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怎样保养你的肾
1169900000015

第15章 疾病治疗篇(3)

冬瓜皮5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60克,玉米须(包)20克,加水同煮,至赤小豆熟透,吃豆饮汤。用于水肿明显,或伴有高血压者。

陈葫芦粉2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粳米放到沙锅中,加水适量煮至米花粥稠,入葫芦粉及冰糖,再煮片刻,每日早晚各服1次。用于急进性肾炎功能不全尿少、水肿者。

急进性肾炎能否治愈

急进性肾炎是肾小球疾病中病情最险恶的一种,短则数周或数月,长则1~2年内死于尿毒症。近年来,随着各种疗法的成熟,预后已有了改观,只要诊断及时,治疗正确,疾病仍可缓解。表现在临床上可见尿量迅速增多,水肿消退,蛋白尿、血尿显著减轻,肾功能逐渐恢复,甚至已透析者可脱离透析;在病理上,肾小球新月体占50%以上者仍有可能恢复,新月体占70%以上者,经治疗后肾功能也可好转。但及时诊断治疗后完全痊愈者罕见,临床上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损害,病理组织学上常常遗留部分纤维新月体及间质纤维化。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绝对卧床休息,待血压恢复,水肿消退,尿量正常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无盐或低盐低蛋白饮食。尿少尿闭时应限制高钾食物。

水肿期应每日准确记录尿量、入水量和体重,以掌握水肿增减情况。每日测2次血压。

避免应用对肾脏有害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患感冒或链球菌感染时,应及时控制感染,防止在数周或数月内进展性肾功能损害。

预后如何

本病预后差,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约25%,但也有报道新月体可以消失,病变可减轻,肾功能可望恢复,故应积极诊治。

预后与哪些因素有关

预后与下列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新月体形成程度。

增殖病变。

间质病变。

早期诊断。

并发症。

3.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白蛋白的滤过增加,从尿中丢失大量白蛋白有关。临床上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重度蛋白尿,尿蛋白量大于每日3.5克;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30克/升;明显水肿,水肿为全身性,严重者可有胸、腹水;高脂血症。

有哪些发病原因

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至今还不太清楚,可能的原因归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这是一种原发于肾脏的疾病,可分为Ⅰ型和Ⅱ型。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病因可能与免疫有关。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Ⅱ型:临床特点是常伴有高血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较大分子量蛋白质,故为非选择性蛋白尿。病理特点为肾炎性改变,表现为内皮毛细血管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这些都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微细结构的变化。此型对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均不敏感,而采用皮质激素、肝素、环磷酰胺、潘生丁等四联疗法可能有效。慢性肾炎肾病型即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Ⅱ型。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由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种类繁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药物中毒或过敏反应、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霍纳金病、淋巴肉瘤等)、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妊娠毒血症等。

如何分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主要为微小病变型、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微小病变型:多发于少年儿童,尤其是2~6岁的幼儿,成人发病率较低,男性多于女性,几乎所有病例均呈综合征表现(三高一低)。一般不表现血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可自发缓解,但易复发。

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其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发生血尿,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的发生率随肾脏病变由轻至重渐增。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又称为膜增生性肾炎,本病常呈肾病综合征,并伴有明显的血尿。疾病常持续进展,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50%~70%病例血清补体C3持续降低,对提示本病有重要意义。

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临床上约80%病例呈现肾病综合征,约40%病例具有镜下血尿,几乎无肉眼血尿。病变进展缓慢,常在发病5~10年后才出现肾功能损害。另外,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膜性肾病约1/4可自发缓解。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临床上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发生率高达50%~75%,血尿发生率也很高,并可见肉眼血尿。本病确诊时常已有肾功能减退等症状。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系指继发于全身性疾病,较常见的有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糖尿病肾病、淀粉样变性肾病以及肿瘤、药物中毒和某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等。

有哪些症状

症状主要为水肿,开始局限于下肢及皮肤松弛处,以后发展至全身,可有胸水、腹水甚至心包积液,常感疲倦,可出现低血压和营养不良,水肿部位易合并软组织感染,部分患者也可血压升高。

