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生说自己的人性本原就两点:诚实、善良;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温和、低调。
那天,我们在他办公室交谈,从早上9点开始,快到中午的时候,一个高个子男人推门进来,照直走到他跟前,往他面前的桌子上放下一个白纸信封,信封没有明显的厚度。这人没有话,也没有眼神暗示,然后扭头就走出去了。马长生依旧和我说着他的事,直到事情告一段落,他伸出左手把白纸信封拿起来顺手揣进自己白大褂的左边口袋里。他说这是红包。
我是生平第一次眼睁睁地看着收红包的人这么坦然,想他竟然连一点顾忌、遮拦都没有。他像是知道我在想什么:“我刚才不忍心中断咱们的话题,而且那种推推搡搡的拉锯战不是耽误事儿么?再说了,也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搞得人家难看呀。至于我,倒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我真不想要它,下来之后怎么都有办法退还给他的。”真实才能磊落,磊落才能达到无所顾及。
其实马长生早已超越“红包”时代了,他1992年便开始跑遍全国做手术,一天收入就是上千元。准确地说不是一天,几乎天天如此。而当时一个大夫的月薪不过三四百元。幸福呀!而今以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更不需要他为钞票奔波、费神了。
“我从来不怨天尤人,也没有理由有怨言。我成名成在手术,成功成在大环境。一定是先有国家的进步,后才有我马长生的成功。像我这样的人在现今中国比比皆是。过去说美国是一个梦想成真的地方,而现在到处是中国梦的成功,我只是属于千千万万原创的、中国梦想成真的其中一人……”他说这番话的时候一本正经,像一个找到正确答案的小学生。
他用相当绝对的口气告诉你:“个人成才,第一是机遇,第二是机遇,第三还是机遇。就像房地产业一样,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他不否认个人才华和勤奋努力是每个人成功的基础,“但那不值得一提。我们的前辈不同样有才华嘛,结果不少人当了右派;我们的兄长不同样很努力嘛,结果统统上山下乡。”
“就拿我自己为例,要不是北大人民医院读硕士时期导师王静毅教授和老师们的宽容与耐心;要不是安贞医院早期工作时陈湛主任对临床工作的严谨与认真;要不是胡大一教授的启发与激励以及陈新教授的仗义、直言……我绝不可能有今天的进步。”
想不到他这么年轻便已经参透了什么叫知足和感恩,以致他的心境这般朴素干净、旷达洒脱。这是很多人活到老了都想不明白的东西。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是不打折扣的心里话。
马长生自慰“我从来不说谎话。除非这句实话对人家没好处,比如某个病人活不下去了”。他的一条著名语录:善意的假话不算谎话,损人利己的假话才是谎话。
他爱“安贞”,他信赖张兆光,所以他敢在院长面前直言进谏。“我们医院弥漫着一种自满的情绪,确实从目前的一些数字、指标看我们暂时是排在前面,但是我认为我们医院的专业基础水平、科研能力、技术储备、人才建设等等整体实力不容乐观,毕竟‘安贞’太年轻……”话说到这儿,张兆光的脸稍稍显露出一丝阴沉。过后张兆光怎么评价马长生?“这才是我们希望的专家”。
一个人能坚守真实是挺可怕的,尤其在我们这个喜欢留有余地的国度,说话行事这么直白能行么?马长生一贯坚守着实话原则,他的感受“如果你能做到不说谎话,你就太幸福了”。他认为这事没那么可怕,一个人说真话对别人通常会更好,同时也能准确地表达自己,这有什么不好呢?
