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春天的奇迹
1151800000026

第26章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3)

小曹签约后,到工商局看望韩珊荣,他羞愧地对韩珊荣说:“大姐,我这次没做成‘钉子户’,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三趟五趟地来,我的心里是真过意不去了。拆迁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结果还让你这么费心。你放心,不但我保证我家明天就拆,而且还保证动员我哥明天也拆。往后,有啥事尽管找我,你就把我当你弟弟吧!”第二天,小曹果然履行了他的承诺,和他的哥哥顺利签约,及时进行了拆迁。

10.“这俩藏獒我们买下了!”

五街居民范小东是动迁组遇到的棘手户之一。

他们夫妻二人都是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但有个爱好就是养狗,养了两条烈性的藏獒,还有两条幼犬。左邻右舍都知道他家藏獒的厉害,平日路过其门口都小心翼翼。

动迁开始后,不少户都顺利地进行丈量签了约,轮到范小东家了,工作组组长王建利、副组长石绍新等人刚走到门前,藏獒就咆哮着扑了过来,幸亏有绳索拴着,否则队员们非得受伤不可。很显然,范家是不欢迎工作队的。既然不欢迎,那自然就有不欢迎的理由。王建利就势站在门口和范小东聊上了:“你这藏獒拉扯得不错呀大哥,皮毛多光滑呀。”一句话让阴着脸的范小东有了点儿笑模样。但当王建利说到拆迁时,范小东的笑模样顿时又消失了,转身进屋不出来,任王建利他们咋叫也不露面。

第二天,王建利带着队员们再次登门,可范小东一句话不说,连个座都不让。大家说得口干舌燥,范小东跟工作队员们就是卖冰棍走凉阴——没话。王建利他们不泄气,第二天一大早又来到了范家。这次,范小东更是不客气,居然放狗咬人,王建利只好和队员们撤退走了。工作陷入了僵局,该咋打破呢?王建利和队员们研究来研究去,最终决定采取迂回战术,寻找做通范小东思想工作的突破口。他们找到了周边与范小东关系比较好的群众,请他们敲开范家门,劝解其接待工作组,有啥事说啥事,不可放狗咬人。通过做工作,范小东勉强答应了和工作人员接触。突破口找到了,王建利和队友们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当王建利动员范小东支持拆迁时,范小东没等他说完话就冷不丁问道:“我那几条狗咋办?”王建利说:“你家有4条狗啊,那就处理了呗。”范小东一听就急了,粗腔大嗓地叫喊道:“我看谁敢处理,我不搬迁了。”之后,对王建利他们又是不理不睬了。

为了做通范小东的工作,王建利和石绍新俩人晚上做完工作回到家后,顾不上好好歇息歇息,坐到电脑桌前上网查询有关藏獒的资料,理解了范小东舍不得处理小藏獒的心情。第二天,俩人来到范家,运用掌握的藏獒知识和范小东聊了起来。因为有了共同语言,这一次的交谈显得愉快了些。王建利主动提出尊重范小东的兴趣爱好,由工作组负责为他联系适合养狗的房源,并帮忙联系车辆,安置藏獒。范小东非常高兴,拉着王建利的手连说谢谢。房子联系好了,但由于面积有限,两条小狗不宜随迁,范小东一听又不高兴了,搂着两条幼犬不愿松手。眼看这户签约就要完成了,突然出现意外,咋办呢?不能影响工作啊!王建利和石绍新一商量,为了让范小东不牵挂幼犬,两人决定自掏腰包买下这两条幼犬。“这俩藏獒我们买下了。”当他俩对范小东说了这句话时,范小东一下子愣住了,他不放心地问:“你俩会养吗?能养好吗?”王建利和石绍新异口同声地说道:“你就放心吧,保证养好。”

二人各花了1000元买下来两只藏獒,终于打动了范小东夫妻二人,签了协议并第一家拆清。后来,王建利他们和范小东交上了朋友,并成了帮扶对象。由于范小东的带动,周围5户居民很快签了协议,一位老大妈说:“这样的人家都签了、拆了,我们正常人家有什么理由不拆呢?”

