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平心平天下
11255600000020

第20章 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战略

2017年3月10日,四观书院十二期国学研修班开班。为期三天的课程由院长廖彬宇先生讲授《国学旨归——经世致用之学与内圣外王之道》。先生用足足4个小时的时间,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前国家战略。先生认为,传统文化的大旗一树,会至少起到六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安民;第二,济世;第三,兴党;第四,强国;第五,复兴;第六,开来。下文根据廖彬宇先生首日讲课录音整理。

各位同学:

大家好。在座诸位,此番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从全国各地,聚到四观书院,将要在这里进行为期几天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精神可嘉,令人赞叹。

我以前常常讲,传统文化,说到小处,可以让自己焕发智慧、升华境界、打开格局;说到中处,可以用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做好事业。以上两点,都是让我们自身切实受用的。说到大处,我们每一个人投身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就是在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中国梦的伟大实现贡献力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多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人,我们的国家民族,就多了一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所以,就凭这三点,我们就应该为自己而感到骄傲!好的东西,都是应该去分享的,所以我们觉得传统文化好,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广而告之、推而广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好,大家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一起来开智慧、建格局、讲修为、有作为,成为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崛起、中国梦伟大实现的有力推手!

退一万步讲,我们即使没有这么大的抱负,这么热血的追求,至少也应该有一点自觉的认识,来顺应当今,乃至未来中国发展进程的趋势和潮流。换句话说,你要在中国的社会安身立命,做一点事情,你是不是要了解一点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未来构架?你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多,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在这当中,更好地、如鱼得水地发展?

那么当前的国家战略是什么呢?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为什么这样讲?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期间到曲阜考察,就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了“四个讲清楚”。他说:“要结合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研究和传播,要搞好四个讲清楚: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总书记讲话的两个月后,许嘉璐先生在公开场合表示,他认为习近平“曲阜之行”与邓小平“南巡讲话”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次“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邓小平的南巡解决了中国在经济领域“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认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够兼容;习近平的“曲阜之行”解决了人文社科领域“姓孔”和“姓马”的对立问题,实际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互补的,能够兼容的,因此,习近平的“曲阜之行”可以和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相提并论。

我是在总书记“曲阜之行”20天后的12月17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首届中华传统文化高峰论坛”,并在这个论坛上,举行了《国学旨归》第一辑的新书发布仪式。

当时我就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

所以我同时也大胆地做出预判——2017年,或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元年。

为什么是2017年?有诸多的因素可以明确指向2017年。我在这里只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总书记上任以来,提出了他的大政方针理念,叫作:“一个中国梦为愿景,实现两个“一百年”,三严三实治党治国,四个全面,五位一体。”这当中要注意到两个“一百年”,这是个时限战略的问题,就是在什么时候,达到什么目标的问题。

两个“一百年”指的是建党一百年与建国一百年。从1921年到2021年是建党的一百年,从1949年到2049年是建国的一百年。在第一个百年里,也就是说在2021年之前,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第二个百年里,也就是说在2049年之前,要实现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宏伟目标。

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未来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则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

所以我们在总书记上任以来,在诸多领域,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句话:“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丰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是在2017年年初呢?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不断积累、不断造势的过程。这个旗帜的树立,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了,时机不成熟;太晚了,换届了,不便于新的工作的部署、开展和推进。

于是,我们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如下一些事件、言论的发生——

2013年11月26日,总书记曲阜之行,发表了“四个讲清楚”的重要讲话;一个月后的12月30日,总书记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2014年2月24日,又是一次集体学习。关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和二会代表、委员们一起共商国是。他说,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

2014年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与87岁的国学大家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的编纂情况,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在与师生座谈时,总书记说,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两天后,在出访途中万米高空的专机上,习近平与记者交谈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2014年9月24日,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他谈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

通过数年来一系列言论的发表,总书记表达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决心,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2017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两办文件的印发,标志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式成为了国家层面具有重大意义的重要战略。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以2017年年初两办印发文件作为一个时间坐标,往前推,有了充分铺垫与基础,时机成熟了;往后推,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还可以就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探讨,乃至建言献策。同时又为下半年十九大大换届之后,做好了厚实的铺垫,可以扬帆起航,直济沧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之风,犹如春回大地,紫气东来,将在今后不断地吹拂起来。

以前有人感慨,说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好,是因为物质的极度发达;坏,是因为物欲的肆虐泛滥。但是我始终相信,总有一个东西,可以治愈一切的不好,让这个时代,坚定不移、平稳刚健地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行驶下去。这个东西是什么?就是数千年来生生不息、传承发展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前几天国防大学的一位教授来看我,才落座,就向我提出了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看待反腐的问题?

第二,未来国家的战略形势怎么看?

第三,为什么在今天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三个问题,我拢成了一个问题给他进行了解答。我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话题,解答了他的全部问题。

一 安民——传统文化是民心所向

首先,传统文化的大旗一竖,第一个作用,就是“安民”。

安民这个词语,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一个概念,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功能。

李世民的名字就源于这个传统文化的理念——“济世安民”。

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可以安民呢?尤其在今天,传统文化安民的作用和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正因为所有的人,乃至各行各业各领域,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在无形中都开始以经济利益(金钱)作为最大追求。

领导干部主导着这个国家的全部资源,他们用自身的资源,追求GDP以博取政绩;商人利用自身的商业头脑,进行各种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建设,迅速积累财富。

但是老百姓呢?

老百姓一没有资源,二没有原始积累,三没有精于算计的头脑,四更没有善于钻营的圆滑。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老百姓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血汗。

他在没有任何资源和有限能力的情况下,还有三样东西需要面对,三座大山需要背负。

第一是医疗和健康——“生得起病,看不起病。”有人说今天的社会已经在悄然中演化成了这样一个互害的模式,种菜的给卖肉的说,现在蔬菜不能吃了,还是吃肉好;卖肉的给种菜的说,现在肉都不能吃了,还是吃蔬菜好。为什么都不能吃了?因为里面不是激素就是毒素,哪里还有放心食品?吃了这些有毒食品,必然患上各种怪病和绝症。而生活条件决定小老百姓只能追求廉价食品,安全卫生难以得到保证,一旦长期食用有毒食品,必然得各种怪病和绝症。又由于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生得起病,看不起病。

第二是教育,中国老百姓的观念当中,已经形成了“名校决定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读名校才有前途。所以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名校,能读名校。大家都这样想,所以读名校的竞争异常激烈,怎样才能读名校呢?有钱人可以捐资助学,老百姓就让孩子参加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训练班,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教育费用。即便上了名校,名校的费用又高于一般的学校,一路读出来,读的名校越多,花费越多。有的家庭更是举债求学。但是,读完大学,就能立刻好转吗?第三座大山接踵而至。

