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1238000000026

第26章 钝赋

李梦阳

何景明《蹇赋序》云:“兄子士之上大梁也,予戒之曰:’至则求大梁李子书‘。及还,李子乃书所著《钝赋》焉,曰:’何子其和予篇夫!钝者,委时之弗利,无如之何,欲以藏用而自完,盖获予志焉。‘读其辞伤怀,慷慨悲之,遂抽其绪馀,因别为《蹇赋》继之,书付士使,并藏观览焉。”何景明《蹇赋》写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蹇赋》是《钝赋》的和赋,《钝赋》必为正德四年所作。“钝”,刀刃不锋利。这里指愚钝,藏拙。此赋写作的正德四年正值李梦阳因弹劾刘瑾被罢官居家,心情极度愤懑。当世之人多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社会风气十分恶劣。因此,赋中除揭露官场群小相互倾轧的丑恶行径外,又表达了自己在恶劣环境中修身养性、藏用自完的隐逸思想。

钝者何?伤时之锯也,亦自忺也[1]。

余窃悲机巧之竞进兮[2],性灵利而激昂[3]。众倜傥而钻刺兮,务捷径以求成[4]。势犬牙苟相轧兮,白刃起而相仇[5]。戈戟攒于心肺兮,蹈槛阱而靡忧[6]。汩余生之顽钝兮,年逾壮而无能[7]。强砥砺而求合兮[8],路亡羊而多歧[9]。退敛掩而修吾初服兮,韬余剑之陆离[10]。拂灵锷之□□□□兮,吾什袭而犹恐露之[11]。

喟时俗之反覆兮,常宝伪而弃真[12]。斥莫邪使不御兮[13],挈铅刀而自珍[14]。吾纵有湛卢与龙泉兮[15],反孤立而危惧。按明月之王环兮,尘星斗使不露[16]。览往古谁不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遭[17]?余常怪范蠡之用铓兮,末见几而逃彼[18];种与胥岂乏利刃兮,竟为主之仇雠[19]?故木以直见伐兮,樗以屈曲保全[20]。故锐者先衄兮,吾盖幸毛遂之脱身[21]。郁侘傺余拂抑兮,退且焉砺吾初质[22]。索白茅而构庵兮,斫桂杉而为室[23]。闷踽踽以潜处兮,情蹇产而画一[24]。阒跼蹐以后时兮,寂蒙滕而藏密[25]。

余以往哲为冶兮,以隐子为模[26]。熔礼乐以为铦兮,淬仁义而内娱[27]。进既匪我愿兮,又何必昭此锋也[28]。憺徜徉以往来兮,聊秣吾之骏□□[29]。策驽骀而追骐骥兮,余故知路之逴远[30]。按六辔而游康庄兮,亦何必逞羊肠与九坂[31]。舍余驷于丘之旁兮,又捐刃乎水裔[32]。准闭户而削迹兮,效完身而远害[33]。惟山路之艰险兮,丛篁郁而蔽天[34]。物过盛而易□兮,势阽危而必颠[35]。吾宁楞腾屋簌蒙诟笑兮,不愿为文锦之牺牛[36];宁与蹇驴齐轨埋没于尘土兮,终不与凡马而竞先[37]。

(《空同集》卷一,明万历刊本)

[1]伤时:哀叹时俗。锯:剖解木材等的工具。自忺(xiān):自娱。忺,高兴,惬意。

[2]机巧:诡诈。《庄子·天地》:“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竞进:相互争进。屈原《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3]“性灵利”句是说,那些小人本性伶俐乖巧,急忙寻找各种钻营的机会。

[4]“众倜傥”两句是说,那些投机钻营的人,狂妄放肆,不拘礼法,投机取巧以谋取进身的途径。倜傥,卓异,不同寻常。这里指不受礼法拘束。钻刺,投机钻营。捷径,斜出的便道。屈原《离骚》:“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5]势:形势。这两句是说,形势犬牙交错且相互倾轧,彼此的仇恨激起互相残杀。

[6]戈戟:两种兵器。攒(zuān):通“钻”。穿,进入。槛阱:捕捉野兽的工具和陷坑。这里比喻人世间的陷阱、牢笼。

[7]汩(yù):语助词。顽钝:顽劣迟钝。这里是谦称。壮:壮年。古代男子三十称壮。《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冠,三十曰壮,有室。”

[8]砥砺:磨练,激励,修养自己的操守品行。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屈原《离骚》:“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9]路亡羊而多歧:即歧路亡羊。比喻事理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因而找不到真理。语出《列子·说符》。

[10]敛掩:收敛、约束自己。初服:入仕前的服装。这里指本来的志愿。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韬:收藏。陆离:形容剑长的样子。《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11]拂:消除,遮蔽。灵锷:宝剑。□□(cī)□□:牙齿参差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刀剑之锋利。什袭:重重包裹。什,十,形容多。

[12]喟:感叹。宝伪:以伪为宝,重视虚假的东西。

[13]莫邪(yé):宝剑名。《荀子·性恶》:“阖闾之干将、莫邪、巨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剑也。”御:使用。

[14]挈:拿,持有。铅刀:铅制作的刀。铅刀不锋利,常用以比喻庸才。贾谊《吊屈原赋》:“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

