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222800000012

第12章 金田起义记(3)

丁酉年(1837)升天的幻象在洪秀全精神上起过很大作用。他把这一幻觉与《劝世良言》相印证,误以为这一幻觉确是他的实际经验,由此而启发了他宣传上帝教的极大热情。那时他对上帝教只有虔诚的信仰。但当制作《太平天日》时,他有意增加了这一幻觉的内容,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说自己是上帝所封的"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太平天日》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动员拜上帝会群众为拥护真命天子起来造反的需要。在经历了与王作新等短兵相接的斗争后,为起义而作准备需要加强加紧,《太平天日》明显具有这样的政治作用和实用意义。另一方面,制作《太平天日》也是为了应付拜上帝会内部问题的需要。尽管杨秀清、萧朝贵在天父天兄附体时能够代天父天兄发言,但现在洪秀全声明自己是天父的儿子,是天父亲自命令下凡拯救世人而为人间之主的,这自然具有更为优越的地位。

洪秀全、冯云山回到紫荆山。洪秀全审阅了一年多来拜上帝会中一些人神灵附体传言的记录,他肯定杨秀清、萧朝贵代天父上帝和天兄耶稣的传言是真的(据《太平天国起义记》第八节:"被洪秀全确认是真的神言中,最重要的是杨秀清、萧朝贵的神言。"(译文据英文原本重译)似乎除杨、萧而外,洪秀全所确认的,还有其他。此中情况现已不得而知。),同时也肯定了杨秀清先前对其他一些传言者的判断(参见《太平天国起义记》:"秀全乃按真理以审察各条而判辨各人之言孰真孰假。

如此,乃证明杨秀清之言谓:"此等辞句一部分是由上帝而来,一部分是从魔鬼而来的。""

(《太平天国》,第6册,866页)这段话曾被误解为洪秀全判断杨秀清的传言一部分来自上帝,一部分来自魔鬼。这是译文不够明确而造成的误解。这段话应译为:"洪秀全根据教义审察和宣布这些神言一部分是真的,一部分是假的。这样,也就肯定了杨秀清早已宣告过的它们"有一些来自上帝,有一些来自魔鬼"。")。自此,杨秀清、萧朝贵正式取得了这种地位和权力。这是拜上帝会内部力量变化的一大转折。

杨秀清参加拜上帝会的年份无明确记载。《太平天国起义记》在讲到会员超过两千且其数日增时,举出其中有卢兴四(Loo-Shing- Sze)、卢六、曾亚顺、石达开、杨秀清、萧朝贵,又说萧妻杨云娇为会中著名女教徒。卢六自是较早的教徒,而其他一些人入会却颇有先后。如杨云娇就不是较早的会员。她自言在丁酉年(1837)曾卧病灵魂升天,闻一老人对她说:"十年以后将有一人来自东方,教你拜上帝,要真心顺从。"这当然是一个别有作用的神话,但说明了杨云娇之信拜上帝当在1847年洪秀全第二次到广西以后。杨秀清入会后虽然热心而真诚,但直到冯云山事件以前并无事迹可记,洪秀全、冯云山同他也并无密切的关系。杨秀清是紫荆山人,但直到发生冯云山事件时,洪秀全、冯云山在紫荆山的活动记载中都未见杨秀清参加:

向上帝祷告选择险固处所栖身的,有洪秀全、冯云山、曾沄正、曾玉璟、曾观澜;

所选择的险固处所是卢六所在的村;

去象州捣毁甘王庙的,是洪秀全、冯云山、曾沄正、卢六、陈利;

陪同洪秀全去贵县赐谷村的,是曾玉璟;王作新拘捕冯云山时,拜上帝会出头抢夺的,是曾亚顺、卢六;冯云山被押时,发动会众捐款营救的,是曾玉珍(或曾玉珩)、黄玉崑。

由此可以看出,洪秀全、冯云山当时最接近的人是卢六和曾家父子弟兄。这并不奇怪。冯云山是由于卢六和曾玉珍家而得以在紫荆山传道生根的,而卢六和曾家父子确也很早就成了冯云山的信徒、拜上帝会的积极分子。洪秀全初到紫荆山,冯云山是他唯一的旧友,因而自然要依靠冯云山所接近的人。

洪秀全在冯云山被押桂平后,曾做诗以抒怀:

安得真兄真弟兮,共布大道于海滨?

