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随时跟朋友们保持联系,不应该只是在你感觉到孤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都跟你一样,能够体会到友谊的温暖。或者为别人做点什么。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跟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你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气氛里面,你不由自主地觉得自己很孤单,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衬托出你的被冷落。
要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唯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
其次,享受自然,走入社会。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地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得到的。
一些有过痛苦经验的人都说,当他们遭到厄运的袭击,而又不能够对人倾诉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走到江边,让清爽的江风吹吹,心情就会渐渐地开朗。有一个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说,她常常跑到最热闹的街道上去,她觉得只要置身于川流不息的人流,就会忘掉自己的寂寞。
第三,确立人生目标。也许因为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过惯了群居生活,所以现代社会才有了“孤独”这样一种世纪病。人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被别人排斥,害怕在不幸的时候孤立无援,害怕自己的思想得不到旁人的理解……总之是一种内心的恐慌。似乎人类的心灵越来越脆弱了。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内心的脆弱,最好莫过于给自己确立一些目标和培养某种爱好。一个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的人,是不会感到寂寞的。同样,一个有所爱、有所追求的人,也不会寂寞的。
孤独是人类的本性。但是极度的孤独或长期的孤独,使自己与别人隔绝,这就是失败型个性的特征了。
孤独个性的形成,是由于与生活隔绝、与真实生活远离而造成的。一个人如果远离真实的生活,就会对生活感到陌生,导致时常生活在恶性循环之中。因为他感到自己孤立,所以与别人的接触并不能使他获得快乐,甚至会使自己更加孤独。这样一来,他切断了自我发现的途径,使自己完全孤立起来。生活中,大家一起享受,一起做事,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在兴奋的时候,对事情产生了兴趣;在认识别人的时候,会觉得不需要掩饰自己。长期这样,就能够远离虚伪和做作,消除孤立感并且觉得更自然,能够发现自我,从而感到更加惬意。
孤独虽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但与人接触,特别是感情上的交流渠道也因此被隔绝。孤独的人害怕别人与他多接触,但又时常抱怨没有人跟他结伴。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这种悲观的态度使他不经意地用孤独的方法来处理事情。他要别人来找他,要别人首先采取行动,要别人知道他有抱负,却不认为自己应该主动对社会有所贡献。
第四,不要顾虑自己的情绪,要强迫自己加入人群。刚刚加入别人的圈子,也许会觉得有些“冷”。但是只要持续下去就会发现,自己的感觉会“热”起来而且会觉得愉快。培养社交能力,可以增添很多乐趣,如跳舞、打桥牌、弹钢琴、打网球、聊天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经常暴露在惧怕的事物下,可以排除惧怕。孤独的人要是常常强迫自己与别人建立关系,并且是主动地建立,他会发现大部分的人都是友善的,自己也是受人欢迎的。他的害羞、胆怯会慢慢地消失,在公众面前也会泰然自若。
另外,医学界认为,有一种天生的孤独症,它发生在某些具有缺陷的孩子当中,由于不能与外界交流,这些孩子将终身陷于自我孤独的灰色世界中,他们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孤独是人生命中容易发生坏影响的东西。
