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来到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呢?就技巧来说,它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它们就像一位炼金术士,在它们的肚子中把用于制造高级产品的材料加以消化和提炼。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坐在火炉旁,翻看关于蝗虫作用的笔记。我没有看到它们在思想方面的贡献。对这些专门制造食物的昆虫来说,生殖繁衍就是它们来到世上至高无上的法则。
在人们眼里,蝗虫是很普通的一种昆虫,除了那些危害非洲农作物的种类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引人注意的地方。它们的食物很杂,随便吃点儿什么就可以吃饱。在我的试验中,我把它们养在钟形网罩下面,我用一片生菜叶就可以把它们喂得饱饱的。但是,它们的繁殖却是另外一回事,就需要我们的观察研究了。
蝗虫在身体结构上基本上和螽斯一样,但在婚姻和交配方面它们却是截然不同的。在发情期,螽斯的狂热度要比蝗虫高得多。蝗虫的交配却是那种礼节性的,一切都是平和地发生,所以对于这件事,我们没有必要着重地谈论。我们还是来说说它们是怎样产卵的吧。
在我家的附近,意大利蝗虫是很普遍的。我是在 8 月末的一天快要到中午的时候观察到它们产卵的。它们都生得很健壮,腿部的蹬力非常好。它们的外衣大多是那种接近橙色带灰色斑点的,只是前翅太短,刚能把它的腹部覆盖住。也有的蝗虫头部、前胸和前翅都长着一条漂亮的白边,还有它们的翅膀下面的玫瑰红色,后腿胫节上葡萄酒的红色,这让它们看起来都是比较漂亮的。
在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在网罩的边缘,母蝗虫选好了适合它产卵的地方,因为这里它可以把网纱作为一个支撑。它圆钝形的肚子就像一个探测器,当它慢慢地用劲时,这个探测器就完全垂直地插入到沙子里面去了。母蝗虫没有在地上打孔的工具,要想钻进沙土是很困难的,现在它终于成功了。它的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个时候,母蝗虫就要产卵了,只见它把身体半埋在沙土中。母蝗虫产卵的时候,在随产卵管排卵的时候,它轻轻地抖动身体,有规律地时动时停,同时颈部脉搏轻微地跳动,从而带动它的头时而抬起时而落下。在整个产卵过程中,仅能看见它的头部在动,它的其他部分留在沙土外边的部分是不动的,这就是母蝗虫正在专心地产卵。此时,它的伴侣也没闲着,它就在附近保护母蝗虫,并睁大眼睛看着正在产卵的妻子。有的时候,除了公蝗虫以外,还有几只待产的母蝗虫瞧着正在产卵的同伴,它们好像对此也很感兴趣,自言自语地说:“我也快要做母亲了。”
产卵的母蝗虫坚持了大约 40 分钟,突然它拔出自己的肚子,跳到很远的地方离开了。它没看一眼它的孩子,洞口也没有用沙土盖上,不过沙土靠自然的流动把洞口盖上了。这时,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类母蝗虫对孩子没有关爱,不是一位很好的母亲。
然而,有一些蝗虫确实很关心它们所产的卵,例如我们所知道的黑条纹的蓝翅蝗虫和吉尔发现的黑面小车蝗虫。这些蝗虫的名字与它们本身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认识它们,就应该注意它们翅膀上的孔雀石绿点,也可以注意它们前胸的白色十字架。
在产卵的时候,这两种蝗虫重复意大利蝗虫的动作,肚子也是垂直插入土中,它的一部分身体埋在坍塌的泥土里。露在泥土外面的部分,头轻轻摇动,表明埋在土里的身体在用劲。它们这样保持着超过了半个小时。
