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行为心理学合集:一个伟大心理学家的思想精华(套装共2册)
11812800000006

第6章 学会战胜恐惧:怎么克服恐惧害怕的心理

恐惧,是一种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的心理活动状态,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情绪的一种。通俗地讲,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不能摆脱时所产生的担惊受怕的一种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非常压抑和不自然的。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就和恐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他们创立了各种宗教,幻想以超自然的信仰摆脱恐惧,但这类方法只是掩盖,并没有从根本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直到行为主义的出现,它从刺激和反应的角度阐述恐惧,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行为主义者认为,恐惧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刺激同时出现,并产生替代反应而引发的,因此,解决恐惧问题也应该从刺激和反应入手。用良性的刺激替代不良的刺激,就能从根源上克服恐惧。

1.恐惧可以消除吗?

为了确定儿童的条件性恐惧反应,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让许多不同年龄的儿童进入一组能引起恐惧反应的情境之中。与我们以前提到过的一样,在家里抚养的孩子表现出恐惧反应。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更坚信这些反应是条件化的。在这个实验中,让每个孩子经历这些情境,观察他们在此的种种行为表现,这样关于儿童最明显的条件性恐惧反应不仅被我找到,而且能够我们还找到引起那些反应的物体(和一般的情境)。

不得不说,当时我们在做这项研究时,是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进行的。对于儿童恐惧反应的遗传史,我们并不清楚。所以,对于一个特定的恐惧反应,我们不知道它是直接被条件化的还是仅仅是迁移。可以说,这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为了确定能否通过废除来消除恐惧反应,我们做了如下实验:当我们把一个儿童的恐惧反应和引起恐惧反应的刺激确定下来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试图去消除它。

我们按照一般的假设去推断,儿童或者成年人,在经过长时间的刺激消除后,可以“忘记他的恐惧”。事实上,通过测试,我们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确实有一些效果。下面是我引用的琼斯夫人的实验室记录。

案例1:被实验者罗斯,21个月大。

一般情境:我们把罗斯和其他孩子放在一个围栏里,他们就在那里做着游戏。这时,从屏障后面走出来一只兔子。

实验时间是1月19日。

正在玩耍的罗斯看到兔子后,开始大哭起来,但是当实验者将这只兔子拿在手上时,罗斯的哭声减弱了;而实验者把兔子重新放到地板上时,罗斯又开始哭泣;当实验者将兔子拿走后,她不再哭闹,安静了下来,并拿了一块饼干,重新去玩她的积木。

实验时间是2月5日。

经过两个星期后,我们又安排了与上次同样的情境。这一次,罗斯在看到兔子时,一边哭一边发抖。她哭了几分钟后,坐在罗斯和兔子之间的实验者,想用玩具转移她的注意力。罗斯虽然最后停止了哭闹,但并没有想玩玩具的意思,而是一直盯着兔子看。

案例8:被实验者博比,30个月大。

实验时间是12月6日。

博比正在玩耍时,我们让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小老鼠出现在他面前。当时博比看上去并没有非常恐惧,也就是说,其恐惧反应只是轻微的。他没有去接近老鼠,而是站在与老鼠有一段距离的地方,一直盯着它,之后便开始向后退,并哭了。接下来的3天,我们对博比进行了训练,他渐渐地开始适应,并与老鼠在一个围栏里游戏,而且敢用手去触摸它。也就是说,面对老鼠他没有表现出恐惧。后来,我们不再用老鼠对他进行刺激。

实验时间是1月30日。

差不多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又把博比带进了实验室,之前我们没有对博比做过任何特殊的刺激实验。博比到了实验室后,开始在围栏里玩耍,一会儿,一个实验者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只老鼠。博比见到后,立刻跳了起来,从围栏中跑出,并且不断哭泣。老鼠被重新放进箱子里,博比跑到实验者面前,抓着她的手,显然,博比的反应证明他被惊扰到了。

案例33:被实验者埃莉诺,21个月大。

实验时间1月17日。

当埃莉诺在围栏中玩耍时,一个手拿青蛙的实验者出现在她背后。埃莉诺发现后,看着那只青蛙,然后朝它走过去,并伸出手去触摸它。这时,青蛙跳了起来,埃莉诺马上向后退了出去。后来,只要一看到青蛙,她的反应就很强烈,她会摇着头,将实验者的手用力地推开。

实验时间3月26日。

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一直没有再跟青蛙接触过的埃莉诺,再一次被我们带进了实验室。当蹦蹦跳跳的青蛙出现后,埃莉诺一直往后退,然后哭着跑出围栏。

通过上述的一些测试以及一些类似的测试所观察到的结果,我们相信,消除情绪干扰的方法,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也就是说,其效果是很有限的。不过,我们关于这项研究的实验,由于种种原因的干扰,确实没有持续足够长的时间,这使得我们的研究没能产生更加完整的证据。

