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脉关系课
1130200000009

第9章 在人际关系中持经达权(2)

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最好采取“见大官小视之,见小官大视之”的权变措施,力求自己对他人表现出合理的态度。看见大官,先自我心理建设:你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我也一样有。做到不卑不亢,有话照说。遇见职位低微的人,要尊重他的职务,心想:幸好他来做,不然谁来替我服务?自然就不会轻视他、责骂他、羞辱他,以致引起争吵。

重要的要争,不重要的要舍

争是必要的,舍也是必要的。只看到争,什么都要争,就会迷失目标,不知道自己争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争;只想到舍,这个不要,那个也不要,同样会迷失做人的方向,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又是什么。

什么都要争的人,会给别人恶劣的印象。大家对他提高警觉,甚至于联合起来,一点机会都不给他。所以,太会争、太喜欢争的人,经常什么都争不到。

什么都不要,样样都要舍的人,则会给别人消极、不愿意负责任的坏印象,甚至会被视为是怕死、逃避、请也请不动的人,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愿意征求他的意见。

所以,重要的不可不争,叫做当仁不让;不重要的不但不必争,是根本不能争,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家彼此礼让,都有面子。那么,重要不重要怎样区分?由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尽相同,重要不重要的标准不一致,所以,各人需自行斟酌,订立自己的原则,然后再来权宜应变(见图6-8)。

图6-8 重要的要争,不重要的要舍

把争和不争合在一起考虑,应该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中国人擅长“用让来争”便是兼顾舍与争的权宜措施。用让来争,即是以舍代争,站在不争的立场来争。一边舍一边想:该争不该争?该争才争,不该争即舍。以不争来争,争到好像没有争一样,才不会乱争,才可能争得恰到好处。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要做到不败,除了自己知己之外,还要让好人知己,不让坏人知己。但是,好人坏人一时很难分得清楚。所以,为了保险起见,人们不得不制造若干假象来掩盖自己的实际情况(见图6-9)。

图6-9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戴上面具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完全没有面具等于赤裸裸地站在众人面前,反而容易引起别有用心之人的欺诈或利用。所以,我们必须善于伪装,有时把弱点装成优点,有时却把优点装成弱点,因为“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没有弄清楚对方意图之前,必须谨慎地保全自己。否则一味诚恳待人,反而可能为人所害,从而使自己对诚恳失去信心,变成一个奸诈阴险的人,岂非害了自己?

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最高指导原则,说起来十分简易,就是我们常用的遮遮掩掩。比如,明明天天都在练习打乒乓,当人家邀我们上场一露身手时,却可以很自然地对人家说“好久没有打了”。

喜欢的东西,假装不喜欢;想要的东西,先让给别人;要来说不来,说不来却来了。可见,中国人在虚虚实实之间有很多变化。有些人看不懂,就说中国人骗来骗去。实际上,中国人多数重视诚信,遮遮掩掩只是暂时蒙一下、瞒一时,一方面明哲保身,一方面静观其变。其出发点是保护自己,而不是欺骗别人。

请将不成,不妨激将

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用诚恳的态度来感动对方固然是不易的原则,但实际应用起来往往并不是总能奏效。比如,对于自负的人,我们愈是诚意请求,他就愈加得意,不是托故拒绝,便是推三阻四,此时如果运用反激的方法,反而更为有效。反激的要领,在一切为他着想。例如,表现出担心他受害、恐怕他不能胜任、唯恐他受人摆布的样子,以此激起他的自尊心,让他觉得非要表现一下不可,自然就把他激出来了。

对于老于世故的人,反激若是没有把握,可以先把他捧得高高的,再暗示他此事非同小可,而且非他莫属,让他因知遇之恩而自告奋勇。这种正面激将的方法使他很难推诿。对于有能力而退缩一旁的人,正面激发他,效果也不错。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激将的成功案例。三国时,刘备和曹操对抗,曹操亲率四十万大军前往汉中。刘备集合众将,问谁愿意去取定军山,老将黄忠立即出列表示愿往,但是诸葛亮急忙阻止他说:“不可不可!老将军虽勇,但定军山守将夏侯渊乃魏之名将。此战关系重大,将军勇气可嘉,只可惜年近七旬,不去为好!”黄忠经不起这样一激,执意要去。诸葛亮才派法正为监军,与黄忠同往。结果黄忠斩杀夏侯渊,夺取了定军山。

无论是反激还是正激,激将之后,务必以礼相待。否则前功尽弃。可见,人与人相处一定要恩威并济、刚柔并用,使得二者相辅相成(见表6-1)。

表6-1 请将不如激将

当断即断,能拖便拖

我们一生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果按解决时间长短,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可以马上解决的,二为等待一段时间即能解决的,三是在看得见的时段内几乎不可能解决的(见图6-10)。

图6-10 三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可以马上解决的问题,主事者要当断则断,速战速决。因为一旦拖延,大家就会抱怨,甚至强施压力。此时再来解决,大家对主事者信心就会大幅度减低,认为主事者缺乏诚意。