第三座大山就是房子。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有钱的人到处买房,甚至炒房,房价被一帮钻营的人哄抬得虚高,房地产泡沫就这样出来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尚不稳定,读完大学,都要结婚,在一个拜金的时代,丈母娘问你有房吗,有车吗?一般的年轻人就怂了。所以很多年轻的夫妇俩,刚毕业,就背上了用一生去还的房贷。做什么都得为房子奋斗,做事还有什么趣味吗?人一旦背上了巨石,还迈得开步子吗?人在年轻的时代,就掉到了钱眼里,还能开发出什么智慧吗?在重负之下,已经没有了余力去做自己真正理想的事业。即便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奋斗出来了,成功了,也是极少数的个例。父母想帮助孩子啊,就去摆地摊,结果城管又来了。有的人情急了,就和城管、工商又斗了起来,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矛盾,就需要加大力度去维稳。维稳会形成对峙,所以越维稳,矛盾越大。矛盾越大,越维稳。这就让社会进入了恶性循环。

中国多数的老百姓都没有资源,没有门路,没有能力。让一无所有的人却有这样三座大山背负着。老百姓苦啊,苦不堪言,也无法言说。

中国自古就有“民不与官斗”的传统,不敢仇官。加上这个社会充斥着各种奸商和无良商人,利用资源和关系就能牟取暴利,他们爆发以后,动不动就看到他们以及他们的富二代们耀武扬威、飞扬跋扈的做派,仇富心态就这样形成了。

大家都在想着一个问题,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心态严重失衡。心态一旦失衡,心智就会丧失,情绪就会出来,长此以往,有一天,就会激发民愤。这是个大问题,怎么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解决。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懂了儒家的天道和天命,懂了佛家的因果和因缘,懂了道家的“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于是就懂了“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原来贫穷,是因为自己的德行不够,因为自己的福德不够,那就努力去加强,去修为,去提升。别人富有,那是他自己的德行感召来的,我不羡慕,我不嫉妒,我更不恨。他炫富也好,张扬也罢,他愿意糟践自己,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

当中国的人民大众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真正懂得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智慧随之开发起来了,德行随之厚重起来了,不用维稳,自然就平稳了。所以传统文化对于今天而言,第一个功能首先是安民。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心所向。

二 济世——传统文化是幸福之源

对于今天的社会,世间百态,乱象横生。我们身临其境,深有感触。

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列举过这样几个现象。

“用娱乐明星偶像,毁掉青少年的志向。”

“用网络游戏和色情传播,坑害年轻人的意志和意向。”

“用西化教育,扭转年轻人的方向。”

“拜金主义、物质至上,全是当今国人的心理动向。”

“物欲横流,人心不足蛇吞象。是谁导演了如此不堪的现象?”

先谈第一条,“用娱乐明星偶像,毁掉青少年的志向”。

在我青少年求学阶段,老师曾询问同学们的志向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很多同学告诉老师,长大了想做刘德华、张学友那样的明星。当然,我们不是说做明星就不好,而是说,我们为什么没有更远大一点的理想和志向呢?

甚至还有知名学者义愤填膺地提出来,说中国传统里“立志”的教育几千年来几乎抹杀了中国人的人性。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逻辑。

我曾经专门讲过立志的重要。

我说人都想做高贵的人,那么什么东西最高贵呢?《易经》里就讲了,“法象莫大乎天地”。

《易经》里乾代表天。天高高在上,不可穷极,天高得只能让人仰视和膜拜,贵不可言。代表了受人尊崇,高贵的地位。所以人要想高贵,就要向天学习,学习天的德行。

乾卦是六个阳爻,阳代表刚健有为,所以代表高天有六个德行:

做人首先是志向要高。志向高,才会永不止步。永不止步,就是“自强不息”。志向高的人,人格必定崇高。人格崇高,就必定不会做扭曲人格的龌龊事,所以第二个高,是人格高。人格崇高,就必然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就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能懂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人,就能够明辨是非,就会集中精力做能做的事情,于是能获得飞速的成长。能够权衡利弊,明辨是非,就是智慧。所以第三个高,叫作智慧高。智慧高的人,就不会对世界有疑惑,没有疑惑,就不会有烦恼,所以第四个高,叫作境界高。境界高了,就能跳出来看待所有问题,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把所有的问题都能够简单化处理,第五个高,就叫能力高、手段高。有了这五个高,人就会越走越高,最后第六个就是地位高。

所以这六个高,全部来自于第一个志向高。所以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子侄们,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志向。没有了志向,人就会变得庸庸碌碌。

以前我们讲很多人这一生啊,叫作“莫名其妙生,稀里糊涂活,无可奈何死”。因为人生没有志向,没有方向,所以活得很迷茫,也很糊涂,不明所以,无可奈何。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懂得了,通过树立远大的志向,就能够获得人格、智慧、境界、能力和地位。

再谈第二条,“用网络游戏和色情传播,坑害年轻人的意志和意向”。

现在的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迷恋到不能自拔的程度。然而许多网络游戏,却在教人暴力、杀人、战争等,这些都是使人烦躁、暴躁的负能量。

现在的网络一打开,各种不堪入目的淫秽画面就席卷而来。青少年是不能辨别又没有自控能力的,往往会沉湎进去,这些都是使人想入非非、消磨意志的负能量。

《论语》里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一个暴力游戏,一个色情传播,就把血气未定、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拽入了“好色”和“好斗”的漩涡之中。

再来谈谈第三条,“用西化教育,扭转年轻人的方向”。

我们教科书的编写,都是按照西方的标准和模式,考试又特别重视西方的学科。英语考分的比重很重,自然就会让大家不自觉地在外语的学科上下很大的功夫,倾注很大的精力。在这上面的精力用得多,那么对传统文化倾注的精力就必然会少。

你把英语学分考得那么高,老师一夸奖,你必然就会更加努力,越学越好,甚至学成了一门本事。你的英语越好,你就自然会去关注英文领域的东西,比如英文著作,等等。你了解得比别人越多,你的优越感就越强,最后你对西方就充满了向往,从心态上自然就会容易倾向于西方国家。这还是好听的说法,难听一点,你了解西方文化越多,对传统的文化就了解越少。一多一少,到最后分量就不同了。最终必然走向“崇洋媚外”的结局。

