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花犯·梅花》:“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同上,第609页。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入都为太学生,献《汴都赋》,赞美熙丰新政,擢为太学正。哲宗元祐间旧党主政,周邦彦被逐出京,任庐州(今安徽合肥)教授,知溧水(今属江苏)。哲宗绍圣以来,新党上台,历任国子主簿、校书郎、知隆德军(今山西长治)、明州(治今浙江鄞县)、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等。周邦彦政治上属新党一派,其宦海沉浮命运与苏门文人正好相反。周邦彦精通音律,徽宗间曾提举大晟府,所作词格律、法度精审,承前启后,影响深巨,有“词坛老杜(杜甫)”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吴则虞校点《清真集》第112页。之称。《花犯》一调,或即周氏为咏梅自度。作者对梅花进行了全方位的刻画,纵向上写出梅开花、落花到结实的一生,横向上写了梅的色彩、香气与姿态。但此词的亮点尚非对梅花的刻画,而是巧妙地把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咏梅之中,正如南宋黄升所说,“只咏梅花而纡余反复,道尽三年间事”黄升《花庵词选》卷七。。词中“今年对花”、“去年胜赏”、来日“梦想”三个时段的叠映对比,强烈地寄托了时序播迁、离合无常的深沉感慨,这是传统睹梅惊时、伤春怨逝之抒情意态的发展。清人黄苏评此词“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漠耳。忽借梅花以写,意超而思永”,并称“此为梅词第一”黄氏《蓼园词评》,《词话丛编》本。。
8高荷《蜡梅》
高荷,字子勉,江陵(今属湖北)人,江西诗派诗人。晚年为童贯客,官兰州通判,不为时论所许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历代诗话》上册第419页。。《蜡梅》:“少镕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全宋诗》卷一二六四。前两句是说蜡梅黄如蜡汁,香胜龙涎,后两句写花开。古人用蜡封书信作丸状以传递机密,取其易带且能防湿,蜡梅的花蕾形似蜡丸。一夜春风吹过,几朵花蕾坼苞开放,大概是春风有什么机密要从这蜡丸中探取,特意吹开的。这一想象新颖奇特,出人意表,写出了蜡梅花开的生机勃勃。
9朱敦儒梅词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老人,洛阳人,“虽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召至京师,将处以学官,敦儒辞曰:‘麋鹿之性,自乐闲旷,爵禄非所愿也。’固辞还山”《宋史》卷四四五。。南渡后,屡召不起,绍兴三年(1133)赐进士出身,历秘书省正字、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通判,十九年上疏请退,退居嘉禾(今浙江嘉兴)。朱敦儒虽为洛阳名士,但偏爱梅花。今存词中《念奴娇》一首梅词比较著名:“见梅惊笑,问经年何处,收香藏白。似语如愁,却问我,何苦红尘久客。观里栽桃,仙家种杏,到处成疏隔。千林无伴,淡然独傲霜雪。且与管领春回,孤标争肯接,雄蜂雌蝶。岂是无情,知受了,多少凄凉风月。寄驿人遥,和羮心在,忍使芳尘歇。东风寂寞,可怜谁为攀折。”《全宋词》第835页。此词主要赞美梅花的疏淡孤高,虽然与同时代的咏梅诗相比立意无奇,但放在词坛却颇为出众。其影响更大的是两首《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耐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篮舆处处山。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全宋词》第843页。两词一题《西都作》(又作《自述》),另一题《岁暮》(或《除夕》),均非专门咏梅,主要抒发放达闲逸的处士襟怀,但梅花都是其中重要细节。“且插梅花醉洛阳”和“纸帐梅花醉梦间”的生活情景,正是这位“清都山水郎”萧散疏放和闲淡自适之精神风采的典型写照,在林逋孤山闲吟的基础上加进了更多恣意脱俗的意味。绍兴二十五年(1155),朱敦儒以74岁高龄被秦桧强起为鸿胪寺少卿,教桧子作诗,时人作诗笑道:“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今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历代诗话》下册第662页。这一故事折射出朱氏咏梅之语在南北宋之交的广泛影响。