在许多生下来就很正常的人身上,也会产生自我孤独的现象,这种自我孤独不是生理因素造成的,而是性格及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些自我孤独的人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生活和他人缺乏感情,因过分自卑而缺乏自尊心,具有偏激情绪与猜疑性格等。孤独感可区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长期脱离人群的“有形”的孤独;一种是身处人群之中,但内心世界却与生活格格不入而造成的“无形”的孤独。前一种“有形”的孤独,比如远离人们生活中心的边疆哨所中的战士、长期坚持在高山气象观测站工作的科技工作者、长年游弋五洲四海的海员等,他们远离亲人朋友,在工作之余没有与更多的人交往的机会,没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不免有时感到寂寞,感到孤独。但是,他们虽然远离城市和亲人,从事的却是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的崇高事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人民是紧紧相连的,虽然“孤独”,却意义非凡,因为正是他们的孤独换来了人民生活的安宁、欢乐与幸福。所以,这种“孤独”是值得称道的。而由于内心世界与人们生活有距离所造成的孤独感,是十分有害的。人是社会化的高等动物,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就是人过的是社会化生活。因此,人的一切,包括思想、学识、才能等,只有在社会生活才有意义,才能得以发展。有一部名叫《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外国影片,说的是某国家有一个著名足球中锋,他在世界足球大赛中表现极为出色,带领自己的球队赢得了一次次的胜利。可后来,他被一位百万富翁看中并高价“买”了去。中锋在富翁家里享受着优裕的生活待遇,但是却失去了驰骋绿茵场、施展身手的机会,只是与另外两名被买来的物理学家和舞蹈家一起,被闲置在富翁的一所豪华别墅里,他们全部的作用,是作为“展品”以满足这个富翁的虚荣心和占有欲。中锋没有球踢,整天生活在难以忍受的孤独之中,终于在忧郁中默默地死去了。这个故事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揭示了资本家惨无人道的贪婪。同时也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这就是人是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离开了社会生活与人的交往,人的本性与人格都不能保持完整。许多报刊杂志曾经一再报道过“狼孩”“熊孩”和其他兽育孩的事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研究表明,人的健康而又完整的精神面貌,是通过人际交往产生的;人也是通过人际交往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改变自己的。青年焕发出的富有生气、朝气的一切特点,也都是在通过社会交往才得以体现、得以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长期被孤独感笼罩的人,精神受到长时间的压抑,不仅会导致他情绪跌入低谷,影响他智力的发育和才能的发挥,也会引起他的心理上、思想上的一系列的变化,产生诸如思想低沉,精神委靡,失去事业的进取心和生活的信心等问题。《青年研究》曾就湖南汨罗县古培乡一年中竟发生11名青年投水自杀的事件,发表了专题调查报告。其中周琪辉、周再辉、周根保三位女青年集体投水身亡的例子,更令人深思。这三位女青年都在20岁上下,家庭经济情况在农村都属中上水平,生活宽裕,并且3人都有未婚夫,感情均挺好,与其他亲人、邻居相处的关系也不错,甚至连口角都没有发生过。她们为什么要离开这个世界呢?周琪辉在给未婚夫的遗书中写道:“……微薄的希望,又不成其为希望了。与其过着惨淡的人生,不如长眠大地。……一个不安的灵魂,像一个系着不牢实的线一样,在天空中飘忽不定。泪泉干涸了,而一颗快要停止跳动的心却滴着血,宽恕、忘却我吧!我将在九泉之下为你祝福,恳求你自己保重。”周琪辉是位有抱负的农村姑娘,她聪敏好学,可高考却屡试不中。她向往丰富的精神生活,可在农村却一时无法得到。她不甘心走母亲走过的那条老路:从村姑到媳妇,尔后做妈妈,再当婆婆,最后老死。在她眼里,这是一条灰色的路,可又是她将来不能不走的路。于是,她深深地感到悲哀,感到精神的孤独。在生产责任制实行之前,农村女青年由于忍受不了繁重的体力劳动,或因各种生活悲剧导致轻生。责任制后,经济条件好了,不少乡里妹子打扮得比城里姑娘还要“洋气”三分。可是她们的精神生活却依然相当贫乏,这使她们思想感到空虚,内心与现实格格不入,对前途丧失了信心,以至走上不该走的路。
和周琪辉等三位女青年一样,大多有孤独感的青年,并不是自己情愿离群索居、孤身独守的。他们有的是在坎坷难行的人生路上遇到了伤人心肺的痛苦,因而或嗟叹人生艰难,埋怨命运不佳,或痛恨世态炎凉,咒骂人心虚伪;有的是感到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因而也不愿意去理解别人,不如独处一隅洁身自好;也有的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在人群中徒见别人风流潇洒、知识渊博,因而自惭形秽,悲观地认为自己才貌平庸,才智低下,不敢也不愿意与人交往……境遇各有不同,但结果都大致相同。
请接受这样的忠告吧:不要把自己置于孤独感的控制之下,陷入无边的伤感之中,只有勇敢地走出孤独的阴影,才能品尝到甘美的人生。
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
有句哲语说得很好:“如果你叫山走过来,山不走过来,你就走过去。”
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寺院,寺院的废墟里有一个石碑,石碑上刻着:“既已成为事实,只能如此。”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要遇上灾难或遇上难以改变的事情。世上有些事是可以抗拒的,有些事是无法抗拒的,如亲人亡故和各种自然灾害,既已成事实,你只能接受它、适应它。否则忧闷、悲伤、焦虑、失眠会接踵而来,最后的结局是,你不能改变这些无法抗拒的事实,而是让无法抗拒的事实改变了你。
