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医道还元注疏
1219300000019

第19章 药法阐微详解(3)

吕真人曰:何谓性禀中五?盖中五即土也。土居中,其数五,故谓之中五。曰禀中五,即药品中之土性的物,其气醕和而温厚,其性主静。不论益中宫之阳位,与中宫之阴位,皆同此温厚静镇之体。何以谓之贯彻八方?盖人之中土,即为八方之主宰,水火金木,皆听命于土,土败则水火金木,皆无所寄托。是以人之疾,有因土败金破者,有因土崩而木坏者,有因土散而致水滥者,有因土败而火无归者,若徒以治各宫之法施之,实难见效,必兼理土而效始彰。所以中五之品,其妙用无所不周,合八方而通彻,故曰贯彻乎八方。何谓关膈有三?关膈者,即人身内之关,合上中下而为三。三关惟中关主。上关有疾,即可以连累于中关,若除了上关之疾,而中关既受累致伤,亦须以中五之品调之。又或病在下关,久久中关亦被害,若除却下关之病,而中关被害,至于失所,治亦宜以中五之物和之。此中妙理,即国乱则君危之义,亦即定国后而慰君心之义也。合上下而皆主宰于中,与维系于中,故曰统融于一气。一者,土德也。学者苟将此中妙理参透,便知八方五气,皆归宿于中,则可由医道而进于玄玄。又何大道之不可明耶?

疏:

此言用药当时刻考虑照顾中土脾胃。为什么?一、“以中五之品,其妙用无所不周”,换言之,各脏腑、上中下三焦不论何处病变,其药力的敷布,全赖脾胃的健运,以使药达病所,药力充分发挥;二、防止药物伤害脾胃。对于前一妙用,时医往往容易忽略,观此可引起充分注意。仔细研究现在临床大家的处方,纵然特点各异,但时刻照顾脾胃的临床思想却基本上是相同的。

生生法乎河洛,在在妙其屈伸。真诀无多,全凭领悟;奇功至广,试为详言。

吕真人曰:何谓生生法乎河洛?盖河洛不外顺生逆克以成化,自其五气之顺生者言之,则寓有欲顾子,先顾母,并有顾及祖宗之义,即清源法也。自其逆克者言之,则有欲除贼,先除引贼之贼,并除藏贼垒之法。究之合乎顺生者,固以生为生;即仿乎逆克者,亦以克而遂其生。用药之奥妙,总不外河洛之生生尽之,故曰生生法乎河洛。然生生之理,运用于五气中,更有统乎五气者,阴阳也。有阴阳则有屈伸。盖阳长则阴消,阴盛则阳耗,实天地之妙蕴。其互为盛衰,即所谓屈伸也,故曰在在妙其屈伸。用药苟能妙合乎阴阳之屈伸,则随所发而咸宜。盖人身中不外一阴一阳,即药品中亦不外一阴一阳。假如阳太长则阴必消,若不抑其阳使之屈,则阴从何而伸?阴过盛则阳必衰,若不佐其阳使之伸,则阴愈伸而阳愈屈,所以用药之妙,又以调阴阳之屈伸为要紧。虽云奥妙千层,而真诀无过合天地以取中,岂有多诀耶?但须从千流万派,一一推究而后可会其宗旨,非口耳之学所能会,必本一心之静,细推究而领悟之,即能领悟真诀之中则。其发用之功,自然广大无量。但人欲臻此境,其路究属蒙昏,实赖言以指之。方书未尝不言,但泛而无纪,如人海溟渺,不知其所终极,又将何以推寻其旨归,而尽乎广大之功?今所以复有待于详言,岂好劳哉?

疏:

此可以理解为中医哲学是中医的根本。所谓“河洛”,所谓“阴阳五行”,这些“真诀”皆是中华医道的精髓,也正是中医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节提出了中医哲学的研究方法:“虽云奥妙千层,而真诀无过合天地以取中,岂有多诀耶?但须从千流万派,一一推究而后可会其宗旨,非口耳之学所能会,必本一心之静,细推究而领悟之,即能领悟真诀之中则。”其中说明:一、要遍览中医典籍,一一推究并会其宗旨;二、“非口耳之学所能会,必本一心之静”,亦即“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之意;三、要有“大愿力”。可见,要研究中医哲学,用现在的语言来说,不具备中医学和中国哲学(尤其是道家)两大知识结构是很难研究深入的。具备了这样的知识结构,还需要有“大愿力”,即要发如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愿,才有可能成就此功德。此种“大愿力”学界是有先驱的——我的恩师罗希文先生个人独立完成600万字的《本草纲目》的英译工作,没有经费,没有助手,是在不被理解,几乎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完成的。与之可以比较的是:日本曾经由国家发起,组织三十多位专家,用了三十多年,花费几千万美元完成日译本的《本草纲目》。罗希文先生如果没有复兴中华医道之大愿,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或者说也不会着手此项工作。当此中医危机之状态,国粹凋蔽,太需要如罗希文先生般的民族文化脊梁,不计名利,不挂得失,甚至置身家性命于度外的人加入研究队伍。这样的人,在开始有十个、百个,中医也就有希望化“腐朽”为神奇。因为我们必须清楚,导致中医危机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可能热爱中医事业的人内部都还没有统一认识。其实挽救中医的突破口,有且只有“中医哲学”一途!如果说中医是最有可能在“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布局中担当先锋的角色,那么可以断言:中医哲学则是先锋的先锋!其中道理,本节云“其发用之功,自然广大无量”——钱学森于1988年在《中医通讯》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真正理解了,总结了以后,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体系,要引起科学革命。”——中医“要影响整个现代科学体系,要引起科学革命”,不是靠中医技术,而是靠中医哲学。而此“发用之功”,不正可谓“广大无量”吗?我们认为复兴中华文化,首先要复兴中医;复兴中医,首先要研究中医哲学。最基本的原因是:中医既有“道”,又有“术”,无形的文化的传播需要有形的载体,中医融摄了中华文化的精微,且又有“术”作为载体,因此最适合作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先头部队。

