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1209600000095

第95章 中 兴(1)

(近代)赵尔巽 等

【导读】

本文选自《清史稿》卷四〇五《曾国藩传》。

在清朝的财政体系中,广西省一直接受邻省的财政补贴。在这个相对贫瘠的省,帝国的政治影响也十分虚弱。自18世纪晚期起,越南的战乱、海盗的骚扰不断波及本省,进一步削弱了官府对局势的掌控。上海口岸的开放使贸易中心北移,内陆交通线上的大批失业者投入秘密会社。地方士绅为抵御匪徒的袭击,兴办团练。外省的移民受到本省人的嫉恨,被迫自我武装,结寨而居。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前很久,广西的局势就已经十分动荡,骚乱、械斗层出不穷。

清朝廷对金田起义的反应十分平淡,最初仅仅将其视为地方上偶然发生的小骚乱。这种判断并非失策,起事者根本就无法在本地立足,很快就被迫走上漫长、艰苦的远征。在朝廷军队和地方团练的围剿下,太平军几次遭受惨重损失,仅仅因为幸运才免于灭顶之灾。这支反叛的武装逼近长江流域后,大批名目各异的追随者闻风而动,归附旗下。壮大后的太平军顺江东下,一举攻克南京。战胜的太平军扫荡了江南地区, 夺取了帝国大部分的赋税收入。朝廷的讨伐军追击而至,建立了围困太平军的防线。在此后的几年之中,清军和太平军反复拉锯,互有胜负。朝廷勉强维持着前线的战局,平定叛乱似乎遥遥无期。

决定性的力量来自长江上游的湖南。太平军进入湖南地区时,其小规模的部队深入到这一地区的乡村,结果激起了骚乱与反抗。地方士绅发起了集军事、财政、社会组织于一体的团练,以便镇抚骚乱,守卫地方。朝廷高级官员,在本地颇有名望的士绅领袖曾国藩,奉命组织这些零散的团练。曾国藩迅速设立了自己的幕府,将士绅聘为自己的私人顾问。这一举措既简单,又十分有效。因为乡村士绅既可以沟通官府与民众,又可以号召地方,是团练赖以维持的中枢。在士绅的协助下,曾国藩将本省的团练整编成作战部队,为其制定有效的后勤、动员和战略计划。新建的湘军几次被太平军挫败,处境岌岌可危。但是依靠对后方的经营、动员,以及在前线步步为营的攻势,动员充分、组织有效的湘军最终击溃了原本兴盛一时的太平军。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家世农。祖玉屏,始慕向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国藩,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二十三年: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检讨典试四川, 再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时太常寺卿唐鉴讲学京师,国藩与倭仁、吴廷栋、何桂珍严事之,治义理之学。兼友梅曾亮及邵懿辰、刘传莹诸人,为词章考据,尤留心天下人材。

咸丰初,广西兵事起[广西兵事:指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诏群臣言得失。奏陈今日急务, 首在用人,人才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上称其剀切明辨。寻疏荐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寇氛益炽,复上言:“国用不足,兵伍不精,二者为天下大患。于岁入常额外,诚不可别求搜刮之术,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害。至岁出之数,兵饷为巨,绿营兵额六十四万,常虚六七万以资给军用。自乾隆中增兵议起,岁糜帑二百余万。其时大学士阿桂即忧其难继[阿桂:满洲正蓝旗人,乾隆朝将领。参与平定准噶尔战事,后来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他参与了乾隆朝的大多数重大军事活动,后来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嘉、道间两次议裁,不及十之四,仍宜汰五万,复旧额。自古开国之初,兵少而国强,其后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开国之初”至此:清朝初入关时,八旗兵号称一时精锐。但不久之后,八旗兵就日渐衰弱,清朝统治后期,已经越来越依靠降服的汉族军队。至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已经不堪大用。至乾隆朝,绿营兵也衰弱不堪了,士兵得到的军饷不足以生活,不得不经营诸种副业。]。应请皇上注意将才, 但使七十一镇中有十余镇足为心腹,则缓急可恃矣。”又深痛内外臣工谄谀欺饰,无陈善责难之风。因上《敬陈圣德预防流弊》一疏,切指帝躬,有人所难言者,上优诏答之。历署刑部、吏部侍郎。二年,典试江西,中途丁母忧归。

