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湖故事
1170600000003

第3章 南湖传说(3)

经过两年的坎坷经历和艰难跋涉,丈夫才回到了家。只见家中一片荒凉景象,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似在梦中。朦胧中,觉得有一小伙走到近前,这不就是几年前给他们引来泉水的那个英俊少年吗。夫妻紧紧拉住小伙子的手,仿佛找到了生命的希望。这小伙原来就是夫妻当年所救的那只小白兔。小白兔是龙王的小侄子,生性贪玩,当年见这里草木茂盛,变成一只小白兔在这儿玩耍,不想遇到那只蟒蛇。小龙早知有蛇在此捣乱,但因年纪尚小,一心在家习文练武,今日到此,就是要与蛇决斗,为民除害。

夫妻听后又是高兴又是担忧。喜的是终于有了这一天,忧得是小龙斗它不过,伤了自身,于是各自抄起锄头和镰刀。小龙抽出龙泉宝剑径直向那枯井走去。却说那蛇也闻出有陌生人的气味,早已蹿到井外。小龙拔剑猛戳,那蛇一闪,宝剑深深扎进地里,拔出宝剑,地下顿时喷涌出一股清泉。小龙驾驭龙泉,与那蛇打斗起来。只见乌云翻卷,水光接天,青龙越战越勇,那蛇见势不妙,忙狼狈逃窜,躲进那眼枯井。

公元644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屯兵于此,闻听小青龙勇战蟒蛇的故事,命大将尉迟敬德在龙泉之处建寺,名龙泉寺。一则为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龙,二则为镇住那蟒蛇,使其永远不能出来捣乱。新中国成立初期,龙泉寺改建为龙泉寺小学。寺内曾确有一泉,旱不枯,涝不溢。据说是当年小龙用宝剑扎出来的。

据将军坨村原小学校长介绍,“文化大革命”中,他在此劳动改造,曾在造反派的命令下拆除龙泉寺的后殿,在殿正中发现另一眼井,挖到深一米半处,却有一块铁板将井整个封住。这是当年尉迟将军为防止恶蛇出洞所封,还是另有他用呢?不得而知。2003年龙泉寺小学并入将军坨小学,此地改为龙泉机械厂。那井还埋在地下,井的秘密,尚有待考查。

§§§8.济世龙泉

相传有一年夏天,一老僧云游途中,正值中午时分,烈日当空,饥渴难耐。忽见前方有间茅屋,便上前讨口水喝。敲开虚掩的柴门,见屋内只有祖孙二人,炕桌上放着一碗浑浊的凉水和两块黑糊糊的饼子。老僧双手合十:“阿弥托佛,打搅施主用膳了,贫僧只想讨碗水喝!”老人忙让孙儿为老僧将桌上那碗水送上。老僧着实渴急,待将浑水喝下,才见碗底剩下一层泥沙。忙问:“施主为何就喝这般浑水?”老人长叹一声:“老天爷不让这方人活了!”原来此地久旱无雨,河干井枯,地里的庄稼也多半旱死,能动的人都外出逃难,老人的儿子儿媳从几十里外为祖孙俩担来一缸浑水,也外出讨生计了。老僧听了连呼:“罪过,罪过,贫僧抢了施主的活命水!”说完在茅屋边盘腿打坐,说一声:“请赎罪。”便端坐地上,双眼微闭,再不开口。

七日后,祖孙俩忽见老僧身下腾空喷出一股清凉的白气,顿时化作一朵白云,驮着老僧徐徐腾空而去,一会儿便不见了踪影。随后老僧坐处冒出汩汩的泉水,从茅屋旁向田里流去。一夜间,十里内井水充盈,河水扬波,庄稼返青。

此事惊动了四方乡里,纷纷前来拜谒。茅屋前的泉水冬暖夏凉,长年喷涌,这方百姓从此再不受干旱之苦。为了纪念老僧,大家将老僧尊为济世长老,供在泉后的大殿。如今,龙泉寺已变成了南湖的一隅,但千年不竭的龙泉仍默默地隐入南湖下,作为南湖的龙脉之源,不知疲倦地奉献着爱的琼浆玉液。

游客曾在南湖发现,一次大雨到来以前,水面上空有一朵酷似盘腿打坐的济世长老的积雨云飘来飘去,留连良久。最终随着一声炸雷,化作倾盆大雨,跳进了南湖的怀抱,与龙泉永远相拥。