其或泉竭自中,物求润下,阴柔气原不振,得助则力可上行,独投而功难再著。

吕真人曰:何谓泉竭自中?泉即指人之阴海而言。泉竭者,阴海水涸是也。竭而曰自中者,乃阴海之水,日减一日,并不见渗漏而已竭也。阴海之泉,为生身之本,既至于竭,则不得不假药物以滋益之。所须究何物?惟润下之物可以济其竭,而使之复盈。何谓润下之物?即方书中所载,滋阴益肾等物也。但同是益阴之物,其中亦各有别,有纯阴者,有阴中阳者。阳若亢,则宜纯阴;阳若不亢,则阴中阳亦可用。若物性之刚柔,亦同此推。何谓阴柔气不振?阴柔者,指纯阴之品而言。盖纯阴之品,其气懦弱异常,欲其直达,而达之不速;欲其成功,而功难遽见。且其性常趋下流,不能上达,要他行而达于上必,须助以上升之品带之,则可以达于上,故曰得助则力可上行。但助以上升之品,要轻轻着手。因其性趋下,若大力引他上,上则反乎其性而无功,惟气上拥者不宜此法。至于阴中带几分阳,柔中寓刚等类,则不在此论。然又有不欲其上行,而欲其速者,则以刚柔兼施行之,总在相人阴阳之盛衰,以定法制之刚柔,不可卤莽用法也。何谓独投而功难再著?独投者,独力无佐之谓。盖阴柔之品,气既懦弱,使之独力支持,初投亦畧见些功,若频投则今日投之如是,明日投之亦复如是,日积月累,往往习惯而懦玩。功从何而著?非以其全无些功也,但不能见功于末路,致人生惑而思变。所以阴衰阳亢等症,不易痊者,即此意也。当阳太亢之时,欲佐一二分勇力之将而不可得,则不得不暂用阴柔。若能使之不亢,则速用勇将佐之。君懦臣勇,亦易见效,要在相时而动。倘时至而不知动,则亦一盲医耳;时未至而妄举,则亦一躁医耳。学者可弗静心考求者欤。

疏:

此细言滋阴益肾之法则。一、阳若亢,宜用纯阴之品;二、阳若不亢,则阴中阳亦可用;三、滋阴益肾之品,须“轻轻着手”,助以上升之品。由此可见,即使是需要“填补真阴”,在一派血肉有情之品的队伍中,佐入附子、肉桂草木无情之品以推动先天运化,防止药物阴敛收藏而不得发挥,是必要的。

汲水救焚,勿兼抱乎薪棘。

吕真人曰:何谓汲水救焚?盖焚者,即指人身中之火而言。人往往有一种种无根之火,甚而烧遍万千。欲以大力扑之,而扑无可扑。一扑则火灭,而生机亦与之俱灭。此种无根虚火,最要善治,不能以寒冱之药扑其火,惟贵以水制之。此法亦人人所共晓,即滋水以息火之法,谓之汲水救焚。然徒知水可制火,用汲水之法,往往不能见效,或火方息而旋燃者,此何以故?盖人之火焚,虽由水不济,而其伏根,实始于木之假盛,木盛则耗水,木盛亦益火,首恶实在此宫。一面耗水而火无制,一面益火而炎弥炽,故汲水救焚,必须顾定此宫,决不可使之动摇。人或以肝木之真衰,而并略佐乎木,殊不知木之假盛,未有不真衰,若一兼以佐木之药,则适足以助其假木之动摇,假木动摇,斯火弥炎,水反为火所强逼而愈涸,水愈涸而火愈不能制。其弊端之情由实如此。故滋水制火最忌动摇肝木。曰勿兼抱薪棘者,即不可以药动摇肝木之意也。薪棘即藉以喻动摇肝木之药。木若过盛,当汲水救焚时,且要伐之,岂可佐以动木之药?倘以动木之药佐之,岂不是抱薪救火耶?学者当慎之。

疏:

《黄帝内经素问》云:“无水者,不必去火,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唐·王冰次注,宋·林亿等校正《黄帝内经素问》“目录”,《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此在“壮水之主,以镇阳光”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反复说明兼治肝木的重要性。“盖人之火焚,虽由水不济,而其伏根,实始于木之假盛,木盛则耗水,木盛亦益火,首恶实在此宫。”“木若过盛,当汲水救焚时,且要伐之,岂可佐以动木之药?”这为中医临床治疗阴虚火旺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辨证视野。

引泉灌树,何妨提彼金锄?