有一位马老太太,她有一只祖传三代的玉镯,每天擦了又擦,看了又看,真是爱不释手。一天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老太太心痛万分,从此茶饭不思,人变得越来越憔悴。时隔一年,她离开了人世。最后咽气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只破碎的玉镯。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许多名医的医疗实验证明癫狂症、胃肠疾病、高血压症、冠心病及乳腺癌等,都与人的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有的则完全是由于强烈的情绪波动引起的。马老太太的死与她忧悒的情绪有关。
覆水难收,徒悔无益。据说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对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如果今后在你们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这是一堂很成功的素质教育课。学生们通过摔碎的咖啡杯懂得了,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被称为世界剧坛女王的拉莎·贝纳尔,就是这位心理学教师的得意学生。她一次在横渡大西洋途中,突遇风暴,不幸在甲板上滚落,足部受了重伤。当她被推进手术室,面临锯腿的厄运时,突然念起自己所演过的一段台词。记者们以为她是为了缓和自己的紧张情绪,可她说:“不是的!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们打气。你瞧,他们不是太正儿八经的了吗?”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接受无法抗拒的事实,既然是第一步,那么有没有第二步?有。拉莎手术圆满成功后,她虽然不能再演戏了,但她还能讲演。她的讲演,使她的戏迷再次为她鼓掌。
拉莎·贝纳尔在面对无法抗拒的灾难时,能跳出焦虑、悲伤的圈子又跨上新的里程,这就是她的情绪“转换器”在起作用。
任何人遇上灾难,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操纵好情绪的转换器。面对无法改变的不幸或无能为力的事,就抬起头来,对天大喊:“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不可能打败我。”或者耸耸肩,默默地告诉自己:“忘掉它吧,这一切都会过去!”
紧接着就要往头脑里补充新东西,因为头脑每时每刻都需要东西补充,这种补充就能使情绪“转换器”发生积极作用。最好的办法是用繁忙的工作去补充,去转换,也可以通过参加有兴趣的活动来达到这一目的。如果这时有新的思想,新的意识产生,那就是最佳的补充和最佳的转换。物理学家普朗克,在研究量子理论的时候妻子去世,两个女儿先后死于难产,儿子又不幸死于战争。普朗克不愿在怨悔中度过,便用加倍努力工作来转移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情绪的转换不但使他减少了痛苦,还促使他发现了基本量子,他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解救自己。
建造一间恬静的房子
人们为自己寻找退避之所:乡间、海边、山上的房子,我们也一定非常希望得到这样的房子。殊不知还有一种更佳的退避之法,这就是无论何时你想退避独处时,其力量是在你们自己手里。一个人想退到更安静、更能免于受到困扰的地方,莫过于退入自己的灵魂之中,特别是沉浸在平静的思维里。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需要有一间恬静的房子,像是海洋深处不受干扰的安静中心,无视海面兴起的惊涛骇浪。
内心的恬静房子,是用想象建造而成的。它的功能就像消除心理压力的一间房子一样,能消除我们的忧虑与压力,使我们精神焕发,而能更充分地准备应付未来发生的事情。
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恬静的中心,不受外界的影响,像轮轴的数学中心点一样,永远保持一个位置,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去发掘这个内心安静的中心点,并且定期地退到里面去休息、静养、重整活力。
进入这个宁静中心的最好方法,是用想象力建造一间心理的小房间,用我们最恬静、最清新的一切材料来装潢它:或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喜欢绘画;或是一册我们喜爱的小诗,如果我们喜欢诗歌;墙上的颜色是我们所喜欢的、能使我们愉悦的颜色,但是应该选择宁静色彩的淡蓝色、浅绿、黄色或金色。这间房间的装潢要简洁而不纷乱;要干净且井然有序。简单、安静、美丽是三个主要装潢原则。这间房间要有安乐椅,从小窗望出去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滩,拍击海滩又退回去的海浪,但是我们听不到声音,因为我们的房间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