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巴山寻根
1233400000065

第65章 既要有土味,也要有品位

2011.5.14 周日 少云

许是真的是奔六的人了,最近总感到腰膝酸软无力,确实想好好放松一下,可“三万”的许多事又堆积在这儿,一手不到一手不了啊。

昨天凌晨,我与往常一样,打开电脑就看到钱松华隔夜传来的工作组对高岩村走访人员公示名单。前面缺少缀语,我让他从网上发了过来。经过仔细推敲,把公示内容敲定。高岩村的户籍名册是225户,经过我们走访后甄别,实际户头是266户,整整多出41户。主要原因是派出所提供的名册是2009年的,中间变化较大。有不少户头钻政策的空子,为了宅基和建房补贴,一家人单立开来,甚至有的夫妻俩还各立一个户头。有的甚至假离婚而弄假成真。经过逐户逐人地滤,我们走访的户头为222户(其中电话访16户),失联的户头为38户。所谓失联户就是无法找到、联系不上。有的好多年没有回高岩村,有的远嫁他乡,户头没有销,属于有户无主。想到白沙坪尚有290多户要建立台账,户主要补签。我们必须抓紧往白沙坪赶。但高岩村的公示必须走之前把它做好。我把公示材料又仔细查看了一遍,发回了钱松华,告他走之前找家文印店把公示材料打印出来,并通知司机老李赶紧一块过早。

时间正好七点,我们到招待所对面谭记小吃店,一人点了一碗牛肉面加一个鸡蛋,呼呼啦啦,一会儿就放下了筷子。

开着车找一家蓝天文印店,店没开门。才七点半,显然没到开门的时间。为了赶早,我们不能在这儿空等。小钱照着店门上广告提示的电话拨了一个座机号,没人接听,又照着拨了个手机号,总算运气好,对方接了,说一会儿就到。不到五分钟,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睡眼惺忪地走过来。她面无表情把门开了,我们说明来意,把装有公示内容的U盘交由她处理。她歉意地笑笑说,我不太会弄这样的表格。小钱也不客气,让她把电脑让出来,自己敲着键盘捣鼓起来。这时,姑娘的妈妈来了,叫小钱给她操作。她把键盘敲得噼里啪啦,一会儿就把公示按要求弄好了,问要多大纸,我们说你能弄多大就多大。她说,A3纸。颜色呢?我们选了带暗花的粉红色纸。一打出来,果然效果不错。

文印弄好后,小钱给高岩村赵万东副书记打电话,让他到我们住的沿渡河招待所取公示的材料。我接过手机又给赵交代了几句,让他今天上午选择三处引人注目的地方把公示张贴出来,一处在村委会,还有两处选择一组和五组的中心点。拜托他一定要完成。赵万东说,陆局,您放心地走,我保证把这事做好,等公布了,我拍照传给您。我说,好,我等着。

这事觉得可以放心了,我们驱车上路。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出得沿渡河镇,车就开始爬坡。到了一个叫阳坪的地方,两山之间有一块很大的平川,一块一块的田地平整有序,民居特色建筑错落有致。雨渐渐停了,天像要放晴的样子。山上的云团团缕缕,雪白雪白的,白得像刚从地里摘下的棉花,随风轻轻飘逸。这样景致真是难得,我说。司机老李却不以为然,说,只要下过雨之后,都会这样。我让小钱把后座的相机给我。老李选择一处视野开阔和比较安全的地方停下了车。我选择了好几个角度,把美景一一摄下。以后,又遇到了几处好景,都停下照了一会。老李说,这儿的景不算太好,到绿葱坡会更好,那儿海拔1600。为了节省时间,我放弃了有些认为不错的景致。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绿葱坡,沿着陡峭的山转了几个弯,山上被雾锁着,再好的景致也在朦胧之中,根本无法照相。我后悔没在阳坪多照几张,怪老李犯经验主义错误。老李嘿嘿地笑着,说,陆局,您不要急,等到了清太坪,只要雨过天晴,都会有景,我带您去拍。老李当过三年兵,在西藏跑运输。那儿缺氧,“老解放”至多一小时跑四十五公里。他一路上与我们谈当兵的历史,谈他的爱好,谈他的过去和现在。感觉是见过世面的人。

