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怎样保养你的肾
1169900000024

第24章 疾病治疗篇(12)

Ⅱ型(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伴发于数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果糖耐受不良症、多发性骨髓瘤、维生素D缺乏症、慢性低钙血症合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发生于肾移植后,重金属中毒后以及某些药物包括乙酰唑胺、磺胺药、过期的四环素和链霉素治疗后。

Ⅲ型肾小管酸中毒:是Ⅰ型与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合并存在的类型,很少见。

Ⅳ型肾小管酸中毒:是一种散发于成年人中的伴轻度肾功能不全疾病,与糖尿病、间质性肾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梗阻性尿路病变、镰状细胞病)有关。也可由干扰肾素-醛固酮-肾小管轴的药物(如非类固醇抗炎药、潴钾利尿药、甲氧苄氨嘧啶)引起。

有哪些症状

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厌食,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或深大呼吸,可引起患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

低血钠症:肌无力,脱水,便秘,发热,严重者可有循环衰竭。

其他表现:可出现低血钾症,肌无力瘫痪,低血钙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

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可表现为高血氯症与酸中毒,低血钾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肌麻痹,低血钠症与血压降低。

骨骼症状:可有骨骼疼痛,牙齿松动脱落,骨骼变形及生长迟缓。

泌尿系统症状:肾结石,肾钙化,氮质血症,多尿症。

应做哪些检查

血生化检查:

电解质:氯往往增高,钾、钠、钙、磷降低或正常。

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

碱性磷酸酶:有骨骼病变者升高。

尿素氮、肌酐:一般无明显升高,或者虽有升高但不及酸中毒程度严重。

尿液检查:

尿常规:常有小量蛋白尿。

pH:≥6.5。

电解质:钾、钠、钙、磷均增多。

碳酸氢钠: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者增多,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者减少。

X线检查:

可发现假性骨折、骨质疏松、病理骨折、肾结石、肾钙化等。

氯化铵负荷试验:

方法是成人口服氯化铵,每日6克,连服1~3日,使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至20毫摩尔/升以下后,如尿的pH仍不能降至5.5,即可确定为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西医如何治疗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可根据中毒的程度口服碳酸氢钠1~3克,每日3~4次,重者可达每日20克。长期间歇服药者,可应用复方枸橼酸钠(枸橼酸钠9.8克,枸橼酸14克,加水100毫升,每日50~100毫升,分次口服)。对兼有低血钾者,可间歇服用枸橼酸钾负钠合剂(枸橼酸钾100克,枸橼酸钠150克,加水900毫升,每日3~4次,每次服15毫升),定期复查血钾、钠和二氧化碳结合力,以调整药量。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补充钾、钙,常用枸橼酸钾和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根据失水和缺钠情况,适当补充钠盐和水分。

治疗原发病:对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者,应积极控制或去除病因,如治愈肾盂肾炎,解除尿路梗阻。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湿浊内阻型

主症:恶心呕吐,呕吐物有酸腐味,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治则:芳香化浊,降逆止呕。

处方:藿香10克,清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砂仁10克,黄连10克,白术10克。

脾肾阳虚型

主症:恶心、呕吐反复发作,纳呆,面色萎黄,少气懒言,乏力,腰背疼痛,形体瘦小,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

治则:健脾温肾,养精血。

处方:熟附子(先煎)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山茱萸10克,黄芪20克,党参10克,菟丝子10克,鹿角胶(烊化)10克,杜仲10克。

以上各方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可选用哪些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或参茸卫生丸等,每次1~2丸,日服2次。

胎盘粉:每次1.5~3克,日服2次。

康肾胶囊:每次4粒,日服3次。

有哪些食疗方

菟丝子6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研碎,加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留汁,加粳米及水800毫升,煮成稀粥,加白糖调味服用。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痛,小便频数,尿有余沥者。

鲜荠菜250克,粳米50~100克。将荠菜洗净切碎,加水500~800毫升,煮成稀粥,每日早晚温热服食。用于水肿患者。

鲜韭菜60克,粳米100克。将韭菜洗净切碎,先用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韭菜及适量盐,稍煮片刻,温热服食,每日2~3次。用于小便频数,腰膝酸冷等症。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肾小管酸中毒严重者需卧床休息,并予以高热量、高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的清淡饮食。

居室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同时应注意病人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准确记录出入量,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映病人病情变化,而各项化验检查又为病情诊断提供良好的依据,所以应正确收集血尿等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免疫力低下,尿素可从涎腺排出,及在皮肤上沉着,引起口臭、口腔溃疡、皮肤瘙痒,所以在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

合理安排饮食起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其他部位的感染,并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预后如何

