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2辑)
11254000000008

第8章 比卦《象传》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实力的较量

《大象传》非常值得注意。首先看“地上有水,比”。“有水”表示有风险,也有资源。跟师卦的“地中有水”不一样。师卦是水在地中,是外面看不见的潜流、是地下水,所以军事行动中的欺敌、隐蔽性非常重要。比卦是外交谈判,在谈判桌上得摊开来大家交心;你有什么,我有什么,都得明朗化,所以是地面上的水,水量、水质都一清二楚。“地中有水”,就有“容畜”之象,所以叫“容民畜众”。现在是“地上有水”,一切都得明着来,把筹码都摆在台面上,给大家比较比较、见识见识,所以比卦也有互相较量的意思。像以前的科举考试,考了秀才,又考举人,举人就要进京考进士,然后还有殿试,选出前几名的状元、榜眼、探花,那就叫“大比”。因为天下读书人云集京城互相较量。比过之后一看,排行榜出来了,真才实学的阳爻和实力不够的阴爻,到最后是落榜还是金榜题名,这也叫“比”。我们常以为《易经》的卦就只有那一层意思,等到你彻底搞通了才晓得,它那触类旁通的意思是探索不完的;不然占卦的时候,只会套标准答案作僵硬的理解,碰到稍有偏差的状况,就没法灵活变通。所以,“比”不只是交朋友,也有比较的意思。国际外交就是大家较量实力,看看你GDP多少,有多少军队,国民教育水平如何,人均产值怎样?这一比才见出实力。如果实力相差悬殊,没办法对抗,就得采取合作手段,跟他站在一起。这就是“比”。从卦序的观点看,从师卦到比卦,大战结束之后通常由最强的战胜国出牌组队,和平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看关系的远近分封、重建。“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师卦最后一爻就是讲这件事。所以师卦后面是比卦,就有较量、比较的意思,完全是靠国力、靠拳头大小来主导利益的分配和国际架构的重建。因此比卦、师卦都还是实力决定一切的霸道思维。那么,“地上有水,比”,对于哪里有“水”,是“大水”还是“小水”,是汇流还是分流?都要有通盘的研究、规划。

战后新秩序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很有气魄,建立一个新的战后秩序。像周灭商之后,最有名的事就是封建,大部分姬姓子弟和有功之臣都封了地。姜太公封在山东的齐国,武王的弟弟周公封在山东的鲁国。后来齐鲁成为春秋时期两大国,但齐国后来为田氏所篡,鲁国是周公之后,故称为礼仪之邦。师卦就是武王伐纣,战后发挥组织能力,封建诸侯,就是师卦最后一爻,“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接着就是比卦,要开始布建战后新秩序。“先王”是指当时的天子周武王。武王很快就死了,真正代行主要职责的是周公,虽然他自己封在山东的鲁国,却留在中央辅政,帮助年幼的成王建立制度,这个基本格局一直维持到春秋战国时周朝灭亡。虽然后来周天子的实力大不如前,但是能让一个基本的制度格局维系政局长达八百多年,这是什么样的眼光和企划能力?所以屯卦的“君子以经纶”,绝不容易。你看后来那些朝代,有的几十年、一两百年,至多两三百年就乱掉了。

当然“万国”是夸张了些,不过当时确实封了很多国家。师卦最后一爻就是论功行赏;有大功的给你一个国,功勋较小的给你一个采邑,让你拥有一个或几个城,然后大家联合起来拱卫中央。既然都是一家人,或者是一起打天下的革命伙伴,最后大家共享胜利的成果,维持安定的局面,这就叫“封建”;也就是比卦“地上有水”的资源分配,将水跟水之间的连带关系规划出来。史无今有叫作“建”,是有开创性的,原先没有这样的体制,现在把它企划、落实、建构出来。“亲诸侯”也是封建,希望不再打仗,大家是亲爱精诚的关系。确实如此,周朝封建,大部分诸侯国都是姬姓,光一个周文王就传说有上百个儿子,子子孙孙,就算没有万国,也有上千个国家。到后来不断地兼并、斗争,六亲不认,谁还管你姓“鸡(姬)”还是姓“鸭”?不要以为同姓的大家族会相亲相爱到底,时间久了,感情淡了,血缘也淡了,然后起内讧、闹家变、争权柄,到最后就演变成春秋战国的局面,谁还管谁跟谁同姓,现实利益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刚开始“建万国,亲诸侯”,是希望彼此之间和睦相处,因此《杂卦传》就用一个“亲”字形容同人卦。“同人”本来就是发展到最和谐的王道境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界大同。比卦就是想借着“建万国”,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希望达到一个和平、和睦相处的“同人”世界。刚开始都是这样想的,实际到后来都办不到。