虽然清太坪镇郑书记专门交代,局里的司机小周走了,一号车归我专用。可我觉得人家镇里就两辆车,我们占了总不太好。就在前天通知原部队的司机李宝臣,把我转业后确定临时用车开过来,他一早从武汉赶到野三关等。小李在野三关“巴人都里”点了几个菜,我和小钱吃完就换乘小李的车往白沙坪赶。村支书陈发宇早就在村委会等我们。下得车来,一下子感觉气温很低。我说,这天怎么变得这么快啊,走的时候穿长衫嫌热。陈发宇说,你们穿这么点肯定不行,得赶快回去拿衣服。这冷有点抵不住,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我们只好回清太坪镇加了外套又回白沙坪。

在这之前,陈支书已经得到白沙坪走访人员名单,他已经帮我们找了一些走访过的户主签字。他对我说,陆局,您放心,我跟钱科去签,您就在这儿等着。签字来得快些,又不是走访。我想也是,原来没这么要求,我们也没想得这么细致,如果走访时就建好台账,就不会这么麻烦。但上级要求必须要做,尽管这是形式,必要的形式是不能少的。我说,你们去吧,你们的文艺小分队正好在排练,去看看。陈支书说,您正好给我们指导指导。

上得二楼,锣鼓敲得震天响,二胡唢呐一起奏,小分队正在抓紧排练《鼓儿车》,还有《四姐妹上戏班》。见我到来,他们停了下来。我说,你们继续。他们又开始排练。随后,我把正在打锣的邓中巧叫到村委会办公室,与他一起探讨村民文艺小分队的建设。邓中巧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也是我认为有点现代气息的农民代表。上次村民大会上他作为村民代表的发言就让我刮目相看。对村办文艺小分队建设自然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们现在的小分队,完全是自发的,不贪大求洋,不跟着别人屁股走,弘扬土家文化,先把老的挖掘出来。发动不如活动,活动不如文化。“五一”时,我们搞了台节目,中间穿插新农保、计生政策宣传,效果很好,比干部开会做报告强多了,群众容易接受,不请自到,坪坝上坐得满满的。要光是开会呢,请他来都不来,来的也不是家里管事的,最多顶个数。老邓很少抽烟,可能是与我谈话要动脑筋,拿出一包“芙蓉王”来,递一根给我,自己燃上一支。我说,“五一”的联欢我也到场了,那种形式很好。老邓吸了一口烟,吐出了乳白的烟雾,说,是啊,您唱的《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老百姓就喜欢,你们这次“三万”就是播种的。说到特色小分队建设,他也不无担心。村上几个有点文艺细胞的,镇文化站正在挖他们,排练一天给五十元。我说,这很正常,人往高处走。你们也不必限制,允许他们脚踩两只船,村里有任务,可以邀请他们回来参演,平时在镇里,来去自由。他们经过镇里锻炼,水平也高一些,可以回来带带大家,提升整体水平。正说到节目的改进,小分队骨干黄德万进来了。我让他一块坐下来讨论。我问他参加小分队家里支持不支持。他用习惯于表演的动作抬了抬手,说没得什么。我的前妻早“过身”了,现在找的这个合不来,各顾各。我带了个孙娃过日子。我不喜欢摸牌,有点文化活动,好得很。说到这儿,一个叫张向爱的进来了,我指了指椅子示意他坐下,他没坐,说,我今年六十二哒,参加宣传队自己快活,别人也快活。我家老伴也很支持。我说,你那天去张菊书家跳撒叶儿嗬,基本功很好,是跟哪个师傅学的。他哈哈地笑,么子师傅啊,就这样跟人瞎跳呗,慢慢就会哒。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陈发宇签完字也回来了。最后,大家都要我给小分队说点什么。我说,你们现在是初创阶段,困难会多一些,我们尽量帮你们一把。我已经与州武警支队联系好了,过两天就给你们送民族服饰和音响等,先把必要的道具武装起来。在节目上立足于自编自演,你们的《鼓儿车》、《采莲船》都是比较好的形式,词儿可以根据需要编,现炒现卖,既要有土味,也要有品位。将来慢慢壮大了,栽了梧桐树,就不怕凤凰不落巢。大家都点头说是。

我看时间不早,跟大家一一作别。返回清太坪,天已擦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