上次有人问我,就说由于领导人的重视,教育部对高考的分数进行了改革,英语从原来的150分降到了100分,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降到了100分,但是对策也跟着来了,在同等分数下,以英语考分高者优先录取。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总分都考了600分,但是你的英语考了80分,而我只考了20分,那就意味着你可以优先被录取。

这样一来,对英语的重视就比以前变本加厉了。为什么呢?因为仅仅因为一门英语,就可以决定你的命运。

他就问我,怎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

我说,很简单。一个方面,是利益集团制造的对策。为什么是利益集团呢?因为英语培训,这是多大的一份利呢?另一方面,就是西方的敌对势力。

首先,我们要能了解一个当今中国的时代大背景,看懂了这个大背景,你就会明白,今天中国,真正能从正面意义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人手、旗手,少之又少,甚至于凤毛麟角——

因为,中国现阶段的精英,基本都是吃洋墨水长大的,或者正准备去吃洋墨水的。

基于这一点,对待上面的政策,一般就会出现三种应对的态度:

第一种,找不到感觉。因为他们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他们没有敏感性,觉得可能这就是政策上的一阵风,这阵子热过去了,还会回到老样子。所以不关心,不过问,没感觉。这是精英们对待“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一种态度了。

第二种,反感。因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所学和认知领域去剖析、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中国的绝大多数精英由于是吃洋墨水长大的,在各个领域拥有发言权、决定权。他会认为没必要倡导传统文化,因为抬高传统文化的地位,必然就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他反感,不自觉地成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障碍。

第三种,敌对。这第三种人,纯粹就是敌对势力的代言人。

当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搞民粹主义,搞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要搞清楚在今天这个时代所处的国际大背景。总书记说:“我们抛弃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割断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命脉。”这是什么意思?说严重点,失去了传统文化,一方面,我们要么成为行尸走肉,要么就是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危害国家民族的帮凶而不自知。

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有的人天真地把国际政治想象得很美好。要知道中国历史上,汉朝也很强大,仍然要与周边的国家搞联姻,在彼此之间求和平,以赢得时间来搞发展。更何况地球的资源就这么多,霸权主义国家强大就绝不允许中国强大,哪怕中国强大了并不称霸。但在霸权主义国家看来,只要中国强大,都会影响到他们霸权主义国家的利益。

我向来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可以历久弥新。因为只有完善的完美的文化体系,才能够真正做到包容、融合一切文化。每一次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都能被中华文化所包容和融合,给固有的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譬如佛教文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有这样一种神奇的融合力量?这就不得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一本宝典,也是群经之首的——《易经》。

《易经》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和谐”,抑或说“和谐”这个词语就源于《易经》——“保和太和乃利贞”。

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给北大制订过一面校旗,这面校旗由三种颜色构成,分别代表了玄学、哲学和科学。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既对,又不对。

首先来看什么叫玄学。

已经究竟了的、圆满了的学问就是玄学。玄又代表了天,是天的颜色。所以叫“玄天”,地的颜色是黄色,所以叫“天玄地黄”。

天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代表了至高无上的智慧,也就是大道;又代表了圆满。所以叫“天圆地方”。

玄是形容天的深不可测,形容海的深不可测。所以玄字还是一个形容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博大精深到什么程度?深不可测的程度,所以叫作“玄”。

一个修证圆满了的圣人,给普通人讲圆满了的智慧和宇宙人生的真相时,作为并未圆满的人,是听不懂的,虽然听不懂,但是感受到博大精深,令人敬畏和敬仰,所以尊称为“玄”。

这样的究竟圆满的学说,就是玄学。

玄学也是实证到的,但是这个实证,并未向外求,而是向内求。向内求很快,向外求很慢,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朱清时院士打过一个比方,说“科学家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爬上山顶时,佛学大师已在此等候多时了”。

悉达多太子从19岁出家修行到31岁成佛,只用了12年的时间就证得了究竟圆满的智慧。同时向世人证明了向内求证到无上智慧的过程之快。

在资讯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有人告诉你,你在美国说什么我都能听到,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后来手机的发明,证明了此言非虚。也可以说科学的前进就是对佛经里许多证悟现象记载的证明。

但是手机要知道电话号码才能拨打,这叫调频,频率对上了接通了才能听到彼此的声音。而佛家有“五眼六通”的实证,则随时随地都可以随意地听取到任何一个人的言论甚至心声。从这一点而言,至少当下的科学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我们可以用共振仪、测谎仪听到你心脏跳动的频率,由此推理出你的健康和情绪状况,但是佛家的大修行人却能清楚地听到或看到你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从这一点而言,当前的科学显得很薄弱。

科学是从实验室发展起来的,这叫作向外求。向外求需要具备很多条件,甚至科学的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否定和推倒过往的认知再进行重建,所以科学是在不断的否定和推倒中前进的。

所以一切以“科学”为标准来评判所有的学问,这本身就不科学。因为科学本身都还不断地在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也就是说,相对于未来的科学而言,当前的科学本身就不科学,本身就站不住脚。所以拿当前站不住脚的科学理论来看待一切学问,就是武断和迷信。

所以科学就是敢于怀疑和否定。那么“科学”也就不是标准,而是对待学问的一种严谨态度。也就是说,你可以拿科学的态度来怀疑别人,但是你不能把科学作为一种标准来否定别人。

向内求,不仅从时间上获得终极真理快,而且跟自身息息相关,每收获一分,就让自己智慧一分,自己也完全能够驾驭。

向外求,不但从时间上获得终极真理慢,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断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懈地努力,而且还跟自身严重脱离了。譬如自来水的发明,人们逐渐不会挑水了,而在过去,挑水是本能;又如小汽车的发明,人们行走的时间少了,腿脚会逐渐退化……当科技越发达的时候,如果人的精神不能驾驭科学时,往往还没有获得终极真理,人类就已经毁在了科技的手上。我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我敢说全世界的人,无一例外都害怕地球爆发一场核战争。一场核战争,足以毁掉无数次地球,但我选择相信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如果给你选择,有三样东西,你只能选一样。有最好的东西,有次一等的东西,还有再次一等的东西。你会选择哪一个?