[15]湛卢:宝剑名。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宝剑》:“欧冶乃因天之精神,悉其技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龙泉:即龙渊,宝剑名。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16]按:抑制,投练。玊(sù)环:玉环。玊,有瑕疵之朽玉。尘:污染,玷污。

[17]遭:遭际,遭遇。

[18]范蠡:春秋末年越国大夫。原为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仕于越,为上将军。春秋末吴越相争,越王勾践为吴所败,越王勾践用范蠡计,卑词厚礼,乞和于吴。范蠡与越王勾践同至吴作为人质降臣。后范蠡与大夫文种协力图强,终于一举灭吴,使越国成为霸主。范蠡则功成身退,化名“鸱夷子皮”,离越适齐。事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铓(máng):刀剑等兵器的尖端或锋刃。末:没有。几:先兆。

[19]种: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原为楚国人,字伯禽。吴打败越国后,文种奉命出使吴求和,吴越讲和后,越王勾践入吴国为降臣,范蠡入吴做人质,文种主持国政。范蠡归国后,文种与范蠡协力图强,终于一举灭吴。范蠡功成身退离开越国时,曾写信劝他早日离开越王勾践,他接信后,称病不上朝,越王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胥:伍子胥,春秋末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吴王夫差时,为大夫,他主张不与越国讲和,不要北上争霸,被吴王疏远,吴王听信谗言,赐剑令其自杀。利刃:锋利的刀剑,这里指智谋。仇雠:仇人。

[20]樗(chū):即臭椿树。一种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一种恶木,无用,只能做柴烧。《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21]锐者:锐智的人,才能出众的人。衄(nǜ):损伤,挫折。曹植《求自试表》:“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盖:同“何”。何,多么。毛遂之脱身: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2]郁:忧郁,苦闷。侘(chà)傺(chì):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屈原《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拂抑:排除,抑制。焉:则。初质:本来的品质。

[23]白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苫盖房屋。桂杉:桂树和杉树。

[24]踽(jǔ)踽:孤寂寡合的样子。潜处:深居。蹇产:心情不舒畅。《楚辞·九章·哀郢》:“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画一:专一。

[25]阒(qù):空寂。跼(jú)蹐(jí):拘束不敢放纵。后时:失时。蒙滕:即懵懂,神志不清的样子。藏密:即藏用。怀抱理想,等待时机。

[26]往哲:先哲。冶:熔炼金属。这里指磨砺自己。隐子:隐士。模:模范,榜样。

[27]铦(xiān):利器。淬(cuì):淬火。制做刀剑时,把烧红了的刀剑浸入水或其它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这里指浸染、熏陶。内娱:内心感到欢悦。

[28]进:进取,仕进。昭:显示,表露。锋:锋利。这里指智能、才干。

[29]憺:安静,恬淡。徜徉:徘徊,自由自在往来行走。聊:姑且,暂且。秣:喂养。骏□□(máng):良马。□□,面额白色的马。

[30]驽骀:劣马。骐骥:良马。逴(chuò)远:遥远。

[31]按:调驯,驾御。六辔:泛指车马。辔,缰绳。逞:显示。羊肠、九坂:指狭窄险峻的道路。

[32]驷(sì):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丘:山丘,山林。捐:丢弃。刃:刀剑。水裔水边。

[33]准:标准,准则。削迹:隐居,置身世外。效:师法。完身:保全自身。

[34]丛篁:竹林。

[35]□:通“陨”。衰亡。阽(diàn)危:危险。

[36]楞腾:疾呆不聪明。屋簌:不干净。蒙:遭受。文锦之牺牛:饰有织锦的祭祀用的牛。这里指会巧变投机的群小。《庄子·列御寇》:“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37]蹇驴:跛足的驴。齐轨:并行。竞先:争先。

此赋除第一部分解题外,其他文字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揭露当时朝政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又以前后各八句,分为两个层次,以“群小”和“我”进行对比。前八句写群小钻营谄附以求进身和势要权贵相互倾轧、陷害的丑恶社会现实。后八句则写在群小竞进的形势下自己的“顽钝”与“无能”,实则正话反说,表现自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第二段紧承第一段两层意思进一步拓展:一方面抨击时俗颓败,黑白颠倒;另一方面表白自己归隐简出、全身远害的思想。在揭露时俗衰败时,作者不仅列举“莫邪”、“湛卢”、“龙泉”等宝剑被弃,而“铅刀”被珍视的严峻社会现实,而且征引历史人物范蠡、文种、伍子胥的人生经历来说明“宝伪弃真”乃自古而然。并将时俗衰败的根源归结到最高统治者,深化了赋的主题。第三段描述自我人格。作者以古代的贤人和隐士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既加强自身修养,又力求置身世外,淡泊仕进,不与群小争进。流露出强烈的归隐情绪。这三个部分叙写对象虽有不同,但第一段是基础,二、三段则是第一段的深化。各部分相互关联,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这篇赋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正德四年前后,是明代历史上一段极度黑暗的时期。这时宦官刘瑾把持朝政,群小当道,官场腐败,社会风气极度败坏。正德元年,李梦阳参与了尚书韩文等对刘瑾的弹劾,事泄,被贬官,后又下狱,免官放归。一系列的打击使李梦阳看透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归隐思想。因此,此赋在猛烈抨击当时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表现手法上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不仅句式上模仿屈骚,而且行文中也征引了不少屈赋词句。

(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