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四川文艺年鉴
1233800000014

第14章 文学(12)

第一板块,主要由《决定》的第一部分构成,着重阐释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现实状况、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决定》这个部分,先是论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然后沿着从“总结成绩”到“查摆不足”到“分析形势”,再到“理清思路”,直至最终“确立目标”的逻辑线索,就对应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段阐释。在这部分的起草中,经综合各方意见、凝聚社会共识,提出了我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的表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注重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坚持加大投入与体制改革并重,坚持发展繁荣与加强管理并重,切实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切实提升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切实提升巴蜀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同时,确立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成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并提出了文化加快发展战略、文化创新发展战略、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文化特色发展战略、文化精品发展战略,以这五个基本战略作为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的基本路径。

第二板块,主要由《决定》的第二部分到第七部分构成,着重阐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我省《决定》对中央《决定》的一些原则性规定作了细化和充实,增加了体现四川实际的特色内容和自选动作。《决定》围绕实现2020年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对应文件的六个部分,分别部署了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方面工作,即《决定》第二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全省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共同精神力量”。《决定》这个部分,在承接中央《决定》关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贴近四川实际的“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培育‘感恩奋进’文化”、“培育塑造新时期四川精神和文化形象”这两项内容。第二方面工作,即《决定》第三部分,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为全省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决定》这个部分共分为五节。其中,第(一)节“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是这一部分管总的任务。第(二)到第(五)节,分别部署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推出中国气派、巴蜀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等四项任务。第三方面工作,即《决定》第四部分,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决定》这个部分,部署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推进文化均衡发展”四项任务。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工作举措,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在第(一)节中提出“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和“推动乡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合并建设”。另一处是在第(二)节中提出要推动我省主流媒体“实施全媒体化、全域化的转型升级战略,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传媒”。第四方面工作,即《决定》第五部分,是“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省《决定》这个部分,在贯彻中央《决定》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成都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和红色文化产业带、历史文化产业带、民族文化产业带、重建文化产业带这“一核四带”的区域布局设想,确立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这“5+2”重点产业格局,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对细化、切合省情的政策举措。第五方面工作,即《决定》第六部分,是“进一步深化文化改革开放,形成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格局”。《决定》这一部分,主要部署了我省文化领域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第(一)到(三)节,是按照中央的改革“路线图”和“任务书”,对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这三个大类的改革任务作出系统安排。四川一个重要“自选动作”体现在第(三)节,就是要“推动文化领域地方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的法规规章”。第(四)节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投入政策和激励机制,第(五)节着重阐述了四川文化“走出去”战略。第六方面工作,即《决定》第七部分,是“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为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决定》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对中央《决定》第八部分内容的“四川化”和“具体化”,主要部署了“造就高层次文化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优化文化人才成长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四项重点任务。

第三板块,主要由《决定》的第八部分构成,着重阐释加强和改进文化改革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我省《决定》这部分,从“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全省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的明确要求,全面贯彻了中央《决定》精神。

四、关于《决定》需要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

经汇集各方意见,《决定》起草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四川文化建设的重大提法和政策构想,特作如下说明:

第一,《决定》中关于四川文化建设目标定位的表述问题。《决定》提出的四川文化建设奋斗目标,沿用了省委常委会提出的“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的表述。与其他省份的目标表述相比较,这一提法具有独特性,界定比较准确,与四川文化的现实省情和发展前景是适宜的,也能体现文化建设服务四川工作大局和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定位。

第二,《决定》中关于我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主要考虑。在《决定》这部分的起草中,之所以提出“五以”、“三并重”的表述,并将其作为我省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主体部分,主要是考虑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当前全党全国工作主题和发展主线在文化领域的生动践行;“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注重社会效益为首要追求”,是文化建设区别于经济建设的特殊规律和必然要求;“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文化改革发展工作贯彻宗旨意识的直接体现。这“五以”,分别从主题、主线、根本任务、首要追求和出发点、落脚点这五个方面确立了我省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而“三并重”本身就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指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加大投入”与“体制改革”、“发展繁荣”与“加强管理”这三对需要精心协调、妥善处理的重大关系,明确了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着力方位。因此,“五以”和“三并重”,是四川文化建设基本规律和重要指针的高度凝炼和集中概括,对推动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决定》中关于我省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考量。我省《决定》确立了文化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特色发展、精品发展五大战略。之所以提出这五大战略,主要是考虑到:文化加快发展战略,是文化领域坚持全省工作总体取向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省委在全省发展大局中前移文化建设工作摆位的决策意图;文化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战略,体现了对“文化科技化”、“文化经济化”等重大趋势的主动顺应,指出了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和演变走向;文化特色发展、精品发展战略,指出了文化建设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的关键在于出特色、出精品。这五大战略,既互为依托,又相互融合,共同阐明了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取向,指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路径。

