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湖故事
1170600000001

第1章 南湖传说(1)

§§§引言

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历经了漫长的沧海桑田,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水中流不完动人的故事,鲜花开不败神奇的传说。潺潺流水讲述的是对这方热土的挚爱,幽幽花香升华的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沃土藏龙

美丽的大南湖,波光潋滟,林带叠翠,曲径通幽。水上荷莲盈盈,蜻蜓追逐;岸边百鸟啾啾,游人如织;那林那树,高的、矮的、红的、绿的,一层层,一道道,像宝石般晶莹;那汪汪清水,仿佛颗颗璀璨的珍珠,星星般闪亮,如果乘一小舟荡漾水中,你就分不清地上还是天上。大南湖像一幅令人陶醉的国画长卷,供人们欣赏,大南湖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由人们传说。

话说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号武德。当初,四方不宁,在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立下了许多战功,声誉越来越盛,权势越来越大。武德元年李世民率军消灭了割据陇右的薛仁杲。武德二年,战胜甘肃的李轨。武德三年,击败山西刘武周。武德四年逼降河南王世充,击败河北的窦建德、刘黑闼,一路往北势如破竹,说话就要到达如今的唐山。

这日,李世民召集幕僚帐中议事,老臣长孙无忌禀报说:“昨晚臣观天有异象,听到有凤凰合鸣,故老臣占得一卦,卦象说,见龙在田,德普施也。”意思是说,龙已经出现在大地之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的人均获恩惠。长孙无忌还查出了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这平州蓟州一带山海相连,并无平原,由于龙王的儿子小青龙爱上了山上凤凰的女儿,惹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想割断这份爱情,命令山和海各退百里,才出现了现在这块平原。可当时青龙和凤凰却固执得很,山和海都退了,他俩就是不退,小凤凰就变成一座石山,小青龙变成了一条土龙。龙王对小龙又气又恨,却又爱子心切,在距龙头一百丈的地方开了一条河,名曰青龙河,目的是为小龙入海修一条水道。为保证这条河水源充足,又在上游距龙头一千丈的地方,河的西岸开出一泉,名叫龙泉。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风雨,沙土已埋掉这土龙的全身,龙头已成为长五十丈,宽五十丈、高五丈的土坨,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升高,每年都向河边移动。“现在龙头距河水已不足三十丈,水气已让小龙苏醒,又遇唐王亲临,真龙出现,是吉兆”。长孙无忌又道:“现守踞这一方的头领名唤高开道,出身泼皮,应早日征讨,免有后患。”李世民听后大悦,说:“一市井流氓,何需劳我大军。”无话。

却说这高开道,盘踞平蓟二州,设都在渔阳(在今天的蓟县和玉田一带),自称燕王,他勾结突厥,四处攻掠,横行乡里,残害民众,无恶不做,这里的民众恨之入骨。面临李世民大军压境,每日胆战心惊。这天,高开道唤来谋士商讨对策。谋士也闻听有真龙出现一说,但他深知高开道是虫不是龙,这龙就是李世民。于是献计说:“只要把这龙困在土中,不让他入水,一条旱龙就不会有所作为,然后再想办法切断龙脉,挖出龙骨。”高开道连连称是,谋士接着说:“只要在龙头前面挖一道九尺宽、九尺深、百丈长的深沟,隔断青龙河的水气,自然就切断了这青龙入海的通道。”“这有何难?”高开道下令在附近强征劳役。当地老百姓痛恨高开道的所作所为,出工不出力,白天挖开,夜间填埋,所以每天都平复如初,连续十几天无所进展。高开道认为是青龙作祟,于是派来千名兵丁,他亲自督战,连续劳作,不得停息。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条深沟终于完成。高开道又命士兵沿沟一字排开,朝沟底放箭。千支利箭齐刷刷射向沟底和沟壁,只见箭落之处,土里渗出殷红的血水,众兵丁大骇。这时天上雷声阵阵,乌云滚滚,顷刻间暴雨滂沱。兵丁们顿时作鸟兽散。趁混乱之际,部将张金树杀死了高开道。这雨下了七天七夜,青龙河两岸成了一片泽国。附近百姓聚于土坨之上,有人看见青龙乘云驾雾回到了大海。又过了七天七夜,水退了,留下了一汪亮晶晶的水面。昔日青龙困遁的地方,便是今日所说的南湖。有探马将经过禀报李世民,李世民当时只微微一笑,原来张金树早已报他知晓。624年,张金树杀死高开道归唐,这才有两年之后的玄午门之变。扳全知晓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改年号为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念念不忘这块真龙出现的宝地,又感动于青龙和凤凰的爱情,封此处的一座燕山余脉为唐山,因此渤海的一部分也就成为唐山湾了。

