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169000000014

第14章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多为胃溃疡的并发症,也可因肝硬化导致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由于曲张静脉的破裂而引起。此外,胃癌、胃黏膜脱垂、胃炎、胆道和胰腺疾病、血液病以及药物作用等,均可能导致本病。溃疡病和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最为常见。

有哪些症状

呕血与黑便:是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呈柏油样,当出血量大,肠蠕动增快,粪便可呈暗红甚至鲜红色。幽门以上出血常伴有呕血,呈咖啡渣样,量大时为鲜血或血块。

周围循环衰竭:一次出血量少于400毫升时可无症状,出血量大则有头昏、心悸、恶心、口渴、冷汗或晕厥等。患者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常低于10.7千帕,呈休克状态。老年患者即使出血量不大,也可出现神志淡漠或意识不清。

患者常在24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持续3~5日。

应做哪些检查

胃镜检查:能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而进行治疗。急性出血或大出血时,需急速明确病因者,可行急诊胃镜,有休克者须在纠正休克后进行。

肠镜检查:根据病史及对出血部位病变部位估计,选用直肠镜、纤维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

血管造影:对出血量大而消化道内镜检查阴性者有帮助。

其他:小肠出血如肿瘤、炎症等病变可采用吞线试验测定出血部位,止血后做小肠钡灌肠或小肠镜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炙黄芪30~90克,干姜6~9克,炒白术9~12克,黄芩炭9~12克,阿胶(烊化)9~12克,仙鹤草12~30克,乌贼骨18~30克,白及12~18克,三七粉(冲服)1.5~3克,大黄炭6~12克,炙甘草3~6克。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胃脘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先吐物为胃内容物,后为咖啡样物并食物残渣,解柏油样稀水便,舌淡,苔薄白,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若见出血后面色苍白,口唇爪甲淡白无华,头晕心悸,乏力嗜睡,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应给予红参15克煎汤频服,再用本方。

方2

[组方]三七粉(冲服)8克,白及12克,煅乌贼骨12克,侧柏叶15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法半夏8克,陈皮8克,黄连6克,茯苓15克。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中度),胃脘隐痛不适,排暗黑色便,眩晕,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无华,语声低沉,口气臭秽,小便短赤,舌淡红,体胖有齿印,苔黄腻,脉沉细数。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说明]出血量较多时应配合补液、输血,血止后可服归脾丸善后。

方3

[组方]方①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6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15克。

方②白及20克,三七20克,乌贼骨20克。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胃脘隐痛,大便色黑如柏油,面色无华,纳谷减少,舌淡,苔白,脉细。

[用法]方①每日1剂,水煎服。

方②研成极细粉,每次5~10克,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

方4

[组方]三七粉(冲服)6克,白及粉(冲服)6克,生大黄粉(冲服)6克,仙鹤草20克,煅瓦楞子20克,枳实9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柴胡12克,白芍30克。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有消化性溃疡多年,因饮酒后呕血,夹有食物残渣,大便色黑结硬,兼见头晕、恶心、乏力,舌淡,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服本方呕血止,大便转黄褐色后,宜用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

方5

[组方]龙骨30克,牡蛎30克,代赭石30克,仙鹤草20克,阿胶(烊化)20克,山萸肉15克,白及15克,桑椹15克,生地黄12克,石斛12克,三七(研末冲服)12克。

[主治]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上腹灼痛、反酸嗳气多年,突发上腹剧烈疼痛,呕血,大便呈柏油样,头晕目眩,心慌,舌红,苔薄白,脉虚数。

[用法]水煎,每日2剂,分4次服。

方6

[组方]三七30克,五倍子30克,乌贼骨60克,白及60克。

[主治]胃溃疡出血,有胃溃疡病史多年,近日柏油样大便,上腹剑突下偏左有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上药混合后研成细末,等分为34包,服用时加2%甘草锌,并加水调成稀糊状。首次服2包,以后每小时服1包,10小时后改为每6小时服1包。大便潜血转阴后继续服药1~2周,每次1包,每日3次。