“建万国,亲诸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被化解了,大家彼此都是互动和谐的,这本来就是大战之后重建和平秩序的目的;然而事实上,还是唯我独尊的意识在作祟,弱小国家能不乖乖按照我的意志行事吗?像二战胜利后,美国国势达到顶峰,GDP和军费支出都占全世界一半以上,它就是以世界的主导自居的。比卦“九五”就是主导全局的主角,其他那么多阴爻都是受封的“万国”,一盘散沙,都得按“九五”的意志行事。至于分赃均不均,我们要进入爻的现场,并透过很多历史案例,才会发现其中的利弊。

所以比卦的“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一方面是考虑到师卦以及师卦上爻的酬庸(即酬功、酬劳)手法,只是很多人会忘记“小人勿用”的重要提醒,所以师卦上爻爻变是山水蒙,情欲蒙蔽理智,做了不公平的安排,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不知要收拾多久,才可以把风气导正过来。过去有句话说“文官不爱才,武官不怕死”,那时候腐化严重,不管文官、武官,都是既爱财又怕死。这就是典型的师卦上爻的教训——“小人勿用”,情欲蒙蔽理智,“必乱邦也”。

由这个“亲”字,我们再深化一下对比卦的认识。大家都听过“比武招亲”吧,以前名门闺秀要出阁,因自认身价非凡,所以一定要嫁给文武双全的男生,结果就摆擂台,比武招亲,擂台上较量较量,到最后累得个半死,把所有人都打败了,最后娶也娶不动了。“招亲”的“亲”就是战后比卦的“亲诸侯”,就是要经过较量,然后你脱颖而出。师卦大战较量完后,国际社会开始重新洗牌,有些国家可能惨遭灭亡或分裂,像以前的东、西德和现在的韩国、朝鲜鲜;然后又产生一批新的势力集团或国家,他们之间都希望能维持一个“亲”的关系,好巩固既得的利益。周初的封建制度,基本上就是这个模式。

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还要提醒的是,为什么要建那么多国家?为什么不单纯一点,分几个大块就完了,干吗分得那么细?这也是比卦在师卦取得胜利之后,开始酬庸时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智慧。也就是说,分得越细,让他们成为一盘散沙,就没有哪一个国家将来跟你不亲的时候,会有足够的力量反抗你。如果把三分之一的国家分给一个大诸侯国,另外三分之一又分出去,他就有抗衡你的实力,即使你们现在关系亲密得很,一旦蜜月期过了,他本身就拥有雄厚的实力,足以威胁你的安全。所以最好把一大块切成十小块,让每个人都有官做,都是王,然后每个人都没有带头反抗的实力。这就是西汉初年洛阳少年贾谊《治安策》给汉朝皇室的建议,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维持长治久安。这是很重要的智慧。这是替中央皇室着想,如果让其中一个力量太过庞大,那么旁边的一些小国就会依附他;他有了实力,就有可能造反;即使当时不造反,传至子孙几代之后,可能就尾大不掉,那不是给自己制造问题吗?所以贾谊提出“众建诸侯”的建议。

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有一些分封的国家,但中央直接派县长、郡守管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中央独裁的天下郡县制,嬴姓皇族子孙绝对无法成为诸侯,可是秦朝短命而亡,郡县制没有多久就结束了。汉朝建国时为了抚慰功臣、巩固自家实力,还是分封功臣和王室子弟,但是皇帝也不放心,所以中央就直接派任大量地方官员管理地方政务,同时也部分参考封建制度。后来就酿成了淮南王的悲剧,导致“七国之乱”。比卦《大象传》就有这样的智慧,如果你实在非封不可,千万不要封太多,切成小块小块,每一个人手上只有那么一点,以免赏赐过了头,到最后他不但不感激,还会挟着那个资源来对付你。只要跟中央控管的实力相差悬殊,他就不会起非分之想。当然也有人会说,小国和小国不会组成联盟吗?问题是,谁来领头呢?就像秦国灭六国一样,六国合纵,可是却无法真心合作。没有人带头,哪个小国敢起来?所以“众建诸侯”是为了削弱每一个个体的实力。在任何组织中,你若特别宠爱谁,让谁天天升官,到最后可能他就是要你命的人。所以“建万国,亲诸侯”里面有很深远的策略和人性的考虑,多多益善,才能彼此制衡,不让一家独大。

《大象传》中的“先王”

