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11798700000018

第18章 让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鲜活起来

每个时期的历史题材创作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既不能违背历史真实,也不能以同一种面孔面对不同时期的读者和观众。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今天的我们端正姿容,昂首阔步前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近百年革命进程中,有许多恢宏的故事和传奇的人物,值得今人与后人永远铭记,并且能从中获得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继续前行的经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重现惊心动魄的风云岁月,毫无疑问是当代民族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次次纪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批批文学创作者“前仆后继”地辛勤创作,写出了一部部革命历史题材的精品力作。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流逝,那些拥有精彩故事的历史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参与到历史“故事”中的当事人,基本上很难直接与我们对话了。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写好革命历史,宣扬好革命历史,成为文学工作者当前与今后的一大艰巨任务。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思想的引领下,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期。其一,每逢重要的历史节庆点,如建军节、抗战胜利、建党、国庆、长征纪念日等,都会有大型的纪念活动。这样的历史纪念活动,有助于推进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集中兵力”打胜仗,我们于其中也确实收获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作品。其二,对革命历史题材的挖掘,更趋于精、深、准。作家们不再简单地集中于一些人尽皆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先进英模人物,而是沿着历史事件的线索和历史人物的生命轨迹,去探究更深刻、更具体、更生动的事件发生和英雄成长的“细微末梢”,从而发现一个个人性化、艺术化的精彩故事,使得革命历史形象更加立体、更多光芒、更接近真实和本来。其三,革命历史的精神与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人物,是人类社会进步活动中最坚挺的精神脊梁、最出彩的群体,他们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光芒,是激励我们进步、激发我们斗志的巨大精神遗产,写作者往往首先受教于这些人和事,在深入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生平的时候,他们不仅历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思想境界同时也得到升华。这一批优秀的作者,也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生力军。

我一直认为,要写好革命历史题材、塑造好历史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写作者需要掌握和完成好几个创作“要领”。首先,你自己的革命理想与信仰是否已经准备充沛?半信半疑者是无法写出令读者信服的作品的。其次,你对革命历史题材的认识深度如何?浅层次地理解事件和人物,只是简单的历史记述,无法进行艺术的升华。“夹生饭”式的历史题材创作,不会受到广大读者和观众的喜爱,革命历史更无法以“夹生饭”的形式获得继承与传扬。与此同时,你在创作前是否做好了表现历史境界的准备?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创作历史题材必须具有的基本功。此外,你的艺术表达将决定作品成败。每一个时期读者的阅读情趣都有所不同,历史题材创作者必须考虑每一个“当下的”读者与观众的“口味”,作品出来后不被社会所接受和传播,就不符合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根本目的与基本要求。正因为如此,每个时期的历史题材创作都会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考验:既不能违背历史真实,也不能以同一种面孔面对不同时期的读者和观众。

创作之所以叫“创作”,在于它是创作者的智慧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晶;艺术之所以叫“艺术”,在于它是艺术创作者独有的艺术表达的本领和技术。创作是在某种精神、责任和使命的激发下催生的灵感性劳动,它的艰苦性、艰巨性和卓越的贡献性,皆系于此。艺术是创作者们长期磨炼、自成一派、独具风格的创造,是从生命与智能中勃发出的能量,是最光辉的精神财富。革命历史要获得精神层面和价值层面的再生,就必须依靠先进思想引领下的创作艺术来完成。因此,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文学工作者和艺术界人士不仅应该继续以巨大的使命感拿出重要历史节点的纪念作品,另一方面由于革命历史距离现实越来越远,继承和宣传革命历史精神的任务也将变得越来越重,创作革命历史题材的难度随之不断增加,要不断攻坚克难、创新表达,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只有抱着对革命历史本身的庄严尊重,保持对客观事实的忠诚度,对价值取向的坚定不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作态度、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才能让越来越悠远的革命历史闪着光芒活起来,永远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发表于《人民日报》2017年8月17日第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