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化石:生命演化的传奇
1301900000023

第23章 沧海拾珠——鱼类 两栖类化石水中记忆——鱼类化石概述

鱼类的特点

从鱼类开始的脊椎动物,称之为有颌动物。这个嘴巴上的颌,就是从咽喉部位的原始鳃弧(鳃条)衍生而来,并由骨骼支持着。动物有了颌以后,捕食、咬嚼时更加方便了,对身体的发育成长也具有积极作用。此外,典型的鱼还有两对偶鳍(胸鳍和腹鳍)以及背鳍、尾鳍和臀鳍,无疑这使鱼的行动更加灵活了。通常鱼的体表还有鳞片包裹着,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由此可见,鱼类要比无颌类进步多了。

鱼类可分四大类:盾皮鱼类,是化石鱼类,晚志留世出现,到泥盆纪末期灭绝,极少数可延至早石炭世;棘鱼类,是化石鱼类,志留纪出现,到二叠纪末期灭绝;软骨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化石与现生者均存在,约有700种;硬骨鱼类,出现于晚志留世,化石与现生者均有,约有5万种,几乎占脊椎动物的98%。

鱼类的祖先化石

在奥陶纪地层,人们曾发现过一种很奇怪的化石,它们有像鱼一样的身体,但没有上下颌,没有偶鳍,这就是最原始的脊椎动物——无颌类。

无颌类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它们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支发展为头甲鱼类和圆口类,另一支发展为有颌类,后者是鱼类真正的祖先,它们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不断演化,形成棘鱼类和盾皮鱼类等,壮大为后来鱼类的大家庭。

在无颌类中,最早出现的分子被称作圆口类,它们既没有上下颌也没有真正的脊椎,惰性十足,靠口吸盘吸附于其他动物身上,靠寄生或半寄生生活。在化石无颌类中,最常见的还有头甲鱼、鳍甲鱼和多鳃鱼等,这些无颌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身体前端都包着坚硬的骨质甲胄,典型的是头甲鱼、多鳃鱼。它们头部浑圆,坚固的铠甲像一面盾牌,使敢于冒犯的敌人退避三舍。除圆口类延续至今,其他无颌类全部绝灭于泥盆纪。

颌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重要的里程碑。颌的出现加强了动物个体捕食的能力,扩大了食物的范围,也提高了防卫和攻击能力,有利于自由生活方式的发展和种类繁衍。

棘鱼类是已知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它们出现在志留纪,除尾鳍外,棘鱼类所有的鳍的前面,都有一根硬棘,棘鱼的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从棘鱼类开始已经具有比较原始的颌了。

盾皮鱼类则比棘鱼类进步许多,它们有了明显的上下颌,并且具备了偶鳍,使平衡和运动能力大为增加,逐渐摆脱了被动取食的生活方式。盾皮鱼类体外的骨甲已分为许多块,有的种类分为头盾和体盾两部分。节甲鱼是泥盆纪最为繁盛的一类,它们体型较大,有的长达10米(如恐鱼),头甲和胸甲之间有一个关节,可使头部上下开合,但它张口时,不是下颌活动,而是上颌活动,与高等的脊椎动物不同。在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人们发现过许多鱼类化石,我国西南地区所产的滇鱼、武定鱼、云南鱼是盾皮鱼中的一支,属胴甲鱼类,而江油鱼等属于体型较大的另一支——节甲鱼类。

盾皮鱼类继续演化,发展为后来的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中,因鲨类居于主要地位,又称鲨型动物。软骨鱼类经过裂口鲨等阶段的演变后,在中生代进入高度发展时期。中生代的软骨鱼类已分化为两种类型,一类以鲨和鳐等为代表,另一类以银鲛类为代表。其中,鲨类能够快速游泳,具有很强的攻击能力,有一种发现于第三纪的白鲨,身躯硕大,在头骨化石的上下颌之间能够站立一个人,可见当时它们在海洋中称王称霸的能力。银鲛类生活在深海中,上颌已同脑颅直接愈合在一起,与鲨类不同。软骨鱼类从泥盆纪晚期出现,一直延续到现代。

在当时的海洋中还出现了另一支鱼类——硬骨鱼类,它们的体表披有鱼鳞,骨骼多是硬骨,具有骨质的鳃盖,体型千差万别。硬骨鱼类经过长期的演化可生存在地球的所有水域中,从山涧溪水、内陆江河到浩瀚的大海,各种深度、不同咸度的水域都被它们所征服。硬骨鱼类发展成为最成功的水生脊椎动物。

专门从事鱼类化石研究的古生物学家把硬骨鱼类的演化归结为几个阶段,原始代表是一种叫古鳕鱼的小型鱼类,它们的骨骼处于软骨阶段,但体外已有原始鳞片。三叠纪末,全骨鱼类兴起,它们的椎体通常骨化,结构更为进步。白垩纪时出现了真骨鱼类,它们的骨骼高度骨化,背鳍与偶鳍有各式各样的形态,鳞片很薄,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鱼类的发展代表了脊椎动物的兴起。

概括而言,盾皮鱼和棘鱼类是出现最早的鱼类,它们起源于原始的无颌类,无颌类进化为有颌类。科学家们已勾画出鱼类演化的完整轮廓,盾皮鱼类演化为软骨鱼类,棘鱼类演化为硬骨鱼类。硬骨鱼类继续发展,使鱼类这个家族高度繁荣,同时硬骨鱼类的一支向另一个方面演变,成为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主干,导致后来鱼类登陆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