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
1222800000008

第8章 "拜上帝会"释论(2)

起初,当他们的目标只不过是宗教的时候,他们满足于"上帝会"的简单名称,但一当他们决定驱逐可恨的满洲君主和铲除妖魔制度,使整个国家组成为一个"太平"帝国时,他们采用了"太平天国"的名称。(E.G.Fishbourne,ImpressionsofChina,57页。)

后期参加太平天国革命的英国志士呤唎说,在永安(今广西蒙山县)时期,"太平天国"代替了"拜上帝会":

洪秀全转移兵力,攻克永安。他的部下在这里拥戴他为皇帝。……他封他们四人为南王、东王、西王和北王……自此以后,废弃拜上帝会的名称,建新朝代号为太平天国。([英]呤唎著,王维周译:《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39页,北京,中华书局,1961。)

根据他们的理解,太平天国建国以后,就取消了"拜上帝会"。由于"拜上帝会"的存在时期不长,还由于在它的存在期间"入会"和"入教"几乎意义相同,所以除韩山文的书以外,太平天国后来追溯其早期历史的文献也就只谈到洪、冯如何劝人信拜上帝而没有如何劝人"入会"的字句了。

三、"拜上帝会"宗教的源头

讨论"拜上帝会"宗教的源头,可以包括两方面,一是教义的思想渊源,二是与外国基督教接触的始原事实。这里主要谈后一方面。

太平天国起义前,在宗教上与洪秀全、冯云山最有关系的,是梁发和罗孝全。

梁发是广东高明县人,原做雕版印刷工,1816年受洗为基督徒,后被立为传教士。他所写的《劝世良言》,是洪秀全宗教知识最初的和基本的来源。《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述,他在1843年潜心细读此书,把六年前病中的幻梦与此书内容结合起来,遂大觉大悟,如梦初醒,自觉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和永生快乐之希望,认为此书是上天特赐给他的,从此使他开始了生命的新阶段。洪仁玕、韩山文叙述的洪秀全的这一经历,为太平天国的官书《太平天日》完全证实。《太平天日》记洪秀全1837年病幻中升天时上帝对他说:"尔下去凡间,还有几年不醒。但不醒亦不怕,后有一部书畀尔,对明此情。既对明此情,尔即照这一部书行,则无差矣。"洪秀全将《劝世良言》"反复细勘"、"如梦初觉",乃作感悟悔罪诗。洪秀全对《劝世良言》的重视,《劝世良言》对洪秀全产生宗教信仰之重要,明确记载于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冯云山、洪仁玕都是由此而信拜上帝的。洪秀全、冯云山在第二年(1844)春就"出游天下,将此情教导世人",先到达广西贵县,继而冯云山一人深入到桂平紫荆山。可以看出,冯云山在紫荆山组织"拜上帝会",《劝世良言》即其宗教知识的来源。不仅如此,《劝世良言》甚至可能是"拜上帝会"这一名称的来源。《劝世良言》卷二:"天国二字有两样解法:一样指天堂永乐之福……一样指地上凡敬信救世主耶稣众人聚拜神天上帝之公会也。"邓嗣禹认为,"拜上帝会"的名称就可以看做这后一句话的缩写。

洪秀全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二月初偕洪仁玕到广州,从美国浸信会传教士罗孝全学道三个多月。《太平天日》说洪秀全"与花旗番罗孝铨共处数月。主历将《旧遗诏圣书》、《前遗诏圣书》细览"。洪秀全至此始得读《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在此期间,洪秀全还可能读过罗孝全编写的一些传道书。他离开罗孝全处即去广西,找到了冯云山。他所新获得的宗教知识必然对业已成立的"拜上帝会"产生影响,丰富它在宗教方面的内容。《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拜上帝会"的仪式中有唱赞美诗一项,即得自罗孝全处。"拜上帝会"宗教的源头是梁发、罗孝全,这是信而有据的。