不用说,肯定是要最好的。

玄学、哲学和科学,在中国的祖先看来,无疑玄学是最好的东西。

西方人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我说玄学是哲学之父。

哲学可以指导科学。而我则认为,玄学囊括了哲学和科学。哲学指导着科学的发展,一步一步向玄学靠近。

《易经》里面有“象数理占”的提法。其实就是玄学、哲学、科学、科技几个东西。

这个“象”,既有象又无象,就是对终极真理的命名。可以说是玄学;“数”是科学,“理”是哲学,“占”是对象数理的综合应用,就是科技。

象,必定包含了数理,必定包含了应用。

所以玄学、哲学和科学这三者的关系是有联系且相通的。玄学是哲学和科学的终极阶段;哲学是玄学的理论阐释;科学是哲学的理论证明;科学是玄学的实践证明。科学的高级阶段就是玄学;科学的理论阶段就是哲学……

所以这三者其实就是一个东西,因为不同的层次,就看到了不同的层面。于是有了区分。这就是《易经》里讲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搞哲学的看《易经》,就认为《易经》是哲学;

搞科学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科学;

搞心理学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心理学;

搞中医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中医学;

搞武术的看《易经》,就看到《易经》是武学;

搞兵法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兵法;

搞政治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政治学;

搞管理的看《易经》,就看到了《易经》是管理学;

……

西方人分科而学,把各种学科划分得很细,中国的往圣先贤唯恐我们在细枝末叶上跑得太远,让我们具有了这样一种《易经》的智慧——分,则摇身一变,成为一切的学术;合,则回归于本心本体。一以贯之,聚而为一,一本散而为万殊。

《易经》里说:“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这就是明体达用的道理。

明白了这个道理,无论任何学问,都可以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容。

“圆人说法,无法不圆。”

这也就是《易经》的心法。

这是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说明自己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我们不排斥西方科学而展开来谈的话题。相反,我们坚定地相信,我们吸取西方科学的方法、经验和成果,使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必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我们拭目以待!

接下来,我们谈第四条,“用圣诞、万圣、情人等洋节移风易俗改变中国人的风俗风尚”。

西方的节日,在今天的中国大行其道,让中国的年轻一代为之疯狂。很难说不是在利益集团或商家和海外敌对势力的操纵下才如此猖獗。

中国自有中国数千年优良的历史传统和节日。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都可以落实到提升我们生命的境界这个主题上来。

好在我们党提出来了,作为共产党人,不准过洋节。

我不禁为之鼓舞叫好!

领导干部可以带头学国学,但是决不能带头过洋节啊!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出发,洋节的内涵或形式处处与中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显得格格不入,甚至针锋相对。随便列举一下:

西方的情人节到了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学会的是性开放、性自由,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告诉国人的是,人应该有别于禽兽。夫妇肇端于天地。没有行夫妇之礼,就乱夫妇之伦。滥交、乱交,与禽兽何异?当人没有了礼节,人就失去了气节。没有了气节,人恐怕连禽兽都不如!

西方的愚人节到了中国,让中国的青少年学会的是以愚弄别人为乐,通过愚弄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聪颖及别人的愚笨。中华民族数千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教导,以别人的愚蠢来彰显自己的聪慧!愚人节,互相愚弄,于是乎青少年们学会了用假话、大话、空话等种种负能量手段来愚弄别人,这不是在无意中唆使我们的孩子在这样一个节日里学成骗子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来就不会让孩子们去学习如何恶作剧,通过这样反复愚弄别人的练习来让自己成为一个骗人的高手。骗术再高明,终究是骗术;骗子再高明,终归是骗子。

圣诞节,那原本是基督徒的节日,现在在中国,就如同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大行其道,热闹非凡。

万圣节,从形式上说就是一场盛大的彻头彻尾的负能量活动。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是要把鬼变成人;而万圣节从形式上开始就是要把人变成鬼。人们乐于装疯卖傻,乐于装鬼扮妖,真是群魔乱舞。无论你有多么好的理由,对于中华民族的族群乃至于中国人的国情而言,都是借口。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就告诉了我们,社会需要的是正气。《易经》里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就是说,装鬼装久了,往往也就成了“鬼”!

近一百年来,西方的霸权主义一直暗潮涌动,在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渗透到我国各个领域,目的是要摧毁我们的传统文化,混乱我们的意识形态。让我们落入他们的陷阱中,使国人不知不觉进入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然后自觉不自觉地背弃祖国,走向对立面。

《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就是说不用一兵一卒就能赢得战争的方法才是最上等的兵法。兵法里的“攻心”是什么,可以是“心理战”,也可以是“文化战”。“攻心之战”,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从国家战略来讲,这个文化的战争,西方敌对势力至少已经跟中国打了一百年了。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容易让人麻痹大意,这也是“温水煮青蛙”的原理。

现在来谈第五条,“拜金主义、物质至上,全是当今国人的心理动向”。

前面我讲了,过去三十多年来都在高速发展经济。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在求财。拿钱衡量一切,有钱就是王道。所以我们才会说,“今天的教授像商人,今天的商人像教授”。道德感极度匮乏,使当前中国演化成了一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没有了道德感,那么必将无幸福可言。

不要以为为官就不求财,我们的领导干部也在求财,GDP就是政府的“财”,GDP搞不好,政绩就上不来。一心想着如何拉动GDP,那么歪脑筋就出来了,譬如你花费财力把一栋房子建起来,拉动了GDP;你再花费财力把这栋房子拆掉,也拉动了GDP,但是GDP就这样呼啦啦上去了啊。甚至部分政府官员和一些投机奸商掺和到一起,奸商获得了暴利,官员拉动了GDP。

而商人则更是要名正言顺地求财。要知道商人一旦成为商人,他设定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高额的财富理想,所以我们常说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

商人只想着如何来钱快,来钱多,他可不管你什么道德,什么社会。他认为这个跟他没关系,这些都应该是国家思考的问题,于是社会问题就来了——各种添加剂、催化剂、增白剂,毒奶粉来了、地沟油来了、塑料大米和塑料粉丝也都来了……

商人的用心原本应该放在提升产品的质量上,但是恰好相反。为了节省成本,谋取暴利,就不惜搞虚假宣传、过度包装来吸引买家。

但那是低层次的玩法,而且危险。

高层次的玩法,来钱快,来钱多,就制造各种概念,巧立各种名目,骗投、骗贷,传销、圈钱,各种金融杠杆,等等,层出不穷。虚体经济易守难攻,无形无相。实体经济投资大、成本高、见效慢,于是大家都不屑为之,使得实体经济萎靡不振,难有作为。

热衷于务虚而不务实,就必然导致经济泡沫和金融泡沫满天飞。信仰危机、信任危机、道德危机、经济危机就会全面爆发。最后害的,就是国家、民族和人民。

问题怎么解决?答案还是传统文化!