尿液检查

常呈泡沫尿,常规电脑检查尿蛋白>5克/升(+++~++++),可出现潜血,镜检常见透明管型或颗粒管型,离心尿红细胞可由阴性、每高倍视野<10个,以至“+”以上。

肾功能检查

血尿素氮、血肌酐一般在正常范围,但可呈一时性升高,当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后可恢复正常。

诊断依据

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量≥3.5克。

低蛋白血症:血浆总蛋白<50克/升,白蛋白<30克/升。

高度水肿:典型者全身高度水肿,面部、下肢、外阴部最明显。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常与低蛋白血症并存。

有哪些并发症

血栓、栓塞性疾病:肾病综合征存在高凝状态,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0%,最多见为肾静脉血栓形成。

感染: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和原发性腹膜炎等。并发感染时,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故应提高警惕。

营养不良:包括肌肉萎缩、儿童生长发育障碍、钙磷代谢障碍、缺铁性贫血等。

肾功能损伤: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肾小管功能损害。

如何应用利尿剂

肾病综合征的病人在出现全身高度水肿,甚至出现胸腔、腹腔、阴囊、心包腔大量积液时,必须利尿消肿,减轻水肿给病人带来的不适。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也可以给予利尿药物。

在治疗肾病综合征水肿时,首选的利尿药是速尿。速尿有片剂和针剂,一般用片剂20毫克,每日2次,口服。如效果不佳,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日60~120毫克,其能奏效的剂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速尿静脉注射效果比口服好,可用20~4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40毫升中静脉缓慢推注。也可用100毫克以下加入葡萄糖液500毫升中缓慢滴注。速尿使用7~10天后,利尿作用将大为减弱,因此宜间歇用药(停3天后再用),或配合使用其他利尿药如甲苯喹唑磺胺(5~10毫克,每日1次)、安体舒通(20毫克,每日3次)。

大量使用利尿剂时必须注意到其并发症,如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等。噻嗪类和袢利尿剂还可使糖耐量降低,诱发高血糖症。速尿浓度过高,注入过快时会引起神经性耳聋。原有肾功能不全、严重低蛋白血症、血容量不稳定的患者利尿过快还易诱发循环功能不全。

如何应用糖皮质激素

有条件做肾活检者,应当根据病变的组织类型指导激素的应用。微小病变类型对激素治疗敏感,单独使用激素往往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由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有80%为微小病变病,因而对小儿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一般都先采用激素治疗4周,如不能获得理想疗效才考虑做肾活检,这样就可使大多数儿童患者避免了做肾活检的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微小病变病型的比例愈来愈小,而其他病理类型的比例愈来愈大,因此对于成人应当根据肾活检的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如系膜增生性肾炎,对激素反应就较微小病变病差,病变晚期常需加细胞毒药物。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者及膜性肾病对激素则更不敏感。对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类型激素治疗效果也不佳,甚至无效。对肾淀粉样变及糖尿病肾病,使用激素不仅无效反而有害,因此不应盲目使用激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肾病综合征应用激素的适应证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Ⅰ型,尿蛋白>3.5克/24小时,尿中无红细胞或仅有少许红细胞,血压升高不明显,肾功能无损害。

从病理类型看,皮质激素最适于治疗微小病变病。对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病及早期膜性肾病,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免疫复合物型肾炎、狼疮性肾炎、全身性坏死性血管炎性肾损害等变态反应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征。

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法和疗程

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案是将中程疗法分为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将长程疗法分为治疗、减量和维持三个阶段,但遵循的总原则是:“初量足,减量慢,维持长”。

现以泼尼松为例说明:

治疗阶段要做到初量足:成人可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毫克计算,一般每日量为40~60毫克,儿童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毫克计算。多采用清晨顿服的方式投药。只有足够大的剂量才能起到迅速诱导缓解的作用,一般2周内尿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