10陈与义题墨梅诗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病见昏花已数年,只应梅蕊故依然。谁教也作陈玄面,眼乱初逢未敢怜。”“粲粲江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相逢京洛浑依旧,惟恨缁尘染素衣。”“舍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上册第99-105页。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宋徽宗、高宗朝重要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南渡后官至参知政事。这组七绝五首约作于政和八年(1118)白敦仁《陈与义年谱》第45页。。张规臣,字元东,陈与义表兄。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花光仁老作墨花,陈去非与义题五绝句,其一云:‘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徽庙见而善之,召对擢用,画因诗重,人遂为此画。”从诗歌题目看,是和人之作,并非直接题画,也没有指明所咏墨梅的作者。陈与义早年交游唱酬多为汴、洛一带权奸王黼党派人士,这里咏的很有可能是当时新进之士颜博文(字持约)的墨梅,陈与义稍后有《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水墨梅花二首》白敦仁《陈与义集校笺》上册第317页。。宣和五年(1123)王黼党人葛胜仲把这组诗推荐给宋徽宗,大受赏识,即命召对,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时为元祐党禁、文禁后诗坛一片沉寂萧条之际,陈与义因诗得宠,一时名声大噪,同时也成就了咏梅史上咏梅幸遇的一段佳话。
这组诗主要着意于水墨写梅的变白为黑,别出心裁地展示独特的意境和风神。第一首入笔不俗,直言墨梅的貌丑神姝,并加以桃李俗艳作反衬。第二首以自己的病眼未能遽视来反衬墨梅的殊异。第三首最为精彩,以人拟花,花中有人,尤其是化用陆机“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意,虽属拾人牙慧,但联想巧妙而含意幽微。第四首赞美画家,引伯乐所见九方皋相马,但取神气不问牝牡之事,形容水墨写梅遗貌取神的独特造诣。据说宋徽宗特赏此首,大概正是作为丹青高手对“意足不求颜色似”的主张深有共鸣。陈与义的这一观点是继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苏轼诗集》卷二九。之后文人画“写意”观念的又一经典宣言,影响深远。而其发自墨梅评论,更成了画梅领域脍炙人口的格言。最后一首以林逋和齐己梅诗作比较,赞美墨梅深得林逋“疏影横斜”之意的观赏效果。五首构思各具机杼,新意迭出,虽有议论,但多精择意象巧妙比拟隐喻,因而颇具风神情韵,对后世墨梅诗、画两界影响都大。(二)南宋
1陆游咏梅
陆游(1125-1201),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之爱梅咏梅,心存志结,意高才健,成就显著,广为人知。陆游为人性格豪放,才力健举,情感浓挚,既具英雄气概,更饶诗人气质。而其一生遭时苟安,壮志无酬,仕宦断续波折,意气则激越不平。以如此丰富、强烈之性格意气写景体物,一山一水莫不即目成情,顾盼有意;一草一木莫不情感沉着,意趣分明。而其咏梅尤其如此,最大特色和贡献就在于将自己的强烈个性投注于梅,进一步丰富了梅花的“比德”之义,尤其是强化了梅花的坚贞气节和斗争精神。清人所说“写出性情气魄”《养一斋诗话》卷五,《清诗话续编》第四册第2076页。,也即此意。其代表性的作品有:
《雪后寻梅》:“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剑南诗稿》卷一一。作于淳熙六年(1179),两首一组,这是其中第二首。以高人、节士比拟梅花是陆游咏梅最常见的手法,出现次数较多的是“夷齐”(伯夷、叔齐)、“巢许”(巢父、许由)、屈原、苏武等。此诗正是其一,巢、许,相传为尧时隐士,尧欲让位给二人,皆不受。诗以两位远古隐士比喻,写出了梅花超凡脱俗、高雅幽逸的品格。
《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剑南诗稿》卷五○,“梅前”或作“梅花”。嘉泰二年(1202)作于故乡山阴,原六首,此为第三首。前两句写故乡山阴春来梅花满山盛开的景象。后两句设想如何可以分身千万,使每株梅前都有一个放翁。这一设想本源于佛教,唐代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河东集》卷四二。柳以此抒发登临思乡之情,凄楚刻骨。而放翁则写其爱梅之心,透过这奇特的愿望,将其对梅花的痴迷狂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性格的激越奔放,也跃然纸上。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宋词》第1586页。上片写梅花开放的孤独、落寞和凄凉;下片则写落花的从容和执著。前者所写重在外在环境,情绪是骚怨的;后者则强调内在品格意志,气格是坚贞的。这种对立的情形正是陆游一生怀才不遇之经历、特立孤傲之个性的生动写照,同时,这内外对比的结构鲜明地突出了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神韵。