我讲课时常讲,人都追求富贵,都知道谁最富有就跟谁学习,学习他,自己就会变得富有了;谁最高贵就跟谁学习,学习他就会让自己变得高贵了。

我们一般人都觉得马云富有,跟马云学习。可是马云呢?他却跑去跟李一道长学习,跟王林“大师”学习,结果在他拜访“大师”之后不久,“大师”们都出了大事。所以我们开玩笑说:“马云是大师终结者。”

其实无论你个人再怎么富有,都没有一个东西富有。什么东西?大地!

大地拥有一切,养育一切,所以我们常常用这样一个形容——“地大物博”。

房地产大亨很有钱,但是离开大地,钱从何来?搞养殖的曹振旺,搞养牛的牛根生,离开大地,能有钱吗?做木材生意的大款,没有大地,你的木材从哪里来?做水果生意的,莫说褚橙,什么橙没有大地也是白搭;做矿产的,无论你金矿银矿,铜矿铁矿还是煤矿钼镍矿,没有大地,你就是大脑里一片空旷……

所以最富有的,莫过于大地。人要想富有,就要学习大地的德行。

前面我讲了乾卦的卦德,也就是乾卦的精神,现在讲坤卦的卦德,坤卦的精神。这两个合在一起,就是天地精神。中国人顶天立地的天地格局与天地精神。

坤卦是六个阴爻,阴代表柔顺谦和,所以代表大地有六种德行:

第一是包容。大地容纳涵育,什么都能容纳,结果大地什么东西都有。

第二是厚重。大地最为厚重。做人就要向大地学习厚重,所以孔子讲“重言重行,重貌重好。君子不重则不威”。

第三是承载。因为厚重,所以能够承载。能够承载,也就能够有所担当。承载也是承受,所以能承受一切的痛苦和践踏,所以包含了忍辱负重的道理。

第四是谦卑。大地所处的地位在万事万物的脚下,所处之地,极为卑下,所以做人,应当学习大地的谦卑。

第五是方正。大地方方正正,因为方正,所以能够承载,能够让众生屹立其上以及畅通行走。

第六是安宁。大地安宁平静。做人也要学习大地的安宁。安宁才会祥和,这叫作安宁祥和。如果今天一个地震,明天一个天坑,就将引发灾难。所以做人也不要喜欢折腾、闹腾。

这六种德行,就是《易经》坤卦里讲的,“厚德载物”。所以德行是什么?就是这六种。能把这六种德行学好,学得越好,德行越厚重。德行越厚重,人就会越富有。

这几十年的导向,使我们都在默默地变成了信仰金钱。信仰金钱,就必然成为金钱的奴隶。如果树立了正确的信仰和追求,就必然让金钱做我们的奴隶。

因为信仰金钱,所以都没有安全感,拼命求财。这也就形成了当下中国的信仰危机。

其实有钱不一定幸福,没有钱也不一定不幸福。

为了钱,抛弃了人格和底线,不择手段,一定会自食恶果,这是早晚的事。即使你今天赚到了钱,明天呢?《货殖列传》里讲:“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这就是悖入悖出的道理。你的钱来得快,去得会更快。你的钱来路不正,那么去路也将不正。不是去医院,就是去法院。今天的成功,不代表永久的成功。而且如果是昧着良心赚来的钱,你能够心安理得吗?这样的成功,算是成功吗?

传统文化能开启大家的智慧,使人有正确的信仰和追求,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懂得了敬畏天道,懂得了自然规律,懂得了人生的价值绝不是贪图享乐,因为享乐的后果将招致自身灾难。

企业家懂得了企业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以优质的产品奉献于社会,从中实现企业的价值。这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追求。有这样一个追求的企业,才是基业长青,不倒的企业。

企业家健康了,中国制造、中国产品就会兴盛起来,实业就会真正兴盛起来;企业家健康了,产品就会有了质量的保证,社会也会健康许多。

三 兴党——使命的召唤

两办文件里有一句话非常值得大家注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什么意思呢?譬如对破四旧等行为,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进程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某种意义上的破,也是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破掉传统文化中衰败的、陈腐的、渣滓的、迂阔的、迷信的,才能将传统文化的精神与能量彻底激发,使之熠熠生辉,甚至大放光芒。使之能够古为今用,积极指导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马上得天下,安可马上治天下?”

这句历史上的名言,放到今天,同样有效。

就像许嘉璐先生所说,姓马和姓孔,并不是矛盾的,两者可以相融。

接下来谈一谈制度自信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体制,一方面远远超越了古代中国的“帝王专制”,另一方面又超越了所谓的“西方民主”。

我们来看看古代帝王专制的利弊。

古代帝王的权力无限大,缺乏真正的监督和真正的制约。这样的结果就是,帝国的兴衰存亡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修为。帝王如果是明君,天下必兴;帝王如果是昏君,天下必乱。

但是很不幸,中国古代的专政体制,是“家天下”。“家天下”就是王族世袭制。

“家天下”导致了中国从秦以来的每一个王朝,从总的趋势来看,每个王朝里的帝王们,大体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因为帝王家族中后面选出来的帝王子孙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热衷于政治,热衷于治国理政。他们多数不像他们的祖辈,江山是用生命打来的,而不是继承来的。他们自小养尊处优,缺乏煅炼和磨炼,不能真正深刻体会人性的险恶。他们可以随性地把江山交给亲信去打理,自己则去写诗画画、斗蛐蛐、当木匠、当和尚……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亲信很重要!亲信如果是贤人,那么还不错;亲信如果是小人呢?那就危险了。

但是,历史上但凡把天下基本都交给亲信去打理的帝王,他所信赖的亲信,无一例外,都是小人。这是必然的,因为人性使然。

小人往往让帝王很舒服,皇帝自然喜欢他们。他们也都是所谓的社会精英,他们也都聪明绝顶。他们联合起来,围绕在帝王的身边,把具有正义和良知的贤臣都排挤掉。

所以古代的帝王专制制度,导致每一个王朝都不可避免也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毛泽东自幼熟读《二十四史》,他早就洞穿了这千年之弊。

一人专制和一党专政,看起来很像,但是有本质的区别。

一人专制,则是一人总揽大权;一党专政,则是一个群体在专政。

这就是一个人和一个群体的不同。

一人专政,那么对这个人的要求和期望就会非常高,这个人必须是圣贤之人,必须是英武之君。但是,“家天下”的机制,决定了这绝不可能!

一党专政呢?

