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会很快就开起来了,杨永志告诫大家:”要知道锅里没有,碗里也没有这个浅显的道理。老百姓的腰包没鼓起来,你就是向他收一分钱,他都是心疼的。催粮、催款时,他不给你总不能像过去地主收租那样把门给封了、房子拆了。所以我们在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以后,还要解决他们包包里的票子紧缺问题。做’三催‘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切记不能硬来,不然政府、干部和群众之间会形成对立关系,把我们好不容易找回来的民心失掉。我们要尽一切力量帮助他们增收,想一切办法、门道叫他们挣钱。根据现实情况,农村没工业怎么发展得起来?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得给这部分人找点事做。不然这部分人就这样耍着,会搞出些没名堂的事,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工厂办起来了,可就近安置这些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忙时种庄稼,闲时进厂当工人,还可创造利润和税收,个人也得到一份工资。厂是大家的,利润多了,又可以补农,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杨永志当了几年乡长,给锻炼出来了,以前他说不出这些道理的。
当下乡上决定除主要帮助各村搞项目、搞资金外,办一个五万吨的水泥厂,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杨永志负责抓面上的工作,张明山抓办厂这一块。
会后大家便立即行动起来,做方案、做计划,让各村干部出去考察,寻求帮助,寻找适合各村条件的项目。
由于回水坨村先行一步,村管委会根据现有条件办起了采金厂和采石厂。陈长生任采金厂厂长,赵志军任采石厂厂长。这两个厂都由杨永国负责抓,赵志明和乡上派下来的农经干事张建林主抓矿泉水厂的论证、立项、报批、筹备工作。筹建组组长由杨永志担任。他们已取了好几处泉水样品赶往省城,找柳入江联系的地质部门化验去了。
杨永国把各队抽水机集中起来,请水电站技术人员帮助把供电线路架设好,把抽水机安装在准备采金的地点。以前大家都没干过,缺少这方面的知识,试采的地点还得请唐成玉老汉出来指认。当年,他帮张雨林的父亲采过金。这是一处回水湾,就在一队下边涪江对岸的旱地里,用打竖井的办法挖金。从地面垂直往下打井,边打边下圆木做成的方框支撑,支撑架间用抓钉钉牢。孙涪江是木匠出身,负责架拱和抽水;张二虎带着几个年轻人挖竖井,昼夜不停地分三班进行。岩层并不深,向下挖了五米多就现出沉金的黄板岩了,行话叫”出红“。
挖到了这一层的时候,张二虎在下边惊喜地叫道:”老社长、支书你们快下来看,金沙有一尺多厚,里面还有瓜子金呢。“井底几个人喜得都快从竖井口蹦了出来。在地上忙碌的男女村民们听见喊声,一个劲地朝竖井口跑去。唐云江忙把妇女们拦下,严厉地斥责着叫她们回去,说女人身上有晦气,正”出红“的时候不能让她们靠近。这个时候谁都不敢说话,若真有这种情况出现,红出不尽,到手的金元宝就没了。妇女们虽不服气,但在他的呵斥声中站在原地没动。
陈长生和杨永国下到井底,见金沙黄红黄红的,抓一把还挺重,里面有大小不等的自然金。杨永国叫陈长生赶紧上去找地方单独堆放。他在下边组织把竖井底部的金采完,再根据瓜子金的走向,向里打洞,尽快进行开采。
陈长生上到地面,立即派人回去扛来几床晒席,又铺了层塑料布在上边,准备堆采上来的金沙。同时,他派人通知在家的村干部和采石厂的赵志军过来,加强保护和淘金的力度。一切安排妥当后,便开始从井底起运金沙。
唐云江还是不准女人们靠近晒席。杨永秀和其他在采金厂干活的妇女一样,虽然想到跟前看看出的金沙是啥样,但听到陈长生也在出声制止她们靠近,便没往前走。陈长生倒不是怕唐云江说的那些情况发生,是怕人多靠近后沙金不好管理,丢失一点都是集体的损失。
井底含有自然金的金沙不断地运上地面,一会儿就堆满了一晒席,瓜子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杨永国和张二虎把井底最后一筐金沙装好运上地面后,叫人送扫帚到下面去,把岩层上的金沙采起来,最后才喜得泪水直流地爬出井口说:”这是祖先赐给我们回水坨村人的一笔财富,这些金子是全村人的。为了以后我们下井的人能说得清楚,从现在开始,不管是谁从井下上来,都得检查。“杨永国说完便脱下衣服,当着大家的面使劲地抖了几下,又把衣兜翻出来让大家看。后面上来的人都跟着支书的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