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回到古代当贤圣
11821000000301

第301章 大唐的竞争对手

典客馆内,此时一群典客属官已经到来。他们看到此情此景,虽然脸色苍白,却没有受到太多的惊吓。

毕竟在他们到来之前,已经有人告诉他们这里的一切。虽然大行令的死亡给他们打击很大,以至于很多人的脸上都没有任何血色。并且,他们看着萧文的时候,表情也不是很好。

毕竟,那是一个连自己顶头上司都敢亲手鸩杀的人。这种人,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怀着害怕萧文随时可能因为自己做得不好,直接拿起弩箭洞穿他们脑袋的恐惧,这些属官们战战兢兢地命令着那些典客馆内的外国佣兵,回到自己的房间等待消息。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不许出来。

而只有刚才投靠了萧文的安东尼,才不用受到拘束。

而在典客馆的角落里,萧文和王策玄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却漠不关心。他们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大汉与大唐今后的外交政策。

此时,王策玄看着上面那几个杯子,说道:“萧兄想要表达什么?”

萧文笑了笑,他拿出了一个茶壶,放在了代表唐的酒杯旁边。再然后,拿出两个杯子,竖着摆放成一纵。王玄策明白,这两个被子分别代表了明和宋。

这却让王玄策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这时,萧文却突然开口。他说道:“王兄请看,这是大唐,这是大宋,这是大明。大唐和大宋还有大明以往想要交流,我想知道,应该怎么做?”

听到这话,王玄策一愣。他看着桌子上的茶壶,说道:“这是横断山脉?”

“聪明!”萧文拍了拍手掌,说道:“因为山脉的阻挡,以往的时候,宋明两国与唐国之间难以直接交流。因此,你们的商队,还有宋明的商队,想要进入对方的国土,必然需要借道于汉。”

说着,他手里弄了一点酒水,然后点在属于唐的酒杯上,以茶壶为圆心,画了一个不完整的圆圈。

而圆圈的轨迹,正好经过属于汉的酒杯。

看着这个圆,王玄策露出了了然的表情。他问道:“萧兄可是想把宋明两国也拉进来?”

“正是。”萧文点点头,他说道:“据我所知,西域的人每年都会通过大唐和吐蕃南边的大海,绕行数千里,前往宋明,进口一大笔的丝绸和瓷器,贩卖到更西边的地方,以此赚取财富。这些人,有部分人来自极西之地。但是大部分,却是来自与安西都护府接壤的大食。我说的没错吧?”

“没错。”王玄策点点头。

而萧文,也接着说道:“这些人虽然与宋明隔着几千里海路,却能够通过航海术,通过漫长的航海,一路来到宋明之地,购买丝绸与瓷器回去。而为何与大唐距离宋明更近,却无法做到和他们那个富裕呢?”

萧文知道,历史上的大唐长安之繁荣,天下之盛。唐长安城的规模,是同时期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五倍以上。

然而这个国家所创造的经济财富,却没有阿拉伯帝国那么多。

事实上,不要说大唐,细数全世界,我们就会发现,在近代以前,虽然大宋帝国是世界上存在过最富裕的国家。然而第二名,却不属于同属于这片大地上的任何政权。

这第二的名头,其实还要属于与大唐同时期的大食,也就是阿拉伯帝国。

历史上的阿拉伯帝国,占据着富饶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粮仓”,为帝国提供了充裕的产品。

主要作物包括小麦、大麦、稻米、椰枣和橄榄,园艺作物也相当丰富,有椰枣、橄榄、李、桃、杏、桔、苹果、西瓜、葡萄和各种蔬菜。

在阿拔斯王朝期间,耕地面积和产量由于灌溉工程的发展而得以大幅增加。

在阿拉伯半岛南部,由于地处绿洲,盛产椰枣、谷物和蔬菜。

阿拉伯民族自身就是游牧民族,阿拉伯半岛以及其他沙漠半沙漠地带盛产羊,马和骆驼。

此外,各省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来自努比亚的黄金、兴都库什山脉的白银、伊斯法罕的铜以及中亚和西西里岛的铁,还有帝国境内丰富的宝石蕴藏。

在工业方面,各地出产制造的亚麻布、棉、绒毯、陶器等制品(有时还有丝绸)既有利于本地消费,又有利于出口。

阿拉伯人还从在751年怛罗斯战役中俘虏的中国战俘那里学会了造纸术。

不过这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商业。

历史上,商业在阿拉伯帝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首都巴格达不仅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商业码头。

此外,巴士拉、安条克、开罗、亚历山大、凯鲁万、撒马尔罕等城市也都是东西方中介贸易的重要商埠。

早在***教创立时期,穆罕默德就认为,“商人是世界的信使和安拉在大地上的忠实奴仆”,并断定忠实的***商人在复生日将“居于安拉宝座的荫影之下”。

《古兰经》也明确规定鼓励和保护商业是所有***必备的义务和道德。随着帝国的形成,商业贵族也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的重要组成。

文化传统、地理位置、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的巨大收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与当时东西方封建文明不尽相同的工商业繁荣局面。

很多***商人活跃于亚欧非三大洲,从事以中介贸易为主的商业活动。

阿拉伯商人的活动范围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马来亚到南亚印度,再到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甚至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

当时,中国的广州、泉州、扬州等地也聚居着大批***商人。

这些阿拉伯商人成为了中国回族的族源之一。

中国的丝绸、瓷器,印度和马来群岛的香料、矿物、染料、蔗糖,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金砂,北欧和罗斯的蜂蜜、黄蜡、毛皮和木材等都是阿拉伯商人经营的商品。

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兰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阿拉伯人对地中海东部的征服,打破了罗马时代以来地中海商贸圈,导致西欧依赖的东方商道被切断,间接导致了欧洲经济文化的衰落,而与拜占庭不断的海上争锋又使作为第三方的意大利商人得到了发展。

阿拉伯人的海上航行在发展航海业、造船业和帆船驾驶技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了航海所必需的地理知识和其他知识的积累。

阿拉伯海员在长期的航行过程中,研究和详细记述了印度洋上的季风,并且在航行中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季风从而大大缩短了航行所需的时间。

在古代阿拉伯的地理书籍中也记录了大量的海洋地理资料。

13—15世纪,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得到了新的发展。

甚至在十五世纪初,当中国明朝的郑和的船队到达印度之后,郑和也是雇用了阿拉伯国家向导导航来继续前往东非的航行。

而在一个世纪之后,阿拉伯航海家伊本·马吉德(自称“怒海之狮”)以熟谙如何在红海和印度洋的惊涛骇浪中航行而闻名,后被阿拉伯海员奉为“保护神”。

正是在他的指引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的船队才顺利渡过印度洋,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这一时期,阿拉伯海船上的装备也更加先进,从事远洋航行船只已拥有整套的航海仪器,如指南针、测岸标方位的等高仪、测太阳和星体高度的量角仪、水陀等,还绘制了标有岸上方位物坐标、水深和风向的海图和对景图。

阿拉伯航海家的活动范围也日益扩大。在西欧沿海,非洲的东岸、北岸和西北岸,亚洲的南岸和东南海域,包括菲律宾、马来半岛和马鲁古群岛,都留下了阿拉伯海员和商人们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