是一个群体的最高层在执政。这个群体的最高层也不是一个人,是一个核心层。这个核心层的人是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又相互依托。

这个群体紧密围绕着这个核心层。

核心层里也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他必须有足够的智慧、足够强的能力,于是成为核心层的核心。

这个核心人物越强越智慧,对国家民族就越有利。而无论他多么强,他都不会忘乎所以。

核心层的成员几乎都是从这个体制的最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就算他起步高一点,哪怕是从正厅、副部开始,相对于这个体制的最高层,都是基层。

从基层往上走,每走一步,都异常艰辛。这是一种绝好的锻炼。

你要往前迈步,会有无数个同志盯着你。

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要有很强的执政能力,很高的政治智慧,上能让上司提拔,中能让同志赞同,下能得人民拥护。同时你还要保持很好的自律与修养,保证不会发生各种问题,这就意味着你的作风正派、廉洁,这样你才会有向上的空间。

所以能走到最高层面,那简直是精中之英,英中之精。无论是智慧、修养还是能力,其综合素质都非寻常可比。当然,也有极特殊的个案应排除在外。

这样的体制,只要内部不出问题,基本上可以说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近乎完美的政治体制。就现有的这样的体制,已经完败了古代帝王专制和西方民主政治。

现在来谈谈西方所谓的民主政治。

一群小孩,长大成人,可以投票了。这一群长大成人的小孩政治立场倾向是什么?可以想象。这证明了什么呢?所谓的西式民主,民意是可以诱导和误导的。

英国脱欧,又证明了所谓的西式民主,民意是盲目的。当时英国的投票,很多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英国不可能脱欧,于是以一种“多我一票不多,少我一票不少”的诡异心态投了“脱欧”一票,结果真的脱欧了。许多人悔之晚矣,但是怎么办呢?

美国去年的总统大选,同样令人哭笑不得。有人评论说,到最后就是在一个骗子与一个流氓之间做出选择。选谁反正都一样。在这个时候,说明了民意是无奈的。然后就是看这俩人谁最能搏人眼球了。选总统,就如同一场选秀。全世界就围观这两名总统候选人互相死嗑。特朗普做过娱乐公司,所以驾轻就熟,很能搏人眼球,最终成功当选。

我认为领袖首先是要引领这个国家走向永恒幸福的人。

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更要实现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来创造和驾驭物质文明。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不渝的精神。

要实现精神文明,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首先是有精神和人格的。

我曾经写过这么一副对联:“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中正大公为生民立极”。

这个“与天地同意”就是做顶天立地的大人君子,这个“为生民立极”就是身先士卒,为人民大众做表率做模范,把人格树立起来,屹立在天地之间。这就是“立极”。

立了极,人民就推崇你、尊敬你、爱戴你,你在大家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崇高的、伟大的人。

政治家首先是应有人格的,不然你怎么去影响和引领别人。所以中国的传统,领袖都注重权威。这叫“威不可犯”,你侮辱了领袖的人格,使他的权威受到了干扰,就会影响到他影响和引领这个国家,也就是影响他政治的贯彻,那么你就是在间接亵渎了国家的国格。

但是特朗普上台以后,我们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他的裸体塑像被置放在大庭广众之下,无数人可以去触摸;有的学校暴力事件不断,还有少年男生在学校里堂而皇之地摸女生的屁股,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男孩振振有词说:“因为总统也这样啊。”

一国领袖的尊严何在,人格何在?一个国家的榜样何在?我不能承认,这样就可以美其名曰“亲民”。

“人先自辱,而后人辱之。”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特朗普上台以后,一直饱受质疑,其中让大家一直在猜想的是,俄罗斯到底有没有操纵美国选举?

我不关心结果。

我只是从内心深处倒吸一口冷气,为所谓的西方民主感到一阵悲凉。一个国家的民主选举,不是儿戏,就是黑幕,竟然可以由外部势力介入操纵。这样所谓的民主,真的民主吗?

俄罗斯有没有操纵美国大选,这个结果并不重要。对我而言,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这所谓的民主,十分可怕。乃置国家于万险之中!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从内部之中产生,在磨砺之中成长,外部势力,谁也操纵不了,因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十手所指,十目所视”,纸终究包不住火,所以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涉及民主,我还要再作一点补充。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传统。什么意思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圣贤。他们感悟到了宇宙人生的真谛。

在社会没有达到高度文明之前,少部分先知先觉的圣贤有责任去引领老百姓成为圣贤,这就是“内圣外王”的内涵。内圣外王的政治,都绝对在所谓西方民主之上。中国“三王四代”的时代,就是真正的内圣外王的社会局面。天下百姓都拥护着一个真正的圣王。人民看到了这位圣王的伟大,不仅是人格,还有智慧,自愿拥护和追随。因为他们相信,这位圣王,能引领他们,实现像他那样有智慧有人格的人生。而当天下百姓大部分都成为圣贤之时,这样的社会就叫作“大同社会”。“智慧”与“人格”就是“道德”,道就是圆满智慧,德就是崇高的人格。

所以大同社会是可以实现的社会,而不是理论上乌托邦式的空想。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证明了能成圣贤,那么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能成为圣贤。

在社会没有达到高度文明之前,普通民众基本上是对国家政治不关心、不热衷的群体,他们的所思所想,就在于自身生活(多数仅限于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上。

所以这样的民主政治,其实是并不民主的,或者至少不是高质量的。因为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物质的文明程度,更应该取决于精神的文明程度。

前面我说了,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政治制度,纵向上,既超越了古代的帝王专制;横向上,又超越了西方民主制度。如果保证内部不出问题,那就近乎完美,从外部来看,固若金汤,无懈可击。

那么如何保证内部不出问题呢?

这就回到了前面所提出的关于反腐的问题。

我始终坚信一点,反腐是反少部分人的腐。如果多数人腐败了怎么办?蒋介石有句名言:“反则亡党,不反亡国。”

反不反都是亡,那真叫作病入膏肓,没得治了。

反腐是治标,而中国共产党树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旗,则是为全党全军迎来了固本培元的灵丹妙药!