2萧德藻《古梅》
萧德藻,生卒年无考,字东夫,福州闽清(今属福建)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曾任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令,于是定居境内屏山,自号千岩老人。仕途困顿,病贫交加,甚是沦落。其诗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等齐名。杨万里称其诗风“工致”,元初方回称其“苦硬顿挫,而极其工”方回《瀛奎律髓》卷六萧德藻《次韵傅惟肖》诗评。,但存世作品较少,不得全豹。其《古梅二绝》堪称代表:“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百千年藓着枯树,一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直愁斜日冻蜂知。”《全宋诗》卷二一○八。据同时代范成大《梅谱》记载,吴兴颇多古梅,此诗当作于定居乌程后。前一首以湘江妃冻立蛟背、海月冷挂珊瑚形容古梅的花枝怪奇,可谓形神俱似。而“妩媚”一词用唐太宗称赞魏征貌似“疏慢”却“妩媚”的话,更是含意深厚。后一首重点描写古梅的苔封花稀,开头一联句法和声律都较“苦硬”拗峭,深切古梅老成简淡的气格神韵。两诗后两句都幽情潜含,一叹知音之少,一说不求人知,从两个不同方面进一步表现了梅花的清苦和幽峭,也包含了作者一生困顿寥落、托梅自寓的抒情内涵。两诗揭示的老枝怪奇与萧疏古淡之神韵,代表了当时人们欣赏古梅的基本取向。
3黄铢《梅花》
黄铢(1131-1199),字子厚,号穀城,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早年师事理学家刘子翚,与朱熹为同门友。以科举失意,隐居不仕。《梅花》:“玉箫吹彻北楼寒,野月峥嵘动万山。一夜霜清不成梦,起来春信满人间。”《全宋诗》卷二三九七。前三句写冬夜楼寒、月冷、霜重,末句陡然一转,展现满目春意。所谓春意,正是所见梅花。通篇不着梅字,而梅之阳和勃发,意气阔大之气势,充沛有力,极其动人。
4刘翰《种梅》
刘翰,字武子,长沙(今属湖南)人。曾与张孝祥、范成大游从,又为高宗吴皇后侄、建康府留守吴琚门客。久寓临安(今浙江杭州),布衣终身,有《小山集》。《种梅》:“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惆怅后庭风味薄,自锄明月种梅花。”同上,卷二四一二。诗写江湖文人生活清贫,其寒碜的后院植梅装点,自成风雅。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选择的时间是月下,月下种梅本就有几分不寻常的意味,而称“锄月种梅”,造语新警,更添了几分奇思妙想。其构思与李贺《天上谣》“呼龙耕烟种瑶草”《昌谷集》卷一。相仿佛,李贺写的是天府仙国,而此处描写世间寻常艺植,便强化了高洁幽雅的意境氛围。这大概正是此句脍炙人口的原因。当时即得杨万里欣赏杨万里《诚斋诗话》,《历代诗话续编》第143页。,元人王恽、萨都剌、明人卓敬王恽《学圃亭》,《秋涧集》卷三○;萨都剌《赠来复上人四首》,《雁门集》卷四;卓敬《栽梅》,李维樾、林增志编《忠贞录》卷一。都把这句原封不动地搬入自己的诗中,可见人们对这一意境的喜爱。
5姜夔咏梅
姜夔(1155-1209),字尧章,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早岁孤贫,依姐姐居汉阳,后旅食于江淮一带。淳熙十三年(1186)游长沙,结识萧德藻。萧氏很赏识其文才,把侄女嫁给他,并带他到吴兴一带,居吴兴苕溪弁山白石洞下,友人称其为白石道人。晚年依张镃、张鉴兄弟,长期住杭州,所与交游多一时名流,如杨万里、尤袤、范成大、辛弃疾、楼钥、叶适等。一生布衣,过着江湖游士的清贫生活,擅长诗词,精通音律,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其生活之清苦、品格之清狷、才学之博雅在当时的江湖文人中都很有代表性。
在姜夔所处的时代,梅花的欣赏在士大夫文人中已成普遍风气,而作为江湖文人,对梅花的幽雅清峭更是情有独钟,加之姜夔长期生活的太湖和杭州一线艺梅颇盛,因此其诗词中咏梅之作数量较多。姜夔现存词84首,咏梅与探梅纪游之作19首,其他涉及梅花的作品9首。现存诗180余首,咏梅诗4首,其他涉梅诗4首。姜夔咏梅名作莫过于《暗香》、《疏影》二词。《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第48页。据作者词前自序,绍熙二年(1191)冬,应范成大之邀,姜夔往访石湖,居留月余,创作了这两首自度曲。很显然,题名取自林逋“疏影横斜”诗联,词之主题也在咏梅。范氏范村、石湖别墅艺梅颇多,又著《梅谱》,姜夔的创作灵感或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