§§§9.石龟镇水

在南湖的东北角岸边,卧着一个大石龟,人们称他为镇水兽,关于他的来历,有一个传说。

传说古时候,南湖一带十分富绕,溪流叮咚,粮丰鱼肥,岸边百姓安居乐业。

那时,渤海里有一条恶龙与青龙交恶。一天,趋着青龙远游,便逆流而上,到了青又红又专居住的南湖一带。它摆了一下尾,刮了三天黑风,庄稼被吹倒了,树木被刮断了;它又摇了三下头,发了三天洪水,地被淹了,房被毁了;它还吃了不少人和牲畜。岸边百姓难以生活,纷纷离乡背井。

这事被青龙的好友神龟得知后,便赶来阻止。神龟问恶龙:“你不好好待在海里,为什么要到这儿兴风作浪,坑害百姓?”恶龙蛮横地说:“这是我的事,与你何干?”神龟说:“如此说来,非得惩罚你不可!”恶龙哈哈狂笑:“少说废话,快给我滚开!不然,我就把你吞掉!”神龟说:“那好,咱们就较量较量吧!”恶龙大怒,张牙舞爪地扑向神龟。神龟把头一缩,躲过恶龙。恶龙又用尾巴一扫,神龟跃起,趁势用爪抓瞎了恶龙一只眼。恶龙狂叫一声,拼命扑向神龟,神龟腾空,恶龙紧追不放;神龟落在地上,恶龙俯冲下来,一龟一龙斗得天昏地暗,直打了九九八十一个回合。神龟越战越猛,又抓瞎了恶龙另一只眼,恶龙疼得惨叫,在地上打了九九八十一个滚,狼狈逃回大海。之后,青龙特别想邀神龟同处南湖一带。神龟欣然答应,就蹲在岸边和青龙一起日夜守护着这里的山水地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恶龙再也没敢来,神龟也化作了一座大石龟,静静地卧在那儿。

§§§10.古琴缘

相传,古时候在凤凰山脚下有一户胡姓人家。男商女织,小日子过得挺殷实。可就有一件不随心的事,夫妻俩年近半百,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一年夏天,胡家门口来了两个讨饭的母女,母亲三十多岁,小女孩五六岁。胡妻见她母女可怜,就把他俩领到屋里,从灶间拿些饭食充饥。那中年妇女说,因家乡发水,丈夫淹死,房子也被洪水冲塌,只好带着女儿阿芹离乡背井靠讨饭度日,谁知那女人几天没吃饭,两碗高梁米下肚,竟当即肚疼难忍,不等请郎中便撑死了。好心的胡家夫妇只得安葬了那可怜的女人,并将女孩收为养女。

十年后,阿芹已长成了漂亮的大姑娘。那年农历三月初三,胡家夫妇带阿芹到青龙河边采挖苣菜。在河边一片树林,见一后生正在桥头柳树下抚琴。优美的乐曲触动了阿芹的芳心,不由停下脚步。抚琴的后生见有知音,演奏更是如醉如痴。

阿芹回家后,茶不思饭懒咽,胡家夫妇见此情景很是纳闷儿,再三询问才得知了阿芹的心病。

于是,胡家夫妇找来媒人,前去提亲。

原来,那抚琴的后生姓秦,家住青龙河南岸,父亲早逝,母子俩相依为命。秦生从小就喜爱音律,逢年过节,村里街头上有吹拉弹唱的,他总是追着去听。后来一位卖艺的老人见他聪明可爱,便送给了他一把古琴。秦生有了琴如获至宝,加之聪明好学,一边求师拜友,一边细心揣摩认真研究琴谱习练指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秦生已能熟练地演奏许多琴曲。那一日,他闲暇无事携琴到青龙河边习琴,正遇上凤凰山脚下的阿芹来此挖野菜,俩人一见钟情。正在秦生朝思暮想的时候,胡家的媒人到了。秦家母子喜出望外,当天中午,秦家母子操办酒宴热情招待媒人,并一起商定三天后邀请胡家夫妇和阿芹一起到秦家吃订亲饺子。

