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安啊,你别老是奴婢奴婢的称呼自己,少爷我何曾叫过你奴婢。”方明哲似乎很不喜欢这个称谓,“以后你在我面前就自称槿安吧。”
槿安有些难为情,不敢答应,只听少爷说,“这是命令。”
接下来便是寂静,长久的寂静,最后还是方少爷打破,“我让你学珠算。”
“嗯?”
“怎么?不想学?”
“不是。”槿安反应过来,“我想学,但是……”
“但是什么。”
“那不是一个下人该学的。”槿安低头说。
尊卑有别,这句话从出生到现在经常回响在耳畔,虽然槿安并不这样认同,凭什么贫寒人家的子女就要被剥夺索取知识的权利,凭什么没有钱就没有了尊严,凭什么下人就该是一辈子下人,就该被踩在脚下放在案板如鱼肉般任人宰割,但她却无力抵抗,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
“哈哈,你若真心这样想,就不会悄悄躲在这里打算盘了。”
“我……”心思被看穿的感觉真不好,她觉得自己好像裸着一样,被别人瞧得一清二楚。
“不要有负担,从今天开始,这个算盘就是你的了。”方明哲站起身,把那个算盘拿过来放在槿安手上。
槿安接过算盘,心里响起那悦耳的敲打声,此刻,她的世界有一种豁然开朗说不出的感觉,美好的明天正等待着她。
很快就到了星期六,按照方家的规矩,离家近的下人可以回家一趟,星期一早上再接着工作。
一大清早,槿安就准备好了要带回家的东西:来时的那本小册子,少爷送她的一本书,还有昨个中午不舍得吃剩下的一块酥糕。
那本是少爷赏给她吃的,听泥鳅说是从很远的地方买回来的,有钱都不一定吃得到,那么香甜酥脆的东西槿安下不去口,就悄悄包在了手帕里。
槿安、李妮以及所有丫鬟下人都在方家大门口等着那一刻,大门打开的那一刻,明明只是短短的五天却像五个月那么长,今天的刘管家也好像很开心,离开方家之前当然必不可少的还要开会,安排一些事务。
但是大家都没什么兴致听,眼睛都盯着大门,槿安也是,心都快跳到了嗓子眼,从来没有如此激动,刘管家终于讲完了,大门也终于要开了。
那扇门缓缓打开,就这样,槿安于千百人之中看到了一个人,那还真的是不好找呢,他那么小还那么低,稚嫩的眼神中闪烁着焦虑,欣喜,还有坚定,他在寻找,寻找一个同他一样眼神的女孩,槿安没想到堇平会亲自来门口接她。
她在方家,曾好几次有机会看见这扇大门,也曾不止一次的幻想这扇门以外的世界,想象回到家里,想象看见堇平在院子里一如以往蹲着或是趴在窗台上安静的写字看书。
没想到,今天竟然就这样再一次相见了。
“槿安!”嘈杂之中,传来她的名字,是陈氏,迫切的呼唤。
槿安看向堇平旁边的那个妇人,短短五天,她好像更加憔悴了,头上围着一条淡紫色的方巾,站在那里,眼里满是期待。
她想回应些什么,可话到了嗓子眼就是出不去,只拼命的甩着肩上的包裹,拨开人群,朝着他们跑去。
“槿安!槿安!终于见到你了,可想死娘了!”陈氏的眼湿润了,含着某种晶莹剔透的东西。
槿安心中一暖,叫了一声,“娘!”两人抱在了一起,槿安从未觉得生活竟如此幸福。
堇平站在一旁,眼神一刻也没有离开,但却并没有上前如母亲那样抱着她,而是安静的站在一旁,浅浅的笑。
初耀华也来了,一家四口开心的离开了方家,堇平走在最后,看着槿安的背影。
很快就到家了,一进门,槿安就看见炕上摆满了她爱喝的疙瘩汤,初耀华从灶膛里拿出了烧的香喷喷的山药,满屋子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一下子把槿安所有的馋虫都勾了出来。
“怎么样,孩子,饿了吧?还不快吃。”
“嗯。”槿安把包放在一旁,迫不及待的爬上炕去吃那些香喷喷的美食。
“堇平,你不是也没吃吗?怎么还不快吃?”转而又对槿安说,“这个孩子,把最好的山药都挑拣了出来,说是要留给你,你不在的时候吧,总是一个人发呆,现在你回来了,还是呆头呆脑的。”
槿安笑着看向堇平,果然,这几日他也瘦了。
“堇平,过来吃饭吧。”槿安说道。
“你先吃吧。”他翻着槿安的包,在里面寻找着什么。终于,拿出了那个小册子,上面有认真翻阅过的痕迹,整个册子的纸张都变薄了,说明她没有偷懒,在方家的这些日子并没有忘记学习认字,堇平嘴角浮起一丝笑容。
“槿安,吃完了饭要检查认字的情况。还有,这是新的册子。”说着,像变魔术般从身后变出一个新的小册子。
槿安没有跟他说其实她已经用不着这些小册子了,方明哲的书房有那么多书,已经够她看十年的了,而且在方家的这几天,她认识的字已经完全超过了堇平的想象,不过,这些她都不能说,她怕堇平会不开心,毕竟辛辛苦苦抄的册子如果对方说用不上应该会很失落的吧。
“好啊,我可是很用功的,你写的那些字根本就难不倒我,下次,堇平要抄更多更难更高级别的字才可以哦。”也只有这样一步步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了。
回家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一眨眼,饭就吃完了,作业也检查完了,两个小鬼靠在窗台上,看着外面忙碌的父母。
“家里发生了件事。”堇平突然开口,这个人讲话就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
“嗯?”
“我要走了。”
“嗯?走到哪里去?”
“南方。”
“嗯?”槿安转过脸,“远吗?”
“很远很远。”
“去多久?”
“不知道。”
“为什么要去?”
“舅舅是南方做生意的,前几日捎回信说,让我去那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