终于,这两个产妇从沙土里拔出肚子。只见它们把后足举得很高,然后扫一点儿沙土把井口盖好,最后很快把它踩实。这是一个很精彩的场面。它们的胫节有的是天蓝色的,有的是玫瑰色的,它们上下跳动就像下冰雹似的,它们的后足此时也在夯实洞口,这样的场面真的是很精彩的。随着它们不断的工作,住宅的门口关闭上了。这样夯实的入口,表面上看起来沙土似乎没有动过的痕迹,任何一个侵略者光凭借视力是看不出来的。
不过,在它们掩埋井口的时候会发出唧唧声,就好像蝗虫在高兴地唱歌——在阳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安静的午休时唱的歌。这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呢?原来是它们的后腿在夯实井口时,其粗大的后腿一抬一落,在这个过程中它蹭到前翅的边沿,从而发出轻微的唧唧声。
母蝗虫发出的这种欢快的声音,似乎向世界宣告自己做母亲的欢乐。它好像在说:“我把我的孩子放回大地母亲的怀里了,它们就是我生命的延续。”
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这项活动就结束了。这时母亲吃几片绿叶,等待恢复体力,体力恢复后,又去寻找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产卵。
在我们这个地区,最大的蝗虫是灰蝗虫,它的外形和非洲蝗虫一样大。它性格温顺,生活朴素,不以地上的植物为食,更不可能像非洲蝗虫那样给人们造成灾难。我把它们关在网罩里,以便观察。对于它们,我也了解一些情况,现介绍如下。
在大约 4 月底的时候,它们进行交配,交配没几天就开始产卵,产卵的时间很长。这种母蝗虫有 4 个短短的像钩爪样的挖掘器,它位于母蝗虫的末端,每一边两个,和其他蝗虫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同的是,它有一对较粗的朝上的弯钩和一对较细的朝下的弯钩。这些弯钩是坚硬的,它就像一把略成勺状的鹤嘴镐和钻头,它们的作用是钻洞。
产妇的身体向下弯曲,和它的长肚子构成直角。它的 4 个钻头钻进土里,挖起一点儿干土,然后缓缓地毫不费劲地把肚子塞进土里,它也没有摆动身体来表明在进行艰苦的工作。
母蝗虫露在外边的部分纹丝不动,它好像在沉思。母蝗虫没有发出一点儿声音,它的钻头好像不是钻进坚硬的土地中,好像是钻探机在牛油中钻探似的。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看看这 4 个钻头在地下是怎么工作的,那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很可惜,这些事情是在地下进行的,我们不能看到。从表面来看,没有任何情况可以说明地下的工作——在它的周围没有挖出来的土,但是它的肚子却一点一点地埋进去了,真的很奇怪!
经过试验,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奥妙。那 4 个钻头打开通道,并把泥土碾成粉末,这些粉末被肚子挤到身体的旁边压实,这个动作就像园丁用小铲压土一样。母蝗虫产卵的地方不容易找到,我就曾经看见母蝗虫寻找适合产卵地方的不易,它们把肚子一连钻进去 5 次,然后拔出,直到第六个才适合产卵。那些不合要求的洞,它们并不去掩埋,而是仍保持挖好的样子。那些洞是垂直的,是椭圆形的,有一支铅笔粗。
里面很干净,洞的深度就是蝗虫肚子的极限——蝗虫肚子鼓胀拉长的最大长度。
在钻第六个洞的时候,它总算满意了。这时母蝗虫一动不动了,把它的肚子全部埋了进去,开始产卵了。摊在地面上的长翅膀还被它弄皱了,产卵过了整整 1 个小时。
产卵结束后,它把肚子一点一点地拔出来,趴在地上。我们可以观察了。只见它的产卵管的两片卵瓣不停地动,流出一种泡沫状的奶白色的黏液。
母蝗虫就是用这种黏液做洞盖的。母蝗虫趴在地上,在洞口四周形成一个圆形的凸顶,它鼓而大,黏液柔软并且黏稠,遇到空气很快就硬化了。这时洞盖就做成了,它是白色的,而泥土是深灰色的,所以很引人注目。做好这个洞盖后,母蝗虫便不管它产的卵了,在此等几天就到别处去产卵。