安得同心同德兮,时同笑傲乎天真?

安得义胆忠肝兮,同安宇宙于太平?

东西南北兮,同予者何人?

云龙风虎兮,聚会者何辰?

天道不滔兮,上帝岂无亲!始终一德兮,何日得腾身?(《太平天国》,第6册,861页。)这首诗流露了洪秀全在当时唯一的亲密同志冯云山被捕后的怅惘之情和寂寞之感。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此时,杨秀清同他并没有密切的关系。

从1848年春天和秋天杨秀清、萧朝贵先后开始代天父天兄传言,特别是从1849年夏洪秀全回到紫荆山承认他们这种地位以后,杨秀清等才异军突起,获得了拜上帝会相当大的领导权,因而与洪秀全、冯云山有了密切的关系。此后,在拜上帝会内部居于发号施令地位的,实际上有:作为教主的洪秀全,作为拜上帝会开创者的冯云山,作为天父天兄代言人的杨秀清、萧朝贵。包括洪、冯、杨、萧和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等人的领导层的逐渐形成,大约也在此时,而曾家在拜上帝会的势力则相对后退,在领导层中未有曾家一人。

曾家是在乾隆年间从广东嘉应州迁到桂平紫荆山的客家人。开山祖曾良亨初到桂平,囊无分文,到第四代曾玉珍时,全族人丁繁盛,各有田产屋宇,境况已颇富裕。曾玉珍家对拜上帝会的开创是有贡献的。冯云山在他家教读数年,他的儿子曾沄正、侄子曾观澜、堂弟曾玉璟都曾是拜上帝会的积极分子。但他们一大家人在后来太平天国起义中的事迹都不显。曾玉璟曾从征至永安,在回家搬取家眷时被捕杀于桂平,是为太平天国革命而牺牲的战士。(参见《大冲曾氏家谱》。)曾玉珍之叔曾开锦"随洪秀全赴金陵,其后不详"(广西太平天国文史调查团:《太平天国起义调查报告》,90页,北京,三联书店,1956。)。曾玉珍之同族弟兄曾玉珩随征至南京,其后也无所闻。(参见简又文:《金田之游及其他》,25页,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金田起义后,清方奏报太平军头目中有曾三秀,据报是武宣东乡人,似与曾玉珍家族无关。曾玉珍之子曾沄正在早期是极活跃的青年:"曾玉珍子曾沄正颇有见识信德,一闻此情,即回心在天父上主皇上帝面前悔罪,遵守天条。他却信得真,不独不拜偶像,且时常侮弄偶像,人以为颠,他亦无猜疑焉。""曾沄正四处代传此情,大有功力。"(《太平天日》,见《太平天国》,第2册,645、648页。)但后来在太平军中却不闻其人。据说,金田起义时,"玉珍公为斯文中人,未去","(二弟)玉瑢、(三弟)玉琠及玉珍长子观恒、观光均入伍焉。惟曾氏叔侄诸人只随军出至江口墟,即折回本村,因不喜欢太平男女分隔之军律云。"(简又文:《金田之游及其他》,25页。)如果确是这样,曾家一些人似乎缺少真正参加革命的坚韧性。他们在拜上帝会中地位的后退,应该说是有利于积极准备革命密谋的。

领导核心和基本群众队伍的形成,是发动武装起义的重要条件。

关于领导核心,李秀成说:"所知事者,欲立国者,深远图为者,皆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天官丞相秦日昌,六人深知。除此六人以外,并未有人知到(道)天王欲立江山之事,其各不知。"(《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这是基本的情况,但随着起义准备工作的进展,了解这种意图的人当然还会扩大。就李秀成所述及的几个人来说,洪、冯、杨、萧、韦、石六人是更内层的核心,而秦日纲等则不在内。

