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 教品德
1317900000019

第19章 励志成长的品德(1)

对孩子来说,成长是永恒的话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成长路上会有失败,也有艰难困苦……但无论怎样,孩子都会沿着岁月的轨迹一路走来,一路品味成长的各种滋味。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是难得的一种历练。著名哲学家爱默生曾说:“坐在舒适软垫上的人容易睡去。”是的,父母不应该给孩子“软垫”式的援助,而应该把孩子励志成长的品德传递给他。有了这些品德,孩子才能踢开一个个绊脚石,才会多一分理智与轻松,才能真正体验到青春的成长,谱写人生的华彩乐章。

乐观向上:给孩子的成功添加营养素

烦恼是我们患的一种精神上的近视症,应该向远处看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我们的脚步就会更加坚定,内心也就更加坦然。

——(法国)阿兰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

——(英国)拜伦

有一对兄弟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性格,一个非常悲观,另一个则极其乐观。他们的父母希望改变一下他们的性格,于是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把乐观的孩子关在了堆满马粪的马圈里,另一个则关在了一个堆满玩具的房间里。

一个小时后,父母来看望他们,当走进马圈的时候,乐观的儿子正兴奋地拿着铁锹铲除马粪。他见了爸爸妈妈后,兴奋地问:“我们是不是要有一个小马驹了,我一定要把这里打扫干净,然后再让它住进来。”

当父母走到堆满玩具的房间的时候,只见儿子正坐在一堆玩具里哭泣。原来他怕把玩具弄坏了,遭到父母的责备,所以这一个小时都呆呆地看着这些玩具,没敢玩儿。

这个乐观的孩子长大后,凭借乐观的性格,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又到州长,最后当上了总统,他就是美国第四十九届总统里根。

乐观的人就是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看到光明面,并鼓舞自己往好的一面发展;而悲观的人即使生活在蜜罐里,也依然体会不到蜂蜜的甜美。里根之所以能从最初的报童成为一名总统,相信这和他乐观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的人总能看到事情有利的一面,期待更美好的结果。一项调查结果表明:乐观的人不易患忧郁症,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容易成功。同时,乐观的人身体状况比悲观者更健康。

人生道路上顺境和逆境是相伴的,人一定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缺憾,尽可能接受它,然后找到弥补的措施,如果只是专注于缺失的东西而不能自拔,那么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如今的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其脆弱,经不起打击,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总是想到最糟糕的一面。显然,这种悲观的情绪和处事态度不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有的。但生活中他却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些令他悲观的事情,如学习成绩差、没有好朋友,等等。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用心温暖孩子的心,引导他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要具备乐观的思维方式

要培养乐观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具备乐观的思维方式。一般父母处理家庭问题、自身问题时的乐观态度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有时,父母对某件事的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态,比如,下雨了,父母说“这该死的天,怎么又下雨了”和“太好了,又下雨了”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对比之下,后面一种态度更能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情。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说:“父母批评孩子的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是乐观还是悲观。”因此,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恰如其分,对事不对人,也要原谅曾经犯过错误的孩子。

建议二:帮孩子摆脱悲观情绪

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难免会有悲观情绪,如果暂时不能摆脱困境,那么父母可以教他调节情绪的方法,使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及时化解。比如,当孩子抑郁时,父母要倾听他的诉说。

再过一个月,赵强要参加中考了,3次模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导致他心理压力非常大,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爸爸看出了他的心事。

一天晚上,爸爸陪赵强一起打篮球。父子俩在篮球上疯狂地“决斗”,好像把赵强马上要丧失的斗志全都激发出来了。比赛后,两个人躺在篮球上畅谈着梦想。赵强说出了心中的压力,爸爸则安慰他:“你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都是我的好儿子。”这句话一直让他很感动。后来,赵强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高中。

李强的爸爸借着打篮球的机会不仅让他有一个释放压力的过程,也引导他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这种聊天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精神压力。因此,当孩子有消极悲观的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寻求恰当的时机引导他。此外,运动是一种很好的发泄方式,父母可以借鉴。

建议三:引导孩子看事物积极的一面

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当经历失败时,只有看到有利的一面,才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即使看起来有害的事物,也要引导他从另一个角度看有益的一面。

