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07年第04期
栏目:特别推荐
1949年6月21日这天深夜,准确地说是6月22日凌晨1点,一辆老式蒸汽火车头拉着有数节车厢的列车从市郊的清华园火车站悄悄地出发了。选择偏僻的清华园车站,选择深夜出发,就是为了保密。北平刚刚解放,情况还很复杂,美蒋特务还十分活跃,这次中共代表团出访苏联,是要求高度保密的。清华园火车站是个废弃了的小站,基本不用。当初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北平时,李克农就是看中了这个远离市区的小站,让毛泽东、周恩来等从这里下车,经颐和园去香山的。
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成员还有王稼祥、戈宝权、邓力群和翻译师哲等。刘少奇上车后,曾经半开玩笑地问:上次我们来北平时乘坐的是慈禧太后的专列,这次又是谁的专列?代表团乘火车到有苏联驻军的旅顺后,将转乘苏军的飞机去苏联。
陪同中共代表团去苏联的还有苏联专家组长科瓦廖夫,科瓦廖夫因汽车事故来晚了。火车原定21日夜里10时整出发,因等候科瓦廖夫,出发比预定时间晚了三个钟头。
中共中央进驻香山后,斯大林的联络员阿洛夫和米大夫也搬至香山。没几天,曾跟随米高扬到西柏坡的科瓦廖夫也奉莫斯科之命从东北来到北平,住在东交民巷的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馆里。科瓦廖夫是苏联交通部副部长,是东北中长铁路的苏方负责人,来到北平后,就成了在北平的苏联人中职务最高的政府官员。科瓦廖夫觉得住在北平城里,与在西郊香山的中共中央联系来往不方便,就提出要中方在香山给其修整一套住处。
4月间,科瓦廖夫就搬到了香山的一个山沟里,这就与住在香山的中共中央领导人见面机会多了。在这个时候,科瓦廖夫使用阿洛夫掌握的无线电台,不断向莫斯科报告情况。
这些在香山的苏联人的情况,毛泽东都是知道的。
科瓦廖夫刚住进香山,就带着苏联驻北平总领事齐赫文斯基要拜见毛泽东。
在此之前,斯大林刚刚给毛泽东发了一封长电报。该电报除了谈及对未来新中国的建议,也在电报第七部分,在对中国的军事政治形势作了评估后指出:美英军队在解放军“后方登陆的危险性明显增加了”,建议解放军“不要匆忙南下”。
对于未来新中国的建议,毛泽东觉得是可以很好地考虑的;他亦准备在渡过长江以后,派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访问,请教建国的诸多问题。但对斯大林关于渡江南下的态度,他是不以为然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当天傍晚时分,他在双清别墅接见了这两个苏联人。
宾主在客厅坐下后,茶也端了上来。齐赫文斯基作了自我介绍后,首先祝贺中共和解放军已经取得的胜利,以及前线捷报频传的进展。接着,齐赫文斯基请毛泽东给他们俩介绍我军各个战场的情况,即我军的部署、进军计划,以及对战局的展望和对前景的评价。齐赫文斯基问:“如果在许可的条件下,能否将中共的各项基本政策、方针说明一下,同时也把敌人的情况和处境作一些分析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想知道,敌人还能支持多久?”
因为有斯大林的电报作背景,毛泽东的回答就很有针对性。据师哲在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一书中记述:毛主席说话不多,他极其辽阔、抽象地介绍和说明了一般的形势,但明确、肯定地指出胜利是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说:“很快你们就可以看到淮海战役胜利的战果。下一步就是渡江南下,解放江南的任务。只要不出现意外变化,或者不出现意料不到的复杂的形势,胜利是有把握的。但至今为止,尚看不出什么特殊的意外。”
齐赫文斯基问:“主席指的是什么特殊的意外?”
毛泽东说:“例如说,我们不允许美军在烟台登陆,也不允许他们的舰队靠岸,结果他们溜走了。在天津郊区,美军出城试探了一下,与我们的武装力量发生了一点冲突,打了几下,他们就缩回城里去了。在青岛郊外,美军也出来过几次,但一受冲击,就龟缩到城里去,而且很快把他们的兵舰也撤离了烟台。至于其他港口,如威海等地,就没有遇见美舰。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未看出美军有想同我们交锋的意图,也未看出他们有阻挡我们前进的征候或试探。可以说,我们比较有把握地进行着战争,推行着我们的政策。完全可以说,胜利终归是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当然知道,自己说的这番话今晚就会由阿洛夫的电台传到斯大林那里去。
据师哲回忆录记述:在香山期间,毛、刘、周、朱还多次同科瓦廖夫见面、谈话。其中毛主席、刘少奇同科瓦廖夫谈的次数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广泛,主要是介绍、解释中国当时存在的问题或新出现的某些情况,帮助他了解中国现实中的一些问题,使他对中国革命的性质、特点、意义,以及若干重大政策都有所了解和有比较正确的认识。谈话中,毛主席特别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任务与十月革命不尽相同,但是中国革命不会停止在目前阶段,而是要继续深化、向前发展的。
代表团离开北平这天上午,毛泽东、刘少奇在中南海特意约见了科瓦廖夫,并同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谈话。据师哲记述,谈话主要内容有三:其一,关于胜利渡江之后解放战争发展变化的大概形势,尽管发展的道路总是曲折、迂回的,但解放战争一定要进行到彻底胜利;其二,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基本特点和主要任务;其三,中国革命要走一条较长、较远的路程,是需要有条件的,即:人力与物力这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目前所要准备的和要争取的是这两条。
毛泽东对科瓦廖夫说,这次你陪同代表团出国走远路,会辛苦的,不过你也顺便可以同家人团聚一番,也是一次好机会。最后,毛泽东还问科瓦廖夫个人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问题。会见结束后,科瓦廖夫乘车出了中南海,车子走到东四拐弯处出了车祸,撞倒一个骑自行车的青年,轧伤了骑车人的腰腿,只好停下来处理,让中南海的人将青年送去医院处理伤势。这就耽误了几个钟头。
临行前,毛泽东交给刘少奇一封写给斯大林的亲笔信。谈到建国日期、成立政府之事,毛泽东还对刘少奇说,成立政府的事还是不要着急,我不是当过江西瑞金的苏维埃主席嘛,当时做了主席还是当不了,不仅当不了,还一口气跑了二万五千里哪!