等待一段时间即能解决问题,如果硬要立即解决,反而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岂非得不偿失?所以拖一拖、等一等,等到时机成熟,一切自然顺利解决。不过,对待这类问题一定要事先拿出解决时间表来说明拖延的好处,大家才能接受。

在看得见的时段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千万不可以碍于情面口头答应却毫无行动。必须坦诚说明困难,让大家趁早死掉这条心,以便另外想办法从其他途径着手,大家才会心服。

不要把当机立断和能拖便拖分开来看,二选一的结果不是过于匆促,便是坐失良机。把当机立断和能拖便拖合起来想,有时间最好能拖便拖,以容纳更多的变量,至少多考虑一些事项,更为安全。时间已经很紧迫,非做决定不可,当然要当机立断,立刻做出合理的回应。

同样道理,要把解决和不解决合在一起想。能解决的为什么不解决?不急于解决的,为什么急着要解决?目前无法解决的,又有什么办法马上解决?想来想去,还是可解决的赶快解决,不能的只好拖一拖,再多想想办法。

亲近君子,疏远小人

君子指才德出众的人,小人乃缺乏德智修养的人。

亲近才德出众的人,不仅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而且他们出坏主意或做不良举动的概率比较低,对自己有更大的安全保障;与缺乏德智修养的人为伍,坏点子就会不断出现,起初也许因为警惕,可以处处躲过,但是久而久之,恐怕就会把持不住。所以,除非自己确实有能力、有把握可以改造小人,否则远离他们是为上策(见图6-11)。

图6-11 亲君子,远小人

原来不认识我们的人,想和我们交朋友,一定会打听一下我们所交的朋友究竟怎么样。因为亲近君子可以结交更多的君子,接近小人势必引来更多的小人。

世间的难事甚多,其中之一便是君子和小人从外表上和行为上几乎分辨不出来。如何分辨君子或小人?首先,听听他的观点;其次,看看他的朋友;再次,了解一下他业余做些什么、读哪一类的书。君子和小人的差异,可以说在看不见的动机上面。动机纯正,一切公正无私的人,自然成为正大光明的君子;动机不正的人自然成为众人厌恶的小人。

职位愈高,愈是小人喜欢接近的对象。偏偏职位愈高,愈容易为小人所蒙蔽。因为小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高官贵人身上,却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亲君子、远小人,对高官贵人而言,实在相当困难。

君子、小人往往需要交往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明辨出来,所以“人是旧的好”,因为旧人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应该比较了解。

经权配合,持经达权

人际关系的“经”,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共识;人际关系的“权”,则是随时随地可以权宜应变的措施。

“经”和“权”配合,称为有原则的应变。若是彼此不能配合,那就会变得离谱,从而离经叛道(见图6-12)。

图6-12 经与权应相互配合

先以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说起。我们往往认为人际关系是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其实人际关系的基础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因为人最先也最多接触的是自己。如果自己和自己相处不好,也很难好好与他人相处。所以,必须先自认识我,才能与他人互动。只有接受自己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憎恶自己的人,必然也憎恶别人。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情绪常常很不稳定,不是有意显示优越感,便是表现得相当自卑。这种内心的挣扎使得不能接受自己的人不但不能接纳自己的种种表现,而且也会憎恶他人。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不妨反省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只有先调整自我关系,再改善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才是有效途径。

人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性,这也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主要的差异。既然能够自主,一切由自己决定,当然要由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换句话说,一切言行都要先通过自己这一关:自己认可的,才说得出来;自己认同的,才做得出来。但是,人不可以盲目地爱自己,毫不了解就完全接纳自己,否则就会成为可怕的自恋狂,自恋狂最大的特征在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这种人不仅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也从来不怀疑自己很可能具有某些缺点,而自认十分可爱。

所以,我们最好冷静下来,客观地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对于自己的缺点,固然不可忽视,却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人无完人,有缺点是十分自然的现象。人也不必一下把自己变成完人,一步一步把自己做成完人,这样就好。

对于自己的缺点,只要实实在在努力去改善,不必过分憎恶,否则造成自我否定,反而容易成为坏人。人应该接受自己的某些缺点,尽量不要让它向恶性方向发展,然后再努力去克服它,进而将其转变为自己的优点,才是最好的办法。

把缺点变成优点,听起来有些奇怪。其实,任何言行都必须配合时空的变迁,离开时空,就无所谓优劣。只要调整到合理的地步,缺点也便是优点。

家庭方面,我们讲求父子有亲、事亲要顺之外,兄弟还要讲究长幼有序,一家人才能和谐互助。弟妹要敬爱兄姐,兄姐要关心照顾弟妹,只有一家人同心同德,家庭才能祥和。

家人向外扩大便是亲戚。亲戚之间如果不能信任、不肯合作,如何能令外人心服?所以,亲戚之间应多交往,大家合理自制,以礼相待,那就不难互助互惠了。

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再来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便是经与权的配合,被称为持经达权,或者叫做持经达变,就是有原则地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