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高端武器:世界先进兵器大博览
1309600000017

第17章 导弹(1)

美国“民兵”战略导弹

“民兵”战略导弹采用一种比“和平保卫者”略小的三级火箭系统,其最新的改进型“民兵-Ⅲ”在1970年开始部署,可以携带3个核弹头。但根据1992年美国签署的武器控制公约,“民兵”的核弹头已经减少到1个。

目前在美国的核武器库当中,大约有500枚“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艾里斯海军上将称,今后“和平保卫者”退役,“民兵-Ⅲ”将成为美国唯一的陆基可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美国“和平保卫者”导弹

“和平保卫者”导弹是美国大型固体洲际弹道导弹,导弹代号MGM-118A,原名先进洲际弹道导弹,即MX导弹。

其主承包商是马丁·马丽埃塔公司,1971年由战略空军司令部提出研制,1973年成立MX导弹计划局,开展预先研究工作。1976年3月进入方案论证阶段,1979年9月开始全面的工程研制,1983年6月17日作第一次研制性飞行试验,这类飞行试验计划进行了20次。1986年开始部署,先在经过改装和加固的“民兵Ⅲ”导弹地下井中部署50枚。

MX导弹计划的总费用达332亿美元,每枚导弹的费用约为6637万美元(1983财政年度的美元值)。

导弹由弹头和弹体组成。弹头包括子弹释入舱、10枚MK21核弹头和整流罩。弹体分四级,前三级为固体火箭发动机,第四级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方式。

“和平保卫者”洲际弹道导弹装载的W-87型核弹头当量在335000吨,其圆公算偏差值在005海里,可以说是现今最精确有效的弹头。它被认为有足够的能力摧毁任何强化工事目标,包括特别强化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掩体及首长的防护掩体。

苏联SS-18洲际弹道导弹

SS-18导弹(北约称为“撒旦”)是两级液体燃料惯性制导的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从1979年开始装备部队执行作战任务,共发展了6种型号。早期型号(Ⅰ、Ⅱ、Ⅲ型)的SS-18导弹携带当量为1800万~2500万吨的单弹头,在1983~1984年间被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的SS-18Ⅳ型导弹取代。SS-18Ⅳ型导弹从1980年开始部署,到1984年苏联共有308枚SS-18Ⅳ型导弹。1988年之后,SS-18Ⅳ型导弹部分被SS-18Ⅴ型导弹代替。

SS-18Ⅴ型导弹也携带10个分导式多弹头,当量和精度比SS-18Ⅳ型导弹有大幅度提高,而且它保持了俄战略火箭部队打击硬目标的能力。俄罗斯境内共有3个SS-18导弹师。

SS-18由于其大当量、高精度和分导式多弹头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打击硬目标的能力,被认为是世界第一的超远程打击武器。

反坦克导弹

法、德“米兰”反坦克导弹

“米兰”导弹由法国和德国联合研制,1963年研制,1974年装备部队,是轻型中程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典型代表。“米兰”导弹采用目视瞄准、红外半主动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制导方式,目前对改进型“米兰”2进一步改进,将采用串联战斗部,以对付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改进后的“米兰”2称为“米兰”2T。

目前装备的主要是改型弹“米兰2”,装备近40个国家,曾多次用于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实战证明十分有效。

“米兰”的最小转弯半径为500米,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大于95%,最大射程上的发射速度大于3发/分。“米兰”在发射前的准备时间小于50秒。

“米兰”武器系统用于地面发射时,由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发射任务。其中,射手带一套发射制导装置,助手携带两发弹药。该系统用于车载发射时,可将三脚架装在车顶,也可以装在车体内,还可以利用MCT炮塔。该系统可用于机载发射,可将其装在“小羚羊”轻型直升机上。

“米兰”武器系统经过1983年第一次改进后,MBB公司又为“米兰”研制了一个双重战斗部。其特点是有个可以伸缩的、保证最有力炸高的长探针,探针前端有一个大于30毫米直径的空心装药装置。

基型“米兰”弹径116毫米,弹重67千克,射程2000米,垂直破钢甲690毫米。1983年对基型“米兰”作了改进,战斗部直径由103毫米增至115毫米。该导弹弹长760毫米,弹径103毫米,系统全重27千克,破甲厚度700毫米,射程25~2000米。