关于洪、冯、杨、萧、韦、石六人,史有结为异姓兄弟之说。这是中国民间和江湖上结义聚盟的传统方式,但具有上帝教的特色,即六人都假托为上帝的儿子。时人记载说:

谓耶稣为天父之第一子,天贼为第二子,南贼为第三子,东贼为第四子,北贼为第五子,西贼妇杨(洪)宣娇为第六女,翼贼为第七子。(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见《太平天国》,第4册,652页。)

或以为洪宣娇排列为天父第六女为不足信,应是萧朝贵行五,韦昌辉行六。太平天国文献也有统称六人为兄弟者:

天兄是天父之太子,天王是天父之第二子也。

自我兄弟五人(杨、萧、冯、韦、石)赖蒙天恩主恩,授封为王,恭承天父亲命,下凡辅定真主。(《太平救世歌》,见《太平天国》,第1册,241~242页。)

朕同胞等皆是亲承帝命下凡顶天父天兄纲常者。(《天父下凡诏书二》,见《太平天国》,第1册,48~49页。"朕同胞等"指洪、杨、萧、冯、韦、石六人。)

这是说,他们五人也是天父上帝的儿子,受命下凡来辅佐二兄洪秀全的。这里似乎并没有洪宣娇的地位。实际上,洪、冯六人既要假托上帝之子结为弟兄,但萧又是洪的妹婿,所以只好以洪宣娇为上帝之女而又称萧为"帝婿"、"贵妹夫",这种伦理名分上的错乱,也不暇深究了。

这六人的弟兄次序和起义后的职位次序是不一致的。在弟兄次序方面,是洪、冯、杨、萧、韦(或韦、萧)、石。这种次序是以年齿还是以入会先后排列,很难确定。以冯、杨、石的弟兄次序而论,两说都可通。至于职位次序,起义时杨、萧就在冯云山之前了,永安封王又进一步确定了杨、萧、冯、韦、石的次序。(太平天国自永安封王以后,天王洪秀全以下,其地位顺序自应为东王杨、西王

萧、南王冯、北王韦、翼王石。但在永安封王以前,他们五人都统称王爷,其职位,杨秀清为中军主将,又称军师,自应居首。其余的主将,按照前后左右的次序和左辅高于右弼的例证,其地位顺序似为萧(前军主将)、冯(后军主将)、石(左军主将)、韦(右军主将)。但封王时,韦昌辉封北王,高于石达开。)

这个六人核心集团的形成,应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五月洪秀全、冯云山自广东回到紫荆山以后。在冯云山事件以前,极不可能已有这样的核心。不然,虽然洪、冯离开了紫荆山,拜上帝会内必不至于发生各借神灵附体来争夺领导权之事。而且,杨秀清、萧朝贵的地位被洪秀全承认,也是在此以后。至于他们六人都称为上帝之子,可能还要更晚一些。洪秀全扩大上帝的家庭,说自己是上帝次子,这是对西方基督教教义之一大改变。洪秀全回到紫荆山,承认杨、萧为天父天兄的代言人,这使洪、冯、杨、萧结合在一起,但从代言人进而为天父之子,进一步扩大上帝的家庭,这大概已是起义前夕之事了。(洪秀全在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七月十九日茶地诏旨中称杨秀清等为"胞",这是现存的太平天国文献中洪、杨等以弟兄相称的最早记录。"胞"之一词后期扩大至于陈玉成,李秀成等,其意义似与早期不同。)

形成这样的六人核心,当然不是偶然的。

洪秀全是上帝教的创始者。广西拜上帝会虽然不是他实际建立的,但冯云山在建会时宣扬了洪秀全和他丁酉年(1837)升天的故事,因而广西的会众人人都知道他,使他在会中早已享有很高的威信。后起的李秀成回忆他在起义前所闻知的情况说:"有一日天王忽病,此是丁酉年之病,死去七日还魂。自还魂之后,俱讲天话,凡间之话少言。劝世人敬拜上帝,劝人修善……每村每处皆悉有洪先生而已,到处人人恭敬。"(《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洪仁玕叙述洪秀全在拜上帝会中的地位说:"人人都承认洪的优越地位,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实施权威,在众多的各类人中实行严格的纪律。"(《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九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尤其是,他同冯云山首先秘密筹议革命大事。洪秀全之成为拜上帝会密谋起义的首领是必然的。