但近年来有一种新的看法,认为洪秀全或冯云山同郭士立有过接触,这对"拜上帝会"有着重要影响。

郭士立是普鲁士传教士,受荷兰布道会派遣于1827年到东南亚,1831年起在中国沿海航行传教,鸦片战争中任英国官员的翻译和中文秘书,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是一个有关系的人物。他在19世纪40年代初着手建立名为"汉会"的独立于既有教会之外的中国教徒团体,利用他们深入到中国内地传教。这种传教方法与当时其他外国传教士不同,以其尽量适应中国习俗,利用中国教徒,据说在华南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据"汉会"自己的报告,1845年有会员210人,1849年有会员1800人,1846年在华南有十三处活动的点,1848年在广西有六处活动的点:桂林、柳州、梧州、浔州(桂平)、南宁、太平。

太平天国起义后,据当时一些外国人的访问报告和报道,曾从郭士立受洗的不少"汉会"成员参加过"拜上帝会",他们甚至"经常出入郭士立家,听他谈话"。特别是报道说冯云山也是"汉会"成员,他在1847年或1848年在香港同郭土立在一起,从郭士立受洗,郭土立通过"汉会"的中介,在"建立拜上帝会方面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外国研究者根据这些报道认为,"拜上帝会"与西方基督教之间,除梁发的《劝世良言》和罗孝全以外,还有第三个接触点,这就是郭士立及其"汉会";在"拜上帝会"核心中,"汉会"以及从"汉会"得来的思想影响最为强烈。(参见P.Clarke,TheComingofGodtoKwangsi,中译文见《太平天国史译丛》,第1辑。)

这是一个重要的但我们现在还难以证实的问题,特别是冯云山和郭士立的关系。既然"汉会"在19世纪40年代有这样多的会员,并且桂平还是它的活动点之一,"汉会"一些成员参加"拜上帝会"是十分可能的。随同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的费熙邦船长报道说,镇守镇江的罗大纲、吴如孝曾在广州帮助修建一座小教堂,暗示说他们是"汉会"成员。(据P.Clarke前引文注称,除费熙邦外,还有船队另一成员斯普拉特中尉(Lt.Sprat)和后来以所谓"奥斯本舰队"著名的奥斯本(S.Osborn),都谈到罗大纲、吴如孝曾是"汉会"成员。)他们的这一经历我们过去从中文史料中并无所知。以罗大纲而论,我们历来知道他原是天地会系统的,金田起义时参加太平军,不仅不知道他与外国传教士有什么关系,而且也认为他没有参加过"拜上帝会"。关于吴如孝,《贼情汇纂》说他"初为洋商司会计",费熙邦等的报道也超出了这一范围。但根据最近发表的罗大纲、吴如孝致"大英国文武公卿"的照会原件,他们早年确曾认识一些外国人,在广州共建礼拜堂,共拜耶稣。(参见齐钟久:《罗大纲、吴如孝致英使文翰的照会》,载《文物》,1979(8)。照会中说:"况回首当年,某等偕百麦、义律、文景诸公在广东建礼拜堂,共释(?)天兄耶稣"。"释"字疑误。但原件照片太小,制版模糊,难以辨识。据此信英译本的回译,"释"应为"拜"。这份照会早经简又文回译,但我只是在原件发表后才引起重视。)这就是一件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事实,尽管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所了解的资料不足,难以具体论列。至于冯云山同郭土立,《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日》等文献从未出现过郭士立的名字(据费熙邦说,郭士立为中国人所知的名字是卢斯立。但太平天国文献中也未见此名字。),当然更没有提到他们有过传道受洗的关系。郭士立的"汉会"建立于1844年。根据太平天国方面文献所记冯云山的行踪,他从1844年春起即去广西,直到1848年夏被拘出狱后回广东找洪秀全,整整四年都在广西,没有记载曾去别的地方。至1848年冬,洪秀全回花县,两人又在一起。难道冯云山在洪秀全回到花县前的几个月中曾去香港见郭士立并受洗吗?(费熙邦报道说:"冯云山除一个短时期外,一直在广西同洪秀全巡回传教直至革命开始,在此短时期中,据说他去拜访了郭士立。"见ImpressionsofChina,55页。但也是疑似之词,并无确实根据。)太平天国起义后冯云山之弟冯亚戊被清朝官吏拘捕,供述冯云山道光二十四年(1844)后的行踪,说他在"道光二十四、五、六年(1844-1846)在本省城往来抄写蓝本","二十七年回家闲住到五月间前往广西地方",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月回家,十一月复去广西。这与《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日》等文献所记冯云山的活动有很大不同,显然是为了应付清吏而对冯云山在广西的活动有所隐瞒,但就在这份行踪表中也没有去香港的踪影。因此,就冯云山"拜上帝会"与郭士立有关的看法而论,只能认为是不可信的,至少是根据不足的。

