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1149300000045

第45章 产褥期要注意的细节(4)

急产常常发生在产力过强、骨盆宽大、胎儿偏小的产妇身上;多次分娩的产妇,也有可能发生急产。所以,预防急产就要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妊娠晚期,做好分娩的准备工作。当出现强烈宫缩时,应毫不迟疑地进医院分娩。医生则会按产妇的情况对症处理,必要时也可以用药物抑制宫缩,使产程缓慢进展而避免急产发生。

308.产妇出现滞产时忌大意

不论是哪个产程,超过正常所需的时间都称为产程延长。临床上从分娩全过程来看,凡总产程延长超过24小时称为滞产,也有以30个小时为滞产界限规定。

滞产可由宫缩乏力、骨盆异常、胎位不正等因素引起。产程延长,产妇容易疲劳,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往往会造成产后出血。过长的产程也容易引起胎儿缺氧。所以,尽早排除引起滞产的各种因素,对力求保证产妇顺利分娩是很重要的。预防滞产就要严密观察产程,针对产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因,积极处理,及时纠正。已临产的产妇要好好休息,注意饮食,精神不要过分紧张,当滞产已经发生,应听取医生的意见,采取措施尽快结束分娩,防止发生不良后果。医生是可以正确处理滞产的。

4.产后异常的护理

309.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是由子宫收缩所致。子宫收缩时,引起血管缺血,组织缺氧,神经纤维受压,所以产妇感到腹痛。当子宫收缩停止时,血液流通、血管畅通,组织有血氧供给,神经纤维解除挤压,疼痛消失,这个过程一般在1~2天内完成。

初产妇因子宫肌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复原所需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妇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经多次牵拉较为松弛,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妇剧烈些。

以上所述,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疼痛时间超过一周,并为连续性腹痛,或伴有恶露量多、色暗红、多血块、有臭秽气味,多属于盆腔有炎症,应请医生检查治疗。

310.产妇腋下长肿块是怎么回事

有相当多的产妇在分娩后2~3天左右,突然发现腋下长了肿块,疼痛难忍,很是害怕。有的怀疑淋巴结肿大,有的怕是长了肿瘤,心情十分紧张。肿块一般有鸡蛋大小,在分娩之前是没有的,分娩以后与乳房膨胀同时出现。

对这种现象不要怕,实际上该肿块是一种乳腺,不过不是正常的乳房组织,而是先天发育不良的乳房组织,称为副乳房。由于平时没有乳汁分泌,没有任何感觉。产后乳腺活跃,乳汁大量分泌,有时还淤积成硬块,产生了胀痛感觉,这才引起产妇注意,发现腋下有肿块。

对这种肿块不需求医治疗,实在胀痛难忍时,可服止痛片或局部用皮硝外敷24小时后,疼痛就会消失。

311.分娩后腹部为何还能摸到硬块

孩子出生以后,产妇腹部随即松弛,但有许多产妇在抚摩自己腹部时,还会摸到一个很大的硬块,时而还有疼痛感,为此,有的产妇感到害怕,怕是有什么东西未排出来。

这个硬块是子宫。因为子宫在孕期变化很大,由孕前50克增到妊娠足月时1000克,宫腔也由原来只能容纳12~20毫升,增大到可以容纳3000克的胎儿、1000~1500毫升的羊水和500克重的胎盘。孩子和胎盘娩出后,子宫体积很快缩小到胎头样大小,而且子宫收缩越好,就会变得越硬。这样,在松软的腹壁外就能明显地摸到。因此,产妇也可以在产后最初几小时内,经常按摩子宫,刺激它收缩,摸到的宫体越硬越好。

312.产后多汗

不管天热还是天凉,甚至在冬天,产妇分娩后总是比正常人汗多,有的大汗淋漓,如果稍微活动或进食时,更是汗流满面,全身汗出,黏湿难受。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产妇在妊娠期间,体内水分积蓄,仅是血液就比孕前增加30%左右。一个正常人的血液量约占体重的1/10,为4000~5000毫升,而妊娠期孕妇则要增加1000毫升之多。分娩之后,这些体液在体内就成为多余的东西,不排出甚至会增加心脏负担。

体内的水分排泄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二是通过肺的呼吸排出;三是通过汗腺由皮肤表面的毛孔蒸发。这就是产后汗多的道理之一。此外,产妇甲状腺功能亢盛,尚未恢复,脂肪、糖、蛋白质代谢旺盛,故多出汗。

另外,产后进食较多的高能量食物,又多喝汤水,这也是产后多出汗的原因。总之,产后出汗是一种生理调节现象,不必担忧。

但是,产妇也必须注意,有一种病理性出汗,表现为汗出湿衣,持续不断,常兼气短懒言、倦怠嗜睡,或见睡中多汗、醒来即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状,这是病理性出汗,需要请医生诊治。

