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171200000081

第81章 经学(22)

《鲁诗》出自浮邱伯,申公传之,鲁人所传,故曰《鲁诗》。《齐诗》传自辕固生,齐人所传,故曰《齐诗》。《韩诗》传自韩婴,据姓为称,故曰《韩诗》。齐、韩二家,当汉景帝时,在《鲁诗》之后。《毛诗》者,毛公所传,故曰《毛诗》。相传毛公之学出自子夏。三国时吴徐整谓,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河间人大毛公。

毛公为《诗故训传》于家,授赵小人毛公,小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而陆玑则谓,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李克传鲁人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赵人孙卿子,孙卿子传鲁人大毛公。由徐整之说,则子夏五传而至大毛公。由陆玑之说,则子夏七传而至大毛公。所以参差者,二家之言,互有详略耳(大毛公名亨,小毛公名苌。今之《诗传》乃大毛公所作,当称毛亨《诗传》,而世皆误以为毛苌,不可不正也)。

《毛诗?丝衣序》引高子曰:“灵星之尸也。”《维天之命》传引孟仲子曰:“大哉天命之无极,而美周之礼也。”《閟宫》传引孟仲子曰:“是禖宫也。”高子、孟仲子,并见《孟子》七篇中。或疑高子即高行子,高行子为子夏弟子,不当与孟子同时。然赵岐注云,高子年长,或“高叟”即高行子矣。赵注又云,孟仲子,孟子之从昆弟,学于孟子者也。然则孟子长于《诗》、《书》,故高子、孟仲子之说皆为毛公所引。

《汉书艺文志》谓“齐、鲁、韩三家,咸非《诗》之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又云:“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据此,知向、歆父子不信三家《诗》说。歆让太常博士,欲以《毛诗》立学官,而《七略》不称《毛诗》之优。今观四家之异同,其优劣可得而言。太史公言《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其言与《诗大序》“《关雎》,风之始也”语同。

《诗大序》但举《雅》、《颂》之名,而不言《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但云“是谓四始,诗之至也”者,盖由“《关雎》《风》之始也”一语,可以类推其余耳。郑康成云:“始者,王道兴衰之所由。”余谓毛意同史公,史公所引,多本《鲁诗》。《毛诗》传至荀子,《鲁诗》亦传自荀子,此其所以符合也。

《齐诗》与鲁、毛全异。萧望之、翼奉、匡衡同事后苍,治《齐诗》。翼奉有“五际”、“六情”之语,不及“四始”。《诗纬泛历枢》称四始有水、木、火、金之语,谓《大明》水始,《四牡》木始,《嘉鱼》火始,《鸿雁》金始,其言甚不可解。恐东汉人所造,非《齐诗》本义。匡衡上书称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此言与《毛传》相同,并无水、木、火、金之语。可知《泛历枢》为后人臆说也。

衡奏议平正,奉则有怪诞之语,虽与衡同师,而别有发明矣。如以水、木、火、金说“四始”,则《齐诗》竟是神话。四始为《诗》之大义,而《齐诗》之说如此,以此知齐之不逮毛、鲁远也。然匡衡说《诗》,亦有胜于鲁、韩者。《鲁诗》说,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齐诗》亦谓周康王后佩玉晏鸣,《关雎》叹之。匡衡上书,乃谓《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此非以《关雎》为刺诗矣。盖《齐诗》由辕固数传而至后苍。苍本传《礼》。《乡饮酒礼》,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燕礼》,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仪礼》周公所定,已有《周南?关雎》,知《关雎》非康王时毕公所作。匡衡师事后苍,故其说《诗》长于鲁、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