§§§2.望海寺、龙泉寺、将军坨

唐山大南湖地处冀东大平原腹地,远古时代,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数万年前,人类就劳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斗转星移,到了唐朝,为了收复辽东,唐太宗曾多次东征高丽,冀东一带成为军事咽喉要地,曾驻军于此。随着军事活动的日益频繁,车马往来的增多,这一带兴建了行宫、驿站、寺庙等。其中,在如今大南湖境内就建了两座寺庙,一座叫望海寺,一座叫龙泉寺。别处的寺庙大多建于山中,有“天下名山僧占尽”之说,但望海、龙泉二寺却建在平原,且二寺名称有“海”、“泉”,都与水相关,可见二寺是滨水而建。建寺那时,此地是水乡泽国,有丰富的水源,直到现在,大南湖西岸的青龙河仍流水淙淙,从古至今从未断流。

先说望海寺。该寺建在原将军坨村西的高岗上,该高岗占地二十余亩,在平地之上凸起三米多高,形成一个大土坨,望海寺就建在土坨之上,很是宏伟挺拔。寺内殿堂巍峨,松苍柏翠,庄严肃穆。据说当年站在寺院南望,可观湖泊与海相连,故取名望海寺。民国以后,随着科学与民主精神在中国传播,改祠堂寺庙建学校成为风气,望海寺改建成小学校,但校园仍有古寺的氛围。现在该寺已沉入水下。此地有一传说,说是在古时候,南湖一带曾是一片汪洋,有蛟龙出没。由于地壳运动,乾坤扭转,沧海桑田,使得水退陆显,水乡泽国变成了陆地。在剧烈变动那刻,渤海龙王命令栖身这方水域的大龙小龙,回归大海。但有一条青龙留恋此地,不愿归海,遂变成一条土龙潜伏在地下。望海寺上的土坨,就是高昂的龙头,距龙头约二百米处,青龙河从现今的南湖西岸由北向南流过,据说青龙河的形成,就是满足青龙对水的渴望。整条巨龙横贯大南湖东西,龙尾至大南湖的东岸,1881年修建的南北向唐胥铁路,从南湖中部也就是龙身上通过,因此该铁路被喻为大龙脉。

再说龙泉寺。龙泉寺在如今的大南湖西北岸边,遗址仍在,也是在民国初年改为小学校。望海寺与龙泉寺,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相距约三华里,遥相呼应。龙泉寺建在平地,但距青龙河很近,仅几十米。龙泉寺占地约百亩,除寺院外,寺外还有庙地。寺内植柏树,墙外植杨树,四周围是成片的桃树林,寺庙掩映在绿树丛中,每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古寺周边一片花海,蔚为壮观。该寺最引人注目的是寺内三棵古柏,据说是唐朝建寺时所植,是名副其实的“唐柏”。三棵古柏耸立寺院中央,每棵高约十五米,两个成年人方能合抱树干,树冠枝叶如龙须凤爪,苍劲葱茏。20世纪80年代,三棵古柏都健在,由于近年雨水不足,地下水位下降,已有两棵古柏寿终正寝,现只剩下一棵古柏在寺庙遗址顽强生存,已被园林部门列为珍稀古树加以保护。该寺之所以叫龙泉寺,是因为有“龙”又有泉。泉是寺外东南角一个小井,为过去僧人生活饮用。小井深不足两米,水位高至井口,伸手便可舀水,无论多旱的天,水位不降,雨天井水溢出,顺水沟流入青龙河。20世纪50年代,在此上学的人,犹记从此井汲水的情景。此井便是龙泉寺之泉。“龙”则是因为建寺前后这里的蛇特多,而且还有大蟒蛇。传说该寺的大蛇出来喝水时,把后半身缠在寺内大树上,前半身探出寺外,蛇头伸进青龙河饮水。还传说,寺附近小艾庄村的一位农人,外出赶集回来已天黑,路过寺外的小道时,脚下被粗木头样的东西绊了一下,抬头见一条大蛇的蛇头竖起,口吐红信,两眼放光如灯,农人借亮光一看蛇的半身子在寺墙边的大杨树上盘着,农人说:“我只是过路,打扰你了!”说完匆匆走过,人与蛇相安无事。据健在的老人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龙泉寺确实有大蛇,像扁担那么长,苹果那么粗的蛇在寺内外经常可以看见。龙是一种图腾符号,龙身的形状就是蛇身的化身,龙泉寺之“龙”,实际上就是大蛇。