四、"拜上帝会"宗教要旨

冯云山建立"拜上帝会"时,"凡入会者皆毁除偶像而拜上帝"。拜上帝、除偶像,这是入会的根本条件,也是"拜上帝会"教义的主要之点。太平天国的宗教在十几年中有不少变化发展,但"拜上帝、除偶像"这一点是在洪秀全、冯云山初读《劝世良言》时和在"拜上帝会"时期就已确立并始终不变的。

基督教是对古代犹太教的革新和继承。犹太教以耶和华为上帝,为独一真神。古犹太人幻想上帝派遣"弥赛亚"降临,做他们的"复国救主"。基督教也奉耶和华为上帝,但以为耶稣即"弥赛亚",即"基督",即救世主,耶稣体现了上帝。所以,基督教是以基督为中心的,他们的上帝观与古犹太教不同,是耶稣的上帝观。但梁发《劝世良言》一书却承袭了不少犹太教的上帝观,即以上帝为主体,耶稣的活动只是这种上帝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参见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宗教考》。)

洪秀全、冯云山完全接受了梁发的观点。"拜上帝会"是名副其实的"拜上帝教",是以上帝为中心而不是以基督为中心;耶稣的地位受到尊崇,但并不突出。我们试看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等早期作品,强调上帝是独一真神和拜上帝、不拜邪神的必要,而对耶稣甚至没有提到。

巴色会1868年6月的一份传教杂志记述了广东清远人李正高的一些事迹。据报道,洪秀全曾在李正高的外祖父家任教,李正高的父亲是洪秀全的好朋友,李正高自己也常同洪秀全谈论宗教问题。报道没有说李正高父亲的名字,他很可能就是最先读《劝世良言》并与洪秀全同佩"斩妖剑"的李敬芳。报道中有这样一段:

洪秀全同李正高特别讨论了禁肉食和禁拜偶像的好处。正高记得洪常常谈到上帝战胜魔鬼的权力。他也谈到过耶稣,是天兄,宽恕人的罪恶,但这不是洪的思想中的主要题目。

李正高后来自己认为,他对基督的信念,得到了一种"歪曲的观点"。"在洪秀全的影响下,他了解了关于上帝的权能和偶像虚妄的教导,但没有了解罪和通过基督恕罪。"(CarlT.Smith,NotesonFriendsandRelativesofTaipingLeaders.)

冯云山创立"拜上帝会"的宗教知识直接来自洪秀全,因而"拜上帝会"也突出上帝而缺乏基督的观念。如前所述,"拜上帝会"入会的基本条件就是拜上帝、弃偶像。《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述"拜上帝会"入会受洗的仪式,受洗者在读忏悔书并焚化以达上帝神鉴以后,须同意"不拜邪神,不行邪事,谨遵天条"三点,无一涉及耶稣基督,也表明了这一点。

"拜上帝会"入会入教条件中有"遵守天条"一项。太平天国的所谓天条,即《旧约全书》中所记上帝授予摩西的十条戒律。《劝世良言》提到此事,"神天上帝在山岭降下十条圣训,授予摩西",但并未具体列出十条圣训的内容,而只是在不同的章节中提到了上帝的戒律,也没有"天条"之名。

"拜上帝会"从何时起有了"天条"之名和十款天条的内容、文字?据某些太平天国文献,"天条"之名似乎很早就出现了。《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洪秀全、李敬芳读《劝世良言》后自行施洗,向上帝许愿"恪守天条";《太平天日》记洪秀全全家向上帝悔罪,"遵守天条",这是1843年的事,《太平天日》记曾沄正回心悔罪,"遵守天条",这是1846年的事。但这都是对前事的叙述,不能肯定这就是当时的语言。据《太平天国起义记》和《太平天日》引载的洪秀全在1843年和1844年的两首宗教诗,诗中有"圣诫"、"上帝诫条"字样,并未称为"天条",这可以说明洪秀全当时只知道《劝世良言》零星告诉他的上帝之诫,太平天国文献中叙述他们那时已许愿遵守"天条",应是把后来才明确的事情加之于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