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三月英公使文翰访南京,获赠太平天国印书十二册,其中之一即《创世传》前二十八章本一册。他报告说:"此书所异于其他各册者,则以其封面系黄色也。"牛津所藏的这一册,应即是太平天国赠与文翰之版本,可能为世上所仅存者。
(3)法国昂古莱姆图书馆 藏三卷三册
《创世传卷一》、《出麦西国传》卷二,封面文、式均同(1)。《出麦西国传》卷二末页书口刻"卷上"之误亦同。"书目"各有十四部。又有《户口册记》卷四一册,无封面,"书目"有十四部。
(4)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四卷四册
四卷四册为:《创世传》卷一,《出麦西国传》卷二,《利未书》卷三,《户口册记》卷四。"书目"各有十四部。据曾访问太平天国的西方人士报道,从1853年4月太平天国开始出版《旧遗诏圣书》以来,至同年6月已出版《创世传》、《出麦西国传》、《利未书》、《户口册记》、《复传律例书》、《约书亚书记》六卷。今所存者唯前四卷。以上各图书馆所存各册,除牛津藏半卷一册外,"书目"均有十四部,是此四册均刻印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中期实行"书目"制度稍后。
14.《新遗诏圣书》
即《新约全书》。太平天国于癸好三年中期开始出版,所据亦可能是郭士立译本而稍有文字改动。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卷一册
《马太传福音书》卷一一册,编号15116.C.23。封黄,封外无字,封内署"三年新刻",题书名《新遗诏圣书》,有纹饰。"书目"有十四部。
(2)法国昂古莱姆图书馆 藏一卷一册
《马太传福音书》卷一一册。封面署"三年新刻",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卷一册
《马太传福音书》卷一一册。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新遗诏圣书》在"书目"次序上为第十四部,它的卷一《马太传福音书》"书目"有十四部者,当为初刻本;(2)、(3)"书目"各有十五部,应是稍后续出。
15.《钦定旧遗诏圣书》
即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后期将《旧遗诏圣书》据己意加以修改、批注者。仍署《旧遗诏圣书》始刻年份,在"书目"中不另立目。
不列颠图书馆 藏六卷
《创世传》卷一、《出麦西国传》卷二、《利未书》卷三、《户口册记》卷四、《复传律例书》卷五、《约书亚书记》卷六,被合订为一厚册,编号15117.E.20,封面有二,均黄纸双折。封外左上贴长方红纸,刻印龙凤纹饰及"钦定旧遗诏圣书卷之","之"下墨书"一"。封内刻"……三年新刻"及龙凤纹饰,中直刻书名《钦定旧遗诏圣书》。由此可推知,六卷都应各有封面,各册单行。《钦定旧遗诏圣书》刻有洪秀全批注多处,其中,洪自以为是《圣经》中的人物,发挥了很多怪想,还有很多修改。除改"国"为"郭"、"王"为"侯"、"王宫"为"侯衙"等由于对前代、外国的贬抑而改动的字句外,还改动内容,如《创世传》,"遂接其妇在王宫内也,且缘其妇厚待亚伯兰"中"厚待"改为"欲杀"、"遏(去走)作此事施我耶"改为"尔诚上帝厚爱我"、"缘何不称云乃吾妻,为何称之为妹哉,致我娶之为妻"改为"缘何我娶尔妻为吾妻,无何而皇上帝降重灾与我也"等等。
此部《钦定旧遗诏圣书》"书目"有二十九部,是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以后的印本。
16.《钦定前遗诏圣书》
即洪秀全将《新遗诏圣书》据己意加以修改、批注者。太平天国原称《新约全书》为《新遗诏圣书》,后期改称《前遗诏圣书》。这可能是洪秀全以为他本人得到的上帝启示才是最新的。《钦定前遗诏圣书》仍署《新遗诏圣书》的始刻年份,并不另列"书目"。
不列颠图书馆 藏二十六卷《钦定前遗诏圣书》应包括全部《新约全书》二十七卷,今本缺第三卷,被合订为一厚册,编号15117.E.19,封面黄纸双折,封外左上贴长方红纸,刻印龙凤纹饰及"钦定前遗诏圣书卷之","之"下墨书"一"字。封内刻"……三年新刻"及龙凤纹饰和书名《钦定前遗诏圣书》。封面右下贴白纸条,墨书"前遗诏八本缺第三"字样;所缺系《约翰传福音书》一卷。《钦定前遗诏圣书》书眉刻有洪秀全批注多处。文中内容文字,以与现在《新遗诏圣书》比较,也颇有改易,如"耶稣"改 "基督"、"吾"改 "朕"、"天使托梦"改"上主托梦"等。其他各卷,虽无可对照,但他们多有铲版修改的痕迹。由此可推知,现存的《钦定前遗诏圣书》之前,必有旧版。今本"书目"有二十九部,应是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以后的印本。
17.《建天京于金陵论》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诸文臣所撰论建都于金陵的必要和优势的短论汇编。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31,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九部。本册纸质、印刷极差。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2,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一部。
(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一部。
上述"书目"二十一部本《建天京于金陵论》,虽面署"三年新镌",实际印行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第二十一部书《天理要论》出版之后;"书目"二十八部本更在第二十八部书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新刻的《醒世文》之后、第二十九部书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新刻的《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之前。两本对照,后者多有文字修改;主要是或删或改文中的"王者"一词,"王者"一词多见于儒家经籍,太平天国又禁称前代君主为王,删改殆由于此。