如6~8周无效,则多数病例可认为对激素不敏感。有效者足量使用8~12周,如4周后尿蛋白和水肿才完全消失,则治疗量要服用12周,再进入减量阶段。

减药阶段要慢:一般每3~5日或7~10日减量1次,每次减去总量的10%(成人为5毫克),减至每日总量为20毫克时,则每次减去2.5毫克,可将两日量改成隔日1次顿服。总之,减至剂量愈小,减量速度应愈慢。

治疗阶段长,减量时间也要延长:在减量过程中,若尿蛋白增加,则应重新增加激素剂量。

维持阶段长:一般为6~12个月,也可长达数年,应视病人具体情况决定。

维持阶段激素的用量也是因人而异的,在逐渐减量的过程中,泼尼松不能完全撤除,应将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量。对激素敏感,较快获得缓解的病例,减至维持量后(通常为隔日晨服每千克体重0.4~0.5毫克),服4~6个月再逐渐减量至停药。

初量足但仅获部分缓解的病例,按维持量用8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若在维持量上获完全缓解,则在完全缓解后再按维持量给药4周,然后再缓慢减药至停药。

哪些情况下应用激素效果较差

持续性血肌酐升高。持续性高血压。

选择性蛋白尿。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较高。

有较严重的镜下血尿。年龄在65岁以上。

病程超过6个月。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诱发或加重感染: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疖肿、甲沟炎等),以及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

诱发或加重溃疡。

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发生糖、蛋白质和脂肪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萎缩:现在激素的应用多采用大剂量顿服或隔日服的方法,使这一不良反应大大减轻。

加重氮质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加重水钠潴留产生高血压。

眼科并发症: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发生眼科并发症,如青光眼、白内障、眼部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病毒性角膜炎等。

引起神经、精神症状: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均有兴奋现象,个别病例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发作。轻度的精神症状停药后多能自行消除。

影响生长发育: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对抗生长激素的作用,使生长发育中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身高增长缓慢或停滞。

撤药综合征:指激素减量或停药时,有些患者出现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情绪低落,肌肉关节疼痛。防治的办法是停药不要过快,同时可使用中药调理。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有些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粒细胞减少、运动性震颤、骨无菌性坏死等。孕妇服用后对胎儿可产生致畸作用。

如何应用免疫抑制剂

应用免疫抑制剂目的:

有可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和疗程,从而减少激素的不良反应。

经激素治疗不能完全缓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得到缓解。

激素有使白细胞升高的作用,而免疫抑制剂却使白细胞减少。

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口服后容易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一般使用的合理剂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3毫克,小儿用量较成人稍大,分2次口服。也可将2日剂量加入注射用生理盐水20毫升内,隔日静脉注射1次,常与激素的每日或隔日疗法同时使用。累积总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0毫克。

应用环磷酰胺的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白细胞,如白细胞≤3×109/升时,应减少本药的剂量或停止使用。

由于环磷酰胺有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作用,使肾脏不能产生稀释尿,所以使用期间还应注意尿比重和血清钠浓度。

由于其代谢产物停留在膀胱内时间过长,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所以不宜在下午18时以后使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性腺功能抑制、致癌。

应用苯丁酸氮芥的方法:作用机理与环磷酰胺相同,口服有效。一般用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0.2毫克,分2次服用,累积总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克。

应用苯丁酸氮芥的的注意事项:

本药的近期毒性较环磷酰胺小,但连续服用300毫克会产生蓄积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也应注意检查白细胞,同时注意肝功能损害。

与环磷酰胺相比,苯丁酸氮芥的近期不良反应较少,可发生白细胞减少、严重感染及胃肠道症状。此外,还可发生抽搐、癫痫。远期不良反应:累积总量大于每千克体重18毫克时,可能发生精子缺乏,与激素同用时此不良反应可减轻;累积总量超过每千克体重22毫克时,远期有发生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如何应用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药

潘生丁

一般为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75~100毫克,每日3次。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但一般病人可耐受,停药后可消失。

阿司匹林

可以改善肾小球病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在机体内有抗血栓的作用,因而也可以用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和潘生丁合用可以减少潘生丁用量,同样起到防止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尿激酶

是从尿中提取的,能直接促使纤溶酶活化,抑制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沉积,促进血栓的溶解。

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