本症多数病例需要长期治疗,甚至需终生治疗。应定期门诊随访测定血的pH、碳酸氢盐浓度和尿钙排出量,谨慎调整药物剂量。其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和长期坚持规律性治疗。若能早期合理治疗,可预防严重肾钙化和肾功能不全,预后较好。若中断治疗,代谢性酸中毒所致临床症状可复发,则导致肾功能不全或衰竭,预后不良。

14.急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肾盂、肾间质和肾实质所引起的炎症性病变。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0,其中育龄妇女发病率最高,老年妇女及婴儿患者也不少。

肾盂肾炎的病原体

导致肾盂肾炎的病原体主要为非特殊性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为最多(占60%~80%),其次为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粪链球菌、产碱杆菌,少数为绿脓杆菌;偶为真菌、原虫、衣原体或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上行感染:是肾盂肾炎的主要感染途径。正常情况下尿道口及其周围有不同数量的病原体寄居,但不致病,在某些诱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尿流不畅、性生活等)存在时,病原体可侵入并沿尿道,经膀胱、输尿管侵犯肾盂黏膜,后经肾盏、肾乳头上行抵达肾实质而致病。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尿道短而宽,女婴尿道口易被粪便所污染,老年妇女尿道口常有肉阜致排尿不畅,均易发生上行感染。

血行感染:病原体从肾外任何部位的感染灶,而经血循环播散到肾脏而致肾盂肾炎,如疖、痈、骨髓炎或败血症等并发的肾盂肾炎。

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与肾的淋巴管有多数的交通支,结肠肝曲与各肾之间有淋巴管沟通,当盆腔感染或结肠有病变时,细菌可沿淋巴道感染肾脏。

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如阑尾脓肿、腹腔或盆腔脓肿直接蔓延,导致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的诱发因素

尿流不畅:可助长病原体繁殖而致上行感染,如多囊肾、肾结石、肾肿瘤、肾下垂、输尿管或下尿道结石、肿瘤、妊娠、神经性膀胱、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均易诱发本病。

膀胱输尿管反流:指排尿时尿液从膀胱经输尿管反流至肾盂的反常现象,如膀胱三角及输尿管下端的肌肉张力较低,膀胱过度充盈或炎症均可致膀胱输尿管反流,诱发感染。

机体抵抗力降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易并发本病。

尿路手术或器械操作:尿路手术如尿道扩张术、膀胱镜检查、导尿尤其是留置导尿管4天以上者,可高达90%。

性生活:性生活时由于女性尿道口受压内陷,前尿道的细菌易被直接挤入膀胱而致感染。

孕妇为何易患肾盂肾炎

妊娠期间输尿管受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而扩张,致使组织松弛管腔扩大,蠕动缓慢,尿的排泄滞留,常使尿滞留于输尿管和肾盂内,从而为细菌在输尿管和肾盂内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

女性尿道口直接邻近易为细菌聚集的阴道口和肛门,且其尿道又较短,只有3~4厘米,如不讲卫生,细菌极易侵入尿道并上行肾盂,引起肾盂肾炎。

夫妻在性交前不清洗外生殖器,性交时男女生殖器密切接触和摩擦,并碰撞女方尿道口,常易使细菌乘机侵入尿道,上行至肾盂。

妊娠子宫挤压肠管可引起便秘,从而易使大肠中的细菌从肠管经淋巴侵入输尿管、膀胱、尿道及肾盂。

妊娠期间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患牙龈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炎等,感染病灶的细菌,可经血液循环扩散到泌尿系统,从而引起肾盂肾炎。

有哪些症状

全身表现:起病大多数急骤,常有寒战或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全身不适,头痛,乏力,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或呕吐等。

尿路系统症状:最突出的是膀胱刺激症状即尿频、尿急、尿痛等,每次排尿量少,甚至有尿淋沥,大部分患者有腰痛或向会阴部下传的腹痛。体格检查有上输尿管点(腹直肌外缘平脐处)或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第12肋骨交叉处)压痛,肾区叩击痛。

轻症患者可无全身表现,仅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

应做哪些检查

尿常规:脓尿(每高倍视野≥5个白细胞)为其特征性改变,若平均每高倍视野中有0~3个白细胞,而个别视野中可见成堆白细胞,仍有诊断意义。尿中白细胞也可间歇性出现。红细胞数目多少不一,常提示合并其他肾脏疾患的可能。如发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是粘有细菌者,尤有诊断意义。

尿的细菌学检查:尿细胞培养及菌落计数是确诊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新鲜清洁中段尿培养法,尿细胞培养阳性,菌落计数>1×108/升,即有诊断价值,(1~10)×107/升为可疑,应重复培养,若培养为阴性,诊断有怀疑时,需进一步排除多种因素的影响。