美国“龙”反坦克导弹

“龙”是美军1974年装备的第二代单兵便携、肩射反坦克导弹,主要用于中距离反坦克,可攻击坦克、步兵战车和其他装甲车辆,也可攻击野战工事等目标。

导弹的动力装置为向后斜置于弹体上的60个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弹长746毫米,弹径114毫米,弹重613千克,破甲厚度500毫米,射程25~1000米,系统全重1347千克。

“龙”导弹由三部分组成:前部为战斗部,中部为发动机,后部为控制舱。中部壳体上装有60个小固体燃料发动机,为导弹提供推力和控制力。导弹的飞行偏差由尾部红外信号发生器发出,光学跟踪的红外测角仪接到信号后,将偏差信号送给导弹上的计算装置,从而控制小发动机点火以调整导弹的飞行方向。

“龙”导弹射程近、威力小,其改进型“龙2”“龙3”的射程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美国“陶”系列反坦克导弹

“陶”系列导弹是美国陆军重型反坦克导弹,供车载和直升机载使用,主要用于攻击坦克、装甲车辆和火炮阵地等坚固目标,基础型号为BGM-71,1962年研制,1970年列装。它是一种光学瞄准、管式发射、红外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半主动制导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射程3750米。

全武器系统由筒装导弹和发射制导装置组成,弹径152毫米,弹长1164毫米,弹重18~47千克,空心装药战斗部垂直破钢甲600毫米。改“陶”式采用双锥药型罩和在战斗部前端加长373毫米、可伸缩式双节炸高棒,垂直破甲威力提高到800毫米。1983年为“陶”2型所取代。“陶”2型战斗部直径由127毫米增大到148毫米,改用540毫米长的三节可伸缩式炸高棒,配用35度的药型罩,垂直破钢甲1030毫米。

“陶”2A型是“陶”2的改进型,1983年研制,1987年9月装备驻欧美军。“陶”2A型采用串联战斗部,以先导炸药引爆披挂在坦克上的爆炸反应装甲,再由后续射流攻击坦克主装甲。“陶”2B型采用了两个爆炸成形弹丸战斗部和一个双模式传感器装置。“陶”2B型的攻击方式为掠飞—攻顶。“陶”基础型、“陶”2型和“陶”2A型,都曾在海湾战争中使用。

30多年来,各型“陶”式反坦克导弹已累计生产了66万枚,已扩散到44个国家。

美国“海尔法”空对地反坦克导弹

这是美国军方积极开发的“海尔法”新一代空对地导弹,俗称“聪明”导弹。“海尔法”导弹是专门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而开发的空对地导弹,主要用来对付坦克。和“陶”式导弹的不同之处是,不用导线作有线引导。直升机发射“海尔法”导弹之后,行动不会受到限制,“阿帕奇”直升机可以立刻规避敌人的攻击。

该弹的引导方式是半主动激光诱导。激光发生器向着目标照射激光,导弹的接收器收到来自目标反射的激光,导弹沿着目标反射的激光飞行攻击。“海尔法”导弹可以准确地攻击目标,而且射程达9000米。它成为AH-64“阿帕奇”直升机的主要对地武器。海湾战争中,很多伊拉克坦克被“海尔法”导弹摧毁。

巡航导弹

法国“米卡”空对空导弹

“米卡”导弹是法国玛特拉公司于1981年开始研制的一种先进的中距空对空导弹。该弹于20世纪90年代初投入批量生产,可装在法国“幻影”2000、英国“海鹞”和瑞典“鹰狮”等欧洲多种先进战斗机上使用。

“米卡”导弹的机动性能极佳,其最大过载超过35克。这种导弹采用两种可互换的导引头:一种是主动雷达导引头,另一种是被动红外导引头。由于它射程远,机动性好,制导精度高,既可用于中距拦射,也可用于近距格斗。“米卡”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和多目标攻击的能力。“米卡”的主动雷达型采用捷联式惯性系统和主动雷达制导。其主动雷达的探测距离约为20千米。“米卡”的红外制导型采用红外成像焦平面阵列/电荷耦合器件,分辨力高,抗干扰能力强。其性能优于现役的红外格斗导弹。

“米卡”导弹采用正常气动外形,采用窄长边条弹翼和后缘呈阶梯形的尾翼,呈十字形配置。其尾喷口内装有4个可大大提高导弹机动性的燃气偏转装置。导弹通过4个与气动舵联动的燃气舵进行方向控制,能使导弹在飞行中自始至终以很高的过载做机动飞行。它具有远程拦截、中程截击和近程截击或空战等3种作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