冯云山是拜上帝会的实际创立者。他家住广东花县禾落地村,距官禄仅数里,家境富裕,少读经史,是洪秀全的密友。自信拜上帝以后,为传教和密谋革命大事,在广西辛勤工作几年如一日。"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71页。)他是拜上帝会密谋大事的灵魂:"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忠王李秀成自述》,影印本。)冯云山当然是这个核心的中坚分子。

杨秀清是紫荆山内鹏隘山(又作平隘山,太平天国官书多写作平在山)新村人。原籍广东嘉应州,迁到广西桂平紫荆山已有数代。幼失父母,家境贫困。太平天国官书上说他"生长深山之中,五岁失怙,九岁失恃,零丁孤苦,困厄难堪"( 《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70~371页。),是至贫至苦之人。

萧朝贵原籍武宣,后移居鹏隘山,与杨秀清比邻而居。"僻处山隅,自耕而食,自蚕而衣,其境之逆,遇之啬,难以枚举"( 《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70~371页。),也是寒苦之家。萧朝贵之妻杨云娇是拜上帝会之活跃分子,会中有"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娇"之说。洪秀全之妹宣娇后来嫁给萧朝贵,萧、洪之间增加了密切关系。(萧朝贵之妻后来何以是洪宣娇,历有不同的猜测。或以为杨云娇去世,洪秀全以妹嫁萧为继妻。钟文典《试说洪宣娇》(载《广西师院学报》,1980(1))以为洪宣娇即杨云娇,后由洪秀全认为义妹而改姓洪,称洪宣娇。)

杨秀清、萧朝贵都是紫荆山人,而紫荆山是拜上帝会的发祥地和主要基地。紫荆山在桂平县之西北,周围五百余里,北连平南、永安诸山,西通武宣、象州界。层峦叠嶂,丘陵丛杂,中包村庄田地,有汉、僮、瑶居民数千人,而以汉族的客家人居多。由于地少山多,山内很多贫苦人民以种山烧炭为业。直至今天,山区内还遗留有数以百计的当年烧炭的炭窑。杨秀清本人即以种山烧炭为生,萧朝贵也是"在家种田种山为业"。他们同山区内大多数会众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杨秀清,虽然家境贫寒,"而庐中常款接侠徒,以卖炭钱负竹筒入市沽酒,归而飨客。道上,时引声浩歌,有掉臂天门之概"(民国《桂平县志》卷四十一。),是富于社会阅历和有组织才能的人,因而能够逐渐成为紫荆山会众的首领。杨秀清、萧朝贵之所以成为密谋起义的核心分子,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作为紫荆山会众代表的实力身份。

韦昌辉是金田人,其先世从广东迁来。金田是离县城五十里的小村,地处紫荆山麓,当紫荆山出风门坳进入平原地区的边缘。韦昌辉之父韦元玠颇有田产,韦昌辉本人是"监生",在起义时还是二十几岁的青年。为人机敏,有见机灵变之才。他参加拜上帝会约在1848年。入会后,以家产资助革命,"不惜家产,恭膺帝命,同扶真主"(《天情道理书》,见《太平天国》,第1册,372页。),其家族中也多有参加拜上帝会者,对起义的准备和实现很有贡献,因而也隐然成为拜上帝会中的一大势力。

贵县西北有龙山山区,也是拜上帝会的基地之一。它是由龙头、鹿班、平天、三义、白花、六乌诸山连接而成一个布袋形山区,富于银矿,山内居民多习采矿。"道光年间……逆匪冯云山遂由大墟入北山里龙山中,潜到开矿之处,纠串匪徒拜会。"(光绪《贵县志》卷六。)石达开的故里奇石墟那帮村就在这个山区的东北。石达开先世从广东迁来,其本人"家富读书,文武备足",是有才能的年轻人,起义时还不到二十岁。石达开在山村里是露头角的人物,有轻财好义的名声。他之所以成为核心集团之一员,除了由于不惜家产资助革命外,还由于他是山区客家人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