11.食品厂搬迁记

六街有个个体老板叫张立栓,今年40多岁了,8年前他们哥儿仨和父母投资开了一家速冻食品厂,名叫福丽德速冻食品厂,经营6个品种的系列速冻食品,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食品远销国内不少地区,经济效益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可就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六街的动迁工作开始了。动迁组明确通知张立栓,他家的食品厂也在搬迁之列。这件事可是非同小可啊!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多不容易啊!眼下企业效益正红火,搬迁就意味着停产,停产势必会失去一些客户,这对今后复产后的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还有厂里的69个工人,咋安置?搬迁还是不搬迁?这一搬迁,张立栓一家人可是犯了难,坐在一起展开了深入的谈论,大家一致认为不搬利大于弊,尽管政府给予相当数目的补偿,但毕竟有限,比不上继续生产,但能不能取得政府批准不搬迁呢?张立栓把这个想法对村支书赵军说了,请他和动迁组提出申请。赵军当场劝说张家服从拆迁这个大局,个人利益让位于集体利益。

很快,工作组的同志进入张家,动员食品厂尽早签约搬迁。张立栓又把家里人的想法对工作组同志说了,工作组同志当即答复:“必须搬迁。”并耐心地向张家人解释了政府的政策和搬迁的理由,希望张家舍弃自己的小利益,支持拆迁。张立栓想通了,一咬牙,挥动着胳膊说道:“中,听政府的,搬迁。”可当他回到家跟家里人说准备搬迁时,犹如几粒盐丢进了烧开的油锅里,一下子就炸开了,家里好几个人都想不通,纷纷指责张立栓:“你积极啥呀?咋还胳膊肘往外拐呀?”张立栓严肃认真地说道:“谁是外呀?政府一心为咱老百姓谋幸福,难道反倒成了外人吗?”他给家人讲:“搬迁是丰南目前的大事,是大势所趋,我们决不能当钉子户,拖拆迁后腿当不好的典型,那样会遭乡亲们的耻笑的。”他还帮家人算了一笔经济账:“企业异地重建,虽然暂时受了损失,但是从长远看,换一个厂址未必是坏事,可能更有利于生产发展,我们的设备容易搬动,越早搬迁越早复产,也就越早赚钱。”他的一番分析说理使家人很快也想通了,最终达成搬迁的统一意见。第二天,张立栓主动到村委会找动迁组签了约。赵军书记表扬了张家支持拆迁的行为,亲自参谋为食品厂选新址,并带着人帮着搬运设备,使张家人很是感动。张立栓代表全家给村委会送了一面锦旗,上写8个大字:

“关爱百姓,体贴民众。”

12.春天里的真情回馈

回顾城中村改造拆迁工作,李国忠动情地说:

“人民群众是最讲感情的,你对他好一分,他就会对你好十倍。只要对群众付出感情,群众就会回报以感激、回报以理解、回报以信任、回报以支持。丰南人民有着崇高的境界。”

你给群众多少情,群众就会回报多少爱。

谁情系百姓,百姓就把谁装在心里。

黎明迎着晨曦而来,夜晚踏着黑暗离去。

在连续20天的拆迁战役中,全体动迁人员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每天7点多开始忙碌,深夜12点左右才返家,一些动迁干部甚至每天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作风在这里得到了生动体现。拆迁一线条件艰苦,动迁干部们的午、晚饭十分单调——每人一盒包子。因为动迁组事务繁多,每天中午和晚上都开会,他们就一边拿着包子吃一边开会。包子有面有菜,省事快捷,能节省大量时间。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而“拒绝理由,不计代价”成了所有动迁干部的共识。

他们说尽了千言万语,想尽了千方百计,吃尽了千辛万苦,始终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用真情和行动取得了拆迁户的理解和信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他们情系民生、情暖民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情回馈。

3月19日上午11点多钟,五街居民肖瑞玲、肖瑞霞姐妹俩把一盆热腾腾的面条端到区统计局动迁工作人员面前。吃着热乎乎的面条,刚刚入户回来的计统局工作人员连说:“真香,真暖和啊!”自统计局动迁工作人员入驻五街以来,风里来雪里去,早出晚归,不辞辛苦,入户讲解政策细致入微,对待群众礼貌谦和。看到他们站在外面开会、部署工作,嗓子都喊哑了,有的还在大冷天拿着矿泉水吃药,姐妹俩着实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主动让出自家临街的小门店作他们的临时工作站,并拒绝了工作组付租金的要求。肖瑞霞一边做着面条一边说:“这钱我们可不能要,这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嘛?你们工作人员做工作这么不容易,不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为了丰南的建设发展吗?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想为你们做点儿啥。看着你们口干舌燥地吃盒饭,我们就是想做点儿面条让你们吃得舒服点儿。”拆迁期间,肖家姐妹每天都把小门店的炉子生得旺旺的,让工作组回来都能喝上热水,姐妹俩用自己的热心行动支持着动迁工作。