还有的时候,母蝗虫会在泡沫黏稠物停在半空中还没有到达地面的时候,便用洞口的土把洞掩盖起来,从表面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它是在哪里产的卵。
即使它们做得天衣无缝,我还是能找到它们每一处的产卵点,因为我严密地监视着这些我网罩下的客人们。还是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的产卵洞是什么样子吧。
在 3 ~ 4 厘米深的地方,目标很容易被发现。各种蝗虫的产卵洞都差不多,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只是产卵洞的前端有一点儿不同罢了。
它们的产卵洞都是由一种泡沫凝固形成的囊,这种泡沫跟螳螂洞穴里的泡沫相同,都是把沙粒黏结起来给卵披上一件严实的外衣。
对于产妇的囊,它并不需要直接去参与建造。这个囊就是它排出的黏液渗透而产生的。那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它的形成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产妇排卵的时候附带着黏液,这些黏液开始的时候是半液态的和黏稠的,它浸透洞壁,很快硬化,从而变成坚固的套子,这样就形成囊了。囊里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只有泡沫和卵。这些卵淹没在泡沫中,占据囊的下半部分,它们有秩序地斜放在那里。
囊的上部有的大有的小,都是泡沫,蓬蓬松松的。在幼虫出世的时候,这部分不起任何作用,我们管它叫“上升通道”。我们还发现,全部的卵都几乎垂直地排在地下,它的顶端几乎与地面平齐。
现在,我就把我从网罩中观察到的产卵情况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首先来看一下灰蝗虫的产卵情况。它的卵囊长 6 厘米,宽 8 厘米,是圆柱形的,如果露出地面,就像是一个隆起的瓶塞一样,没有隆起的部分粗细一样。然后我们再看看它的卵,它是黄灰色的,外形像个纺锤,浸泡在泡沫中,一个一个斜着排列,卵占据了大约 1/6 的卵囊,卵囊的其他部分被白色的泡沫充满了。这些泡沫外裹沙粒,很容易碎。
每个卵囊里大约有 30 枚卵,卵的数目不算多,但是一个母蝗虫会在许多地方产卵。
其次来看看小车蝗虫的产卵情况。它的卵囊长 3 ~ 4 厘米,宽 5厘米,外形好像是一个稍带弯曲的圆柱,它的下端很圆,上端平截。
它的卵是橘红色的,但有黑点,好像一张很好看的网。卵大约有 20 多枚,外边裹着泡沫,但是泡沫不多。我们还发现,在这堆卵上伸出了一个泡沫构成的长立柱,很细而且透明,它的渗透性能很好。
我们再来看看蓝翅蝗虫的产卵情况。蓝翅蝗虫的卵囊下端大而鼓,上面细而长,好似一个大逗号。卵就在那大而鼓的地方,它是很鲜艳的橘红色,但是没有黑点。上面细而长的地方装满了泡沫。
再次我们看看高山之友红股秃蝗的产卵方法,其实它重复平地的蓝翅蝗虫的产卵方法。它的卵囊尖端朝天,好像一个形状不对的逗号。
卵的数目大约是 30 枚,颜色是深红色的,而且有深色的细点花边,打扮得很漂亮。假设我们用放大镜来看的话,就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饰物,我们会惊叹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会惊叹:连这么丑陋的蝗虫都会在自己毫不起眼的卵壳上刻上美丽的印记。
最后我们再看看意大利蝗虫的产卵情况。囊的外形就像一座有一条狭窄过道的两层小楼,只不过它的第一层是椭圆形的,第二层是尖细的。第一层住的是它的卵,第二层住的是泡沫。它的卵囊是怎样形成的呢?意大利蝗虫先把卵放到囊里,然后在即将封闭囊口的时候将囊口迅速收窄,继续排出泡沫,从而形成界限分明的两层。两层之间有一个很狭窄的通道。
蝗虫除了用囊保护它的卵,还会用各种建筑物保护它的卵。这些建筑物有的简单,有的较复杂巧妙,很值得我们了解一下。已经知道的东西肯定比不知道的要少,不过没关系。从网罩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卵囊的一般结构,下面我带着大家了解一下,下面盛卵的仓库和上面储存泡沫的小塔是如何建造的。