元末明初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土地荒芜,人口减少,冀东一带尤其突出。明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一面下令让流散人口回原籍复业,一面向这一带大量移民。明初五十年间,大批移民陆续从山东、山西等地迁到冀东,今天南湖一带的村落大部分是明朝初年建村的。明朝实行军屯制,回原籍复业的土著居民与外来移民混居的村多以“xx庄”命名,以军队官兵及其家属为主就地落户而建的村落以“xx屯”命名,这种屯民亦军亦农,屯田垦荒,自耕自食,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军屯不交纳皇粮国税,但要交纳“屯粮”,以供给本地守军。南湖境内曾经的将军坨村,是土著居民与外来移民混居的村落。传说“燕王扫北”时,曾有大军在这一带安营扎寨,统军将领设帐坨上,该村遂得名将军坨。军队驻扎,需粮草供应,便在将军坨南北两翼各建一军屯——季家屯、梁家屯。如今两屯村旧址和将军坨村旧址一样已沉入南湖水下,新址则与将军坨村一同搬迁至南湖西岸附近。明初,由于大量移民的迁入,统治阶级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使南湖地区的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水稻种植广泛,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开始在这里引种,成为冀东有名的产粮区,尤以南湖西岸的王禾庄所产粮食品质最佳,于是,该村被确定为向皇家王朝提供“贡粮”的定点产地之一,“王禾庄”因此而得名。

§§§3.始祖鸟和鱼龙

在南湖之滨的龙泉寺生长着一棵千年古柏,粗壮的树干、绿绿的枝叶,每到中秋时节,圆圆的月亮升上高空,人们就会看到一对长着长尾巴的小鸟栖息在树梢上,轻轻鸣叫着:鱼龙哥哥,鱼龙哥哥……

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那时,地球上的陆地还是一个整体,南湖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一天海滩上突然来了一群陌生的“客人”,它们扶老携幼,从遥远的西方一步一步爬行来到这里,最后选中了这个温度适宜、林茂水清的地方。这是一群类似小型恐龙的动物,厚厚的翅膀,长长的人字形尾巴,宽阔的嘴巴里长有锋利的牙齿,脚上生有三个弯爪。相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鸟,叫始祖鸟,是鸟的祖先。因为始祖鸟翅膀光秃秃的,没有羽毛,所以不会飞翔,只会爬行和奔跑,一遇险情就会用宽大的翅膀拍打空气,加快速度。温湿的气候,丰美的食物,始祖鸟在这里开始了快乐的生活。

在离海滩不远的大海中,游动着一只非常漂亮的鱼龙,它的模样和现在的海豚很相似。那时鱼龙都是生活在深海中,很少游到岸边。这只漂亮的鱼龙与众不同,它经常悄悄地游出水面,痴痴地望着海滩,仿佛在寻找什么。阳光下,大海泛起层层波浪,海浪拍打着礁石,有节奏地发出阵阵声响,潮湿的海滩上,岩石缝隙中一簇簇叫舌羊齿的植物在海风吹拂下轻轻摇动。

