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刺杀何思源
11343100000002

第2章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何思源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农民家庭。家庭重教,自幼聪颖,中学毕业时成绩优异,可家里已经无力供养他再学下去了。老师不忍心能够成材的小树自此枯萎,极力说服教育当局资助何思源继续深造。在师长和教育当局的资助下,何思源升入北京大学。几年寒窗苦读,何思源顺利考取官费留美,并到德、法两国留学。《国际经济政策》等书是何思源很有影响的著作。1926年,学成之后的何思源由法国乘船万里漂泊回到祖国。

而立之年的何思源意气风发,志存高远。诸国强盛,我邦衰败,皆因教育不兴,欲振家兴国,必举教育之措。背负着教育救国理想的何思源,初到广州,见这里新思想兴盛,便决定不再北上,毅然投身广州中山大学,先是任广州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与图书馆馆长,后又兼经济系主任、法学院长。此时正倡导国共合作,中山大学领导人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何思源知识渊博,潜心教育,深得戴季陶的赏识,戴季陶把何思源拉进了国民党。

北伐战争风起云涌,蒋介石发动“三次北伐”。就在北伐军即将进入山东时,戴极力举荐何思源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后来又代理主任。做学问的何思源厌恶战争,不想在战场上厮杀,北伐克复山东,蒋介石留他在山东做了教育厅长,这个教育厅长的位子一坐就是15年。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何思源担任过山东省主席。1946年11月1日,何思源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北平,任北平市市长。

一场盛大的宴会正在北平六国饭店里举行,北平教育界为欢迎何思源任北平市长摆下宴席,烛光灯影,推杯换盏,笑语喧哗。宴会主持人高声叫道:“诸位!诸位!大家静一静,何先生荣任本市市长,教育界欢迎之至。何先生久在教育界,可谓桃李满天下。何先生就任市长乃是我等福分,贵为政界精英,然学者风范,实为我等楷模。今天,北平教育界设宴为何市长接风洗尘,下面,请何市长讲话!”

何思源手里托着高脚杯,走到麦克风前,面对着云集在这里的北平各大专院校的校长、教授,面对着过去他的师长、同窗或朋友,他不免有些激动。他说:“各位前辈,学长,各位朋友,此次学生就职北平,实感惶恐,盛名难副。北平是我当年求学的地方,是我感情维系之所在;北平乃历史古都,文化名城,是国民政府北方重镇,思源恐难堪重任。但是,思源愿殚思竭虑,为大家效力,尽己所能,做我能做的一切。”然而,何思源根本就想不到,乱世之秋,世事难料,为官之道,举步维艰,单单一个“学潮”,就可以使他在宦海之中穷途末路。

北平是中国北方的文化中心,教育发达,大专院校云集,聚拢在一起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敏感地接受着新思想,倾向民主进步,要民主反内战的空气浓厚,“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不得人心,进步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对于“学潮”,蒋介石深知这是动摇他的统治的祸源,历来采取的是严厉镇压的政策。何思源青年时期曾在国内外多次参加爱国的学生运动,十分珍视那段历史,时常以“北大派”自居。此次重来北平,还去拜访过沙滩、赵家楼等昔日活动旧址。他同情学生的正义行动,主张用“疏导”的方针,反对残酷地镇压学生运动。这注定了他与军、警、宪、特的冲突在所难免,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切来得是那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