还有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先王”,过去我们多多少少也提过,我们发现比卦《大象传》的行为主体变成了“先王”。前面七个卦都是“君子以”,比卦是第一次出现“先王以”的。大战过后的比卦,一个新的国际联盟、国际合作的体系出现了“先王”。这个“先王”就是师卦的“大君”,为了建构至少好几百年的和平,不希望人民再遭受残酷的战争蹂躏,他开始要深谋远虑,所以要提出一个“建万国,亲诸侯”的架构出来,不管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都包含在内。然而,若没有天下共主周天子的领导层级,怎么能调和万国的矛盾?这是“先王”才有的威信。就像神话小说《封神演义》里面,姜子牙把所有的神都分封完了,却忘了给自己留一个位置,他只好周游列国,今天到A国,明天到B国,他们都是你封的,都招呼你吃大餐、住五星级旅馆,这边吃三天,那边吃五天,一年也就过去了。但是,一到大年三十晚上,诸神归位,不招待外客,大家小团圆,姜太公没地方去了,实在没办法,就缩在墙角下、电线杆底下冷清清过除夕。所以现在就在这些地方立一块牌位——“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据说可以保平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教训是“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应该和屯卦从零开始开创事业一样地慎重,不要唱高调,认清现在亲不代表将来亲的事实,才能作长治久安之计。

《易经》的《大象传》用“先王”的只有七个卦,这七个卦都大有文章。第一个就是第八卦比卦,第二个是第十六卦豫卦,然后是第二十卦观卦、第二十一卦噬嗑卦、第二十四卦复卦、第二十五卦无妄卦,“比、豫、观、噬嗑、复、无妄”六个在上经的卦,《大象传》都郑重其事地讲“先王以”,要怎么操作、怎么布局、怎么规划。下经只有一个卦的《大象传》讲先王,所以非常值得注意,那就是第五十九卦涣卦。这七个卦讲“先王”,讲的都是最高层的领导,影响都是世界级的、超乎国家以上的。有五十三卦是讲“君子”;另外还有四个卦,像离卦用“大人”,剥卦用“上”,泰卦和姤卦都是用“后”的概念。这四个卦再加上七个“先王”的卦,这就符合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八十、二十定律”,虽然在六十四卦中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这关键的少数会决定百分之八十(另外五十三卦)的整体大局,这是《易经》中的自然分布。那么七个“先王”的卦就非常值得重视了;而下经唯一的一个是涣卦,也很值得深入研究。这也是了解任何一个卦时可以作为诠释的重点,再深入必有所获。

《大象传》中“五以”的结构

我们在上文讲到在《大象传》中用“先王以”的七个卦,只有居全天下、全世界高位,具有统合能力的才会用到“先王”。那么其他五十三个卦是“君子以”,在六十四卦中几乎占了八成。这个比例刚好满足企管的“八十、二十定律”,拥有资源、权力的百分之二十,是影响重大的关键少数,它的影响高达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是沉默的大多数,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实际影响力。不论好坏,常常如此。另外四个卦,有两个叫“后以”。“后”相对于“先王”来讲,就有一先一后了,地方诸侯是由先王分封的,所以他在领导阶层是次等位阶。先王封诸侯,诸侯就叫“后”,在《孟子》中讲的“群后”就是列国诸侯,等到西汉初年七国之乱之后,所有的“后”统统被粉碎、消灭,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形成,地方郡、县,一直到后来的省,全部由中央官派的官员管理。这时的“后”才广泛运用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不再指地方的最高领导阶层。泰卦是第一个出现“后”的;其次“天下有风”的姤卦也是“后以”,都特别偏重地方行政长官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两个一个是剥卦的“上以”,在岌岌可危的环境,居于上位的领导阶层特别要小心,所以“剥”是专门针对“上”而不针对“下”来立论。离卦更特殊,人类文明的永续经营,要依靠“大人以”,我们学过乾卦《文言传》就知道,“大人”是《易经》中修行最高的位置,而离卦《大象传》是唯一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后以”的卦有两个半。因为还有半个是从属性的,那就是复卦。复卦《大象传》云:“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基本上是“先王以”,句中出现“后”字。所以是“先王”命令“后”如何如何;“后”要遵守“先王”的规矩,亦即地方服从中央的政令。复卦直接告诉你“先王”跟“后”除了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也可以是“先王、后王”历史先后相传的关系。后代领导人、统治者要遵循古圣先王的规矩,那就叫“先王、后王”。《大象传》这个结构就叫做“五以”——君子以、先王以、后以、上以、大人以。“以”是因为有,才懂得运用,将那个结果发挥到淋漓尽致,就可以延续到后代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