尿抗体包裹细胞检查:本法是一种较可靠的非创伤性上下尿路感染定位诊断的方法,一般初次感染后2周,重复感染后5天内进行。肾盂肾炎可为阳性,其准确率约83%。

X线及肾盂造影检查:可了解尿路系统有无结石、梗阻、畸形、肾下垂等情况,以利根治。

哪些因素对尿细菌学检查有影响

已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大量饮水、补液后尿液过度稀释。

尿液pH<5.0或>8.5。

泌尿系统功能异常、畸形或有梗阻。

与急性下尿路感染特别是膀胱炎如何鉴别

尿抗体包裹细胞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经治疗症状消失后,6周内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抑或经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西医如何治疗

轻型肾盂肾炎

经过一般治疗和抗菌治疗后症状多能消失,细菌培养转阴。但对于严重的肾盂肾炎或轻型肾盂肾炎处理不当而出现发热寒战、腰痛、血象有白细胞明显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者,可肌肉或静脉给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8万单位或妥布霉素每千克体重1.5毫克,每8小时1次;氨苄青霉素3.0克或头孢噻肟3.0克,每日2次;甲氟哌酸400毫克,每日2次。也可先用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加用庆大霉素,如果治疗未能显效,应根据药敏结果更换抗生素。如果还未显效,则应考虑并发肾内或肾周围脓肿,需行B超或CT检查,以明确炎症发展状况,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待患者症状控制2天后,改用口服有效抗菌药,如复方新诺明、氟哌酸、呋喃啶等,完成2周疗程。

重症急性肾盂肾炎

如使用上述常规的抗生素治疗3~4天,菌尿仍不能转阴,且临床症状加重,有严重的寒战,疑为菌血症,甚至出现低血压、呼吸性碱中毒,疑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者,多是复杂性肾盂肾炎,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可选择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氨基糖甙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用。在病情允许时,宜尽早确定有无尿路梗阻等情况。如有尿路梗阻,应及时纠正尿路引流不畅,否则,复杂性尿路感染不易治愈。

有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原发细菌经治疗后消失,但又产生新的细菌,或者细菌本身发生突变,对正在应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需要反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重新调整抗菌药物,直至体温正常,全身症状消失,细菌培养阴性2周后为止。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应如何治疗

疏通积尿;左右轮流侧卧,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

消灭细菌,根据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防止药物对胎儿的损害。

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应注意哪些问题

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彻底,建议去条件较好的医院。据中段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抗生素用量要足,但又要考虑药物对肾功能及胎儿的损害,症状体征消失后,反复行尿细菌检查均阴性,尚要追踪半年才算治愈。

无症状性菌尿症者,有30%发展成为症状性肾盂肾炎,故一旦发现,也需及时治疗。

多数患者胎儿可以存活,但重症患者可发生流产、早产,早孕时发病可引起胎儿神经管发育障碍。

中医如何辨证治疗

湿热蕴结型

主症:恶寒发热,小便频急,淋沥涩痛,腰痛拒按,尿色黄而混浊,口渴思饮,肾区叩击痛阳性,舌质偏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利湿,通淋解毒。

处方:知母10克,黄柏10克,红藤30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包)30克,泽泻10克,萹蓄30克,生地15克,六一散(包)15克,野菊花12克。

肝胆郁热型

主症:起病急,往来寒热或寒热起伏,小便频急,排尿涩痛,口苦呕恶,头痛心烦,不思饮食,腰膝酸痛,舌边尖红,苔黄白相兼,脉弦数。

治则:和解少阳,清热通淋。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大青叶30克,石韦30克,木香4克,草30克,车前草30克,萹蓄30克。

胃肠实热型

主症:起病急骤,壮热持续,汗出不退,尿频尿急,腰痛,腹痛,便秘,口渴喜冷饮,口气秽浊,烦躁或嗜睡,舌质红或绛,苔黄腻,脉洪数。

治则:清热解毒,行腑通淋。

处方:生地15克,石韦10克,黄连5克,黄柏15克,大黄9克,栀子10克,黄芩12克。

阴虚湿热型

主症:低热,口干,尿频尿痛,手足心热,腰酸腰痛,腿软无力,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肾养阴,清化湿浊。

处方:银花15克,连翘15克,石斛15~25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知母10克,黄柏12克,生地15克,黄芩10克。以上各方均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凤尾草全草30~60克,冰糖16克。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分2次服,连服3~5日。

荷叶12克,苍术12克,淡豆豉12克,琥珀粉末(冲服)2克。水煎服,每日1剂。

白花蛇舌草24克,大青叶24克,海金沙15克,瞿麦9克,萹蓄9克。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