没人发动,没人号召。东湖村村民自发组成动迁工作服务小组,成员由平均年龄55岁以上的热心村民组成,服务小组代表就是今年60多岁的姚师傅。他家也在拆迁范围之内,家中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他把这些事情交给家人,自己带领服务小组拿起锤子、钉子,每天进行村内标语、条幅维护,防止风吹、雨淋和人为破坏,带领工作组人员入户征求意见、了解情况、丈量面积,带领大学生志愿者为已签协议待拆住宅涂写拆迁标记,每天忙忙碌碌,热情不减。他说:“过去我们东湖村,哪项工作也没落过后,如今拆迁了,我们一定要协助村里把这项工作做好,为我们的村子站好最后一班岗。”

高宝利在七街经营着一家小卖部,动迁组进村后,他看到工作人员东奔西走,吃闭门羹、遭白眼、听牢骚,依然面带微笑,洋溢真情,高宝利被这支队伍深深地感动了。他主动把临街的一间房子提供出来,作为动迁人员的工作场地。同时,为动迁干部准备了热水,还拿起方便面、面包、榨菜、火腿肠等食品往工作队员手里塞,一个劲儿地说:

“一定饿了吧,吃点儿,吃点儿。”当工作队员掏出钱来时,都被他挡了回去。

在深圳做生意的七街村民李仕岩,接到动迁组电话后十分欣喜:

“这是百年不遇的大好事!改造后的家乡会更漂亮,感谢党,感谢政府!”当天他就乘飞机返乡,次日早8点来到动迁组办公室签约,以拳拳之心和实际行动支持拆迁改造。

近年来,一直在张家口投资经商的丰南籍企业家秦英在回家的时候,正是家乡城中村拆迁改造攻坚战全面打响的时刻。得知动迁干部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披星戴月、不辞辛苦地工作,有的同志一天都喝不上一口水,连续的入户宣教,大多数人累坏了嗓子。秦英深深地被感动了,当即在丰南的通达商贸城购置了价值近万元的200个水杯和“胖大海”等润嗓子的药品,并迅速送到动迁组……26岁的赵惠宇和董海英定于2010年5月29日举办婚礼。进入春天,小两口正紧锣密鼓地做着婚礼前的准备,置办家具,购买新衣服,忙得不亦乐乎。就在一家人忙着操持婚礼的时候,城中村改造拆迁拉开了帷幕,赵家的新房也在拆迁范围之内,而且等不到婚期就要拆除。这一消息让沉浸在喜庆气氛中的一家人顿时愁上心头。怎么办?新房布置得差不多了啊,如果拆掉,白搭装修的钱不说,小两口将来住哪儿啊?赵惠宇和董海英一筹莫展。这天,赵惠宇的父亲赵志元参加支部组织的党员大会,听见书记说:“我们要支持拆迁工作,争取帮助拆迁组实现提前完成任务的目标。”这句话一下子使他豁然开朗,对呀,婚礼可以提前举办嘛。于是,赵志元一回到家就把“支持拆迁,提前婚期”的决定对小两口说了。小两口一听,当场也赞同父亲的意见,一家人脸上重又绽开了笑容。3月14日上午,赵志元主动赶到村委会与动迁组签了约,下午冒着漫天雨雪,和动迁人员一起完成了房屋丈量。3月23日上午,赵家门前彩球飘飘,鞭炮震天,亲朋好友齐聚一堂,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赵惠宇和董海英的婚礼提前举行了,一对新人幸福地相依相偎,令人羡慕不已。赵惠宇深有感触地说道:“拆迁改造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我们一定大力支持!只有丰南这个大家庭变漂亮了,我们的小家才会越来越好啊!”

采访过程中,许多参加动迁的干部都动情地向我们讲述群众把他们当做亲人看待,冒着寒风雨雪为他们送开水、水果,拉他们进家吃饭的动人故事。有不少老同志深情地回忆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干群亲如一家的难忘岁月,老干部郑印生激动地说:“感谢区委区政府开展了这样一场造福百姓的活动,让我们重新回到了过去激动人心的时光,又听到了群众一声声亲热的呼唤,喝到了群众端上来的一碗碗滚烫的水啊!”

大新庄镇董连庆镇长对我们说:“拆迁和群众拆出了感情,分别的时候,他们拉着我们的手舍不得撒开,一再要我们答应他们,日后还来家串门,我们眼含着热泪向他们保证,一定还来看望!”

积极参与、热情支持的背后是什么?那是丰南百姓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在信任危机的今天,它的意义弥足珍贵。

信任是双方的,一旦建立起来,就要倍加珍惜。给予而不图回报,付出而不图索取。懂得给予的人,不一定使自己伟大,但是,可以使自己收获情谊,有情谊的人会崇高,会活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