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病态的社会没有健康的定义。
——克里斯蒂安·克里希纳穆尔
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请用腹式呼吸,缓缓地、深深地呼吸几次,感受你的整个身体,从双脚到头部,然后再到手指。请放松自己,完全地丢掉你感受到的任何压力。每一次吸气都舒展自己的躯体,放空自己的内心,迎接你脑海中涌起的每一种想法和心中的每一种感受,用心体会自己当前最真实的感受,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呼吸。
你总是因为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而感到愧疚吗?你在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或做了只为自己的事情之后,总会感到自责吗?你在做出对自己而言最好的选择时总是担心伤害他人,但最终却发现伤害最深的是你自己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跟曾经的我以及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不仅认为自己的存在是个负担,而且还认为,我们对幸福、健康和真爱的追求是错误的、糟糕的、有罪的。
我们只要活着就够了吗?活在恐惧感、不安全感、羞耻感和焦虑感之中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接受这种观念吗?希望过得充实,希望实现梦想,希望情感关系能让我们幸福,希望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去认真工作和生活,这些需求真的很过分吗?我的个人观点是,我们活着都不只是为了生存,也不只是为了收集幸福、祥和、健康和爱的碎片。相反地,我们都要学着足够重视自己,都希望收获完全的幸福、祥和、健康和爱。想要享受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感关系和我们的身体是没有错的,希望获得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没有错的,而工作还能够让我们支付各种账单,购买食物,最终让我们获得经济自由,而不用被困在我们不愿意待的地方。
我发现,这是我们大部分苦难出现的真正意义,一旦得到了理解,这些苦难就变成了治愈我们心中的不安全感、恐惧感、愧疚感和羞耻感的方法。这些感受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许多人每天都在与幼年时形成的观念和思想做斗争。请回溯一下,你的母亲孕育你的时候,父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认为,你的父母当时有深刻的自我认知吗?他们的情感状况和经济状况稳定吗?他们内心觉得幸福吗?他们很清楚该如何爱自己吗?他们对彼此的关系真的感到满足吗?跟各年龄段的人打过交道后,我发现,大部分人其实都活得很有压力,什么也做不好。他们都感到困惑、恐惧,当他们有孩子时,他们也不是很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察觉到了这种内心的不安,有的人却总是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假装一切都还好,而事实上,他们的内心早就已经风波不定了。让我们停下来仔细思考,事实上,我们不仅吸收了母亲在怀孕期间所吃的食品,还继承了她在怀我们的时候所产生的大部分思想和感觉,体会到了她怀我们的时候所体验的大部分经历。如果母亲有不安全感、困惑感、恐惧感和焦虑感,那我们生来也会携带这样的感受。同样地,如果母亲是自信的、安心的,感觉自己是有依靠的,那我们生来也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的父亲在我们出生时,以及我们的性格养成时期的表现,也决定了我们的样子。如果父亲感到恐惧、很有压力、心不在焉,那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他很快乐,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并且意志坚定,那我们也会如此。
这个事实让我们产生误解的缘由是,大部分父母总会在某个时候认为,要孩子是很有压力的,是需要牺牲和付出的,而且也是个负担。虽然没有哪位父母愿意去理解这种感受,更不用说去承认这种感受,但这种感受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动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产生这种感受,而这种感受也跟其他被压抑的感受一样,最终导致了我们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磨难和痛苦。这当然不是说我们的父母是坏人,也不是说,我们做了父母之后产生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探索这些现象并不是在批评我们的父母和我们自己。这个观点从客观的角度证实了,这是我们经历的苦难出现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想要获得长久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必须理解这一点,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回溯你的童年到现在,想一想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你会发现,自己好像总是麻烦的源头。有的人可能觉得,他们的抉择、需求、感受、欲望和幻想不受欢迎和支持,反而受到了批评、鄙视或忽略。另外一些人可能感觉,这样对自己不好,或者要很努力才能明白,这会对他们个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便父母给了你全部的爱,你可能还是会养成取悦他们或不惹恼他们的习惯,而这样做,你就会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求获得他们的关爱。不安全感、愧疚感、羞耻感和恐惧感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对我们所有人而言,尤其是那些感觉自己是个负担,或者父母曾说过不想要的人,要明白我们之所以产生深深的不安全感和无价值感,是因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认为我们的生理状况和情感关系是问题和负担而引起的,这一点很重要。虽然可能难以接受,但潜意识里,我们都会因自己的感受、需求、欲望和期许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愧疚感。这时候,我们都曾因为害怕被抛弃、拒绝、批评和虐待而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期望。这时候,我们也都因为害怕失去“有毒”的爱和关心而产生了不安全感。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就明白了,为什么成人后,我们总是想要维持已经不健康的情感关系。幼年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依赖可能很冰冷、有害、扭曲的甚至是虐待性的情感关系和爱,因此慢慢习惯了这样的模式。而成年之后,我们自然也学会了用这些不合理的方式去对待自己和他人。
如果你渴盼真诚的、全心全意的爱,而得到的却是七零八碎的碎片,那么即便失去一点点你可能会得到的碎屑,你也会觉得害怕。此外,你还会为了留住那些碎屑而竭尽所能地去努力,除非你有了更好的办法。因为我们都像脆弱的小孩子一样依靠父母或者其他监护者——无论他们是否健康,于是,我们就会避免去说可能会让他们不再爱我们的话,避免去做可能会让他们不再爱我们的事。并且,某些人因为不想受到语言上或生理上的虐待,所以保持缄默,维持和平的假象。虽然说不清楚,但这时也是我们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不重要的时候,尤其是当我们的监护人感觉迟钝、有压力、愤怒或对我们视而不见的时候。起初,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理解自己的感受并表达出来,接着,我们开始漠视内心的感受,得过且过。当我们成年后,就变成了一种有自我毁灭性质的习惯。我们的父母、监护人和老师们无意间教给了我们错误的观念,然后我们就开始为自己的感受、需求、期盼和梦想而感到愧疚、后悔。
由于我们的母亲孕育我们是出于自私,所以他们之中大部分人当时肯定都不知道该怎样养育孩子,并且也没有做好承担责任的准备。养家糊口、保持健康的情感关系,找到安宁幸福这件事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容易的,是很有压力的。但即便如此,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为什么许多人都在与他人建立不健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总是为了得到他人不健康的,有条件的关爱、认可、接受和支持而犯错。这是一种带有自我毁灭性的方式,是我们的父母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跟所有的不安全感、内疚感、羞耻感和恐惧感一样,都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我自己为了治愈内心的不安全感努力了很久。在我职业生涯中,我发现理解上述内容是找到我们心中的不安全感、内疚感、羞耻感,乃至我们患病原因的途径之一。孩童时代,我们不知道如何对自己无条件诚实,但现在,我们能够掌握其诀窍了。作为成人,害怕遭到拒绝和否认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小的时候常常害怕遭到拒绝。自出生时起,我们就在自己的幸福快乐和取悦他人之间做出了抉择,似乎不能两者兼顾。我们都害怕伤害他人,因此就选择伤害自己。我们害怕对别人说“不”,因此选择了否定自己。认识到这才是让大部分人感到迷惘、无助的真正原因,我们就能够克服这种恐惧感,只要我们真正认识到它,就不会完全地忘记。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如果我们希望打破这种自我毁灭式的循环,不再去搜集关爱、健康、幸福和尊重的碎片,那我们现在就应该重视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