2.用言语消除恐惧

用言语来组织儿童对引起恐惧反应的物体进行反应,也是我们想要尝试的方法之一。但是在赫克希尔基金会做过的测试中,那些孩子的年龄大多数都在4岁以下,所以这个测试的可行性非常有限。因为,如果我们想要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必须在儿童具有一定范围的语言组织时才能进行。不过,针对此,我们还是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被测者——一个5岁的小女孩儿。当时,我们发现这个女孩可以很好地组织言语,于是就决定让她在我们进一步的实验者中充当被测者。

我们的实验是这样的:让一只兔子突然出现在她面前,看她如何表现。结果是,这个小女孩儿在看到兔子的一刹那,就表现出恐惧反应。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让她再看到兔子,但是,实验员每天会给她讲一些关于兔子的事情,而且还会采用一些手段,比如拿着《兔子彼得》的连环画,给她讲解里面的内容;给她拿兔子玩具、塑料兔子模型等,让她把玩,并给她讲了很多兔子的故事。在讲故事时,还会不时地问她:“你的小兔子在哪里啊?”“我摸过你的小兔子,它没有哭哦”等。这样的言语组织持续了一星期,当她再次看到兔子时,她的反应和第一次看见兔子时的反应完全一样。当时,她正在一堆玩具中玩耍,当兔子出现后,她立即从玩具中跳出来,并一直向后退。

当实验者去哄她时,或者拿着兔子时,她也会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触摸兔子。不过,只要兔子被放在地上,她就会哭着喊“拿走”。由此可见,在消除女孩儿的恐惧反应方面,如果言语组织不能与动作的或内脏的顺应相连接的话,就很难取得大的效果。

3.怎样依靠社会战胜恐惧?

对于孩子来说,与更多人相识的方式大多是在学校和操场上。在一群孩子中,如果其中某一个孩子对某一物体表现得非常恐惧,而他周围的孩子却没有像他那样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就很可能会被大家冠以“胆小鬼”的称号。我们所做的实验就是,在一些儿童中使用这个因素,看看会得到怎样的结果。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41:被实验者阿瑟,4岁。

我们的实验员把阿瑟放置于游戏围栏中,围栏里没有其他孩子,只有他一个人。正在玩游戏的阿瑟,在看到鱼缸里的青蛙后,哭着说“它们咬”,然后就从游戏围栏中跑了出来。之后,他被抱进有4个小男孩儿的房间里。到了房间之后,他摇晃着对着鱼缸,并将其他4个孩子向前推。这几个孩子中,有一个孩子伸手拿起了一只青蛙,并转身朝向他时,他大叫一声后逃开。这时候,那几位小朋友开始嘲笑他,并拿着青蛙追逐他。在这期间,阿瑟的恐惧反应一直没有减弱,由此可见,在特殊的场合中,恐惧并不会减少。

由此我们认为,对消除恐惧而言,使用这一方法显然是不安全的。它不仅不能减少儿童对动物的恐惧反应,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消极的反应。

而从一些实验来看,想要减少恐惧反应,可以运用适度的社会方法,也就是通常说的社会模仿。请看下面两个案例。

案例8:被实验者博比,30个月大。

实验员把博比放置于围栏中,同时围栏中还有玛丽和劳雷尔,他们三个在围栏中玩了起来。一会儿,实验员把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拿了进来,当博比看到兔子时,便开始哭闹,喊着“不、不”,并让实验员把它拿走。可是小女孩儿玛丽和劳雷尔在看到兔子后,却飞快地跑了过来,兴奋地看着兔子,并对其评头论足。这时,本来对兔子恐惧的博比,看着她们俩的样子,也来了兴致,慢慢地凑到跟前,说:“什么?让我看看。”由此我们认为,在社会环境中,是好奇和自信将博比的其他冲动压了下去。

案例54:被实验者文森特,21个月大。

实验时间1月19日。

对于兔子,文森特一点都不怕,甚至在兔子的爪子抓摸他的脸时,他也不害怕,而且还会大笑着去抓兔子的爪子。同一天,我们把他和露西一起放到了围栏中,让他们俩在一起玩耍。当兔子出现时,露西吓得又哭又叫。在这种气氛的感染下,文森特对兔子也渐渐产生了恐惧反应——在平常的游戏房里,露西的哭声对文森特并没有太大影响,不过,只要露西的哭叫和兔子有关系,对文森特就会起到一种提醒作用。恐惧以这样一种方式迁移,其持续的时间是两个多星期。

实验时间2月6日。

在游戏围栏中,埃利和赫伯特正在与一只兔子玩耍。一会儿文森特被带了进来,当他看到兔子时,他警惕地站在与兔子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埃利看到文森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便向他走了过去,然后拉着文森特靠近兔子,并引他去触摸兔子,文森特才笑了起来。

这就是我们的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我们从中发现,一个没有对物体产生恐惧反应的儿童与已经对物体产生恐惧反应的儿童在一起时,他的行为无疑会受到后者的影响。因此说,想要消除恐惧反应,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都不会产生特殊的效果,也不可能对儿童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