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铮怕坐吃山空,就近找了份送水的工作。他是当老师的,身体单薄,现在每天扛着水桶楼上楼下地跑,觉得有点吃不消,每当这时,他就想想儿子美好的将来,这样,再苦再累,也能扛了。
这天收工后,杨铮揉着酸痛的腰腿爬上楼,一进家门,小宝跑过来,说:“爸爸,老师说我的二胡质量不行,他要我换二胡。”
听了小宝的话,杨铮的心猛地一沉:这把二胡,是去年刚买的,花了一万多块呢,怎么会质量不行?小宝又说:“老师还说了,要换二胡,就到他那里去买,如果我们到别处买,质量无法保证,他就没法教我了。”
杨铮心烦意乱,犹豫了半天,他还是拨通了教授张斯里的电话。张斯里在电话中说,孩子到了这个级别,换二胡是必须的,他那里有好多档次的二胡,从两万到二十几万都有,家长可以视情况自愿购买。合上手机,杨铮傻了眼,就目前这经济状况,别说二十几万,就是换把最便宜的,两万块钱,也没法筹措呀!
小宝很懂事,见爸爸脸色凝重,便轻轻拿出二胡,躲到一边练习曲子去了。杨铮心里乱糟糟的,直到响起了敲门声,他才回过神来,急忙去开门。来人是房东赵大爷,赵大爷是个清瘦的老头,就住在杨铮楼下。杨铮觉得赵大爷是个难得的好人,因为他从不嫌小宝练琴吵人,要知道,有些孩子练琴跟做贼似的,要瞅房东不在家时,才能偷偷练一会儿。
杨铮急忙把赵大爷让进屋,赵大爷摸了一下小宝的头,笑呵呵地说:“小子,今天练琴怎么老是跑调?是不是心都跑回老家了?”赵大爷说完,小宝的脸一下就红了。杨铮一愣,急忙问道:“大爷,您也懂二胡?”
赵大爷笑而不答,轻轻拿过小宝怀里的二胡,调了调内外弦,说:“二胡因为有两根弦,又叫二弦琴,传说是音乐鼻祖嵇康所创,所以又叫嵇琴,盛唐时期传入胡地,被胡人发扬光大,所以又叫胡琴,流传至今,最终被称为二胡了。”赵大爷说完,随手拉了一小段曲子。杨铮对二胡虽只是喜欢而已,可做了这些年的陪练,赵大爷一出手,他就知道是啥水准了,他坚信,赵大爷就是隐藏在民间的二胡高手,肯定懂得二胡,于是问道:“大爷,您看看,这把二胡质量怎么样?需不需要更换?”
赵大爷端起二胡,仔细端详了一遍,说:“这把二胡质量不错,要想换,等以后孩子大了,走上专业演出道路后再换也不迟。”
赵大爷一番话,证实了杨铮的猜想:张斯里要求换二胡,质量问题只是托词,从中牟利才是目的。杨铮一时无语,小宝却对赵大爷说:“爷爷,您说我的二胡好,可张老师说不行,他要我爸爸给我换二胡,可是我爸爸没钱……”
谁知赵大爷听了小宝的话,突然变了脸,他猛地站起身,气呼呼地走下了楼。
杨铮顿时呆了,想不明白赵大爷为什么生气,正在疑惑,却见赵大爷又回来了,只是手里多了把二胡。赵大爷把二胡递给小宝,说:“小宝,你明天把这把二胡拿给张斯里看看,我倒要让他说说,这把二胡的质量怎么样!”这把二胡,显得有点陈旧,琴身上甚至有些明显的破损。
小宝抱着二胡,仰脸问赵大爷:“爷爷,这把二胡比我的那把好吗?”赵大爷挠挠头皮,说:“怎么说呢?区分一把二胡质量的好坏,没有统一标准,这要看它在主人心目中的分量了。小宝,爷爷给你讲一个关于二胡的故事,你想听吗?”