吕真人曰:何谓引泉灌树?盖树者,指人之肝木而言。木之黄落多,因水竭不能灌溉其根;人之肝木枯而致血损,多是阴海先竭,不能滋润乎木之根本,故必待引泉以灌之。引泉者,即滋水以生木之义也。此法亦人所共晓,然但知引泉,而不计乎泉之所自生,则今日引之,明日复竭,何异以盂钵之水,提而往灌乎树根?水易穷而灌无尽,次次不休,何日了期耶?用药无了期,何以异是?所以灌树即须引泉,而引泉必兼开通乎泉路。泉路,即金能生水之谓也。或金实,则佐疏金之品;或金破,则使以补金之物。金即清理,则泉源自然滚滚而进,且无渴竭之虞。好比地下之水,自能滋润乎树根;又如沟渎之源源而来。故欲益水以为生木之资,必兼乎清金致水一策。其法乃尽善,不至旱干。曰提彼金锄者,即治金以益水之义也。金锄,乃田夫所藉以去土之物。试看农人引水灌其所植,无不负一金锄,故特借以为喻。其旨实清水源以长养木本之细密工夫。凡事皆有所推本,况用此药,本于五气之生克,安得不推究其所自始,而兼理耶?知此者可以言医矣。

疏:

滋水涵木:中医治疗学术语。即一种运用滋肾阴而达到牵制肝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肾阴亏、肝阴虚、肝火有余的症候。症见头晕目眩、眼干发涩、耳鸣颧红、口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男子遗精、妇女月经不调、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等,可用干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玄参、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药。

此在“滋水涵木”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说明“开泉”的重要性,“灌树即须引泉,而引泉必兼开通乎泉路”,如此“滋水涵木”,必须兼治肺金。

泽沛而土可滋生,佐以阳刚之用。

吕真人曰:何谓泽沛而土可滋生?盖土不得水以滋润,则干枯而不生物,在人中宫之土亦然。阴海水涸,则中宫之土枯而不能进食,又不能化物,症候一篇论之详矣。所以水实有关于中土,因水亏而土受病者,用药以益水为本,水益则土润之,土润自能化生,谓之泽渍而土可滋生。此法人其知之然。但知益水以润土,使之滋生,往往有土干枯兼冷者,徒益其水,只可滋润以免土之干枯,究不能去其土之冷,甚至愈益水而土愈冷,积久则土受湿,亦不能滋生,治亦犹之不治,此皆用法不知通变故耳。此等用法,虽不能离乎益水,实非徒益其水所能奏效,惟以益水为本,并加以暖土之药。或土已受湿,则兼逐土湿,但当按其轻重以定制宜之功,不得徒泥乎泽沛土生之常法。曰佐以阳刚之用者,即兼用暖土之药也。暖土之药,禀得阳刚之气,以此为佐,则泽沛而土不患其湿,亦并可除其冷,斯以水润土之妙用始全。观此节与上下数节,例可知辨五气有正变之不同,而和法亦因之差异焉。学者可勿细辨欤。

疏:

此即前卷所注“润暖”二字之内涵。

露垂而风堪止息,济以直劫之能。

吕真人曰:何谓露垂而风堪止息?风者,即指外袭之风而言。风每乘虚而入,惟其入因乎虚,则内之正气为他所屈而不能胜他,即世之阴亏而中邪气之症也。用药必须镇其阴,使正气立而后邪气方退,故曰露垂风息。露即指镇阴之品言,盖镇阴之品,其滋益乎阴,犹如露之滋润而下降,所以阴亏而冒袭邪气,非有镇阴之品,不能扶正气以逐之。然徒用露垂一法,亦难以见效,徒镇其阴,好比守营而不攻贼,贼终不能出境,邪气之久扰,何以异是?故必以攻邪之品兼而行之,即一面攻贼,一面守营之意。盖驱邪气之物,其功能直劫,故曰济以直劫之能。但直劫之药,如箭又如刀,其销烁阴府,捷于影响,用此法者,首贵按认分明,又要适可而止。因其阴亏,故须露垂;因其中邪,始用直劫。若按认不清及用之无节,则杀人如反掌。学者当细为究察,庶不至贻误也。

疏:

此言阴虚生风之证治:一、“镇阴”之品;二、熄风之品。如镇肝熄风汤。但需注意:镇肝熄风汤主要是针对阴虚阳亢,肝阳化风之症,所以“亢”的症状明显。如见头晕目眩,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成偏枯,其脉弦长有力等。

水四火三,原燎之秋宜忌;木五水二,林震之顷勿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