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苦行记
11440900000018

第18章

《摩门圣经》——《摩门圣经》神圣性的证据——《摩门圣经》是集体剽窃的产物——奈菲的故事——一场恶战——比基尔肯尼猫还要基尔肯尼猫(注:这一典故来自爱尔兰的一个民间故事,喻为“两败俱伤”之意,据说1789年前去镇压爱尔兰起义的雇佣军,驻扎在基尔肯尼闲暇无聊,以斗猫为乐。他们让两只猫在一起恶斗,斗到最后只剩下猫尾巴了。)

人们都听说过《摩门圣经》,可是除了那些被“选中的人”,很少有人看见过它,很少有人费神拜读过。我从盐湖城带了一本,对它充满了好奇。这是一本自命不凡的作品,然而读起来却很沉闷,叫人打瞌睡,是一个索然无味的神灵启示录的大杂烩。它是用三氯甲烷(注:麻醉药。)印制的。如果这本经书是约瑟夫·史密斯写成的,他能在创作中自始至终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这本身就是个奇迹。如果根据传说,他仅仅是从某些古老而又神秘的、镂刻在铜箔上的文字翻译下来的——他曾宣称,这些铜箔是在某个神奇地方的一块石头下面找到的——基于同样的理由,这一翻译工作本身也同样堪称奇迹。

这部书似乎是一部完全虚构的历史,内容烦琐而乏味。它以《旧约》为蓝本,又没完没了地照抄《新约》。作者煞费苦心地要使他的语句就像钦定本《圣经》的音韵一样古色古香,结果却成了个四不像——一半是今文的明快流畅,一半是古文的古朴庄重。后者显得笨手笨脚,别别扭扭;前者虽然自然,但对比之下却不伦不类。每当作者发现语句过分现代——大概每隔一两句——他便插进去几个钦定译本中的短语,如“极其哀伤”“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等,使文字重新符合要求。“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是他最喜欢使用的一个短语。要是他把这个短语省去不用,他这本“圣经”就会成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圣经”扉页上的内容如下:

《摩门圣经》:摩门亲手写成的经典,根据奈菲铜箔中一些箔片上的文字写成。

因此,这是一个有关奈菲人,也是有关拉曼尼蒂斯人的记载之节本。这也是写给拉曼尼蒂斯人看的——他们是以色列王朝的遗族。也是写给犹太人和异教徒(注:此处指基督徒。)看的。这部“圣经”是以圣训的形式写成的,也是用预言和启示的精神写成的。写成之后加以密封,然后藏在完全可以信赖的基督那里,以免受到损毁。以上帝的神力加以公布并做解释。由莫朗尼亲手密封,并藏于基督身边,届时由异教徒加以公布。它的解释要依靠上帝的神力。它也是天书的一个节本,是贾列德人的记录。在贾列德建造通天塔时,上帝使他们的语言产生了混乱,这些贾列德人也被驱散了。

“藏起来”很好。“因此”也不错——不过,为什么要“因此”呢?用任何旁的话做回答大概也同样好——尽管听起来的确不那么富有基督教《圣经》味儿。

接着是:

三位目击者的证词

各民族、各种族、各国人民以及将读到本件的人们:

敬启者,我等,由于圣父及我主基督的恩典,曾经目睹载有本记录的箔片。这是奈菲人的记录,也是他们的兄弟——拉曼尼蒂斯人的记录,也是来自建造我们前面提到的那座塔的贾列德人的记录。我们还知道,它通过上帝的神力而被译出,因为上帝曾对我们亲口做了宣布。因此,我们的确知道它是真实的。同时我们还证明,我们曾经看见这些箔片上刻的文字,它们是依靠上帝的神力而不是靠人的力量显示给我们的。我们郑重地声明,上帝曾派遣一位天使下凡把箔片送到我们面前,因此,我们亲眼看到了那些箔片和它们上面的文字。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圣父和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我们才能看到并证实这一切都是事实。这在我们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但上帝有旨意,要我们必须为此作证。因此,我们遵从上帝的旨意,证实这些东西。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忠于我主基督,我们将使所有的人去掉我们身上的血衣,以清白无瑕的身体出现在基督的审判席前,并且和他永世同享天国之福。光荣归于三位一体的上帝——圣父、圣子、圣灵,阿门!