第四,《决定》中关于“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工程”的政策构想。《决定》第四部分第(一)节之所以提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和“合并建设”这个设想,主要考虑是:目前,我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面已达到60%、城镇社区文化中心已建成70%、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中心已建成65%,农家(社区)书屋明年底将建到所有行政村。从进度看,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布点”的主体工作正在加紧完成,下一阶段的建设重心将是“联网”工作。要把这些分散的文化服务点连接成一张统一运行的文化服务网,让全省各地群众能够享受到水平大体一致的基本文化服务,就必须推进文化设施建设的标准化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特别是要解决乡村文化设施多头管理、分散运行的问题,集中合并建设一个服务功能更强大、运转成本更节约的综合服务站点。这样,有利于收到费省效宏的作用。

第五,《决定》中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设想。我省《决定》之所以把支柱性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考虑到中央《决定》提出了这个奋斗目标,而我省作为文化大省也具备实现的基本条件。2010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21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03%。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态势预估,到“十二五”末,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20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有望提高到4%。如果“十三五”能够再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省文化产业有望达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占经济总量5%”的下限。因此,提出这一目标,总体上是积极可行的。

在省作协七届三次全委会上的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

2011年4月8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省作协七届三次全委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分析研判当前创作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创作任务,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大会。在此,我谨代表省委宣传部,向全委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委员、广大文学工作者过去一年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问候和衷心感谢。

下面,我主要就过去五年我省文学发展情况和作协如何更好地服务作家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过去五年我省文学发展基本估价

“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锐意革新、奋力构建“两个强势”的关键五年。五年来,省作协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大力推动出作品、出人才,在扶持文学精品创作,打造文学活动品牌,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四川作家发表、出版文学作品1000余部,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超过10多万件,在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中,我省作家五次榜上有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文学川军”在推动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战略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是多题材齐头并进,“文学川军”生机勃勃。近年来,广大作家勤勉笔耕,新作不断,展示了“文学川军”的创作实力。阿来《空山》《格萨尔王》成为近年我省文学创作的两座高峰。梁平长诗《三十年河东》《琥珀色的波兰》有效提升了作为传统诗歌大省的四川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以作品全球销量超过4000万册的纪录,创造了中国儿童文学史和出版史的里程碑。麦家“谍战三部曲”《暗算》《风声》《风语》开辟了“新智力小说”新领域。此外,柳建伟、裘山山、傅恒、邓贤、罗伟章、郭严隶、何大草、骆平、雷子、倮伍拉且、魏继新、达真,等等,一大批实力作家创作出版了大量在文坛引起重大反响的力作。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广大作家以极大的担当精神,积极深入灾区一线采风创作了大量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记录四川人民从悲壮走向豪迈心路历程、符合人们精神文化新期待的优秀作品,展示了我省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厚功力,为凝心聚力完成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文学与多种艺术形式对接取得重大突破。近年,通过积极推动文学与戏剧、影视、动漫等艺术门类的对接互动,有效激发了作家创新创作的热情,扩大了四川文学的影响力。根据阿来小说改编的川剧《尘埃落定》,还未正式演出,已被北京、宁波、绍兴的演出商预订了20场。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让子弹飞》,不仅创下了中国电影票房新记录,而且引发对马老原著《夜谭十记》的热烈追捧。根据麦家小说改编的谍战电影《风声》引发“风声现象”研讨热潮,电视剧《风语》年初在央视八套播出,一直名列收视率前三强,各方好评如潮。根据杨红樱作品改编的《淘气包马小跳》动画片、真人电视剧相继登陆中央电视台,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极大喜爱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夺得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国产动画片金奖,为我省文学涉足动漫市场打开了广阔空间。根据裘山山小说《我在天堂等你》改编的同名话剧演出几年来,囊括了包括曹禺戏剧奖、中国话剧金狮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内的20多项全国大奖。此外,柳建伟、安昌河等大量川籍作家的优秀作品相继登上影视屏幕,走上演出舞台,四川作家充沛、丰富的创作实力绽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三是文学交流品牌效应凸显。近几年,在省作协的大力推动和全省作家的热情支持下,“名家看四川”系列采风创作活动已经逐渐发展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在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学活动,搭建了一个推介四川形象、展现四川魅力、展示四川文学实力的大平台。特别是“5·12”大地震后,中国作协第一时间组织作家深入灾区支援、采风,并把2009年、2010年的主题分别定位为“聚焦新家园”、“书写新家园”,用文学的形式及时把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成果展示给世人,显示了这一活动机制的巨大影响力和显著成效。今年1月,由18个对口援建省(市)实力作家深入重建现场采访、创作的报告文学集《国家行动——十八省市援蜀记》正式出版,记录了四川人民的崛起与重生,弘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这个血脉相依的交流平台,也把“名家看四川”活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相信,“名家看四川”系列活动随着机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一定会为四川打造“文学川军”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