应该告诉大家的是,如果直接扒开沙土观察正在产卵的蝗虫的肚子,那肯定是不可以的,最终什么也得不到。不过,我很幸运,我就直接观察到了我区最特别的长鼻蝗虫的秘密。
在蝗虫家族中,长鼻蝗虫是除了灰蝗虫以外的最大的一种。它身材苗条,形状奇特,后腿特别。更应该告诉大家的是,它的后腿比它的整个身子都长。
它的腿虽然很长,但是它跳跃的成绩并不好。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在葡萄树边略微长着青草的沙地上,它蹒跚地走着,那高跷的后腿成了它的累赘。它的长脚由于太长,跳起的时候,笨手笨脚的,好像在画短短的抛物线。不过,一旦飞起来,就能飞一段距离,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它还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
它有一个长得像“长鼻子”似的头,所以人们叫它长鼻蝗虫。在它的这个形状奇特的头上,两只椭圆形的大眼睛在不停地闪烁着,而且它还有一对如剑刃般的触角,这对触角就是一个信息采集器。遇到它所关心的食物,长鼻蝗虫就会把触角迅速地拉下来,用触角的顶端去探测它想要饱餐一顿的美食。
长鼻蝗虫不光长相不同寻常,它的性格更是异于普通的蝗虫。一般蝗虫的性格都是平和的,就是在特别饥饿难耐的情况下,它们之间也不会相互攻击;而长鼻蝗虫则不同,它与螽斯同类相食的性格有些相似。它经常变换着自己的食物,在网罩里,食物很充足,既有生菜又有野味,但它仍会向体弱的同伴发起攻击,凶残地把它们啃食。
在我的网罩下长鼻蝗虫是怎样产卵的呢?它们肯定是对这种囚徒般的生活感到厌烦了,所以它们产卵从不产在土里,而是把卵产在地面上,甚至是高处地带。它的产卵是非常缓慢的。在 10 月初的时候,它攀上了笼罩的网纱,慢慢地排出细细的具有泡沫的黏液,很快黏液又凝固成了一条有结节可以随便折曲的圆柱形粗带。大约 1 个小时过去了,卵产完了。但是产妇却对随意掉到地上的卵置之不理,连看都不看一眼。
它们产卵时所产生的粗带颜色是会发生变化的,先是草黄色,接着颜色加深,接下来的一天会变成铁色。刚开始排卵的时候,排出去的只是泡沫,到最后的时候才会排出卵来。这些卵形似圆钝的纺锤,有 8 ~ 9 毫米长,大约有 20 枚,它们呈漂亮的琥珀黄色,被包在由泡沫构成的卵囊中。
它们产卵时,身体产泡沫的部分要比产卵的部分提前运作,然后才是两部分一起工作,这就造成无卵干瘪的一端与有卵的一端看起来同样大。
长鼻蝗虫是怎样使它的黏性物质产生气泡并造成多孔的立柱,继而成为卵的外衣的呢?咱们先来看看修女螳螂是用什么方法做的,它会用自己的小勺把蛋白打散,弄成发泡的蛋清;而蝗虫在体内就已经把黏液搅拌好了,从外面看是不会发现的,所以它的黏液一排到体外就已经有泡沫了。
长鼻蝗虫和螳螂一样,都是杰出的房子建造者,但它们仅仅是身体的本能,打造了卓绝的盛卵的箱子而已。长鼻蝗虫排出那长绳一样的卵,其实它就是一部产卵的机器,排卵是它身体器官自动的工作,与母爱的行为毫无关系。
别的蝗虫也一样,它们的卵藏在带泡沫的囊中,还有一条垂直的通道来用作保护卵。它们把肚子插入沙土中,身体的各个器官自动配合着,把黏液和卵一起排出来。黏液泡沫在外面凝固,并会裹上沙子成为保护衣,卵在里面一层一层地排列在下端,而上端却是一个不结实的泡沫形成的立柱。它们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仅此而已。
长鼻蝗虫和灰蝗虫比其他的蝗虫孵化得要早,8 月份在草地上就能发现小灰蝗虫跳跃的身影。10 月还没过完,长着像长鼻子脑袋的若虫又出现在我的面前。相比而言,其他蝗虫的卵就不一样了,它们要度过冬天,等到来年春天才会孵化。它们的卵都在土壤中不深处,要是土质不发生改变,若虫会很容易爬到地面上来,但如果冬天的雨把土地冻结,那么它们头上就会形成坚硬的天花板。若虫在 2 法寸深的地下孵化,它们是怎样从坚硬的土层破土而出的呢?
