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回到古代当贤圣
11821000000289

第289章 证人

和他职权有叠加的卫尉,也是始于秦,为九卿之一,汉朝沿袭,为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隋以后改掌军器、仪仗等事。始皇时有卫尉竭。汉景帝时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后又恢复旧名。新莽时改为大卫,东汉时仍称卫尉。 卫尉即卫将军。

西汉时护卫宫殿者有郎卫和兵卫。光禄勋率郎官为郎卫,卫尉率卫士为兵卫。西汉时卫尉所部称南军。宫内设庐舍以驻扎卫士,卫士昼夜巡警,检察门籍。卫尉主宫门和宫内,与主宫外的中尉(执金吾)相为表里。西汉时皇帝居未央宫,守护未央宫是卫尉的职责,故有时也称未央卫尉。

这两人负责京城和宫廷治安,因此涉嫌造反的事情,自然要让他们过来一起处理。

同样,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

因此,御史大夫对于官员犯罪,有一定的处置权力。

另外就是廷尉,廷尉负责执法。

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前137)恢复旧称﹐哀帝元寿二年(前1)又改为大理。新莽时改名作士﹐东汉时复称廷尉。汉末复为大理。

如果说御史大夫是检查百官的纪委,那廷尉就是国家的大法官了。

廷尉的职掌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天下断狱总数最后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要报请廷尉判处﹔廷尉也常派员为地方处理某些重要案件。

有的强势廷尉,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廷尉根据诏令﹐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礼仪﹑律令皆藏于廷尉﹐并主管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属于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之事﹐亦由廷尉掌管。

虽然这件事涉及的主要人员是一名九卿,但是其下却也有一群外国人。

因此,如何处理这些外国人,廷尉的意见十分重要。

他们也有对这件事进行监督议论的权力。

看着墨明,大行令和萧文都知道,一场审判即将展开。

“看来你们是想把老夫往死里按啊!”大行令看着萧文,露出了恼怒的面孔。

然而萧文却毫不畏惧。

他走上前,抓住了大行令的头发,说道:“那又如何?我弄死你,与你何干?毁灭你,与你何干?”

听到萧文杀意满满的话,那个大行令愣神了一秒。不过随即,他却大笑起来。

“萧文,你真以为我这些所作所为,陛下不知道吗?告诉你吧!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陛下兢兢业业地调教着那些外国使臣,这些人的存在,都是陛下默许的。就像少府有其直属军队,能够保护皇家财产一样,我为陛下操劳,有一直外国奴兵,那又如何?”

“看来你是真的蓄养奴兵了。”萧文面无表情。他看着大行令,冷声对着四周的人说道:“这些你们都听到了。这不是我严刑逼供逼问出来的,是这个蠢货自己说出来的。”

听到这话,外面的一众少年郎纷纷点头。他们刚才被大行令用弓弩恐吓,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报复心很强。所以,不用萧文多说什么,他们自然会利用自己的人脉,在对审判大行令的时候对朝廷施加压力。

毕竟,这些少年郎在未来都是大汉的中流砥柱。皇帝可以否决一群老百姓的意见,因为他们虽然发出自己声音的时候,肯定到了不得不出声的地步。但是他们人微言轻,说话微不足道。哪怕皇帝无视他们,也不会承担太大的压力。

皇帝可以否决一群朝廷重臣的意见,因为他们虽然有权,但是有所顾忌,很难在一些事情上下定决心与皇帝争执。

可是,这群年轻的少年却不一样。他们的血气方刚给了他们不顾利益,与皇帝硬怼的决心。而他们的出身,也注定了他们声音的分量。

因此,只要把握住这群孩子的想法,萧文完全可以在和刘邦处于对立面的时候,询问刘邦:“陛下,你要造反吗?”

然而作为一个九卿末流,大行令显然没有这种政治意识。

而他此时,也是一脸不屑地看着萧文说道:“不管你有什么本事,我告诉你,这个国家,始终是由陛下说了算。所以说,只要陛下愿意,他就能救下我!”

听到这话,萧文却摇了摇头。

老实说,作为一名现代人,在他的眼里,皇权不过只是那么一回事。

见识过崇祯皇帝朱由检在位的时候,可以任意废黜官员。可李自成来了,却只能吊死在煤山的老歪脖子树上。

他见识过溥仪这个清末皇帝,在共和国统治时期,他沦落到回趟曾经的家,如今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得花钱买门票的情况。

同样,死后秘不发丧的秦始皇,前期牛逼轰轰百万大军征高句丽,结果被叛军打得满地找牙的隋炀帝杨广。

在萧文眼里,皇权没有永恒,也谈不上至高无上。这个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并非前台牛逼轰轰的皇权,而是皇权背后,支持他们的利益集团。

秦时关中老秦人,汉时军事贵族,唐朝的节度使,宋时的文人,明时的地主阶级。

统治者能够和他们融洽,那他们就能够强大。

可如果统治者和他们貌合神离,那皇权只能陨落。

因此,只要把握皇帝所依赖的利益集团,那不要说那些王朝末年的君主,萧文肯定,连那些开国君主也奈何不了自己。

这,就是社会学的威力!

这,就是政治学的威力!

不过这时候,一个声音却打破了众人的节奏。

原本,少府令墨明和萧文是想通过审判,把这个大行令控制住,然后再暗中操作,想办法逼迫刘邦判处大行令死刑。

可是这个声音,却打破了萧文等人的预料。

当然,他也给众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如果各位想要置这个大行令于死地,我看不需要等陛下回来。外臣手中,就有一份证据,能够让这个大行令人人得而诛之!”

听到这话,萧文往外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唐装的男人从外面走进来,而他的身边,则是自己的女学生——上官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