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115

第115章

陈长生夫妻俩认了女儿王梅华以后,心中时时都像含着块糖样,感到甜甜的。陈长生精神也特别好,像年轻了十岁,做事走路都快起来。每天中午和傍晚,长生婶都要到学校去接王梅华母子回来吃饭。他们一到家,陈长生已把做好的饭菜端到桌上,倒好洗脸水。老两口把王梅华母子照顾得巴巴适适,要把几十年积攒在心中的母爱、父爱一下子都倾泻出来。

他俩这样做,使王梅华更加心里不安,感到歉疚。她不能让上了年纪的父母来照顾自己的生活。照理应该是自己给父母尽点孝道,照顾他们的生活才对。王梅华越是不让,陈长生夫妻俩越是要做,弄得她也没办法。她知道这是天下父母对自己的儿女都有的那片爱心。

这一两个月里,王梅华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爱,才冲淡了她心中对杨永刚的牵挂和焦虑,暂时忘了对杨永刚的担忧。就是这些亲人,都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她,目的是要减轻她心中的痛苦,为她分一份忧。三个母亲加上杨永志、杨永秀都错开时间来跟她说话,使她不感到孤独,也很少有时间去想那些令人忧虑的事。

春节时,陈长生把曹素珍一家人请到了乡下来过年。本来王梅华的弟弟王军把女朋友从外省带回来了,让姐姐和军军回街上去过年。当王军知道姐姐找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觉得姐姐应该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过个年,便准备过年后再下乡看王梅华。刚好陈长生和王梅华除夕前一天到街上来请他们,三家人就在一起热闹地过了个年。

从去年初步解决了吃饭犯难的问题,回水坨好多人家第一次杀年猪。陈长生、杨永志家都把猪杀了,除交国家的外,几家人合起来有一头猪的肉过年。那几天,天天像办喜事样,每顿都一桌人吃饭,火炉里的火都烧得熊熊的。军军一时在这个婆婆怀里坐一会儿,一时又跑到那个奶奶怀里坐一会儿。要不就让叔叔、舅舅、姑姑带着他去外边。几个亲家母在火炉边有说不完的家常话。王军从外省买回来好些糖果,加上几家人平时攒下的零食,嘴都没停过。

初五刚过,杨永国和赵志清就来找杨永志商量节后水电站开工的事。地区水电局已把水电站的设计批下来了。水电站的主体工程——分水坝和厂房,由市水电局派专业施工队来建。大队负责挖五里长的蓄水渠,准备分到五个队去,队里再按人口划分到各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重,相当艰巨。虽说每方土给四角钱的补助费,但有些农户缺劳力,又要种包产田,一时忙不过来,所以必须充分估计到这些因素和困难,如何做到建设、生产两不误。他们决定年一过完就开会,研究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像年前种承包田那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发挥各自的力量,想各种办法完成任务。

陈长生对这事倒没怎么去想,他把精力放在如何感谢菩萨上。他打算领头募款,把大队前废弃的财神庙修起来,给大家找个精神寄托。由于找着女儿的兴奋,他常感谢菩萨让他和女儿能重新团聚。人说老来得子是一件天大的幸事,找着失散多年的儿女更是一件再大不过的好事。所以陈长生决心要还这个愿,准备年一过完,就开始实施他的计划。他知道自己是一个老党员,共产党是不允许搞封建迷信的。但出于对女儿的爱和对菩萨的感激,他还是决定这样做。春节中他已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跟几个老太婆、老大爷说了,大家都赞成,极力鼓动他领头把这件事办起来。他们保证出力出钱,并发动其他人跟着办。所以他才一宣传,大家都踊跃加入。人们都非常积极,有些人迫不及待地要他立马就干。他坚信有广泛信徒的支持,他能还了菩萨这个愿。他决定开始募捐,等钱一凑够就动工。这个春节他过得有滋有味,从来没有这样高兴。他坚信好日子才开始,他还要为大家干一番事。你说他怎么能不雄心又起,不立志去做这件事呢。

唐云江和他老婆“想发财”听说陈长生要领头修财神庙,便一反常态积极起来,主动出主意帮陈长生筹款。唐云江自任建庙筹备会副主任,捐款也比所有人捐得多。他还准备当会计记账,让陈长生管钱。“想发财”盘算着以后建起了财神庙,她就可以在里面管庙,名正言顺地在里头整钱。这就是他两口子在心里的想法和打定的主意,他俩是人不为利,谁肯早起,不是陈长生诚心要给菩萨还愿那样简单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