党员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认识到,智慧和人格才是真正意义上最大的财富。这个财富是无价之宝。因为真正的智慧可以创造和驾驭无穷无尽的财富。当他有这样切实收获和感受的时候,他根本不屑于做出有损人格的事情。他心里会想着:“你贿赂我一个亿,不稀罕。我有比你一个亿更宝贵的东西。”于是,为人民服务,就不再是一句口号和空谈,而是真正自觉认识到了自己对于社会的重要,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对社会很重要的时候,他的责任和担当就来了,格局和情怀也来了。

那么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中国共产党就会大面积涌现出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人。这一群共产党人,怀着圣贤的情怀,将发自内心地去为人民服务,去引领人民大众,成长为有圣贤追求的人。

我曾经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为社会培养三种人——圣(聖)人、贤(賢)人和哲(晢)人。

圣人,“聖”字的写法,耳与口在上,代表听天之命,传天之道。听天之命就是完成使命,叫作“立功”;传天之道,就是能够留下永恒的经典,叫作“立言”;下面一个王字,代表贯通三才之达道,彰则为王,藏则为圣。叫作“立德”。圣人有三个标准:

第一,必须有经典,标志着智慧的绝对圆满。

第二,必须有宗庙,标志着德行的绝对圆满。

第三,弟子和再传弟子没有时空的局限。

符合这个标准的,比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他们都有各自创造的永恒的经典,也都有宗庙,孔子有文庙,老子有道观,佛陀有寺院。

贤人,“賢”字的写法,上面一个“臣”一个“又”。“臣”表示臣服和传承。臣服于天道,对天道存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才能传承。“又”就是继续之义。继续圣人之道,传承圣人之学。下面一个“貝”,表示一肚子的宝贝,“被褐怀玉”的含义。贤人也有三个标准:

第一,可以注疏经典,标志着智慧的相对圆满。

第二,可以配享宗庙,标志着德行的相对圆满。

第三,弟子和再传弟子相对没有时空的局限。

邵雍、关羽、诸葛亮等人都是。

折人,“晢”字的写法,上面一个“折”,下面一个“曰”。曰表示说话。什么意思呢?

把一句话折来折去地说,怎么说都能自圆其说,这叫自然辩证法。通过鼓舌如簧,把人给折服了就是“晢”。圣和贤都讲智慧和德行,无为不争,让人自然敦化,以德服人;而哲人不讲智慧和德行,讲的是雄辩滔滔、世智聪辩,口才惊人,以理服人。还要通过“争”来折服人。

从这个标准去衡量,孔子、老子是圣人,他们的人生智慧圆满,人格无亏,我们把他们称为先哲,是说低了。

哲人的理论可以作为思想理论的武器,但是圣贤的精神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信仰和终极的追求。

共产党人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提升境界和觉悟,必然开始培植厚重的德行,将自觉与腐败划清界限。

我总结了一下,一个有圣贤追求的人,大致会拥有八种德行,哪八种呢?我称为:

不卑不亢的气度,正知正见的思维。

先知先觉的智慧,利国利民的作为。

大慈大悲的情怀,我行我素的风格。

庸言庸行的修养,立天立极的道德。

这个“我行我素”容易被人误解为自以为是的固执。其实“我行我素”出自《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呼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多数人有了正面的追求,那么反腐,也就成了反少部分人的腐。在这样的情形下,还有人要腐败,说明没有真学,没有真践行,那么,就坚决地清理掉他。

现在的政治体制注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那么这个体制,我认为,就堪称完美了。

四 强国——治国平天下之学

《现代汉语辞典》中对国学有这样一个定义,《词典》中说:“国学,一国固有之学的统称。”国学本指国家兴办的教育,至近代始频繁使用,是跟西学相对举的一个词语。那时很多东西都带一个国字,是为了区别于西学。比如武术,叫作国术;汉语,叫作国语;中国文学叫作国文……

但是国学到了今天,成了更加广为人知的一个热门词汇,一个特有词汇,那么就有必要给国学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定义。

《词典》对国学的定义显然是非常笼统、模糊的。因为按“一国固有之学”来界定,首先无法准确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独有内涵,其次这个界定的模糊之处还在于,英国也有“一国固有之学”,德国也有“一国固有之学”,那叫英国国学、德国国学,那么这样的定义,如何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内涵呢?

所以我给国学注入了一个全新的内涵、全新的定义——“国学者,治国平天下之学也!”

第一,国学,是治国平天下之学的简称。

第二,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终极追求。能够代表国学的内涵与宗旨。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如同中华文化一样从形而上到形而下、从知到行、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都是一以贯之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很明确地在为治国平天下全方位服务的。

譬如中医,自古相传着一句著名的言论——“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中医到了最高境界,称为上医,上医除了治病?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就是治国。

其实不仅是中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到了最高境界,都是治国的境界。

有人就会提出来,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儒家的思想,儒家能完全代表中华传统文化吗?

先生说许多人把“治国”和“平天下”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有人说治国是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平天下是把许多国家治理好。这个看法有问题,第一,你作为一国之主,你可以治理本国的事务,但是你有资格去治理别国的政务吗?第二,治理许多国家和治理一个国家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问题,就都是治国。所以“平天下”不应该再是对“治国”概念的重复。治理好多个国家不是平天下的含义,在中国文化中,那叫“协和万邦。”

什么是平天下呢?

我认为,“天下”是指境界。天,是中国往圣心目中一个至高无上的概念,等同于道,也代表了“道”。天无象无形,所以也代表了“玄”。所以天学也就等同于玄学。

天下是指境界!当你的境界达到无上正等正觉,达到了如来大道之境,那么你看一切,就都在你的境界、眼界之下。这才是天下。一旦你的境界证到了道的境界、天的境界、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了,你才算是平天下了。

换句话说,治国是用,平天下是体。治国是外王的事业,平天下是内圣修养达到了极致。所以治国不是根本,平天下才是人类终极的追求。

所以《大学》里面才会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中华文化诸子百家,方方面面都在谈如何治国,也都在谈内圣功夫的根本修养。

《孙子兵法》如此,道家思想如此,中医的核心思想如此,无一例外。放眼全世界,我认为,只有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的理念是在共同为治国服务,也是在从各自的角度深入阐述内圣的修养。这一点,只有中华文化能做到,这也是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所以我们虽然说百家争鸣,但是其实百家的根本宗旨都是一个,也就是说其内在的终极追求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表面形式的、提法的不同。所以才能形成如此丰富的“百家争鸣”的现象。大家注意,“百家争鸣”不是“百家争斗”,这是有区别的。“争鸣”的内在是合,而“争斗”的内在则是分。这也就如古代禅宗大德所说:“一本而散为万殊。”

所以《大学》里面的这句话至关重要:“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不仅是一个儒家的价值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的价值观、中国政治的价值观。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国历朝历代以来,帝王将相都以圣贤自居,这说明了中国政治的根本追求。那么什么叫政治追求?就是你的执政者是要把你的国家和人民引向何处,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也就是看他们的终极关怀是什么。

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做出了一个充分而有力的证明——圣贤之人引领着天下人民成为像他那样的圣贤之人。

因为他证明了普通人也可以成长为圣贤。他知道了怎么才能从普通人成长为圣贤的方法,他把这个方法告诉给更多的人,大家一起通过这个方法成为圣贤人。这就是“领导”的含义——领袖加导师,是引领和引导者!

