业(老师释“择”为择业,以“矢人”、“函人”为证)等诸多选择,一个有为的智者择居(居,守也)特别重要。想做官做大事业,必先找自己可利用之地,不能抱着尸不放,死啃老骨头。

孔子集大成,中国学术思想经他整理,造成只手遮天、唯我独尊。孔子的高明智慧非我们可比得上的。

人可以不怕死,但必善用智慧,做事要成功,不必耍狠,有时躲避冲击绕个弯,反而容易成功。

有智慧还得有毅力,才能有所成。实学最重要,有实学才有基础,必能一以贯之,否则一曲之见,一曲之士而已。

修炼确知时代所必须要的智慧,养成引导群生走上正轨的胆识。

古人有智慧仍一败涂地,即因无德,不能以德养智,自以为己智高人一筹;玩天下于指掌之中者,最后玩火,玩掉自己。

世变(一作“事变”)愈紧张,人求致治的智慧愈高。

敬业敬事在敬己,敬己处处用智慧,先得自重。

人就看怎么活,有担当必有大智慧。

儒家有智慧不绝欲,因为有欲才有生人之气,想做英雄成事功。

人有今古之分,智慧没有今古之别;思想新旧在乎会不会用,会用都是新的,不会用都是旧的。

什么是人生?用智慧透视,才知道人怎么生活。

外行决定专门之事,彻底失败,尚不知因何失败。

学古人智慧,明白自己的良知,千万不要叫人牵着鼻子走。

人何以苦恼?因为看法和一般人一样,不能脱俗,老在俗和欲中打转。人真有智慧,就不苦恼。

不必找人算命,人生不如意,想通即智慧。

欲源于外诱之私,儒家的无欲是“约我以礼”,不像佛家的绝欲。

善要人知,就是伪君子,好名必作伪。

绝对要脚踏实地。成功稍慢,但有益。正做,虽然慢,巧取豪夺绝不行。成缓败速,看看这几十年毁掉多少东西。

“熟变”则“知变”;熟了才能活用。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三十岁开始做事,四十岁就得颇具规模。(俗谚云:“三十不发,四十不富,五十将寻死路。”)

急功,就会虚伪。任何事,有一分作为,才能说一分话。慢慢来,发挥影响力,要在平凡之中见坚贞。

了解道理,最快就是行。

达,指能行功夫的达,非意思之达。

自己站得住,谁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只怕自己站不住。

人是磨炼出来的,失败是最宝贵的经验,失败是缴学费。

达理贵乎体悟,以身体力行而后能悟。

“事在人为”,事情就是要靠人做出来的。今日社会乱,只谈天道、神道,不言人道。不懂做人,遑论做事呢?所以要知人识人,知人善任,用人任事。

“事在人为”的深义是“事在为人”,人之事最重要在懂得做人道理。

容人则不孤,不能容人则孤陋寡闻。

自己要有成,必得能容,将自己倒出多少,才能容入多少。

有多大的气度,成就多大的事业,要法天能容。

雄才大略的人,必有容人大量。

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才是大气,否则只是小家碧玉。

能懂群力,就不错了;懂得容,才能创业。

有胆有识,有容有量,还要有恒;虎头蛇尾,一事难成。(老师另说:“人要有成就,并不在学问好,要有胆、有量、有识。”)

“容人之量”,有容才有量,要容有用之人;以人治人改而止,即有容有量。有容与乡愿不同。

“量”很重要,光有位而无德(无量),则什么事都做不好。

思有用,必培养胆、识、量;要不影响情绪,必须有胆。

忍辱谓之担当。

道不空,顺着良知、良能去做事。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为弘道,所以修德,来弘此道。

做事在一“恒”字,不在一“快”字。

做事业之人必重钱,百业(事)非财莫举,人作正事自可有财。

清除一切障碍,破除一切险阻,何事不亨。

做事必留后步,大小事皆不可做绝。不要麻秸打狼,两头都怕。(麻秸是收割后的麻茎,看起来很长很大,狼会怕;但麻秸其实很脆,人用来打狼,自己也会怕,所以说两头都怕。)

我们不是保险公司,做事就是尽其在我,不保证成功。

少小不努力,老大不知休息,叫“愚公”。

成就伟大事业,也不过是“自昭明德”,人性表现而已。

择主而事,择木而栖,人要随龙不要随熊。

人必要有守,没有过不来的崖,爬坡不要频频回头。

才能再高,都要借梯子往上爬。

有实行力量,则多建树。

人心思变似水流(俗谚,政治人物常引用)。

找人才,施钱财,即是为善。

实行家不能老在一地方打坐。

勇者无惧,无惧于势。

“忍”字刃加于心,所以“百忍堂中有太和”。

人要练胆,走棋必走险棋;无胆不能成事,不能料事如神。

做学问不是做书呆子,一心苦读案前书,几年不听窗外事,有啥大出息?孔子周游列国,碰壁始著书。

要过情欲的人生,苦恼就太多了。

世间有享不了的福,没有享不了的苦。

做事不能虚张声势,要让人不起戒惧之心。

谁也不能感动得了谁,成就完全在乎自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孟子·万章篇》)

人有责任感,连睡觉都睡不着;人生短短数十年,要有成就必拼命。

知识分子做事,必得无所为,有所谓;如果无所谓,那算什么?