小宝连连点头,赵大爷便坐了下来,开始讲故事了……
来之不易。
清朝时候,有一位高人,他制作的二胡,做工精良,音质优美,上至宫廷御用乐师,下至民间流浪艺人,都争相购买、收藏。
后来,那个高人得了重病,眼看病入膏肓,他却久久不肯闭眼。高人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很孝顺,每天都侍奉在父亲的病床前。这一天,高人要三个儿子到密室中把平时收藏着的所有二胡都拿来。儿子们不敢怠慢,赶紧从密室中拿来了二胡,放到了病床前。看到二胡,高人不知哪来的力气,他猛地支撑起身子,抓起二胡,一把把地全都摔在地上,砸坏了。砸完了,他高喊几声:“乾坤希音,乾坤希音—”
儿子们这才明白,父亲死不瞑目,是因为遗愿未了—所谓“乾坤希音……”,是传说中最顶尖的二胡,从古至今,也只是个传说,没有人能真正做出来。这位高人,一生致力于二胡的研究与制作,能制作一把“乾坤希音……”,一直是他的夙愿,可现在,眼看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看来是壮志未酬身先死呀!第二天一大早,三个儿子来到父亲的病床前,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匆匆离家了。女儿哭着告诉父亲:哥哥们去寻找制作“乾坤希音……”的材料了。高人热泪盈眶,儿子们的孝心,让他十分感动,但他更知道,“乾坤希音……”难得,就是因为制作材料难寻,儿子们这次离家,吉凶难料啊……
兄弟三人,先说老大。老大的任务是寻找老紫檀木。一般人都知道,制作二胡,最好的材料就是紫檀木,但是,新紫檀木中有一种胶质物,它会影响琴身的震动、发音,而随着时间的消逝,这种胶质物会逐年减少,时间越久,胶质物越少,所以,制作“乾坤希音……”,必须是百年以上的老紫檀木。
老大告别了两个弟弟,奔着京城去了,因为他知道,老紫檀木物稀价高,只有在天子脚下的京城,或许能觅得。老大奔波了近一个月,才到达京城,他来不及投店歇脚,就去寻访各个木器行,不料所有的木器行都问遍了,得到的答复是:这年头,王公贵族们都争着买紫檀,现在,别说是百年老紫檀,就是新紫檀木,也很难买到。
想想躺在病床上的父亲,老大急得坐立难安。这一天,他失魂落魄地走在大街上,突然,迎面跑来一个叫花子,把他撞了个趔趄,等叫花子跑远了,他才发现肩上的包裹没了。老大一下变得身无分文,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发现不远处有人在围观什么,他挤进去一看,墙上贴着一张皇榜,上面写的大意是:今大清太上皇寿辰将至,有擅于二胡琴艺者,速到内务府报名,如能博得太上皇欢心者,定有重赏。
老大想了想,一咬牙,上前揭了皇榜,跑到内务府报名去了,那些看热闹的顿时一片哗然:“哪来的傻小子,这不是去找死嘛!”老大是外来人,他不知道其中的凶险:没人揭皇榜,不是京城内没有二胡演奏高手,而是另有原因。
再说那老大,自小受父亲影响,二胡做得好,演奏也精通,经过一番测试,他顺利地进入了紫禁城。
太上皇寿辰这天,整个皇宫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太上皇兴致很高,他先点了几出昆曲,又看了几样杂耍,最后,该老大上场了。老大演奏的曲目是《普天同庆》,这首曲子,节奏明快,很是喜庆,老大拉得激情飞扬,竟然把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或许老大拉得太卖力,就在他拉完最后一个音符时,只听“嘣……”的一声,二胡的外弦断了,现场顿时一片寂静。
老大的冷汗“刷……”地就下来了,这是什么场合呀,太上皇的寿诞,琴弦断了,太不吉利了,这可是犯了大不敬的死罪呀!果然,皇上一下变了脸色,就在老大认为自己必死无疑时,突然听到有人鼓掌喊“好……”,他抬头一看,竟然是太上皇在鼓掌。别的人一看太上皇都鼓掌了,也都跟着鼓掌喊好,皇上不好发作,只得阴着脸,也拍了几下巴掌。
后来,太上皇宣旨,要老大到养心殿过夜,说要让他再演奏几段曲子。老大来到养心殿,先是拉了几段曲子,然后陪着太上皇说了几句话,最后就胆战心惊地把自己进京的目的说了。太上皇听后,不由得感叹道:“你还是个孝子啊!”他说完,对身边的太监吩咐了几句,太监出去后,不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侍卫,他们七手八脚,围着太上皇睡觉的龙床忙活开了,干吗?卸下一条床腿。老大正看得稀里糊涂,太上皇却指着床腿,说:“我这张床,就是百年老紫檀木做的,送你一根床腿,足够做一把二胡的了。”老大听了,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嘭嘭……”地磕头。太上皇一挥手,那两个侍卫拉起老大就走。
趁着夜深,两个侍卫喊开城门,其中一位把一匹马交给老大,说:“快快逃命去吧!”
老大哪里知道,其实,皇上早起了杀他之心。原来,虽然皇上已经登基,但实权还掌在太上皇手中,皇上对两个皇帝共掌朝局的现状不满,但又不能轻举妄动。太上皇喜欢二胡,皇上就恨二胡,因为在京城的方言中,“二胡……”和“二皇……”是近音。二胡有内外两根弦,内线略粗,被称为老弦;外弦略细,被称为子弦,而老大拉断的,恰恰是被称为子弦的外弦,而太上皇偏偏又在这个时候鼓掌,皇上见了,就觉得老大是冲他来的,他能不生气吗?
都说知子莫若父,太上皇早看出了皇上的心思,于是就让老大到养心殿过夜,以保安全。就这样,老大不但捡了一条命,还因祸得福,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老紫檀。他背着太上皇赐予的床腿,快马加鞭,连夜朝着老家的方向飞奔而去了……
赵大爷正说得起劲,这时,赵大妈爬上楼来,冲赵大爷喊道:“你个臭老头子,一说起二胡,就什么都忘了,还不快回家吃药去。”赵大爷站起身,冲小宝做了个鬼脸,说:“小宝,一定要好好练琴,练好了,爷爷还给你讲老二、老三的故事。”
福从天降。第二天早上,小宝背着赵大爷的那把旧二胡上学去了,整个上午,杨铮一直忐忑不安。中午,杨铮送完水回家,刚爬上楼,就看到小宝怀里抱着琴盒,撅着嘴坐在门口,一看到他,小宝咧开嘴哭了:“老师看到赵爷爷的二胡,一下子就发火了,说我有高人指点,以后就不要去上他的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