天有不测风云。正在胡家媒人去秦家提亲的那天,住在大城山脚下的一户姓刁的财主也看中了阿芹,托媒婆去胡家提亲。心已爱上秦生的阿芹,当即就把刁家派来的媒婆拒之门外,媒婆沮丧着脸回到刁家述说原委。刁员外听罢恼羞成怒,准备抬着花轿去抢亲。这一消息很快传到胡家,阿芹头天晚上离家出逃,直奔青龙河岸边的秦家。一对情人连夜远走他乡。这时天突降大雨,青龙河涨水。二人刚跑上木桥,洪水下山将木桥冲垮。惊恐之际,河中腾起一条青龙将二人驮走。

多少年后,青龙河南面又扩出了现在的南湖,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还可隐隐约约地听到古琴声。

§§§11.五月初五插艾子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在唐山南湖一带人家,家家户户门窗上插艾子,说是可避瘟疫。这一风俗是怎么来的呢?

很早以前有一年,风调雨顺,麦收之后,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这天,一位天神下凡来察看民情。他腾云驾雾来到一个村子的上空,落下云头,在村外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衣衫褴褛的白胡子老头儿,一手拄着打狗棍,一手端着讨饭瓢,走进一户人家。这家的妇人正在喂猪,老头儿悄悄走过去一看,猪食槽内的猪食,既不是豆皮子,也不是糠麸子,而是白面汤,汤里还有整个的大馒头和半拉烙饼。往屋里一看,锅台灶脑,扔得都是饭。老头儿说:“大嫂,你行行好,给我点儿吃的吧,我已经两天没吃一口东西啦!”那妇人打量了一下老头儿,瞪起眼睛叉起腰,撇着嘴嚷道:“哎呀呀,你咋不说一声就闯进院子里来啦?看你那脏德性,谁有东西给你吃!还不如喂我的猪呢!喂肥了可以杀肉吃,给你吃了能顶啥用?快给我滚出去!”老头儿十分气愤,但他强压下火气,说:“既不给我吃的,给我一碗凉水喝吧。”那妇人白了他一眼,随手从墙上摘下一把笊篱,没有好气地说:“你有本事就用这个喝去吧!”老头儿见妇人在挖苦他。心里更是恼怒,一边暗想:“这儿的人太恶道了!”一边扭身走到大门口,用手指冲着大门扇像写字似的比划了一阵,转眼就不见了。

那妇人不禁吃了一惊,急忙跑到门口一看,门扇上出现两行大字:“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净。”那妇人猛然醒过味来,知道刚才这老头儿不是凡人,悔恨自己闯了大祸。那妇人的丈夫下地回来听说这事后吓坏了,不住地埋怨她;乡亲们也都责怪她。大家人心惶惶,可又没有什么办法。

第二天清早,那个天神捧着瘟瓶,驾云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他刚要向下洒瘟药,忽见村头小河里有一个妇人,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手里领着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趟着河水往对岸走。他觉得十分奇怪,便落下云头,摇身变成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在岸边等着。那妇人一上岸,老头儿走过去问道:“大嫂,你怎么抱着大孩子,却让小孩子趟水过河呢?”妇人叹口气:“唉,老爷爷,您不知道,昨天我们村有个不知事儿的女人惹怒了一位老神仙。老神仙说今天让村里起瘟病,全村人都死干净。我男人不在家,我们娘仨想逃个活路。你看这青龙河的水,特别凉,孩子趟水会生病。可我一个妇道人家没有那么大力气,抱不了两个孩子,只好领一个。因为大孩子是我男人的前妻留下的,我咋能忍心让他趟水过河呢?”

老头敬佩地点了点头,心里赞叹说:“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原来这村里也有好人哪!”他猫腰从地上拔了一棵艾子,说:“你们回村去吧,把这棵艾子插在你家的门或窗户上,瘟病就染不上你家了。”说完,他用手一指,河面上立即出现了一座大桥。那妇人又惊又喜,知道遇见了神仙,便接过艾子谢过恩,领着两个孩子,顺着老神仙点化的大桥过了河。再回头看时,老神仙已无影无踪了。

那妇人刚要朝村里走,突然想到,就我一家人能避开瘟病还不行,全村人咋办?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拔了一大捆艾子,急忙赶回村子,在每家每户的门窗上都插了一棵,连那个挖苦老神仙的妇人家里也插上了。结果那位天神洒下的瘟药不能降落,都随风飘到大海里去了。村子里的乡亲们得救了,都来感谢那位插艾子的妇人,从那以后,每年到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家家户户门窗上都插艾子,一来二去的,时间长了,便成了一种风俗。

