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健康成长的100个细节
1322700000019

第19章 学习的细节(6)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20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90多部作品,塑造了200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很多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成了世界名著。他从半夜到中午在圆椅里坐12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16:00校对校样,17:00用餐,然后办理出版事务,晚上20:00才睡觉,而到凌晨0:00又起床工作。

这样的生活让巴尔扎克直到头昏眼花、腰酸背痛才充满惋惜的搁笔休息。可惜的是,巴尔扎克的躯体早于灵魂先一步衰竭,在他人生正当年51岁的时候,留下很多未完成的作品,也留下了全人类的遗憾,撒手人间。

可见,并不是一味地把生活用忙碌填满才说明一个人是成功的,还要看自己的付出是不是过多地消耗了精力和体力,是否让自己大脑超负荷运转了。

我们要注意劳逸结合,不无故地浪费时间,也不要为了追求时间的紧凑而忘记了让大脑休息一下。要知道,大脑疲劳不仅不能开发大脑,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智力潜能的正常开发。另外,疲劳过度,还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疾病,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要造成脑疲劳,一定要养成科学用脑的好习惯。

相信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聪明的头脑,只要我们能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

这样做一做

1.注意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这样会使大脑的工作有节制。学习时,注意把文理科的课程交替一下。这样能让大脑皮层中的兴奋剂从一个区域转到另一个区域,使得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不但不会疲劳,而且能让两种的学习促进很快,

2.早晨起床后,经过一夜休息,大脑活动力很强,记忆力最好,适合记忆;临睡时,因为知识信息进入大脑后就入睡,也有助于知识的条理化。所以早上和晚睡前,背诵课文或公式是非常合适的。

3.保证睡眠。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大脑工作的重要因素。充足的睡眠会消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因长时间学习产生的疲劳感,恢复脑力。所以,不要“开夜车”。有条件的话,中午可以小睡,让脑细胞得到休息,从而有充沛精力投入下午的学习。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保持良好的情绪,这对大脑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休息,能调节大脑继续有效地工作。如快步走、慢跑、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或者听一支曲子、唱两首歌、朗诵一首诗歌等。

5.不要死记硬背,要认真开动脑筋。不要一次学习时间过长,超过脑力限度。

6.注意脑营养。必须保证营养,高蛋白、维生素、充足的氧气不可缺少。为了保证脑功能,还应该从饮食结构上给予补助,以增加脑的能量,注意一定要吃早餐。

7.给自己空间和时间,把自己从“三点一线”的小环境中释放出来,尽可能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

智慧满行囊

学习疲劳是我们身上比较普遍的现象,其表现是:大脑反应迟钝,头麻木或者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学习疲劳有两种:暂时性学习疲劳和慢性学习疲劳。暂时性学习疲劳通过休息、睡眠可以消除;慢性学习疲劳消除需要花较大力气,及时采取措施。

克服学习疲劳,需要我们提高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注意学习有关道理,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采取可行措施。如果已经形成慢性学习疲劳,解决的态度要积极,但不能急于求成。

科学用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有计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科学用脑至关重要。如果进行单一的学习时间过长,大脑的兴奋性必然降低,出现疲劳感要自动休息,如果还拼命去钻研,就会越钻研越糊涂,越钻研越不通,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科学用脑,才会取得高的学习效率。

46.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的草率行动;一天的周密思考,胜过百日的徒劳;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定是个力大无边的人。对我们来说,好的成绩与良好的思考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思考会让我们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样学习才会好。

一位急着曾经问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您成为当今全美的首富,个人资产高达550亿美元,您成功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比尔·盖茨十分明确地回答道:“一是勤奋工作,二是刻苦思考。”

人类社会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而实现的。古今中外凡是有能力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天才之所以能够成为天才,正是由于他们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他经常独自冥思苦想,有时还会废寝忘食。正是由于他独立思考,善于学习,才成功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后来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成为科学巨匠。对此,他这样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应该善于思索,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仔细研究周围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曾指出,优秀的学生在于有优秀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教育就是教人去思维。”培养我们广阔、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开拓智慧极为重要。我们善于思考,肯定也会学习,一旦学会思考,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想在学习上,想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项事业中获得成功,都必须学会用与他人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学会用他人忽略的方式来思考问题。

人的大脑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但是如果没有思考能力,宝库的大门也不会自己敞开。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和生活的本领才能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思考,不做思想懒汉。

思考只会让我们更睿智,更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的大脑是一座掘之不尽的能力宝库,但是如果没有思考,宝库的大门也不会自动敞开。对我们来说,独立思考是思维独立的标志,意味着自己已经可以运用智慧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我们来说,现阶段是以学习为主体,就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学习,在学习时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现在很多同学学习时懒得思考,遇到问题总希望别人给自己解出答案。还有很多同学只是满足于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做,而不能对所学的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我们一定要学会思考问题,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爱思考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试着自己去解答。一个勤于思考的人必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努力让思考成为我们的习惯吧!

