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古文字学讲义
1220100000023

第23章 文字的改革(8)

此云用降大福,承宗彝彝(宗彝为祭器,彝为养器)而言,用降者当指天言,与前举诸器皆认为祖先所降者不同。按《诗》言降福,多以为祖先之事(亦有以为天者),如《凫》云:“公尸来燕来宗,既燕于宗,福禄攸降。”《丰年》云:“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宫》云:“是生后稷,降之百福。”又云:“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凡此降福,皆以为祖先之事。至于降丧降畏,则与祖先无关,如《节南山》云“昊天不佣,降此鞠凶”,“昊天不惠,降此大戾”;《雨无正》云“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荡》云“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桑柔》云“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瞻》云“瞻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召》云“天笃降丧”,又云“天降罪罟”;在金文中亦如此:如大盂鼎云“畏天畏”;毛公鼎云“天疾畏”;师云“今日天疾畏降丧”;云“则唯辅天降丧”;禹鼎云“哀哉,用天降亦丧于下国”;凡此降丧降畏,无不认为天之所为。此点实与殷人不同。如《盘庚中》云“高后丕乃崇降罪疾”;又云“高后丕降与汝罪疾”;又云“高后丕乃崇降不祥”;其罚皆由高后降,高后即殷之先君。《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以赏罚分属祖与社,全是周人思想。殷以前无此观念。又《汤誓》云“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又云“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以罪罚属天,亦是周人思想。

金文妥用于祝嘏语中,有与对文者,如:

蔡作皇兄尹叔尊彝,尹叔用妥多福于皇考德尹惠姬,用眉寿绰绾,永命弥生,冬。——蔡

者作旅鼎,用鲁福(福作,即周孚卣用永之省文)用妥眉(?)录,用作文考宫伯宝尊彝。——者鼎

此妥字《诗》皆作绥。《》“绥我眉寿,介以繁祉”,绥介对文,绥与妥同,介与同。《载见》“绥以多福”,亦与“用妥多福”语同。毛郑《传》、《笺》绥皆训安,而此两处均无释。陈奂《毛诗传疏》于《》则释为安,而于《载见》则诠其义曰:“天乃予以多福”;盖绥于此,似以释予为安,然遍查旧诂皆无此训。按此妥字,当读如《士虞礼》“祝命佐食隋祭”之隋(各本皆作堕,胡培《仪礼正义》依《周礼》改为隋)。郑注:“下祭曰隋,隋之言犹堕下也。……今文堕为绥,……齐鲁之间谓祭曰隋。”隋祭之隋,《仪礼》今古文互有不同。据郑《注》此篇古文作隋,今文作绥。而《特牲馈食礼》“祝命祭”,郑《注》“堕与读同耳,今文改皆为绥,古文此皆为祭也”,是古文隋又作。此篇下文又云“佐食授祭”;郑又注云“妥亦当为,……今文或皆改妥为”,是此处古文为妥而今文为。又《少牢注》亦云“绥或作”,是妥绥隋,今古文多参差互不一致。按妥堕古同声字,同属透母鱼部,《苕溪渔隐丛话》曰“西北方言以堕为妥”,故得相通。堕有堕下之意,堕下犹言降。上举妥绥诸例,如均以降释之,则不至格难通矣。金文妥又与各(格)对文,如:

宁肇作乙孝尊,其用各百神,用妥多福。——宁

格,至也。至与降义亦相因(沈子它“用水(气)命,用妥公为寿”;妥亦当训降)。

俾,金文作卑,其义皆当为使。其用于嘏辞者如:

卑女,仓仓。——者钟

卑若钟鼓,外内剀辟……卑百斯男,而斯字。——齐夷

此卑女卑若,皆命令之辞(女若皆第二人称,女汝同,若亦汝也),自为祖先或天所命。其在《诗·天保》云“俾尔单厚”,“俾尔多益”,“俾尔戬谷”,《卷阿》云“俾尔弥尔性”,《宫》云“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亦俾尔连言。惟《载见》“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以绥俾对文。绥俾皆就予嘏者言。

使,金文作吏,其用为嘏辞者,如:

其吏(使)□多父眉寿考,吏(使)利于辟王卿士师尹友兄弟诸子昏(婚媾)。——叔多父盘

嘏辞使仅一见,其在《诗·楚茨》云“使君寿考”,亦仅一见,语亦略同。

《诗》于上举诸字外,有言诒者。《天保》云“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诒,金文未见。

三受

受者,承受之意。盖祝嘏之辞,先之以,继之以锡降,终之以承受。故或言,或言锡降,或言承受,仍是一事。金文言受者,如:

不(扬)皇公受京宗懿厘。——班

尹其亘万年受永鲁,亡竞在服。——尹卣

伯康作宝,用乡友,用王父王母,它它受兹永命,亡疆屯右。——伯康

用乡大正音,王宾,馔具以,弭仲受无疆福。——弭仲

虢姜作宝尊,用禅追孝于皇考惠仲,康屯右,通录永命,虢姜其万年眉寿,受福无疆。——虢姜

用作醴壶,用乡宾客,为德无。用孝用亯,用赐眉寿,子孙用受大福无疆。——曾伯壶

攻师□铸西郭宝四秉,用实旨酒,侯氏受福眉寿。——国差

虔敬朕祀以受多福……作钟……以邵(格)孝亯,以受屯鲁多厘,眉寿无疆。——秦公钟

作嘉宗彝,以邵皇祖严格,以受屯鲁多厘,眉寿无疆。——秦公

辟辟康,承受屯德,无疆,至于万亿年。——嗣子壶

此诸器言受者,多承祖先而言。惟尹卣、国差乃为其君祝福之辞。伯康、弭仲均养器,其所受,当承天而言(《诗》言受如“受天百禄”、“受天之祜”、“既受帝祉”、“受禄于天”,皆对天而言)。又受授古本无别,金文受亦有作授解者。如:

受余通录康屯右,广启朕身,于永命。——受钟

叔多父作朕皇考季氏宝攴,用锡屯录,受害福。——步叔父盘

受余连言,锡受对文,受皆当为授。言授仍为锡降之意,与受语意迥别(《诗》无作授解者)。

四其

金文每于铭文之末,对于所制之器,致其颂祷之辞,如: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噩侯驭方鼎

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亯。——

虢姜其万年眉寿,受福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亯。——虢姜

颂其万年无疆,日天子命。子子孙孙永宝用。——史颂鼎

颂其万年眉寿,臣天子,冬,子子孙孙宝用。——颂鼎

余其永万年宝用,子子孙孙其帅井受兹休。——录伯

其万年多福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亯。——史鼎

其万年冬难老,子子孙孙,是永宝。——殳季良父壶

其万年眉寿,□□是□,命无其(期),子子孙孙,保用之。——邾公孙班

其眉寿无基(期),子子孙孙,永保鼓之。——子璋钟

其眉寿以,万年无(期),子子孙孙,永宝用之。——邾太宰

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它它,寿老无,永保用之。——叔

其万年子子孙孙,永用亯孝于大宗。——兮熬壶

康其万年眉寿,永宝兹,用夙夜无台。——伯康

其万年永宝,用乡出内使人。——小子生尊

走其众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走

其子子孙孙,其永用之。——叔姬

叔其万年永及仲姬宝用。——叔

此类铭辞在金文中不胜列举。以上仅选其辞意较长者录之。其辞相错综,或与此复出者,则不录。其辞较简短者,如“子孙其永宝”、“其万年宝用”、“其万年用乡宾”、“其永宝”之类,亦不录。以上所录皆用“其”字以为拟议之辞。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云“其,拟议之词也”,“其、诸,亦拟议之词也”。又云“其,犹将也”,“犹尚也”,“犹若也”,“犹宁也”,将、尚、若、宁皆有拟议之意。甲骨文卜风雨田猎,每骈列两种拟议之词,刻于左右相对称之地位。一为肯定的拟议,曰“其雨”,“其遘大风”,“其获”。一为否定的拟议,曰“不其雨”,“不其遘大风”,“不其获”(参看胡光炜《甲骨文例》)。此等语法,在经传中仍然保存不少。如《易·否》之九五“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诗·伯兮》“其雨,其雨,杲杲日出”,《七月》“八月其获”;《书·盘庚中》“不其或稽”;《召诰》“不其延”;《洛诰》“叙弗其绝”;《左氏》僖十五年《传》“以德为怨,秦不其然”;《晋语》“多而骤立,不其集亡”;皆是。以文法言,此诸其字皆为副词。在动词静词之前(叔姬上其字为代词,下为副词),《马氏文通》卷六,谓“其”字有拟议不定之意者为状词(即副词),此即其例也。此诸其字,皆可视为肯定的拟议之辞。因其为肯定的拟议,故铭文中之“其”字,或省略之,如:

孙孙子子万年用亯祀。——

孙孙永宝,用夙夜亯孝于宗室。——叔

子子孙孙永保用之。——国差

永宝。——番生

此诸铭文,遂完全成叙述之词矣。

五眉寿寿考寿老万年万寿无疆无期

以生存为幸福,要为含生之类之所同。故金文中最普遍之嘏辞,即为寿考。所谓眉寿、寿老、黄,皆寿考之异辞。万年、万寿、无疆、无期,即所冀寿考之极致。

古称老寿为眉寿。《毛诗·七月·传》“眉寿毫眉也”,《南山有台·传》“眉寿秀眉也”,《正义》释之云“老者必有毫毛秀出”,皆以眉为眉目之眉。金文眉作,或从水作,或省作,从无作眉者。即《诗》“文王”、“申伯”之。《说文》从此,篆画均小有讹异。《说文》“,赤苗,嘉谷也”,《尔雅·释草》“,赤苗”,《郭》《注》:“今之赤粱粟。”舍人《注》“是伯夷叔齐所食首阳山草也”,舍人以为薇。眉、、薇古同声,同为明母脂部字,故得相通。谓之赤苗者,字又作,作。《诗·生民》“维维芑”,《传》“赤苗也”,《说文》禾之赤苗谓之,并明母字,亦得相通(眉又作麋,《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郑《注》“古文眉为麋”,《大戴记·王言》“孔子愀然扬麋曰”,《荀子·非相》“伊尹之状而无须麋”,均以麋为眉,麋眉亦同音字)。据此以《诗》之眉寿即金文之寿,自为甚当之解释。

《方言一》:“眉老也,东齐曰眉。”此当指眉寿之眉,训老盖其本义。《诗》“文王”、“申伯”,皆形容文王申伯之老。《尔雅》、《释诂》以为勉者,不免望文生训矣。

金文眉寿,万年,无疆,无期,每错综成文:曰“万年无疆”,曰“眉寿无疆”,曰“眉寿万年”,曰“万年眉寿”,曰“眉寿万年无疆”,曰“万年眉寿无疆”,曰“眉寿无期”,曰“万年无期”。凡此诸辞,在金文中,极常见。就其年代之可考者言,最早不过共王之世,约公元前十世纪顷。

西周金文据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所载,曰“万年无疆”者七器:

师遽彝铭称同时人有宰利,宰利与利鼎之利,当是一人。利鼎曹鼎,并有井伯其人。曹别一器称王在射庐(古共字皆作),即王时物。师遽彝之年代,当在共王或其相近之世。

大克鼎铭称其皇祖师华父在王之世,则此器必作于共王二、三代之后,夷厉之世。

小克鼎与大克鼎同为善夫克所作,当是一人之物。

伊同时有季其人者,亦见大克鼎,其年辈必与善夫克相当。

鼎所称制器年月,与小克鼎同,语亦大致相似。

史颂鼎及史颂与颂即一人。金文颂鼎壶与此诸器,其字体既相似,又为同年同月所制。史颂鼎丁巳日作,颂鼎壶既死霸甲戌日作,甲戌适后于丁巳十八日;如以丁巳为初吉(朔至八日),则甲戌适在死霸之时(二十三至晦)。颂鼎壶,与鼎、小克鼎,嘏辞语颇相似,似为同时之器。

虢季子白盘旧说均以为宣王时物,郭据《后汉书·西羌传》所引纪年,以为夷王时物。

曰“眉寿无疆”者二器:

不期旧说以为宣王时物,郭亦谓夷王时物。

伯克壶此称伯克与善夫克似非一人,其字体亦较晚出。即谓伯克与善夫克为一人,亦不过夷厉时物。

曰“万年眉寿”者三器:

颂鼎、、壶说已见前史颂鼎、下。

壶与鼎之,恐非一人。壶称其文考为厘公,鼎称其文考为伯;壶称其祖考作冢土于成周八,鼎称其祖考卜事;壶有井公右受王命,鼎井叔,如谓井公即井叔,则此两之地位悬殊实甚。又克钟有士,蔡有宰,一为士,一为宰,凡此均不能径指为一人。故此器之年代,尚不能相当比定。以字体论之,当与史颂诸器年代相当。

蔡同时之史失又见于谏、扬。谏称文考为惠公,与攸从鼎及称其文考同名,或即攸从之兄弟辈。攸从鼎、为厉王时物,此亦当相去不远。

曰“眉寿万年”者一器:

无惠鼎同时之徒南仲见于《诗·出车》,知为宣王时物。

曰“眉寿万年无疆”者二器:

兮甲盘兮甲字伯吉父,即《诗》之尹吉甫,兮其氏,尹其官,伯其尊称也。尹吉甫宣王时人,器又称格伐狁,亦与《诗·六月》合。

有王格于宣语,宣又见于虢季子白盘,或以为即宣王,或其以后时称。

以上十五器,皆共王以后之物,而厉宣之世,尤为盛行。据此亦可为金文断代的相对标准之一。即凡称述上举嘏辞者,皆当为共王以后之物也。

东周而后,此类嘏辞称引尤繁,其可供讨论者有二:一,《诗》中称引最多之“万寿无疆”,在金文中无论西周或东周均不见;其万寿二字连用者,亦仅见春秋时之三器。二,金文言无期者,皆偏于成周以东之春秋时器。以下当分述之。