方7

[组方]生大黄10克,丹皮10克,棕榈炭10克,赤石脂10克,乌贼骨10克,白芍20克,生栀子12克,地榆15克,白及15克,干姜8克,红参4克,麦冬10克。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大出血,原有胃痛病史多年,饮酒后胃脘疼痛加重,连续呕血,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精神委靡,舌淡,苔薄黄,脉细数。

[用法]水煎2次,浓缩至100~200毫升,多次频服。

方8

[组方]白及(另包)30克,三七(另包)30克,黄连(另包)10克,黄芩(另包)10克,大黄(另包)10克,商陆炭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胃脘胀痛多年,因劳累饮酒嗜食辛辣后胃脘持续疼痛,嗳气频作,嘈杂泛酸,大便稀溏,色黑如漆,眩晕心悸,口苦心烦,寐差,舌暗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黄连、黄芩、大黄共研碎,放杯中,用冷水约100毫升浸泡润透至软备用。白及、三七另煎,以水2000毫升浸泡半小时,久煎至药液约300毫升。余药冷水1500毫升先泡半小时,浓煎至去渣取药液约500毫升,合上药液300毫升,再煮沸离火,急纳入黄连、黄芩、大黄浸泡绞汁,去渣共约800毫升,日夜频服,每日1剂,病重可每日2剂。

[说明]商陆有大毒,用者须慎。

方9

[组方]方①大黄粉1.5~2克,白及粉6~9克。

方②黄芪20克,当归10克,炒蒲黄(包)10克,五灵脂(包)12克,地榆炭10克,白术15克,茜草12克,白芍20克,藕节炭10克,伏龙肝(包)10克,三七6克,甘草10克。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胃病多年,进食较多后入睡,胃痛发作,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夹有鲜血,腹泻,便呈柏油样,头晕心慌,面色苍白,口干渴,尿少,舌体胖大,舌色暗淡,苔薄黄,脉弦细。

[用法]方①温开水调稀粥状,凉服,每日2~3次。

方②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方10

[组方]方①乌贼骨粉30克,生大黄末3克,三七末6克。

方②黄芪15克,党参12克,当归12克,地榆炭12克,槐花炭12克,蒲黄炒阿胶(烊冲)20克。

[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有规律性胃痛多年,泛酸,胃痛加剧出现柏油样便,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不思纳谷,舌淡,脉虚细。本方也可用于胃溃疡、胃癌出血和出血性胃炎。

[用法]方①药末和匀,分3次温开水调服。

方②水煎2次,每日1剂,分3次服。

方11

[组方]白及15克,海螵蛸15克,白术12克,陈皮12克,厚朴12克,炙甘草15克。

[加减]

胃寒,加炮姜、吴茱萸。

肝胃不和,加柴胡、枳壳。

大便干结,加大黄。

便血,加蒲黄、五灵脂。

呕恶,加半夏、竹茹。

痛甚,加元胡。

[主治]急性胃、十二指肠出血。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为2次服用,每日1剂。

方12

[组方]炙黄芪30~60克,党参20克,乌贼骨15克,白及15克,炒当归15克,茯苓12克,焦白术10克,花蕊石10克,炙甘草6克。

[加减]

伴见口渴尿赤,舌红苔黄,炙黄芪改为生黄芪,党参改为太子参,加生大黄10~15克,黄连3克。

伴呕吐,加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15克。

[主治]脾胃虚寒,气不摄血之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13

[组方]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紫珠草30克,水牛角(先煎)30克,丹皮12克,赤芍30克,藕节12克。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属胃中积热型,症见血从口出,色紫暗或呈咖啡色或鲜红,常混有食物残渣,大便色黑如漆,口干口臭,喜冷饮,或胃脘闷胀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白及、地榆各20克,生地黄、生大黄各15克,刺猬皮、乌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白茅根、紫珠各30克,白及12克,大黄2克,云南白药1克。前2味药水煎,后3味药研末混匀,每次用药液冲服药粉8克,每日2次。

血竭粉,每次1克,每日4次,温开水调服,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克。再继续观察大便隐血试验2日,均为阴性后停服。

安静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血液吸入气管。

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剧烈呕吐者应禁食,呕血停止后再给予冷流质饮食。其他出血患者禁食24小时后可给予冷流质饮食,活动性出血停止后逐渐改变饮食的质量,但禁食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急躁。

如发现呕吐物及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就诊。

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