§§§12.三月三吃苣菜

从前,在南湖一带有一户人家,就母子俩,儿子盼福靠上山打柴养活母亲,日子过得很清苦。一天,盼福上大城山打柴路过雹神庙时,见一只大山猫正咬一条小黄蛇,就奔过去把大山猫赶跑了。小黄蛇得救,钻进庙里的一条石缝里。第二天,他在山神庙门口,又见那条小黄蛇趴在那里,挡住了他的去路,盼福绕开小黄蛇,小黄蛇还去拦挡他,盼福对小黄蛇说:“小黄蛇呀小黄蛇,我昨天救了你,你为啥总挡着我的道儿?快放我过去吧!”小黄蛇还是不肯离开。盼福又问:“小黄蛇,难道你有啥为难事需要我帮助吗?”小黄蛇点点头,转身钻进那条石缝里。盼福跟过去,只见石缝内闪着金光,用手一掏,原是一块金砖。他把金砖交给了庙里的长老,长老感激地送给盼福五十两银子。

盼福用银子置了几亩地,盖了三间房,还娶了一个贤良美貌的媳妇,一家三口,辛勤耕种,日子越过越好。后来,盼福请一位画匠为母亲、妻子和自己各画了一张像,都挂在了墙上。一天清晨,盼福刚打开窗子,“呼”地刮来一股旋风,卷走了妻子的画像。此时,皇上正在宫内选娘娘,抓来的民女他一个也不中意。突然一阵狂风刮来一幅美女画像,他立刻眉开眼笑,吩咐大臣找画师照样子画了许多张,到各地去寻找这个女子。这天,盼福家闯进几个官兵,他们见盼福的妻子长得跟画像一模一样,就把皇上选娘娘的圣旨读了。盼福的妻子说:“民女是有夫之妇,这哪儿中啊?”盼福的母亲苦苦哀求说:“这是我的儿媳妇,求你们饶了她吧!”一个武官恶狠狠地说:“皇上旨意,违者斩!”盼福的妻子劝住母亲,然后对那武官说:“好吧,我可以进宫,但必须到地里和我丈夫见上一面。”那武官说:“速去速回!”盼福的妻子来到地里,把祸事一说,急得盼福直哭,非要跟官兵拼了不可。妻子拦住他说:“盼福,为妻倒有个法子……”她如此这般地说完,又嘱咐一番便含泪走了。盼福按照妻子说的,买了一副弓箭,天天进山打猎,然后用各种兽皮做了顶“百兽帽”,缝了件“百兽衣”。农历三月初三起大早,到河边挖了一篮子苣菜,带上“百兽帽”,穿上“百兽衣”进了京城。

再说盼福的妻子入宫后宁死不从,终日哭哭啼啼。农历三月初三晚上,从宫外传来“卖苣菜”的喊声,她立即转忧为喜,跟皇上说:“万岁,民女从小就喜欢吃苣菜,现在宫外正有卖的,能不能给我买点儿?”皇上依了,就让宫女买了来,宫女说:“那卖苣菜的真怪,头戴皮帽、身穿皮衣,毛还朝外哩,像个怪物!”盼福的妻子心里明白,装出惊讶的样子说:“啥?竟有像怪物的人!万岁,何不把他唤来看上一看?”皇上又依了。当把卖苣菜的人带进宫来,盼福的妻子不禁“咯咯”地笑起来,皇上又惊又喜:“娘娘自进宫以来,总是愁眉不展,今日为何这般欢喜?”盼福的妻子说:“万岁,我看他那皮帽、皮衣稀奇,觉得可乐!”皇上高兴地说:“如此说来,我要穿戴上,娘娘更会欢喜?”盼福的妻子笑着点点头,皇上笑着忙一面摘下王冠、脱下龙袍,一面命卖苣菜的人摘下皮帽、脱下皮衣,他自己穿戴上。盼福连忙把苣菜塞进皇上的嘴里,又用篮子扣在他的头上,盼福的妻子喊了一声:“来人哪!快把这个怪物推出午门斩首!”从门外闯进几个武士,把皇上推出去杀了。

慌乱之中,夫妻逃出皇官回到家里过一了幸福生活。人们得知是苣菜挽救了盼福一家,便认为吃苣菜能苦尽甜来,于是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人们都要挖苣菜吃,这种风俗便在唐山一带流传了下来。

§§§13.五毒兜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