313.何谓恶露

胎儿娩出后,在一定时间内产妇阴道仍有血样分泌物流出,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恶露。正常的恶露有血腥气味,而不臭。它包括从宫腔排出的血液、坏死的蜕膜组织、黏液及产道的细菌。在产后的不同时间里,恶露的内容各不相同,可以通过不同时期恶露的内容来观察是否有异常现象。一般恶露有3种不同的情况。

血腥恶露

又名红色恶露,这是产后第一天到第四天内排出的分泌物,呈鲜红色,含有较多的血液,量也比较多,一般与平时月经相似,或稍多于月经量,有时还带有血块。

浆液性恶露

呈淡红色,其中含有少量血液、黏液和较多的阴道分泌物,还有细菌生长。在产后4~6天排出。

白色恶露

是在产后一周后排出的呈白色或淡黄色的恶露。其中含有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和细菌等成分,形状如白带,但是较平时的白带多些。

虽然每个产妇都有恶露,但每人排出的量是不同的,平均总量约为500~1000毫升。各产妇持续排露的时间也不同,正常的产妇一般需要2~4周,少数产妇可以持续1~2个月。

孩子吃奶时,吸吮奶头,可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有利于子宫腔内的恶露排出。

少数产妇,即使在正常情况下,恶露也可以延续到产后1~2个月,大部分产妇恶露在一个月时可停止。如果产后三个月恶露仍淋漓不净,属于恶露不净,肯定有病理因素存在。常见的原因有子宫腔感染、子宫腔内有妊娠产物如胎盘、蜕膜、胎膜等组织遗留,子宫复旧不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绒毛膜癌。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病理现象。因而,如遇到产后恶露持续不净时,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如果在1个月后恶露不净,同时伴有臭秽气味或腐臭气味,或伴有腹痛、发热,也可能是子宫、附件(输卵管、卵巢)、阴道有感染;如果排除恶露量逐日增多,颜色逐日变红变深,或出现淤块,都属于异常现象,或有子宫出血、阴道创伤,或有感染发生情况。这些情况应及时引起注意,并到医院检查治疗。

314.产后恶露不下

产后恶露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恶露不自然排出体外或排出甚少。“恶露不下”可以诱发产后腹痛、产后发热等病。

产后恶露不下,主要是因为伤于七情或风冷所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临床常见的有气滞、血淤两种:

(1)气滞

主要原因是产时或产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小腹多胀甚于痛;气滞则血阻,恶露不下;气郁不宣,胸胁胀满;肝郁气滞脉弦;舌质正常,苔薄白。

(2)血淤

主要原因是临产受寒或伤于风冷。血淤,小腹多痛甚于胀,有块,疼痛拒按,舌紫黯,脉涩;寒凝,恶露不下,色紫黯。

临床上治疗恶露不下的方法多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如:

1)气血虚弱型

产后恶露下少或不下,色淡,头晕耳鸣,心悸。治疗时所用方剂为“圣愈汤”加减,主料为黄芪、党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白术、茯苓、丹参、鳖甲、山药、太子参及益母草等。

2)气滞型

产后恶露下少或不下,小腹胀甚而痛,胸胁胀满。治疗时所用方剂为“香艾芎归饮”加减。主料为香附、艾叶、玄胡、当归、川芎、乌药、青皮等。

3)血淤型

产后恶露下少或不下,小腹疼痛拒按,色紫暗,痛处有块。治疗时所用方剂为“生化汤”加减。主料为:当归、川芎、桃仁、干姜(炮黑)、炙甘草等。

315.产后恶露不绝

正常恶露一般3~4周应完全排尽,若过期仍淋漓不断,即称为恶露不绝,多由子宫恢复不佳,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或感染引起。

产后恶露不绝临床表现为妇女产后3周阴道仍有恶露排出,B超检查子宫恢复不佳,多量血性恶露持续2周以上,常提示胎盘附着处复原不良或胎盘胎膜残留;恶露的性质、气味、量及持续时间,与子宫复原情况及有无感染密切相关;恶露伴大量出血,子宫大而软,一般为子宫复旧不良。

产后恶露不绝可能会导致产褥期严重感染或遗留慢性盆腔炎。预防疾病发生是最好的办法,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积极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和原发病,如妊高征、贫血、阴道炎等,避免胎膜早破、产程长或剖宫产,如发生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分娩后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残留,如残留应及时处理;哺乳有利于子宫收缩和恶露排出,应坚持。

如遇到产后恶露持续不净,或伴有臭味,量增多、色变深、淤块、腹痛、发热等,应引起注意,及时就诊和治疗。

中医治疗此病,临床取得的效果很好,下面将中医治疗恶露不绝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①采用验方治疗,理气散寒,调和冲任,活血化淤,温宫止血配方,适用于血淤型。所用中药方剂为:柴胡18克、泡参2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炮姜5克、益母草25克、生姜10克、甘草5克、赤芍12克、大枣12克。

②养阴清热,理气调冲、止血配方,适用于血热型。所用中药方剂为:生地12克、熟地12克、白芍12克、麦冬15克、山药20克、连翘12克、制香附10克、何首乌10克、木香6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4克、乌贼骨15克、茜草根12克、冬瓜仁20克、砂仁3克。