鱼龙被始祖鸟所吸引。望着海滩上或爬行或奔跑的始祖鸟,感到很惊奇,以为只有大海中才有生灵,从没想到陆地上也会有。鱼龙试探着和始祖鸟交流,于是发出一阵呜呜的叫声。机警的始祖鸟东张张,西望望,高度戒备。有一只尾巴最长、颜色最靓的始祖鸟仿佛听懂了鱼龙的声音,它一点点接近鱼龙,嘴里发出咿呀咿呀的回应。一来二去,它们相爱了。只要鱼龙发出呜呜的声音,长尾巴始祖鸟就会跑过来依偎在鱼龙身旁,用阔嘴巴不停地在鱼龙身上啄来啄去,并且咿呀呀咿呀呀不停地诉说。

原来鱼龙是海龙王的儿子。海龙王的水晶宫在很深很深海底的一条巨大裂谷里,在镇海明珠的辉映下,龙宫里金碧辉煌,各种珍奇宝物应有尽有。一天,海龙王要去拜见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临行前召集龙子龙女、御前大臣召开会议,令龙子镇守龙宫,不得擅离职守。小龙子天生聪明善良,好玩好动。常年的海底生活使它非常厌倦,它也想像父王那样乘风破浪、云游四海。但父王从来没给过它一次机会,为此事,小龙子感到非常失意。前不久,在一次游玩中,它发现了海滩上的始祖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为了接近始祖鸟,小龙子摇身一变,变做鱼龙的模样,每天悄悄与始祖鸟约会,到了傍晚还是要回到龙宫的。海龙王走后,小龙子再也按捺不住了,它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要逃离水晶宫。一天,他怀揣镇海明珠,从水晶宫一路游出大海。始祖鸟看到漂亮的鱼龙,一下子围拢过来,长尾巴始祖鸟带领大家为鱼龙搭建了一座新房子,大家在一起,忘记了一切烦恼,和睦相处,相亲相爱。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海龙王归来,只见水晶宫漆黑一团,虾兵蟹将围在一起低声哭泣。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海龙王焦急地询问后才知道,小龙子根本没有看管水晶宫,而是悄悄地溜了。龙王大怒,急忙派出虾兵蟹将去打探。“小龙子在东方一个海湾和一群不知名的怪鸟在一起。”大臣们急速回报。“马上把小龙子押回龙宫!”震怒之下,海龙王发一千精兵强将直奔海湾,找到了小龙子。谁知小龙子主意已定,说:“请转告父王,我已经厌倦龙宫里的生活,我要和始祖鸟在一起。”说罢,掏出镇海明珠,请大臣们把它转交给海龙王。大臣们苦苦相劝,小龙子说:“我主意已定,你们回去吧!”大臣们很伤心,却又无可奈何,他们清楚,小龙子没有了镇海明珠,就永远回不了龙宫,也永远变不回原来龙的模样。海龙王听了大臣们的禀告,气得暴跳如雷,发起威来,顿时海上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鱼龙用宽大的身躯紧紧庇护着始祖鸟,不让它们受到伤害。海龙王这时不顾父子之情,哗哗拨开水面,气冲冲来到海湾,向着小龙子和始祖鸟相拥的地方,喷出一团团火焰。熊熊大火顿时包围了它们。始祖鸟在熊熊大火中咿呀呀、咿呀呀地哀鸣着。鱼龙拼尽全力呼喊着:“不要怕,不要怕,我会保护你们的。”在熊熊烈火中鱼龙奋力扭断了自己的臂膀,高高抛向天空,顿时,天空飘下无数洁白的羽毛。羽毛厚厚地覆盖住始祖鸟,突然呼啦啦、呼啦啦,始祖鸟高高飞起来了,它们在高空中盘旋着,呼叫着,寻找着保护它们的鱼龙。而鱼龙为了救它们早已化作一缕青烟飘去。长尾巴的始祖鸟望着渐渐飘逝的青烟,长长地一声哀鸣,顿时引来了成百上千只始祖鸟。大家一齐呼喊着:“鱼龙哥哥、鱼龙哥哥……”喊声震惊了天上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被这天地间的真情所打动,挥动手臂,轻轻一点,霎时间,轰隆隆一道蓝光从天际闪过,顷刻间地壳隆起,海水退去,陆地分裂成几大板块,海龙王只好重新寻找自己的栖身之地,它毁了小龙子,也毁了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