这样做一做

1.端正思考态度。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就懒得思考,要勤于思考,思维才会更加缜密。

2.随时随地思考。无论是读书,参观博物馆,还是看电影,都应该开动大脑思考。

3.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会分析、归纳以及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从而独立设计解决方案。

4.丰富知识与经验,促使自己产生广泛的联想,从而拓展思维领域。

5.培养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在平时注意理解一些概念性的事物,也可以多做一些有意思的推理题目。

6.克服思考的习惯模式。学会全面考虑事物的优缺点,不要局限于自身的眼光;明确思考的目标、任务和真实目的……

7.开阔思路,尝试新途径。当百思不得其解时,就要在惯常的思路之外寻找可能性。允许思路自由驰骋,并先接受它所触及的一切,然后再靠正确的感觉和判断力进行筛选。父母也要教孩子尝试新途径。

8.掌握一些思考方法,如归纳法、类比法、分类法、概括法等。

智慧满行囊

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即使我们知道了大量的理论知识,甚至都能倒背如流,但是,如果没有用大脑去思考它深一层次的含义,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它的内涵,那又有什么用呢?

博览群书虽然难得,但是如果不开动脑筋思考,就如同人吃饭一样,只贪图腹欲,就不会品出其中的滋味。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可见,认真思考是读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如古人所说:“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为了追求数量不加思考的读书方式是不可取的。

《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也是强调思考对于学习知识的重要性的。强调只有“有思”,才会“有得”,缺少思考那就一无所获了。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训练自己勤于思考的意识,培养自己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地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能发现一些新事物。成功无处不在,只是更青睐于善于思考的人。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47.尽量多问一些“为什么”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伟大发现应归功于‘为什么’,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把一杯冷牛奶和一杯热牛奶同时放入冰箱冷冻室,哪一杯水先结冻?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冷牛奶先结冻。其实,答案恰恰相反。

1963年的一天,坦桑尼亚马干巴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姆佩姆巴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里的热牛奶,竟然比其他同学早放的冷牛奶先结冻。

这令姆佩姆巴大惑不解,为什么热牛奶竟然先结冻呢?他立刻跑去请教物理老师,老师听后,断然否定,说一定是姆佩姆巴搞错了。姆佩姆巴再做试验,结果与上次完全一致。

不久,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来到马干巴中学。姆佩姆巴向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随后,世界上多家媒体把这个物理现象称为“姆佩姆巴效应”。

“姆佩姆巴效应”是一个偶然现象,还是一个必然现象?它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科学界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积极寻找“姆佩姆巴效应”的原因。

姆佩姆巴以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对这个令他不解的现象提出了“为什么”,他通过反复试验,弄清了事物的本质,得出了极有价值的科学发现。试想,如果他没有提出“为什么”,轻易放过了这个现象,一个极具价值的科学发现就会与他擦肩而过。

爱因斯坦曾深有体会地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问罢了。” 所以说,“为什么”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提出了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认为,“学问”这两个字中,第一个字是“学”,第二个字是“问”,意思就是一个人要学着怎样去问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一次,他在与师生谈话时说:“同学们在一些观念问题上有没有提出疑问?比如对牛顿力学会不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它?为什么它不可能是不对呢?……你老师讲牛顿力学,为什么是对的呢?根据是什么?这样年纪还没有这样的态度,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工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结束。”这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要忽视“为什么”的力量与价值。

在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大胆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害怕老师或同学笑话,只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多。在我们问问题时,不要拘泥于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问父母,甚至可以查字典,查百科全书,等等。如果我们还找不到答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说不定在我们深入钻研的同时,还能钻研出科学发现呢!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做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吧,不要一遇到难题就沉思不语,企图蒙混过关,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样做一做

1.在学习中、生活中,善于发现“为什么”。比如,为什么星星、月亮挂在天空掉不下来?为什么地球转动时人掉不下去?你的“为什么”多了,思维就会变得很活跃。

2.不迷信专家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对事物的存有怀疑精神。

3.敢于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包括一些当前看来近乎“荒唐”的问题。大胆提出问题。这是我们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只有敢于问“为什么”、“是什么”、“该怎么办”时,思维才是主动的,才能真正深入思考。

4.在学习中培养问题意识。一个优秀的学习者,一定是一个有着强烈问题意识的人,他一定能够发现那些有价值和有意义的问题,然后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总能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问题意识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专注精神。

5.掌握提出“为什么”的方法。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提出,可以在老师讲课过程中提出,也可以在课后复习过程中提出;可以针对文章的题目、文中的关键词和语句、文章的重点难点、文章的文体特点和结构特征等提出“为什么”。

6.经常向老师提问。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装懂,也不要羞于开口,一定要大胆提问,善于提问,这样才能真正解决我们学习中的问题。

智慧满行囊

明朝著名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宋朝教育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可长进。”可见,先有疑问,才能产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所以说,我们的学习需要多问一些“为什么”,多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有学会有疑,善于提出“为什么”,我们才能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才能进一步培养学习认知的能力。

我们应该鼓励自己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钻研、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在“为什么”、求知、探索过程中增长自身的探究能力,才能激活思维,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学习力,才能更好地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48.有效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

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难题,这是一本工具书就显得非常重要;当然,紧跟课程进度的参考书也很有必要阅读一下。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有效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让它们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以更好地促进学习。

张萌的智力并非超常,她平时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其他同学也差不多。不过,不论是小测试,还是期中、期末考试,她的成绩都是班级前几名。那么,张萌有什么学习的秘诀吗?