曾经有一位媒体记者要给马长生做一个专题报道,她很用心,遍访了与之相关的不少熟人。结果很吃惊,被她访问的那么多人,即便诱导着那些人回想马长生的不足,却是一一无果。记者也感到奇了怪,马大夫这人这么多年,在医院里没听说他有对立面。马长生听到类似的评价反倒觉得是一个严重的缺陷,让人挑不出毛病可不是件好事呀。
其实与马长生很私下的交谈中,你会发现,从他的嘴里很难听到一句贬低他人的话。而且看不出有一点克制、佯装,完全是自然,是习惯,是风度。我们先后说到南京鼓楼医院、说到北京协和医院、说到北大医院,多是些与他年龄相仿的同道,也可以理解为“同行冤家”——“某某,那人棒极了,2009年他是我们心脏内科学的英雄,我最羡慕他,他发表两篇14.6分的高水平学术文章,发表在国际高端杂志上……”
“某某某,那是正规军,科班出身,名牌毕业,‘协和’留校,英国留学。”
“某某,那是正根。具有武林盟主的大家风范。心脏内科要是写正史,他应该有重重的一笔……”
显然,没有对立面的说法是不客观的。“关键是你的核心层面一定是真诚、善良、热情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有低调、温和的自然流露。如果你内心的层面缺少诚心善意,那么即使想装也是漏洞百出,不可能长久。”他打了个比方:你是个好人,就不怕别人误解你是真心还是假意。因为人能装一时却装不了一世。如果你能装一辈子**,不就是**了。他笑笑,假如你装着对老婆好,如若真能装一辈子,那也就是模范老公了。
五
马长生说1985年一本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彻底改变了他,从此他开始追随现代文明习惯。比如吃面条、喝粥时不带呼噜声;候车自觉排队等等国人常忽视的小节都是从那本书之后才慢慢养成的。近些年来他则更增添了节约、健康的文明习惯,比如餐桌上尽量只用一张餐巾纸。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是走路,使用最多的出行方式是走路。在时下车水马龙的京城街市中,他每天早晨走出家门,穿过名为土城的街心公园,大步流星走三十分钟到医院上班。
为此,他最舍得花钱款待的是自己的一双脚。15年前,走穴帮他脱贫,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穿两千块钱一双皮鞋。他最喜欢的品牌是英国进口的“克拉克”。到现在他还是两千块钱一双皮鞋,一年要穿四双。有一次他一双新皮鞋穿到杭州,和朋友绕着西湖,边走边聊,一个晚上竟然走了四个小时。他开玩笑,“乖乖,这是最奢侈的走路了,一晚上至少折损八百块。”
他知道作为现代成功的男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是珍视与夫人、孩子的相处。无论多么繁忙,每天的早上七点,非常规律,他会守候着夫人和女儿共享科学而美味的早餐。他们的早餐必有粗粮粥、水果和蔬菜。
当然他是“安贞”吃盒饭最多的医生之一,一周七天十四顿正餐,他一般要吃十顿盒饭。大食堂的炒菜他不会直接入口的,盒饭里的每一个菜他要用开水淘洗之后再吃。如果是宫保鸡丁、醋溜白菜之类的更是要多冲洗两遍,为的是剔除盐和油,还要把需要的营养安全地送到肚子里。
在饭桌上,他最敏感的是咸,经常会为盐唠叨。有时候女儿会在餐桌上对这位权威的饮食专家表示不满,“又来了,烦不烦。爸爸,如果都像您这样吃饭,你们医院还不都关门了呀!”实际上这是马长生最喜欢听的话,至少十岁的女儿已经懂得,管住自己的嘴与疾病的相关性是多么直接。
可能是因为他天天与心脏、血管厮守相依的关系,他特别怜惜每一个人体内心血管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国民在饮食和吸烟方面的忽视和固守,让他着急。
他给我讲了一个概念叫“健康寿命”:美国健康寿命的标准是:85岁之前没有癌症,没有糖尿病,没有致残性的疾病,生活能自理……这样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了。如果你从年轻的时候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你获得健康寿命的几率是近50%,反之,只有9%,之间相差五倍(其中剔除基因的因素)。
马长生预测,我国未来心血管病将呈现继续增长态势,至少还要增长二十年才能达到最高峰,也就是说心血管病开始下降的“拐点”还有一个漫长的时间,而未来十几年将是一个爆发性流行期。这就意味着,在我们尚不富裕之前,就得拿出大量的钱用于治病,而且在巨大的医疗费用中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不得不花费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上。为此他认为,与其为未来昂贵的治疗费买单,不如当前想办法,让那个“拐点”早点到来。据他推算,如果早到五年或者十年,国家即可省下千万亿元的钱。
想什么办法?他希望国家把对医疗的投入,更多的侧重于预防,尤其是心血管病的预防。心血管预防做好了,整个健康都有连带的效应,偏瘫、糖尿病、失明、肾衰、痛风等等什么都会大幅度减少,由此整个医疗环境将彻底改变。另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公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饮食起居做起。他说:“其实心血管病预防很简单,只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不吸烟这九个字,心血管病的危险就会成倍减少。”他说自己最想表达的心愿就是:希望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开始下降的“拐点”早日到来。
我从见到马长生的第一眼,就非常羡慕他拥有的状态,那种健康的旺盛的状态。他的秘诀:状态提高20%,效率可以提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