③采用药膳调治气虚型,应补益中气,升阳固摄,所用药膳有黄芪粥:黄芪30克,水煎3次,去渣合汁,同粳米100克共煮粥,待熟加陈皮为末3克,稍煮,入红糖适量调食,每日1剂,连用5~7天;

④参术芪米粥:党参9克,白术18克,黄芪15克,水煎2次,去渣合汁,入粳米60克,煮粥食用,每日1剂,连服5~7天;

参芪归枣膏:党参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大枣20枚,水煎2次,去渣合汁,加红糖100克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2次;

益母草红糖汤:益母草60克,煎汤200毫升,加红糖50克,每日1剂热服,连服5~7天。

316.预防产后大出血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400毫升时为产后大出血。这是造成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2%,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以内,如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使产妇抵抗力降低,就容易导致产褥感染,休克时间过长还可因垂体缺血坏死,以后出现综合征,即产后大出血后遗症。因此,产妇要和医生协作,互相配合,以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精神过于紧张

有些产妇在分娩时精神过于紧张,导致子宫收缩力不好,是造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在正常情况下,胎盘从子宫蜕膜层剥离时,剥离面的血窦开放,常见有些出血,但当胎盘完全剥离并排出子宫之后,流血迅速减少。但是,如果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及其他原因,造成子宫收缩不好,血管不得闭合,即可发生大出血。

如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使用镇静药过多,麻醉过深,也可造成胎盘收缩无力,出现大出血。

又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多胎妊娠时,由于子宫过度膨胀,使子宫纤维过度伸长,产后也不能很好收复;生育过多过频,使子宫肌纤维有退行性变,结缔组织增多,肌纤维减少而收缩无力等等,也是造成产后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胎盘滞留,也是造成大出血的原因之一

包括胎盘剥落不全、胎盘粘连等,都可造成大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患有血液病、重症肝炎,其后果也很严重,必须高度注意。分娩时应到有条件的医院,以免发生意外。

所以,产妇必须做好产前检查,对有产后出血史,患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液病、肝炎等,以及有过多次刮宫史的产妇,应提前入院待产,查好血型,备好血,以防在分娩时发生万一。产后出血有时候很难预先估计,往往突然发生,所以做好保健很重要。如子宫收缩无力引起出血,应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子宫很快收缩,或压迫腹主动脉,以减轻出血量。

317.预防产后大出血后遗症

产后大出血后遗症,表现为身体健康不佳,乳房萎缩、没有奶水,月经迟迟不能恢复,性欲减低,阴毛和腋毛脱落,全身无力,面色苍白,还伴有身冷、无力、神志模糊、嗜睡、智力减退、头发干枯脱落、食欲减退、恶心、血压偏低、容易昏倒、心跳过缓等症状,医生称这种病为“席汉病”。有以上症状要及时请医生检查治疗。

如何预防这种病的发生呢?

首先要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失血量超过4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预防产后出血应从产前检查开始,最主要的是纠正孕期贫血,积极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出血倾向者,产前应验好血型,做好输血的准备;分娩时应注意休息,如产程过长、体力衰竭、深度麻醉应用大量镇静剂、羊水过多、胎盘早期剥离等,都可干扰子宫肌纤维的正常收缩而导致出血,故在胎儿前肩娩出后,应立即肌注或静脉注射催产素20毫克,以加强子宫收缩,有利分娩。在胎盘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如胎盘不能按时娩出,可行徒手剥离。产后2小时严密观察子宫硬度及出血量,产后常规检查产道,有撕裂者应及时缝补,以免出血过多。已发生产后出血应尽快止血,并通过输血补足失血量。此外,还应注意产后的饮食营养,补足所需营养,对身体恢复有利,可减少产后失血后遗症的机会。

318.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难,是指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本病特点是分娩后排便困难,一般饮食如常,且无腹痛、呕吐等症状。

引起产后大便难的病因很多,主要是分娩时失血较多,引致营血骤虚,津液亏耗,肠燥便难;或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亏,大便燥结。

产后大便难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以养血润肠为主,同时如患者属阴虚兼内热,佐以泻火;若是阴虚兼气虚,佐以补气。通常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西药治疗

用开塞露或甘油栓,便前纳入肛门内;服用缓泻剂,睡前服用双醋苯酚汀。

(2)中药治疗

食用养血润燥通便之剂,即四物汤加肉苁蓉、柏子仁、首乌、火麻仁。另外还可用中药药膳进行治疗,如芝麻粥:芝麻10克,粳米50克。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捣碎的芝麻,共煮熟,分次服。松子仁粥:松子仁30克,糯米50克,蜂蜜适量。将松子仁捣成泥状,同糯米加水,小火煮粥,冲入蜂蜜,早起空腹及晚间睡前分2次温食,适用型广。

(3)外敷法

皮硝9克,皂角少许研末。将皮硝在水中溶解后,再加入皂角末,调成糊状,贴脐。大戟少许,红枣5~10枚,共捣如膏状,贴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