不是顺我者昌,而是顺元者昌。

人到老了,就易固守己见。

我们是穷人,得有处穷之道,为何要捧流氓,给政客抬轿子呢?

宰相需用读书人,现在话:政治必用哲学家。

[要了解事得]用人性来了解。我们先恢复人性第一步:孝慈。

有抱负先培养自己,十人在一起有镇定功夫,必成领导人,多年媳妇必熬成婆。

气人有,笑人无,各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

“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俗谚)

有一分英雄主义,即多一分失败。

做英雄,不要装英雄;不是伟人,不要装伟人。人做事要与本能相称,达不到本能就是“过”与“不及”,装英雄、伟人即为“过”。也就是说,做英雄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英雄就是英雄。

知识分子最重要是有良知。有了良知,胆小的不盲从,胆大的可做英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则以救世。

不先造人生净土,何来未来之净土?

做大事不能冲动,不争一句话,不争一件事。

做事为政,一在正,一在清。贞者,事之干。“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谈玄不谈闲,谈闲是非多。

做事失败,因以一人之智任天下事;真谋天下者,任众人之智以成其事。

我们不要认为社会上的大力量才有用,因而忽略小力量;大小力量合在一起才容易成功,不至于因小失大。

天下何以不太平?因无是非无黑白,知识分子不知去就,何况老百姓?所以知识分子重要,绝不可以己之昏昏,觉天下之糟糟。

著书立说的太多了,能存在的,必有德。立言,未必就传于世;立德、立功,才能立言。

尧、舜把欲降到零度以下;尧、舜把天下看得那么轻,能够禅让,哪还有什么私欲呢?

今日中国缺的东西极多,哪样东西我能干,我就干。明乎此,每天都有工作目标,每天都有当为之事。

君子不处嫌疑间。

有副对联说:“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此即“万般皆由自然,半点不由人为。”这不是思想灰颓,而是重视自然环境,人泰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升平时代,思想离不开欲。

德,就是行为的成就。

有独立人格,方有独立思想;有独立思想,方有独立事业。

人要有所成就,必得无私。唯有德者不垮,必要少私。因何人有私?由于眼光太短,以目前所得为快。等你没有私的时候,成就不得了。想、讲没有用,要去做,天何言哉?

伟人之成就,就是圣洁。

人的存在靠人格,不是靠财富;没有人格,就没有高人的思想。

台湾地方小,一天就动本,智者睡不着觉。

不要误以为“超凡”才能入圣,得“同凡”不遗世独立才能入圣;你如果和凡人不同,谁知道你是圣人呢!

我们要造就生力军,生力军都不是熟的。

要懂怎么想:在什么时候,发掘什么人才。

要懂得做,天天守一本书干吗?

人的历史,有多少人?能留下来受称赞的是谁?没人赞美强梁,大家赞美德行。

脑子太重要了,如源头活水,源头一开了,看什么都有正见。

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有理。“投资”、“要饭”一样事。

樊迟问知,孔子说知人。知人难,如何知人?要有所用,必有所试;要有所试,必有所悟。

我们不必骂人,你比他行,你出来。

死比生难,生是糊里糊涂的,我没叫你来,你就来了;不要死时,上帝没叫你去,你就去了。

不要学王婆骂街,看自己总是圣人,看别人都是挑剩下的人。

天下是非无穷,能应付是非就能应付无穷,也才能在任何环境中达成自己的目的。

前波推后浪(后浪推前浪),不要看人家怎样(批评人家),到时候,自己留点人性,自己怎样就怎样了。(自己能做得像样,即有所成。)

个人处事或国家行政,有一利就有一弊,政治人物能使利多于弊就不错了,要说能除弊兴利,那是口头说说罢了。

先圣要道,虑深方能通敏;必得虑深通敏,才能通经致用。(老师教读《尚书·尧典》的尧之德“钦、明、文、思、安安”,解“思”为虑深通敏。)

“虑深通敏”特别重要,我们了悟到最深的境界,就能因便施巧。

处世之道要用点心,像别人请客就去了,哪有那么简单,自己又不是一条狗,说来就来,要走就走,宁可在家啃馒头也不随便听人吆喝。

一个人若能了解为人的不易和价值,就不肯糟蹋自己,就会举天地之所有而奉这个区区之身。

何以旧病复发?因为只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治好。

人最难还的是人情债,义是人情债。

中国不亡就是因为仁义。看人要在危难的时候。仁义二字不在乎别人对你如何,而在于你对人如何。你对人仁义他不会忘,人家忘了代表他没人性。人与禽兽之别在人伦、人性,每个人都有,叫伦常。

成就大事业是从识微开始的。自以为无所不能将一无所成。愈知道自己渺小,愈能有成。

在社会做事,很多不讲理的人,要知道怎么用术对待。

“庄以临之”,“庄”以气势说,凭理行遍天下,不可欺。

一个人必定要能自己认识自己,必须脚踏实地,只有面对今天,才能迎接明天。

有为就是因为有守,有守者有所不为也。

一般人不能分辨出话的真假,喜欢一些小话,殊不知谣言止于智者。

一个人的成就是从微小中来的,金子是从沙中淘出来的。

人贵自知,否则难进步。

中国思想是靠行的,不是靠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