成为圣贤有什么好处?答案就是一个,获得真正而永恒的幸福。

第一,有智慧。有智慧,才不愚昧,不愚昧,自然高明,通透、通达,高明通达的人,不仅能创造财富,还能驾驭财富,所以幸福;智慧是创造和驾驭财富的源泉。它是真正的最大的财富。

第二,有格局。有格局,所以包容,能包容,所以随顺自然,随顺自然,所以幸福。

第三,有担当。有担当,所以能承载,能忍辱。能担当,所以被拥护;能忍辱,所以不烦恼。不烦恼,就是幸福。

如果说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幸福!而也只有真正懂得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人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这种人就是圣人。

很多人在贫穷的时候,没有地位的时候,被人看不起,所以不快乐。于是拼命赚钱,甚至不惜扭曲人格、丢了底线地去骗钱、抢钱。最后呢?还没有赚到多少钱就犯事儿了,更加被人看不起。退一万步讲,即便你有钱了,假设也没人知道你的钱从何而来,你也同样不快乐,因为你不知为此扭曲了多少人格,做了多少昧心的事?你的内心是不快乐的。你自己的良知会惩罚你。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三生有幸”。三生是佛家的理念,指过去生、现在生和来生三生。我注入了一个内涵,三生叫生存、生活和生命。

智慧低劣的时候,就在求生存,解决生存问题,这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智慧开发起来了,就在搞生活,讲究生活的质量问题,这是有钱有地位的人;智慧进入高级阶段的时候,就是在思考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何在,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这是圣贤之人。

在“生存”层面的人活得痛苦,因为没有智慧,也就没有创造能力和驾驭能力,导致贫乏而极度缺乏安全感;在“生活”层面的人活得表面潇洒,因为有了一定的智慧,也可以运用这些智慧,可以创造财富,但是照样烦恼。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生活质量也许很好,但是你的生命质量非常低。因为你有钱了,可以任性。可以胡吃海喝,可以醉生梦死,可以纸醉金迷,结果呢?我们看到很多富豪,有钱没命花。就像小品《不差钱》里说的,“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吗?是人还在,钱没了;知道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吗?是钱还在,人没了。”

而圣贤之人,一上来想要解决的不是生存问题,不是生活问题,而是生命的根本意义这个问题,能把生命的真谛找到,能解决生命的问题,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一位真正的圣贤,生存成问题吗?生活上他可以金碧辉煌,也可以粗茶淡饭。关键是他还懂得摄生、养生之道了,更懂得了真正的幸福之道了。

黑格尔批判中国没有历史,因为中国的历史只是不断地循环和重复——一个王朝完结了,另一个相似的王朝又兴起。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没有进步的。

其实不仅仅是否定中国的历史。近百年来,中国开始越来越流行并且越来越相信这样一些论断:

中国没有历史、中国没有科学、中国没有哲学、中国没有宗教和信仰……

中国几乎成了一个国际笑柄!在欧美国家的眼中,在西方标准的衡量下,中国几乎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

我相信,如果这不是蓄意的污蔑和陷害,就是对中华文化的无知和无视。或者说黑格尔先生之类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只停留在表面而并未理解到精髓。

我说,中国有历史,而且从一开始就是人类历史上历史观最明确、最根本、最进步的。

真正进步的历史观是应立足于人类的终极点上来看,而不是仅仅立足于你有了工业文明、有了科技文明、有了商业文明就认为你的历史是进步的……

历史应该有所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了正确的历史观,就必然会拥有一切该拥有的文明。

物质文明绝对不是人类的最终需要,永恒幸福才是人类的终极需求。

“志在圣贤”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一个永恒主题和不懈追求。所以一个王朝覆灭了,一个王朝兴起了,都是在为这一个理念而追求着。表面上看是改朝换代,但是核心追求不曾变,向着这个理念不懈追求,就是在不断地进步着。所以中国的历史,是进步的历史。

“圣贤”是中华文化所共同标举的。无论道家、兵家还是法家都倡导,而儒家无疑提得最多。

儒家文化是被专制帝王利用了的文化。什么叫利用?就是阳奉阴违——在形式上利用儒家的礼教纲常去制约他人,而帝王自己内在又缺乏圣贤的追求。这就叫利用。这本身就不符合儒家的思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通观中国的历史,专制者学好了圣贤之道,就缔造盛世;违背了圣贤之道,就制造出乱世。但是多数专制者毕竟不是圣贤。而由于他总揽大权,缺乏有力的监督和权力的限制,于是逐渐让帝国走向覆灭。由另一群有圣贤追求的人“揭竿而起”,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但是,家天下的制度,让政权的继承者们逐渐只会享乐,而没有或少有圣贤的追求,所以从大趋势来看,每一个朝代,几乎都是一代不如一代。究其原因,就是:“道心的退失,初心的改变。”而当执政者不再是圣贤人以后,就会有另外一批志在圣贤的人站起来,发动革命去推翻他。于是历史的循环开始了。

所以执政者应该是圣贤人,由圣贤人来引领更多的人成为圣贤人。这就是中国永恒不变的历史追求。正因为这个追求永恒不变,所以看起来每一个朝代都似曾相识。

而五代十国、五胡乱华这样的时代,几乎都与圣贤追求无关。因此,反过来充分证明了,没有圣贤追求的时代,就是无休止的欲望、无休止的战乱与争夺的时代。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有历史,而且是真正最进步的历史。正因为有这样的历史观,所以历数千年之久,历久而弥新,与时俱进。虽然亡了无数次国,却依然又再重建和复兴!

这个历史观,也被称为“道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大道。合于此道则兴,背离此道则亡。每一个朝代,都用无数血泪的事实反复证明了这一不变的铁律。

五 复兴

复兴是什么呢?就是汤因比博士对中国所寄予的那种期望。他认为,中国文化,应该是引领世界潮流的文化。

楼宇烈先生曾赠送我八个字:“中国文化,世界共享。”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文化,就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国家兴盛文明。我们的国家兴盛文明起来了,自然就会吸引别国前来取经。不用刻意强调“中国文化走出去”,这样反而容易让人对我们产生了戒备。好的东西,必然会为世界绽放异彩,造福于全人类。

最后,我们薪火相传,立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之下,开万世之太平。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