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1219200000046

第46章 后记

博士毕业转眼一年多了,这本书似乎是要给我的博士生涯划一个晚到的句号,记得我当时在论文的致谢中提到:

黄宗羲云:宁凿五丁之间道,不假邯郸之野马。这是说无论是为学还是做人都贵在见独,贵在能有自己的思想。这里,见独来自于自己的真切体认,是任何外人和书籍所不能替代的。真正的哲学,只能是在诸个体的充分展开上见其贯通。这是哲学的特色,更是其魅力所在。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哲学首先是思想,是与作者的生命相通的“天机活物”,然后才是学问。无论是谁,只有领会了二者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从中有所受用。

论文的创作也是一个见研究对象之独的过程,是一个与研究对象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由此,我们的交流对象就不能只是完全客观化的知识,而是活生生的人。这个过程不但要能见对方的文字,还贵在见他的言外意,引申意,贵在见其在做文字时的心中所想,至少是其所考虑的问题。这个过程既要求作者做到无我,以完全呈现研究对象的本然状态,同时也要求其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做到有我,以与研究对象之间形成有机的沟通,把对方的思考引到自己的思考中,使自己有所得,有所受用,有所提高。显然,这也是一个促进做人与做学问同步提高的过程。此过程也使我真正体会到,贵疑、善疑才是做好论文的前提。在论文的写作中,从资料的选择、校对,到对前人思想的评点、辨析,都要求我不能姑息任何二手资料,也不能迷信权威和专家,而是自己每每认真的思考一遍,认真去查询每一条资料的最原始出处,就是对前贤的观点也必须进行细致的审查。在一定意义上,我在论文写作中最大的收获是方法,更是态度。

本文在写作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于此问题,我想引述张岱年先生的一段话作出说明:“现在讲中国哲学,对一个哲学家的学说有所诠释,实必须指出证据,实必须‘拿证据来’。因此今日讲中国哲学,引哲学家的原文,实不只是引,而亦是证;不是引述,而更是证明。”(《张岱年全集》第二卷,《中国哲学大纲》自序)我想,张先生的这段话在今天还是有效的,颇能代表我对此问题的一个说明。尤其是对于朱子思想的研究,我想用朱子自己的话来作出说明会更有说服力。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李景林老师。李老师对我的论文的资料收集和论文的写作、修改均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商聚德老师、周桂钿老师、郑万耕老师等也在我的论文写作前给予鼓励并对论文的资料收集与论文的修订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的写作同时参考了大量前贤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钱穆先生、束景南先生、陈来先生等的作品。在此,我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还要感谢我的全体老师在三年中对我学习的指导和生活的照顾,是他们的谆谆教导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要特别感谢对论文评审的专家,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对论文的审查,谢谢您的宝贵意见。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爱人李力,她在完成自己硕士论文的同时,还时时照顾我的衣食住行,使我得以全力完成论文的写作。此真情无论如何感谢都不算过分。

田智忠

2007年8月于福建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