肖研月考物理成绩不理想,遭到老师严厉的批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家之后,肖研和妈妈抱怨老师的严厉。妈妈说:“老师的话是有些严厉,但是他为什么这么严厉?”肖研没好气地说:“因为他看我不顺眼。”妈妈摇了摇头,说:“他之所以这样严厉,是因为他对你有很高的期望,而你没发挥好,却让他失望了。”

当孩子对老师存在偏见时,如果不及时摆正心态,那么很可能影响他这门学科的学习。肖研的妈妈正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让她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从而建立起对老师的恭敬心。由此看来,不管是遇到挫折,还是面对别人的负面评价,父母都要让孩子看积极的一面,进而培养他积极的心态。

建议四:赋予孩子幽默感,提高其受挫能力

幽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如果孩子能在失败中运用幽默,心中就会少一分忧愁,多一分轻松和愉快。

9岁的盈盈在语文课上睡着了,被老师发现。老师一气之下,罚她在课上站了一节课。可是盈盈却认为在课上出了丑,不愿意再去上课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用自嘲的方式,和她说起了自己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飞来的粉笔头砸中的经历,引得盈盈大笑不止。

一个很小失败,对于大人来说可能一笑置之,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世界末日”。就像盈盈被罚站的经历让她很难堪一样,而爸爸通过讲述自己出丑的经历,让她感觉到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父母自嘲的方式往往比安慰更有效,因此,当孩子出了洋相时,父母不妨用幽默的教育方式,和他一起回忆自己出丑的经历。

建议五: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塑造乐观性格

一般性格悲观的孩子比较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往往在很多人面前比较紧张或者尴尬,甚至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但是,如果孩子总是一个人待在家里,就会失去与别人交往的机会,朋友也比较少,性格也就会更孤僻。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乐观精神。

王品上初中1年级,性格比较孤僻。暑假期间,班里组织暑期夏令营活动。王品本来不打算参加的,妈妈得知后,询问其原因,王品说:“夏令营没意思。”妈妈说:“也可能会很有意思啊!你不一直希望带上单反相机游玩的吗?夏令营正好是你当摄影师的好机会啊!”

妈妈的一番话说得王品心动了,可是他还是有担心和同学相处不来。妈妈看出了他的心事,继续说:“我希望你能参加,如果半路你觉得没意思的话,可以回家。”

在妈妈的鼓励下,王品参加了夏令营活动,还拍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回来后,王品明显变得开朗了许多,和同学的关系也更融洽了。

一般性格内向的孩子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消极情绪当中,找不到出口。如果这个时候身边有几个比较乐观的朋友,往往能帮他转换角度看待问题。同时,成功的人际交往能让孩子更快地融入到集体当中,体会成就感。因此,父母要增加孩子与别人交往的机会。

金玉良言

一些孩子有了一点儿成绩后,就沾沾自喜;遇到一些困难时,又垂头丧气。事实上,这种过于情绪化的性格不利于孩子乐观性格的形成。乐观的性格应该是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的,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加他自我分析的能力。

心怀自信:给孩子注入强大的行动力

我们每做一件事都应该既小心谨慎,又充满信心。

——(古罗马)爱比克泰德

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意大利)但丁

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6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那个时候,他经常问:“爸爸,我还能站起来吗?”听了儿子的问话,爸爸心里很焦急,虽然没什么把握,但仍然给他勇气,说:“能。”

男孩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经过6次手术,男孩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之后,男孩问:“妈妈,我能踢足球吗?”妈妈坚定地点了点头,说:“战场上有瘸腿将军,足球场上一样有瘸腿的运动员,以后让爸爸带你去踢球。”

妈妈的一番话给了男孩极大的鼓舞。从此以后,足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男孩和父亲的身影。踢足球需要强壮的身体和顽强的毅力,这对刚做完手术的男孩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但父亲却总是给他鼓励和安慰,让他坚持训练。

最后,这个男孩19岁时加入了里约热内卢的波达弗戈足球俱乐部,22岁时成为巴西足球队的主将。他就是足球名将查林。

父母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具有强大的力量,它相当于给孩子提供了无价之宝。查林的父母正是凭借这种心态,给他信心,使他战胜了身体上的残疾,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信心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动力,也是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有了自信,孩子能将想法转化为可实现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勇敢地克服一切困难。相反,消极的心理、自卑的情绪只会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阻碍。