奥利弗·考德利

大卫·惠特默

马丁·哈利斯

一些人还没来得及弄清事实的可信程度,便不得不出来提供证词。至于我呢,一个人告诉我他“曾经看见了箔片上的铭文”,还不止那些,当时还有一位天使在场,看见他看到了这些东西,或许天使是等着取走收条的吧,就在这时,我还是远不相信的,不管我是否曾经听这个人说过,更不管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位天使姓甚名谁,也不知道他的仙乡国籍。

接下去是:

又有八个目击者提供证词

各民族、各种族、各国人民以及将读到本件的人们:

敬启者,约瑟夫·史密斯,本件的译者,已将前面提到的箔片拿给我们看过,箔片看来像金质的。他翻译的那几页,我们悉数用手摸过。我们也看到了箔片上的铭文,整个看来极像年代久远的古代作品,工艺奇巧。对此我们严肃地作证:该史密斯已拿给我们看过,因为我们亲眼见过,亲手摸过,确知该史密斯得到了我们提到的那些箔片。我们把姓名公诸于世,并向世界作证,我们见到过,我们决不撒谎,上帝可以作证。

克里斯蒂安·惠特默 海勒姆·佩奇

雅各布·惠特默 老约瑟夫·史密斯

小彼得·惠特默 海拉姆·史密斯

约翰·惠特默 塞缪尔·H.史密斯

在我还满心怀疑的时候,这八个人,不论他们符合语法不符合语法,又跳出来告诉我,他们也曾经看到过那些箔片,岂止亲眼见过,还亲手摸过。我相信了。就算惠特默全家人都已经出来作证,我对这一点也不可能更满意、更放心的了。

《摩门圣经》共有十五卷——它们是雅各布经、伊诺斯经、嘉戎经、奥姆尼经、莫西亚经、曾尼夫经、阿尔玛经、黑拉曼经、埃塞经、莫朗尼经、两卷摩门经和三卷奈菲经。

奈菲经的第一卷是从《旧约》上剽窃来的,叙述了“列希的孩子们”从耶路撒冷出走的故事。接着还讲了他们在荒野长达八年之久的流浪生活,以及受到一个人神奇的保护,这个人叫作奈菲,是他们那一行人中的一员。他们最后到达了“富饶”之地,在海滨安置下营地。他们在那里逗留了“许多日子”之后——这比说出具体时间还更符合《圣经》的精神——奈菲接到上天的旨意建造一艘大船,用它“把人们载过海去”。他照诺亚的方舟依葫芦画瓢——不过,他还是按计划行事。仅仅一天的时间,他便把船造成了。在他工作期间,他的弟弟站在一旁,拿他的船,也拿他本人开玩笑。他说:“我哥哥是个白痴,他竟然认为能造一艘船。”他们没有等候木料干燥,整个部族——或者民族,便于第二天登船起航了。随后,他们的本性开始流露出来了,就像他们的“圣经”那般坦率,直爽的奈菲终于本性毕露了——他们都兴高采烈地开怀痛饮起来!他们,“还有他们的妻子们都开始寻欢作乐,于是他们开始跳舞、唱歌、满口下流话。真是的,他们已极度兴奋,达到粗野放荡的地步”。

奈菲竭力去制止这些可耻的行为,但是他们把他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继续胡闹。可是,请注意先知奈菲怎样得到神力的帮助,用巧计制服他们的吧!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他们把我捆绑起来以后,我无法动弹了,指南针——这是上帝给我们准备的——不转动了。因此,他们不知道把船驶向何处。海上突然出现狂风暴雨,是的,这是一场非常猛烈可怕的暴风雨。航船在海上漂流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他们开始惊慌失措,担心会沉没在大海里淹死。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开我。在第四天,航船一直随波逐流地漂着,暴风雨更加猛烈了。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我们已处在立刻就会落进海底的危险之中。

