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找到你的生命礼物
11470500000023

第23章 无条件地自爱

如果我们无法跨越与自己之间的鸿沟,那么即便是去了月球,我们也仍旧一无所获。

——托马斯·莫顿

无论你现在身在何处,请用腹式呼吸,缓缓地、深深地呼吸几次,感受你的整个身体,从双脚到头部,然后再到手指。请放松自己,完全地丢掉你感受到的任何压力。每一次吸气时都舒展自己的躯体,放空自己的内心,迎接你脑海中涌起的每一种想法和心中的每一种感受,用心体会自己当前最真实的感受,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呼吸。

当我们仔细审视与自己的关系,就会发现,大部分人都活在为自己设定的种种条件之中,如“如果怎样”或“当……时”,我们才会去思考未来或过去的事情。

如果有人爱我,我就会更爱自己。

当我获得成功时,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我减肥成功了,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我赚了更多钱,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我获得了那个学位,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我买了新车或新房,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没有变老,我就会更爱自己。

如果我没有患病或变成残疾,就会更好地爱自己。

上述的话大家是不是耳熟能详?

因为许多人都没有学会如何爱现在的自己、重视自己,因此我们总是幻想未来,总认为将来我们会变得更加值得被爱,或比现在更懂得爱自己。我们还常会悔恨过去做过的错事(如“如果过去怎样怎样时,我就会很爱自己”或者“如果我像过去某时一样,我就会爱自己”)。想到过去做过的错事,我们总会感到内疚、遗憾、愤恨。无论给自己设置怎样的条件,如果我们继续以条件设定的方式跟自己相处,那我们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好好地爱自己。要想创造或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爱自己,无论是否相信,我们都没有别的选择。

为了更爱现在的自己而幻想未来,那我们将无法改变从过去到现在出现在我们心中和生活中那些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同样地,回忆过去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和情感,也不会帮我们创造健康幸福的生活。我们此刻不爱、不接受、不尊重的事物会一直停留在我们的意识之中,除非我们诚实地面对它、原谅它、理解它,才能治愈因它而产生的受伤感。无论我们多么想要逃避现在的自己,多么坚决地漠视我们不爱、不接受、不尊重的事物,我们都无法找到祥和、健康和幸福,只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迷惘。

我们对自己有条件的爱,源于我们“不够好”或“不值得被爱”的想法和观念,这让我们认为,我们需要做得更多、拥有更多,才能够更加爱自己,也更能被别人所爱。这种自我毁灭式的观念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父母并没有无条件地爱我们,正如他们也没有无条件地爱他们自己一样。因此,我们继承了缺少爱的观念、情感和习惯,大部分人成长的家庭环境也是这样,无论我们多么想要讨好或取悦我们的父母,但没有什么事足够治愈他们的不安全感、无能感和不满感,没有什么事足够满足他们不合理的期待。

父母由于自己常感到失望,自认为不幸,日复一日,他们的这种观念也感染了我们,我们也都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够机灵、不够成功、不够有吸引力、不够可爱、不够无私。这也是我们总是产生孩童时代经常感受到的不安全感的原因。通常,我们都会希望能满足他人的所有期待,希望让他人幸福快乐,因为我们深信,这是我们活着的唯一理由。但事实上,我们都没有认识到,除了童年时我们所习惯的那种自我限制性的生活方式,我们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生活方式。

要你理解这一点,并不是让你去责备父母,为自己感到遗憾,只是希望你明白,你经历的诸多痛苦产生的根本缘由究竟是什么。我们的父母也是一辈子都在经历这样的痛苦折磨,因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他们的父母眼界也不够开阔,不知道更好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真正表现出自己本来的价值。即便已经成人了,我们也还不知道,我们不仅值得得到爱,而且超越我们局限性观念的真正自我正是纯粹的爱的源泉。这是我们急切地需要爱的原因,也是真正的爱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原因。我们一直苦苦找寻的爱其实就在我们内心,找到了心中爱的源泉,我们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其实我们一直在找的就是自己,我们都想要好好做自己。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知道这一点,我们常常给自己增加了层层重负,对生活不满,觉得自己活得不值、不充实。我们总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而伤害自己,总是想要取悦他人,让他们幸福,因为我们错误地认为,这是我们唯一的生活方式。同时,我们总是忽略自己真正的需求、期待和梦想,因为我们认为,我们不值得拥有我们所珍视的一切,也不值得为自己着想。幸运的是,所有人都可以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突破自设的条件和限制,好好地爱自己,治愈自己。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是要懂得,我们给自己设定的带有局限性的条件之下,其实都是长期压抑的情感伤痛,而这些伤痛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诚恳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没有如我们所需的那样善待自己而造成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活得不够幸福、不值,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内心里积压的痛苦感情侵袭,而正是这些不快的情感会让我们思索快乐的真正含义。我们痛苦的过往经历——那些我们批评、否定、漠视、隐藏,想要逃避,害怕,让我们没有安全感,感到羞耻、恼怒、遗憾或愧疚的事情——都是让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我们真正本性的阻碍,而我们的本性当中是不缺乏任何东西的。一旦我们做到了一言一行都对自己诚实,那我们的身体里就不会有任何的阻塞,我们就能够感受到充分的生命力和爱。