自信的孩子具备顽强的毅力,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乐观面对,坚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会实现理想。而缺乏自信的孩子比较害羞,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怕受到别人的攻击或者批评。这种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事实上,信心对于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最大的信心来源于他所在意的人的评价,那么父母无疑扮演了关键角色。父母首先要对孩子抱有信心,那么,他才能在父母的合理期待中进步,在肯定和表扬声中建立自信。

培养建议

建议一:多给孩子积极正面的评价

早期的成功体验往往是孩子成长并获得成功的强大内部动力。反之,失败的经验越多,就会成为自信心形成的障碍。而孩子早期的成功体验大多来源于父母的正面评价。

一个6岁男孩参加现场绘画比赛。一位参观者看到他的作品构思独特,线条清晰,忍不住夸道:“你是怎么做到的?画得真棒!”乐乐听到表扬声,并没有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反而无所谓地看着那位参观者:“我画得不好!”参观者很疑惑,问:“为什么?你画得小鱼多活泼啊!”男孩说道:“我妈妈总说我,整天瞎画。”

从这个男孩的经历,可以看出他大多数画画经验是失败的、否定式的,所以他难以对自己的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用不经意的语言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心理暗示,同时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多给他的劳动成果、作品正面的评价,以增强他的自信。

建议二: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增加他的成就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脱离对父母的依赖,表现出独立性。这个时候,父母要释放孩子的双手,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而培养他独立做事、学习、劳动的能力,以增加他的成就感。

冉冉5岁了,渐渐地表现出有独立做事的愿望,比如,妈妈收拾房间,她也跑过来帮忙。但是这个年龄的她还没有扫把高,往往会帮倒忙,但是妈妈又不愿意打消她的积极性。于是,妈妈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套小工具箱,有小扫帚、小拖把、小垃圾铲。

从此以后,每次劳动时,妈妈会鼓励她:“走,带上你的小工具箱,和妈妈打扫卫生去。”冉冉则非常兴奋,拿出扫把学着妈妈的样子,像模像样地扫起地来。

父母可以像冉冉的妈妈那样,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慢慢地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当然,当孩子做得不好时,父母千万不能发脾气,而是要耐住性子,必要时给予一些指导。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和表扬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三:帮孩子克服自卑情绪

一些父母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时,就盲目放大,急于怎么帮他改掉这个毛病。其实,父母越是看重孩子的这个缺点,恰恰越不容易帮他改掉。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变得更自卑。

美国通用电气(GE)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少年时口吃。一次,他因为口吃被人嘲笑,心情很郁闷。妈妈得知后则安慰他:“孩子,口吃并不是什么缺陷,你只是因为大脑运转得太快,所以嘴巴没能跟上思维。你只要多加练习,一定可以把嘴巴练得和大脑一样快。”

长大后,杰克韦尔奇曾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时,我相信了母亲的话,相信我是因为大脑运转得比嘴巴快,所以口吃。”

母亲没有放大杰克韦尔奇口吃的缺点,而是为他的口吃找了一个完美的理由。这种做法对自卑的孩子来说很有效果。当然,父母一定始终抱着孩子会变好的愿望,并从积极的方面引导他,不让他过分注重自己的缺点。

建议四:多给孩子信任、肯定的眼神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父母信任的眼神和话语往往是他自信的来源。因此,父母要相信孩子,增加他做事的信心。

11岁的宇翔学了一个月的跆拳道,由于不喜欢就放弃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对妈妈说想学散打。妈妈听了,说:“就你那3分钟热度,还想学散打呢?”

爸爸则打断了妈妈,说:“此言差矣。”然后转过头问儿子:“你真的想学?”宇翔点了点头。爸爸则用信任的眼神看着他说:“好,只要有兴趣,再加上恒心,一定能坚持学下来。”最后,在爸爸的鼓励下, 宇翔学起了散打。而且,这次他坚持学到了最后……

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在摸索、尝试中找到的,而妈妈的一句话很容易伤害宇翔的自尊心,使他对自己的恒心产生怀疑。幸好爸爸的一番话,让他明白兴趣和恒心是掌握一项技能的前提。因此,父母要多信任孩子,让他在信任中建立信心,明确方向。

金玉良言

信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并不难。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遵循以下原则:适度地关心,给他安全感;适度地赞美,鼓励他好的行为;多给他独立动手的机会,增加他的成就感;当他面对失败时,引导他以积极的心态化解失败的挫折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只要这样做,就一定可以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热忱在心:让孩子拥有温暖的人生

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美国)戴尔·卡耐基

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美国)查尔斯·史考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