这时他们给他松了绑。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把我放开之后,看哪,我去拿住罗盘,它开始转动了,我要它怎样它便怎样。接着发生这事述后:我向上帝祈祷,祈祷之后,风停了,雨住了,大海上一片平静。

这些古人,由于携带着罗盘,似乎要比诺亚的条件有利些。

他们的航行直指“希望之乡”——这是他们为这个地方取的最恰当的名字。他们平安到达了目的地。

一夫多妻制是摩门教新近的特色,是约瑟夫·史密斯死亡后杨伯翰加进去的。在这之前,一夫多妻被认为是一件坏事。下面这段摩门经文出现在雅各布卷第二章:

看哪,上帝这样说,这些人的罪恶愈来愈大,他们不懂得《圣经》,因为上面记载着大卫以及他的儿子所罗门的一些事,他们企图为自己的荒淫行径做辩解。请注意,上帝说,大卫和所罗门都是妻妾成群的,这在我看来是极坏的事。所以,上帝说,我已经把这些人从耶路撒冷的土地上领开,靠我的手、我的力量,我有可能从约瑟夫生的孩子中培养出正直的人来。因此,我——上帝,绝不容忍这些人仍像以往那样胡作非为。

但是,计划失败了——或者说,至少是现代摩门人终止执行了——因为杨伯翰可以“容忍”。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同一章:

看哪,你的兄弟拉曼尼蒂斯人,尽管由于他们的污秽不洁和身上背着恶名,你们恨他们,但他们却比你们正直,因为他们没有忘掉上帝的圣训。上帝训诫我们的祖先,他们应当只娶一个妻子,绝对不准纳妾。

下面一节(摘自奈菲卷第九章)似乎包含着一些大家不太熟悉的情况: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耶稣升天以后,人们便散开了。每一个男人都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回到自己家中。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第二天,在人们又会集在一起的时候,看哪,奈菲和他刚从死人之中扶起的他的兄弟提摩西,还有他的儿子乔纳斯,还有马桑尼和弟弟马桑尼亚、库门、库门诺尼、杰列迈亚、谢农、乔纳斯、泽德吉亚和艾赛亚。这些现在都是耶稣挑选出的门徒的名字。

伴随我们的救世主一生中的一个最微妙的插曲而出现的景象,(在这十二个门徒看来)是多么壮观,多么别致,其他人的眼睛似乎是无法发觉的。为了使读者看到这些景象,我从同一个奈菲卷中再摘一节如下:

接着发生之事述后:耶稣和他们讲话,并吩咐他们站起来。于是,他们从地上站起来,他对他们说,你们是有福之人,因为你们是忠诚的。现在,听我说,我十分高兴。他说完这些话,伤心地流下眼泪,群众证实了这一点,他逐个地抚摩他们的小孩,降福给他们,祈求圣父保佑他们。过后,他又哭了。接着他和群众讲话,对他们说,注意看你们的孩子。当他们注意看的时候,他们把眼睛朝天上瞧了瞧,看见天开了,而且看到天使们好像在火光中从天而降。他们来到地上,在小孩的四面围成一个圆圈。小孩子们被围在火圈当中,天使在照顾他们。群众都看见了,听见了,并且可以作证。他们知道他们的证明是确实的,因为他们所有的人都看见和听见了,每个人都是亲眼看到的。他们一共有两千五百人,包括男人、女人和儿童。

这本“圣经”里还有些什么货色呢?

埃塞经是一部莫名其妙的“历史”大杂烩。一些内容大概读者是从未听到过的,民族之间发生的战争和攻城略地,占据了其中的大部分篇幅。他们居住在一个地理书中还未记载的国家里。有一个国王,名字很奇怪,叫科里安吐姆尔。他和夏列德、里布、希兹,以及其他一些人,在“赫希隆平原”“吉尔加尔谷地”“阿克希荒野”“莫兰地带”“康诺山”和“立普里安卡穆海域”等等,等等,等等地方进行了战争。“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在打了许多仗以后,科里安吐姆尔一计算损失,发现“死亡了两百万壮丁,还有他们的妻子和儿女”——总共五百万或六百万之多——“他感到大为悲伤”。毫无疑问,是该悲伤的时候了。于是,他写信给希兹,要求停战,提出愿意放弃王位来拯救他的人民。希兹提出条件,声称除非科里安吐姆尔前去让他先把头砍下来才能停战,这是科里安吐姆尔绝对不会同意的。结果战争更加激烈地进行了三个月。然后双方花了四年的时间集结兵力准备决一死战——在这之后,紧接着发生了一次战斗,我认为它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也许比不上基尔肯尼猫同归于尽的打法,它们之间有许多类似之处。下面就是这次集结与战斗的经过:

七、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把各地没有遭到屠杀的所有人都召集起来,埃塞除外。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埃塞目睹了双方所有的活动。他看见支持科里安吐姆尔的人集合起来加入了科里安吐姆尔的军队,支持希兹的人集合起来加入了希兹的军队。所以他们用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来积蓄兵力,以便能获得陆地上所有的人员和尽可能多的力量。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被召集起来后,每一个人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到他要去的军队里。无论大人或小孩都进行了武装,有盾牌、胸甲、头盔,照打仗的样子穿戴起来。一个紧挨一个地向前线开拔,投入战斗。他们整整打了一天的仗,未分胜负。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夜晚,他们都已疲劳不堪,回到营帐去歇息。他们各自回到营帐后,开始号啕痛哭,为阵亡的同胞进行哀悼,悲声之高,伤心之痛,真是惊天动地。接着发生之事述后:次日,他们又投入了战斗。这一天杀得难分难解,血肉横飞,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能取胜。夜幕降临的时候,他们那哀悼阵亡同胞的痛哭号啕声又响彻云霄。

八、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又一次写信给希兹,请求他不要再打仗,而去接管王国,以拯救人民。但是,你瞧,上帝的精神在他们身上消失了,撒旦已完全占据了这些人的心,因为他们已陷入使自己遭到毁灭的冷酷与盲动之中。因此,他们再次进行战斗。接着发生之事述后:那天他们激战终日,夜间枕戈待旦。次日战斗更加激烈,一直打到傍晚。夜间他们都气得要发狂了,就像吃醉了酒似的。他们还是手不离剑地睡了一夜,次日又重新开战,傍晚时分,科里安吐姆尔剩下五十二人,希兹剩下六十九人,除此之外,都已做了刀剑下的牺牲品。接着发生之事述后:那天晚上他们仍是枕戈待旦,和甲而眠,次日又激战竟日,双方挥舞宝剑和盾牌,奋力决战。到了夜晚,希兹只剩下三十二人,科里安吐姆尔只剩下二十七人。

九、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饱餐战饭、养精蓄锐,准备次日决一死战,他们都是膀阔腰圆的壮汉。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们激战了整整三个小时,由于失血过多体力渐渐不支而倒下。接着发生之事述后:当科里安吐姆尔的人有了足以站起来走动的体力时,便打算逃命,可是,你瞧,希兹站起来了,接着他的人也站起来了。他怒不可遏,发誓要杀死科里安吐姆尔,否则他将死在自己的宝剑之下。因此他对他们穷追不舍。次日他便赶上了他们。他们挥剑再战,结果全部战死,只剩下科里安吐姆尔和希兹二人,而希兹由于失血过多已昏厥过去。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拄剑稍事喘息之后,砍下了希兹的头。接着发生之事述后:他刚把希兹的头砍下,希兹手撑着地站了起来,然后又倒下去,喘了口气死了。接着发生之事述后:科里安吐姆尔倒在地下,好像也死了。上帝告诉埃塞,让他朝前去。于是他走上前走,看见上帝的话全都实现了,于是他做了记载。第一百回我没有写下来。

他没有写完,这似乎很遗憾,因为他那前几章全部内容平淡无奇,叫人打瞌睡,而刚刚出现使人不打瞌睡的苗头时,他便停笔不写了。

《摩门圣经》相当乏味无聊,读起来令人生厌,但是在它的教义中没有一点邪恶的东西。它的道德准则是无可非议的——它是从《新约》中“偷”来的,这丝毫不是过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