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我们若对自己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么我们每天享受的祥和、幸福也是有条件的。我们都认为“如果……”或“当……时”我们会过得祥和而幸福,事实上,这些就是我们为自己设定的、为了让自己和他人都认为自己可爱的条件。如果我们认为,只有满足了现在没有达到的某些特定条件,我们才值得被爱,那么我们就是让这些不合理的想法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自然也无法享受真正祥和幸福的生活。同样地,我们现在如果不知道该怎样治愈内心的伤口,不懂得如何爱自己,就会在我们之外的世界中寻找爱。如果我们过得不安宁、不幸福,对自己的现在、过去以及生活觉得不满,就会在外部世界寻找安宁和幸福。因此,无论我们找的是爱、祥和、安宁还是幸福,最后总要学会生命中最重要的课程——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无论我们有怎样的过去,无论我们希望去向何方,都应该学着接受自己、重视自己,学着真正做自己。

这无关我们实现了多少目标和梦想,无关我们赚了多少钱,无关我们有多么强壮,也无关我们谈成了多少生意,我们总要面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总要面对我们觉得不满意的过去。我们的身体出现的问题,我们养成的不良习惯,我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和经济问题,都是我们的灵魂在召唤我们丢弃那些带有局限性的条件,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治愈心中的创伤,也不会对未来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当我们不再逃避过去所受的伤痛时,就会很容易发现,为了避开内心里未曾愈合的伤口,我们创造了怎样的自我毁灭式的条件来保护自己。然而,当我们放慢脚步,完全地深入自己的内心时就会发现,在我们心中的那些消极观念和感受之下,藏着一片充满着爱和力量的智慧之海。只要我们足够相信心中的这片智慧之海,就会有安全感和满足感。想要拥有一切的想法会让我们产生不满足感,让我们陷入有条件的爱的恶性循环之中,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坚持这样的想法,不会再伤害自己了。这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我们给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和对自己的爱加的所有条件限制,只是因为我们害怕对自己诚实而产生的思想观念,现在,我们显然不能再继续持有这些观念了。

章末问题

要爱你自己,你认为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要最终获得祥和、幸福、充实的生活,你认为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你认为你为什么不值得被爱?

现在你持有的哪些消极观念和想法让你无法爱自己?

你自己、你的生命和你的过去有哪些让你觉得不值得得到爱的地方?

你总是觉得要爱自己就要拥有更多,要得到他人的爱就要付出更多吗?

你总是觉得要让自己过得幸福、充实而满足就要付出更多、拥有更多吗?

你认为你的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吗?如果你认为不是,那你能明白他们也很难无条件地爱你,很难教会你无条件地爱自己吗?

你认为要让父母爱你,让他们感到幸福和满足,你就需要付出更多、拥有更多吗?你能想明白有条件地爱自己这种习惯是怎样从小养成的吗?

恐惧感会阻止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需求和期待而行事说话吗?

即便害怕,你现在也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真正地爱自己、重视自己吗?

信念

我自己很可爱。

要想获得满足感,认为自己值得被爱,那我就该在任何情况下都诚实地面对自己,做真正的自己。

要对自己感到满足,我不需要付出更多或拥有更多。

我应该获得爱,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都应该拥有爱。

我的父母虽然没有教我无条件地爱自己,但我原谅他们。

我的父母没能无条件地爱我、接受我、支持我,我原谅他们。

我现在选择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无条件地爱自己,无条件地善待自己。

过去和未来都不是真实的。我所拥有的只有现在,我所需要的爱都在我心中。

我现在的言行都诚实地反映了我的内心,这是我爱自己的方式。

我不会再延迟去重视自己、收获幸福。

未来要好好爱自己,尊重自己,现在就需要对自己诚实,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