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韩非子说故事(大众阅读系列)
1221600000096

第96章 仲尼去楚

故事原文

仲尼为政于鲁①,道不拾遗,齐景公②患之。黎且③谓景公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迎之以重禄高位,遗哀公④女乐⑤以骄荣⑥其意?哀公新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必轻绝于鲁。”景公曰:“善。”乃令黎且以女乐二八⑦遗哀公,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去而之楚。(《内储说下六微》)

注释

①仲尼为政于鲁:仲尼,即孔子,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参见本书故事33注①。为政于鲁,在鲁国做事。

②齐景公:春秋时齐国的君主,参见本书故事8注①。

③黎且:人名,齐景公的臣子。

④遗(wèi魏)哀公:遗,赠送。哀公,鲁哀公,春秋时鲁国君主,参见本书故事72注①。

⑤女乐:歌舞伎。

⑥骄荣:骄,骄傲。荣,通“荧”,迷惑。

⑦二八:十六人。古代歌舞分为两列,每列八人。又叫二佾。

故事大意

孔子在鲁国为官,把政事管得很好,道不拾遗。齐景公对此甚为担心。大臣黎且同齐景公说:“要除去孔子如吹毛般那么容易。君主何不用重金高官迎接他到齐国来,又向鲁哀公送去歌舞伎,以骄纵惑乱其意志。鲁哀公迷上歌舞伎后,必定怠于政事,孔丘必然劝阻,劝阻必然不为鲁哀公所容,被绝于鲁国。”齐景公说:“好主意。”于是命令黎且送歌舞伎十六人给鲁哀公,鲁哀公十分高兴,果然疏怠政事了。孔子劝谏,鲁哀公不听,孔子就离开鲁国去了楚国。

读后感

本故事实际是上则故事(故事95)的延续、诠释、补充。

本故事与上故事有如下的相同点:一、后者齐景公,前者秦王都忧虑对方国出了孔子、贤人,即出了人才。二、后、前两国的君主都想除掉对方国的人才,即孔子、贤人。三、后、前两个国家的君主都采用了某些手段、策略去除掉对方令他们“患之”的人才。

本故事与上故事也有区别处,主要区别在两国在为除掉对方国的人才所采用的手段、策略上,前者采用的是“深知之而阴有之(与该人才深交暗中控制他,据有他)”,要害是一个“阴”字;后者采用了两个手段、策略,一叫“挖”,通过“重禄高位”“迎之”;一叫“离间”,离间鲁哀公与孔子的关系,以除掉孔子,具体办法是,给鲁哀公送女乐,促使孔子谏,促使鲁哀公与孔子闹矛盾,使孔子最终离开鲁去了楚。

说后故事是前故事的延续,这表现在后故事继续着前故事所讲的内容,说人才问题的重要性。说后故事是前故事的诠释,表现在后故事清楚地诠释了人才的重要性重要在何处,鲁因为有了孔子,使鲁的社会里做到了“道不拾遗”。说后故事是前故事的补充,补充了为除掉对方国的人才所采用的手段、策略的多样性,除了“阴”以外,还有什么“挖”,什么“离间”等。

读完韩非上述两则故事后,我再次重复地说:“人才重要”,要“爱护人才”,要“用好人才”,要“善留人才”,让人才在建设我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