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承战国时期,《资治通鉴》记载的第二段历史:秦汉时期。
严格来讲,这个时期是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公元前202年刘邦即皇帝位。然后就是西汉了。
不过,《谷园讲通鉴》不单纯是讲历史的发展,更主要是讲人,讲那些历史上最牛的人怎样处理各种关系和问题,然后又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功,以及最后怎样的结局。这些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会是一种参照。所谓“国学励志”的意义就在于此。
秦汉时期出了很多牛人:秦始皇、陈胜、项羽、刘邦、李斯、韩信、张良、范增、田横、郦食其、张耳、陈馀等等,都有非常精彩的故事,要么励志,要么发人深省。
这些牛人中的主角,当然是刘邦。
刘邦是一个底层崛起的样本,他的故事让身处底层的我们看到了希望。
刘邦出生在一个小县城下面的小村庄,没有任何背景,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机会,更没赚到钱,甚至很可能在他四十岁之前都没娶上媳妇。家人都不待见他。有一次去大嫂家吃饭,大嫂见他来了,赶紧拿起饭勺来刮锅底,嘎嘎嘎地响,那意思:饭已经吃完了,你别进来了。他的父亲也总骂他:你怎么就不能跟你二哥学学啊?老老实实种地养家吧!
他活了四十年,最好的年华都混过去了,乏善可陈,一点出彩的事儿也没有做出来,出丑的事儿倒是不少,要么欠人家酒馆的钱不还,要么跟人打架被官府追捕,要么把人家的肚子搞大却不能娶人家。
这样的人会有未来吗?
有一次,他去咸阳,看到了秦始皇豪华气派的出行车队,羡慕得要死,心想:大丈夫当如此,这才是男人啊!我得奋斗!
可是,他奋斗又能奋斗成什么样子呢?还不错,人到中年时,他考上了公务员,当了一个亭长。放在今天,大致是一个副乡长,或者是一个乡村的派出所所长。有了这个身份,才终于娶上了媳妇,一边种地,一边上班,过上了正常的贫贱夫妻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过了没几年,他在48岁一次执行公务时,出了大差错,犯了死罪。怎么办?逃亡吧,安稳日子过不了了,他丢下年轻的媳妇、年幼的孩子,逃进了大山里。
这样的人生,还会有转机吗?这种处境,这个年纪,接下来,能凑合着活着就不错了吧。谁会想到,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三年后带着大军攻入了秦帝国的首都,七年后成了皇帝!
刘邦当皇帝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如果因为秦汉时期结束了,本书的内容就此打住,不接着把他讲完,大家一定会感觉意犹未尽。
所以,本书一直讲到了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这仍然不是他完整的结局,他完整的结局,还包括他最爱的戚夫人和几个儿子,都被他媳妇吕雉害死,这就到了公元前181年。
这样的人生,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