18.《诏书盖颁行论》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诸文臣所撰短论之汇编,主要是阐明唯太平天国出版的"诏书",经编入"书目"并钤有金印者,方得留传阅读,此外各书均予禁绝。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6,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八部。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1,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八部。
(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抄本。封面写"三年新镌"。"书目"有二十一部。
澳藏"书目"二十一部抄本,我未目验。(1)、(2)"书目"有二十八部,应均晚出,印行当在太平天国戊午八年至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之间。该两本"真主御极"、"天赐金"等字句,均有铲版修改之迹,疑是对二十一部本的修改。
19.《贬妖穴为罪隶论》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洪秀全诏旨贬直隶省为"罪隶",诸文臣各撰短论,阐释其意。本书为各短论之汇编,冠以洪秀全诏旨。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3,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九部。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1,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四部。末页有"己未遵改"朱戳。
(3)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书
署"三年新镌"。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一部。
澳藏我未目验。早年程演生在法国东方语言学校获见本书的"书目"二十一部本,抄录回国,排印发表。以该种"书目"二十一部的抄排本,与"书目"二十四部的"己未遵改"本,以及"书目"二十九部本比较,可见后两种颇有文字修改。卷首"天王诏旨"中"天下万国朕无二"句中"国"改为"郭","朕"改为"帝",又"耶稣"改为"基督","王者"一词或删或改。"己未遵改"本与"书目"二十九部本则无差异。
20.《太平救世歌》
以东王杨秀清名义写的诗文,阐释上帝之权能、东王本人的使命和君臣兄弟之道。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两册
A.编号15298.D.29,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此册封面有手写英文:"TractoftheNankingRebelssent byYangtheEasternKing1854NankingJune1854L.Bowring."意为:"1854年6月杨东王送给的南京叛党的宗教小册,L.包令记"。参见《太平诏书》条。
B.编号15298.D.29,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两册
A.编号FC171/7,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B.编号同上,署、封、纹均同上。"书目"有二十一部。《太平救世歌》作《太平救世诰》。
(3)牛津大学鲍德利图书馆 藏三册
A.B.C.三册均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4)美国国会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5)法国昂古莱姆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刻"。封面有龙凤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6)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
上述各册《太平救世歌》,除(2)B外,均署"三年新刻"而"书目"有十五部。"书目"的第十五部,即是《太平救世歌》,可知"书目"十五部本即该书的初刻本。"书目"二十一部本晚出。与洪秀全《太平诏书》中的"原道"三篇的篇名原作"歌"、"训"而升格称"诏"相似,《太平救世歌》的晚出本(2)B升格为《太平救世诰》。
21.《天父下凡诏书》(第二部)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十一月,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指斥洪秀全教子不严、待宫中女官太苛,要加以杖责,洪伏地受责,杨才予宽恕。此书记事件经过及杨、洪的对话。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部。澳藏此册我未目验。今国内流传利用者,为程演生抄录传回的法国东方语言学校藏的"书目"二十部本。
22.《天朝田亩制度》
本书规定田产均耕的原则和办法,社会的组织和政治、经济、宗教的制度,为洪秀全的理想国。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5,署"三年新镌"。封黄,四周回纹。"书目"有二十九部。
(2)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署"三年新镌"。封黄。"书目"有二十一部。澳本我未目验。早年程演生从法国传回"书目"二十一部本,抄排行世。"书目"二十九部本晚出,时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1860)之后,较二十一部本有一些文句增改,但无思想政策的修改。但我未就英藏本作校勘笔记,是为一憾。
(二)太平天国四-六年初版的新书
1.《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
(1)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1。封黄,有纹饰。"书目"有十五部。此册封面上端有墨书"木一将军衙"字样(似应是"本",误写为"木一"),右侧又有墨书"木一将军衙应用",当是太平军中之原物。
(2)澳大历亚国家图书馆 藏一册