金文言“万年无疆”,“眉寿无疆”,“万年眉寿无疆”,“眉寿万年无疆”,而不言“万寿无疆”。盖寿为寿考,万寿连属,实不成词。金文称万寿者三器:康叔云“其万寿永宝用”;伯百父云“用夙夕,用万寿”;其次句云“用万寿”;皆春秋时晚出之器(邾来住鼎云“万寿眉其年无疆”,文句错乱,应作“其眉寿万年无疆”)。万寿即万年眉寿之省称。遣云“万年寿”,邾公钟云“年眉寿”,一省眉字,一省万字。又《诗·七月》“万寿无疆”,《礼记·月令·孟冬注》引作“受福无疆”,《江汉》“天子万寿”,师作“天子其万年眉寿”。据此则《诗》之“万寿无疆”如非省称,即系误读。据金文言,万寿连文,仅春秋时器三见,足证春秋以前尚未甚流行。而《诗》之作者年代,又决不能晚于春秋之世,是知《诗》之万寿,当非省称,必为后人误读所致。盖金文从,与万之上部作者极相似,万寿即眉寿之误。金文有“眉寿无期”、“万年无期”,而无“万寿无期”、“万年眉寿无期”,亦可为一旁证。

无期之期,金文从日作,或作,或又从言作,或省作其、作,或借基为之,独无从月之期。经典从月之期,乃金文或之讹。金文言“眉寿无期”者九器,言“万年无期”者三器,计楚三器(王孙遗者钟、王子申盏盂、王子吴鼎),徐二器(儿钟、徐王子钟),许二器(子璋钟、许子师钟),齐一器(齐良母壶),邾一器(邾太宰子),苏一器(宽儿鼎),不详者二器(鼎、乙彝,似徐许之物),其地皆在成周以东。其字宛转匀称,又自相似,皆春秋时物。其他言无期者,如齐侯盘、、鼎、及庆叔曰“男女无期”,叔曰“寿老无期”,皆齐器;如邾公孙班镈曰“命无期”,为邾器;如公壶曰“受福无期”,为纪器;又皆春秋时齐东之物。《诗·》云“思无期”,为鲁僖公时诗。凡此皆无期语,春秋时盛行于东方之证。据此论之,《小雅·南山有台》之“万寿无期”,《白驹》之“逸豫无期”,其诗与《国风》颇近似,或即东周之作。

六三寿召公寿

三寿,经传仅见于《诗·宫》,而金文则数见:

先王其严在上,,降余多福,福余□孙,参寿唯,其万年,保四国。——宗周钟

晋姜用绰绾眉寿,作为亟,万年无疆,用亯用德,保其孙子,三寿是利。——晋姜鼎

作生饮壶,三寿,懿德万年。——壶

用眉寿繁厘于其皇祖皇考,若召公寿,若参寿。——者钟

金文三作参者,如召伯虎“公宕其参,女则宕其贰,公宕其贰,女则宕其一”,贰参字并见。是数字之用大写,在西周时已然矣。

《宫》“三寿作朋”,毛《传》:“寿考也。”陈奂《疏》:“三考义未闻,考乃老之误。张衡《东京赋》:‘降至尊以训恭,送迎拜乎三寿。’薛综《注》云:‘三寿三老也。’”按郑《笺》“三寿三卿也”,《礼运》“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疑郑本此为说。汉三老为官名。《汉书·高帝纪》(汉二年)“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之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后汉书·王景传》“父闳为郡三老”,是汉之乡县郡皆有三老。汉三老仅备咨询,无俸给(略如清季地方绅士之类),其制或为周代之遗。《左氏》昭三年传云“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三老冻馁,即不受禄之证。《礼记·文王世子》、《乐记》、《祭义》皆记三老五更之事,《白虎通》论养老之义云:

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天子临辟雍,亲袒割牲,尊三老,父象也。竭者奉几杖,据安车,软轮,供绥,执授,兄事五更,宠接礼交,加客谦敬,顺貌也。

此虽儒者缘饰之说,但三老五更为寿老者之称,则可无疑(更当是叟之讹字)。《左传》之三老,杜《注》云:“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以上。”按《左氏》僖三十二年传云:“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秦穆称蹇叔为中寿,则古时自有上寿中寿下寿三等之分也。

《宫》“三寿作朋”,仍是祈寿老之义,其辞与《天保》之诗多同。如:

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宫》

如南山之寿,不蹇不崩。——《天保》

《天保》之蹇,毛《传》云“亏也”,是《宫》之“不亏不崩”,即《天保》之“不蹇不崩”,同一;《宫》以冈陵譬寿,《天保》以南山譬寿,同二;据此言之,《天保》为祝寿之辞,则《宫》亦是祝寿也。《宫》之诗,上文云“俾尔寿而臧”,此后云“三寿作朋”者,前云寿,此云八十以上之寿,文义正相承。林义光《诗经通解·宫篇》释此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