三年,粤寇破江宁,据为伪都,分党北犯河南、直隶[“三年”至此:指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当年以林凤祥、李开芳率军数万北伐。北伐军一度进逼天津,北方骚动不安。但北伐军后援不继,在清军优势军力围攻下溃败。], 天下骚动,而国藩已前奉旨办团练于长沙。初,国藩欲疏请终制[终制:古代丧礼制度,父母丧后,子女为官者须去职守制三年。三年未满,不得出而为官。但朝廷可以守制官员命令回避,或提前出仕,称为“夺情”。],郭嵩焘曰[郭嵩焘:早年随曾国藩建立湘军,任巡抚、按察使。后来出使欧洲,将出使见闻、观感写成笔记。其中称赞西洋政教制度,鼓吹改革,引起轩然大波,不久被召回。]:“公素具澄清之抱,今不乘时自效,如君父何?且墨绖从戎[墨:黑色。绖:古时丧服中围在头上和腰间的散麻绳。从戎; 从军。意指在守丧期间从军作战。],古制也。”遂不复辞。取明戚继光遗法[明戚继光遗法:明代戚继光生于军人世家,击东南倭寇时,发现卫所兵多不堪用,遂请命募集了一支新军,亲自统率、操练。新军在戚继光率领下,经过几年的作战,终于平定了骚扰东南海疆多年的倭寇。戚继光一战成名,他写成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也受到后人的极大重视],募农民朴实壮健者,朝夕训练之。将领率用诸生[将领率用诸生:湘军将领大多是来自地方的儒生], 统众数不逾五百,号“湘勇”。腾书遐迩,虽卑贱与钧礼。山野材智之士感其诚,莫不往见,人人皆以曾公可与言事。四境土匪发,闻警即以湘勇往。立三等法[三等法:重则处以斩枭;轻亦立死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曾国藩率军镇压地方会党时,越过清朝的司法体系,借用巡抚令旗,发布处决、刑罚命令。],不以烦府县狱。旬月中,莠民猾胥,便宜捕斩二百余人。谤四起,自巡抚司道下皆心诽之,至以盛暑练操为虐士。然见所奏辄得褒答受主知,未有以难也。一日标兵与湘勇哄[哄:哄闹],至阑入国藩行台[阑入:妄入,擅自进入]。国藩亲诉诸巡抚,巡抚漫谢之,不为理,即日移营城外避标兵。或曰:“曷以闻?”国藩叹曰:“大难未已,吾人敢以私愤渎君父乎?”

…………

陆师既克湘潭,巡抚、提督上功,而国藩请罪。上诘责提督鲍起豹,免其官,以塔齐布代之。受印日,士民聚观,叹诧国藩为知人,而天子能明见万里也。贼自岳州陷常德,旋北走,武昌再失。国藩引兵趋岳州,斩贼枭将曾天养,连战,下城陵矶。会师金口,谋取武昌。泽南沿江东岸攻花园寇屯,塔齐布伏兵洪山,载福舟师深入寇屯,士皆露立,不避铅丸。武昌、汉阳贼望见官军盛,宵遁,遂复二郡[遂复二郡: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湘军攻陷武昌、汉阳。]。国藩以前靖港败,自请夺官,至是奏上,诏署湖北巡抚,寻加兵部侍郎衔, 解署任,命督师东下。

当是时,水师奋厉无前,大破贼田家镇,毙贼数万[“当是时”至此:咸丰四年十月,彭玉麟、杨载福率湘军水师攻田家镇太平军水师,大获全胜], 至于九江,前锋薄湖口。攻梅家洲贼垒不下,驶入鄱湖。贼筑垒湖口断其后,舟不得出,于是外江、内湖阻绝。外江战船无小艇,贼乘舴艋夜袭营,掷火烧坐船,国藩跳而免,水师遂大乱[咸丰四年十二月,太平军石达开部重创湘军水师。]。上疏请罪,诏旨宽免,谓于大局无伤也。五年,贼再陷武汉,扰荆襄。国藩遣胡林翼等军还援湖北,塔齐布留攻九江,而躬至南昌抚定水师之困内湖者。泽南从征江西,复弋阳,拔广信,破义宁,而塔齐布卒于军。国藩在江西与巡抚陈启迈不相能,泽南奔命往来,上书国藩,言东南大势在武昌, 请率所部援鄂,国藩从之。幕客刘蓉谏曰:“公所恃者塔、罗。今塔将军亡,罗又远行,脱有急,谁堪使者?”国藩曰:“吾计之熟矣,东南大局宜如是,俱困于此无为也。”嵩焘祖饯泽南曰:“曾公兵单,奈何?”泽南曰:“天苟不亡本朝,公必不死。”九月,补授兵部侍郎。

六年,贼酋石达开由湖北窜江西,连陷八府一州,九江贼踞自如,湖南北声息不相闻。国藩困南昌,遣将分屯要地,羽檄交驰,不废吟诵。作《水陆师得胜歌》,教军士战守技艺、结营布陈之法,歌者咸感奋,以杀贼敢死为荣。顾众寡,终不能大挫贼。议者争请调泽南军,上以武汉功垂成,不可弃。泽南督战益急,卒死于军。玉麟闻江西警,芒鞋走千里,穿贼中至南昌助守。林翼已为湖北巡抚,国藩弟国华、国葆用父命乞师林翼,将五千人攻瑞州。湖南巡抚骆秉章亦资国荃兵援吉安,兄弟皆会行间。而国藩前所遣援湖北诸军,久之再克武汉,直下九江,李续宾八千人军城东。续宾者,与弟续宜皆泽南高第弟子也。载福战船四百泊江两岸,江宁将军都兴阿马队、鲍超步队驻小池口,凡数万人。国藩本以忧惧治军,自南昌迎劳,见军容甚盛,益申儆告诫之。而是时江南大营溃,督师向荣退守丹阳,卒[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军相继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 向荣自尽]。和春为钦差大臣,张国梁总统诸军攻江宁[同年, “天京事变”发生,太平军的几位首领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相继死于非命,石达开出走。太平军因内讧元气大伤,何春、张国梁乘机重建江南大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