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部。"书目"第十五部是《太平救世歌》,"书目"有十五部的《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应刻印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1853)秋冬;"书目"二十部本的《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新历》,应印行于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冬甲寅四年春。癸甲之间太平天国领土扩展,故有续印历书之需要。
2.《天理要论》
论上帝之性质和权能。系截取英国传教士麦都思著《天理要论》前八章稍加改易而成。
(1)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9,署"四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一部。
(2)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藏两册
A.B.两册,均署"四年新刻"。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一部。
"书目"有二十一部本至《天理要论》止。是(1)与(2)A、(2)B,三册均系初刻本。
3.《御制千字诏》
洪秀全撰四言句共二百七十六句,叙上帝创造万物、耶稣救世赎罪、洪秀全受命下凡起义、建都天京诸事。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21,署"四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四部,末页有"戊午遵改"朱戳。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两册
A.编号FC171/12,同(1)。
B.编号同上,署"四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三部。
"书目"有二十三部本至《御制千字诏》止,故本册应为初刻本。可遗憾者,我在剑桥时未将此册细读而交付摄影时匆促间将(2)A影印,因而未能校核今日国内流传的"戊午遵改"本究竟修改了哪写文句。
4.《天情道理书》
叙自金田起义以来的若干事件,以证明天父天兄之权能、天王东王之教导,并录东王诗多首,以激励、告诫军中弟兄。
(1)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32,署"四年新刻"。封黄,四周回纹。"书目"有二十八部。末页有"己未遵改"朱戳。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FC171/12。署"四年新刻"。封、周同上。"书目"有二十四部。
(3)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 藏一册
署"四年新刻"。封、周同上。"书目"有二十四部。末页有"戊午遵改"朱戳。
按《天情道理书》初刻于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今存上述三册,均为晚出修改本,其修改主要是对北王韦昌辉的态度。本书有一段历述东、西、南、北、翼王的出身和艰难事迹,而今本(2)对诸王俱称某王,唯北王称"背土",显为贬斥词。今本(2)"书目"有二十四部,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1855)新刻的《行军总要》止,可知该本刻印于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之后、第二十五部书--即太平天国丁巳七年(1857)冬出版《天父诗》以前。在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丁巳七年之间,发生了内讧,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事后,洪秀全为维持宗教体系的一贯性,采取尊杨抑韦的政策。《天情道理书》的修改本中,北王被贬称为"背土"。其确切意义虽不明,属贬斥之意则无疑。该册《天情道理书》"书目"有二十四部本,殆印行于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或丁巳七年。(3)及(2)是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和己未九年(1859)的修改本,对韦已不称"背土",只直称其名"昌辉",且提行与诸王同,是削爵而称名之意,较称"背土",已有所缓和。(1)与(3)内容无异,只版式不同。
5.《行军总要》
录东王杨秀清制定的陆路号令、水路号令、点兵号令等九种号令,有不署名者所作序文一篇。
不列颠图书馆 藏一册
编号15297.D.30,署"乙荣五年新刻"。封黄,有纹饰。"书目"有二十四部。末页有"戊午遵改"朱戳,应是太平天国戊午八年(1858)就"书目"二十四部本作的修改本。《行军总要》存世似只此本,无早年本可比较其修改处。细按此册各页各行,未发现明显铲版改字之迹,独序文两页,称颂东王规条号令之美,其文作"所设规条号令尽善尽美,诚为亘古未见未闻者也。□□□等综录平素神化谋猷,恭辑成书"云云。其中三个字的空白,原版应该有字;我猜想可能是"本侯相"。东王属员每自称"本侯相",即有"侯"、"丞相"职位的高级给事人员;这些"侯相"在"杨韦事变"中被牵连,事后被处置,须删去。如这一推测不错,则序文末"谨序"二字后的半页空白,可能还曾署有侯、相的姓名,也连同"本侯相"三字一起被铲去。
(三)太平天国后期出版的新书
1.《天父诗》
共五百首。少数录自天父天兄下凡所做诗句,绝大多数为天王自作,大多用以告诫其后宫后妃,其中不少阐明了天王对家庭和伦理、社会的观点。
(1)不列颠图书馆 藏全五卷
编号15297.D.34,署"丁巳柒年新刻"。封面黄纸双折。封外左上贴长方红纸题签,刻"天父诗卷","卷"下墨书"一";无纹饰,四周线框。封内有纹饰,署刊刻年份、书名。全书五百首,应分五卷五册,但今已被合订为一厚册,而无卷二至卷五的封面,只在一〇一首、二〇二首……各页有铅笔字2、3、4、5字样。
(2)剑桥大学图书馆 藏一卷一册
编号FC171/7,署"丁巳七年新刻"。封面黄纸双折。封外左上贴长方红纸。文、纹、式同(1),唯"卷"字下无墨书"一"字。封内文、纹、式,亦如(1)。本册共一至一〇〇诗一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