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171200000083

第83章 经学(24)

自晦庵作《集传》,说《诗》之风大变。清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反驳晦庵,其功不可没(吕东莱作《读诗记》,不以晦庵为然。晦庵好胜,谓东莱为毛郑之佞臣)。后之治《毛诗》者,桐城马瑞辰作《毛诗传笺通释》,泾县胡承珙作《毛诗后笺》,长洲陈奂作《诗毛氏传疏》。马氏并重《传》《笺》,胡氏从《传》而不甚从《笺》,陈氏则全依《毛传》。治三家诗者(《齐诗》亡于三国。《鲁诗》亡于永嘉之乱。《韩诗》唐代犹存,今但存《外传》而已。三家至宋全亡。如三家《诗》不亡,晦庵作《集传》当不至荒谬如此),王应麟后,清有陈寿祺、乔枞父子。乔枞好为牵附,谓《仪礼》引《诗》说,皆《齐诗》说。又谓《尔雅》为《鲁诗》之学,恐皆未然。要之陈氏父子,虽识见未足,然网罗放失之功,亦不可没。其后,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三家无序,其说流传又少,合之不过三十篇,谓之“古微”,其实逞臆之谈耳。

今治《诗经》,不得不依《毛传》,以其序之完全无缺也。《诗》若无序,则作诗之本意已不明,更无可说。三家《诗》序存者无几,无从求其大义矣。戴东原作《毛郑诗考证》,东原长于训诂之学,而信服晦庵,故考证未能全备。东原之外,治诗者皆宗《毛传》,陈氏父子,不过网罗放失而已。

三礼

《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左传》曰:“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今案《仪礼》与安上治民有关,《周礼》则经国家、定社稷之书也。《周礼》初出曰《周官经》,刘歆始改称《周礼》,然《七略》犹曰《周官》,《汉书艺文志》仍之。马融训释之作,亦称《周官传》。至郑康成以《周礼》名之,合《仪礼》、《小戴记》为三《礼》。三“礼”之名,自郑氏始。今若以《大戴礼》合之,当称“四礼”。称“三礼”者,沿郑氏注也。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引马融传,称刘歆末年,知周公致太平之迹俱在《周官》。然当时今文家不肯置信,林硕以为黩乱不验之书,何休以为战国阴谋之书。今观《周礼》,知刘歆之言不谬。唯其书非一时一人之作,盖如历代会典,屡有增损(《唐六典》以及明清之会典,皆拟《周礼》。《六典》全依《周官》。会典虽稍异,然行文多模仿之迹,此亦有关文体。不学《周礼》,则官制说不清楚,亦如后之律书必拟汉律也)。创始之功,首推周公。增损之笔,终于穆王耳。

今《逸周书》有《职方篇》,为穆王时作。而其文见于《周礼?夏官》,知周公以后、穆王以前,《周礼》一书,时有修改。穆王以后,则未见修改之迹也。何以言之?曰,《周礼》司刑掌五刑之法,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合二千五百条。而穆王作《吕刑》,称五刑之属三千,较《周礼》多五百条。《吕刑》别行,以此知穆王晚年,已不改《周礼》也。《左传》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