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变革
1182200000222

第222章

唐成玉老汉听向从军亲口说出自己儿子从参军到牺牲的情形后,两行浑浊的老泪在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着,最后落到胸前的衣襟上。是啊,儿女都是父母心上的肉。这之前他还老是存在着一丝他兄弟二人里有一人还活着的侥幸念头,现在这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知道了他兄弟俩牺牲的全部情形后,怎么能不让他感到悲痛呢?

向从军忙安慰老人说:“是我没照顾好他,要不是他和志清爹抬着我追上部队,我也活不到今天。你也不要难过,我们都是你的儿子。政府和大家会照顾好你的晚年。”

唐成玉老汉用手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忙说:“不、不,不是你的过错,也不是你的责任。你一天有太多的事,下边好几百人哪里照顾得过来。”说完,他补充道,“这都是他兄弟俩的命。大前年志清娘从你那带回消息,第一次得知了他弟兄俩的准信,我的心就石头样落到了地上。知道这几十年的指望是没了。后来一想,为革命献出亲人的家庭,全国何止千万个,我唐成玉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再说革命胜利后,政府也没少照顾我。现在吃、穿、住都不愁,村里专门叫在医院留出一个套间让我住,有个病痛什么的医治也方便。政府发的慰问金,每年都送到我手上。村里把我的生活包了起来。就是大贵、大富活着,对我的孝敬也不过如此。我已经很知足了。我心里非常感谢你啊,新中国成立这么多年了,还记得我这老头子。这次还来看望我。你让志清娘从北京给带来的五百元钱,也一直放在那没动,这次正好交还给你。你的心意我领了,钱不能要。我要那么多钱干啥。”唐成玉老汉一边表示感谢,一边把钱掏了出来给向从军。

向从军坚决不收,说一定要退给他就是还不原谅他没照顾好大富的过错。唐成玉无法,只好把钱再次收了回去。

向忠民也在旁边规劝:“以后有什么困难,就直接找赵志明。再不行就找你们县长。”

大家聊完,向忠民就接父亲回自己家中。向从军也想到儿子那里住几日,看看快一岁的孙子。高素芬自从北京回来就怀孕了,去年生下个又白又胖的大小子。全家人喜得快把门牙笑掉了,成天都念叨着这个娃。向忠民两口子又是大龄得子,更是恨不得含在口里。每天上班回来,向忠民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儿子,即使孩子睡着了也要把孩子给亲醒。

向从军进门的第一件事也是抱孙子,连跟儿子的岳父、岳母打招呼都还没来得及,抱起长孙后让向忠民拿相机来给他们爷孙照相。拍完照,这才和亲家、亲家母相互问候起来。高素芬母亲忙叫外孙喊爷爷。孩子马上仰起头甜甜地叫了声爷爷。这叫出的声音,甜到向从军的心里去了。

向从军对亲家这些年对忠民和孙子的照顾表示了感谢,拿出特意从北京买的东西送给他们。一会儿行署的其他领导也到家里来看望向从军,高素芬忙叫父母亲把孩子带走,自己忙给来的客人们倒茶。

行署这帮人是在余海波的带领下,来给向从军汇报工作的。目的还是要他给有关的部门做做工作,把一些大项目安排到本地区来建,并争取多给老区拨点专项基金搞发展。

向从军告诉他们:“国防科工委准备把一些研究院所从大山中搬出来,到大中城市附近重新建。这些给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同志,一直生活在很艰苦的环境中。中央已同意他们搬出来,决定现在开始规划,准备改善一下这些同志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你们可去找他们。至于国家的其他大项目,只有等你们这里条件成熟后再帮助做工作。”他们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才离开。

余永波一行人刚出门,向从军便笑着问儿子:“老大,这个鬼点子是不是你出的?你自己不好向我开口,就叫你这帮同事来磨嘴皮子。为官一任是得富民一方,就凭你这点对工作的执着精神,当老子的也该为这里办点事。

老子不帮儿子帮谁。”

向忠民听后高兴地说:“这才不愧是我老革命的父亲,你说让我来老区工作,并参加这里的建设,把它建设好。你不给些帮助,提供些优惠政策,儿子在这搞几十年没多大进展,不也辜负了你的希望?你对这片土地怀有很深的情意,儿子还敢不努力。”

向从军听了后说:“干得不错,有开拓精神。要深刻领会小平同志改革理念的含意所在。只有改革,中国才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极端民主化思潮的发展。现在有一些年轻人不知道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一开放就盲目学西方那一套,认为别人什么东西都比我们好,都比我们先进,不去认真思考、比较。在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不是不要民主,而是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实现。我们搞改革开放是要向西方学习,但只能是学他们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不能什么都照搬进来。”爷儿俩谈了些情况后才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