蝗虫出来的时候,要经过一条垂直的、坚固的、有保护膜的隧道,在这条隧道内不会碰到任何困难。若虫通过隧道来到离地面一指厚的地方,将会遇到它一生中的最大困难。
我想知道这个通道对若虫有多么重要,现在就用试验来说明吧。
准备一个玻璃试管,把蝗虫的卵放到里面。我先把卵囊的上升通道去掉,几乎所有的若虫都因筋疲力尽而死亡,因为它们被 1 法寸的土盖住。而当我恢复窝的原貌的时候,重要的是保持那条上升通道。几乎所有的若虫都能爬到地面上来。这时我们必须承认,蝗虫的这个建筑物设计得很巧妙。
若虫通过上升通道来到离地面大约一指厚的地方,它们是怎样穿过这个土层的呢?下面我就开始介绍。
在春末的时候,我抓住有利时机,把卵囊放在玻璃管中。这次我试验的品种是蓝翅蝗虫。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让我从中找到了答案。
在 6 月底的时候,我看到了我想看的解脱工作。
从壳里出来的时候,若虫是淡白色的,带有浅红的疤痕。为了保证它蠕动前进,它孵化出的时候,像具木乃伊,外面包着一个临时的盔甲,它的触角和腿紧紧贴在胸部和腹部,它的头深深地弯着,粗壮的后腿和前腿并排在一起。前腿弯曲,非常短,还没有长成。当它蠕动前进的时候,后腿伸直,并成一条直线,成为前进的支点。
若虫和螽斯一样,在颈部长有一根囊泡,囊泡像机器的活塞似的规则地鼓胀、收缩、颤动和撞击障碍物。这个囊泡很嫩,却要撞击碎石,看到它费劲地撞击碎石的情景,我起了怜悯之心,禁不住帮了它一个忙,把它要穿过的土层稍微洒了点儿水。
虽然有我的参与,但是这项工作对它来说还是很困难的。虽然这个土层我洒了一点儿水,但是过了 1 个小时,这个可怜的小虫才前进了1 毫米。天啊,可怜的小虫,这是多么苦的活啊!但是它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进度慢而放弃,它坚持不懈地用颈拱啊顶啊,用腰摆啊扭啊,直到打开通道为止。
通过小虫的努力收效甚微的故事,我们发现:若虫要想来到阳光明媚的地方,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如果没有母亲留下的上升通道,它们大多都会死去。
螽斯和它相比,有着同样的工具,但是它们从地下来到地上却很困难。它们的卵在地下是赤裸裸的,因为它的母亲没有给它准备上升通道。它想从地下来到地上,会付出很多的劳动,从而导致一批一批的若虫的死亡。
这时候,我们就会明白蝗虫数量多而螽斯数量少的原因了。蝗虫每窝有 20 枚,而且它每次不止产一窝,而是两窝,甚至更多,与白额螽斯和蝈蝈产的卵的数量一样多。至于消费者对自己喜欢吃小野味的爱好,他们说是为了满足它们的爱好,蝗虫的家族才这样繁荣昌盛的说法,则是不正确的。虽然这两种昆虫的总数差不多,但是蝗虫的数量很多,而具有一样生殖能力的螽斯数量却日渐减少,这难道不该归功于蝗虫制造的上升通道吗?
对于这种幼虫我还要说几句。幼虫使用挖掘器吃力地挖掘了几天,消耗了它很大的体力。现在来到了地面上,它需要休息一下,恢复它的体力。然后在囊泡的帮助下,撕破那层保护膜。后腿把破烂的保护膜蜕到后面去,最后蜕皮出来的是后腿。后腿出来后,蝗虫就出生了。刚出生的蝗虫颜色很淡。
这时,只见它把后腿伸成一条直线,胫节向下弯曲,摆好姿势准备去闯世界呀!现在它后腿一蹬,跳了一下。这时,我赶紧拿了一片生菜叶给它,但是它没有吃。因为它不成熟,需要晒晒太阳,让自己赶紧成熟起来,然后再去吃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