火车到沈阳时,代表团另外一个成员高岗上了车。代表团成员中,高岗是政治局委员,王稼祥是中央委员并已确定为首任驻苏大使。作为保密的措施之一,在刘少奇一行抵达莫斯科后,在莫斯科与沈阳都发布了一则消息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率领一个代表团访问苏联。
刘少奇想起吃面包的往事,未免有些激动……
飞机刚起飞,中共代表团的成员们就受惊了!
这架苏军的道格拉斯型螺旋桨飞机刚从旅顺的机场起飞不久,中共代表团成员们就发现机上的苏联保卫人员显得异常紧张,在机舱里来回奔忙。刚在空中飞了一个多钟头,飞机就缓缓降落了。下来一看,还是刚才起飞的旅顺机场。苏方安全人员这才说:刚才升空后机器发生了故障,为了安全而返回原机场检修待命。
飞机修好后,重新起飞。由于国内战争正在进行,为防意外,飞机绕了一个大弯子,经朝鲜上空飞抵伯力。由于这种飞机没有密封舱,航行时忽高忽低,舱内有时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冷气打湿了衣服,有的人都因此感冒了。
现在从北京飞往莫斯科,只有七八个钟头的航程。当年,刘少奇率领的这个中共高级代表团在路上走了五天,飞机经停数次,6月26日中午时分,终于到达莫斯科。
代表团中王稼祥因要出任驻苏大使,所以带了夫人朱仲丽。朱本身是医生,还可以为代表团做保健医生。此次是秘密访问,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刚生了女儿平平,不便出行。
这次刘少奇代表毛泽东秘访苏联,是在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时初步确定的,具体时间当时未有落实。后来因为渡江战役进行得很迅速,他访苏的时间要比原来预料的早。
3月下旬,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入香山。刚刚安顿下来,在军调部时是王光美上级的叶剑英笑着告诉刘少奇,他进城当北平市长后,就给王光美家里打了电话,告诉他们光美已经结了婚。王光美的父亲不知女婿“刘少奇”是什么人,就跑到西单商场书摊上买到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日文小册子。小册子上说,少奇外号“小诸葛”,是湖南人,这就是王光美父母对女婿所知道的全部情况了。
刘少奇听了笑得挺开心。他也只来得及去光美家里看一下老人,就赶去天津了。
他带着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于4月10日去天津做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在天津的工作深入进行时,5月10日,毛泽东的秘书长叶子龙打电话给王光美,说主席要找少奇有要事,请他速回北平。原来,毛泽东经与斯大林电报往返,已经确定少奇近期访苏,要他速回做准备。他回来后,为准备与斯大林会谈,他就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撰写了报告提纲。临行前,王光美还陪他去王府井大街买鞋、衣物等出国用品。
在旅途中,刘少奇曾对代表团成员们说:我第一次来莫斯科是28年前,我们这群青年人中还有任弼时、萧劲光、罗亦农等。我们从上海乘船到当时日本人占领的海参崴,越过前线才到达红军控制的伯力。那时候新生的苏维埃到处是战争的创伤,我们坐的火车很简陋,由于缺煤,火车头靠木柴生火做动力,路轨状况很差,经常要停下来参加修路,或者上山砍运木柴,有时还遇到土匪袭击。火车就这样开开停停。那次,我们是3月份离开上海,到莫斯科已经是初夏6月了。在路上整整走了三个月哟。那次,我们还有幸见到了列宁,听了列宁作报告。我们成了莫斯科东方大学的第一批学员。那时候的日子真艰苦,每天只有一块手掌大的黑面包,分三顿切着吃。真饿啊,走上四层楼的课堂都因饿得腿软要休息几次。晚上太冷,大家挤在一起取暖,只盖一件军大衣和毯子。但是我们意志坚定,战胜了困难。那次新年晚会,我虽然没有演过戏,也和萧劲光一起上台,为大家表演节目……他还想到在苏联可以见到有十年没见面的儿子刘允斌和女儿刘爱琴,他俩是在抗战期间来苏联读书的。
当飞机飞抵莫斯科上空时,刘少奇从机窗俯瞰着莫斯科城市的景色,想起了往事未免有些激动。
下飞机后,受到苏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领导人的欢迎。代表团被安置在奥斯特洛夫斯卡娅8号公寓。这个公寓是沙皇时代某大资本家为一个走红的女歌唱家建造的豪华住宅,十月革命后被没收改造成了苏共中央的招待所。
中共中央和斯大林及苏共中央之间,自进入20世纪40年代以后,近20年来,几乎没有过正式会谈,没有过直接交换意见会谈的机会,更多的只是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大量的电报往返而已,双方确实需要沟通和了解。这次刘少奇代表毛泽东与斯大林会谈,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谈。毛泽东对此次会谈极为重视,临行前还对刘少奇强调说:你此行肩负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利用这次高层访问的机会,向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全面地介绍一下中国革命目前进展的情况,和未来即将面对的问题,要取得苏方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真正理解,也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